如果換成趙雲敗走麥城,趙雲是否會步關羽的後塵被馬忠所殺?

西遊夢紅樓


這個問題很有想象力,極具挑戰性。

首先,如果趙雲守荊州,以趙雲一貫的謹慎和沉穩,可以肯定的說絕對不會失荊州,也就不可能走麥城。


其實,大家仔細想想,關羽大意失荊州,和他的剛愎自用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諸葛亮臨走前給關羽交代“北拒曹操,東聯孫權”,實際上關羽一句都沒有聽進去。孫權為了討好關羽,還主動和關羽聯姻,可關羽一句“吾虎女怎能嫁犬子”,還罵孫權是鼠輩。

所以,孫權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不僅襲取荊州,而且對關羽絕對是趕盡殺絕,以報被關羽侮辱之恨。事實證明,孫權到處設伏,關羽在逃亡至臨沮的路上就被斬殺,孫權一刻都沒有猶豫耽誤。

弄清楚了關羽失荊州的來龍去脈,就可以輕鬆的解答問題了。

趙雲已經敗走麥城了,我們也只能想象了。

趙雲在長坂坡曹操的百萬大軍中能殺個來來回回,估計被包圍的趙雲也會單槍匹馬的再次上演“長坂坡”,而且一定能殺出重圍,回到成都給劉備彙報,捲土重來。


趙雲平時行事低調,曹操和孫權對趙雲也不會趕盡殺絕,在他們眼裡,趙雲只是守荊州的一個將領而已,他們更感興趣的是荊州重地,也就是說,取荊州對事不對人,這只是國家之間的事,和個人無關,只要佔領了荊州,一個趙雲也左右不了大局,隨他去吧,曹操和孫權也不可能到處設伏非要殺敵方一個將領。

但關羽就不一樣了,不是說關羽不如趙雲,只是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早都惹急了曹操和孫權,尤其是孫權對關羽是恨之入骨,曹操和孫權襲取荊州是對事又對人,關羽只能是死路一條。


智者無疆風清揚


我覺得不會。

關羽和趙雲,雖然都位列五虎上將,但不論是名氣,還是戰績,關羽都要勝過趙雲的。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提起趙雲呢?貌似只有兩次救阿斗了,一次是長坂坡救阿斗,一次是跨江截阿斗。


然而,趙雲雖然名氣不如關羽,戰績不如關羽,但是武功並不弱於關羽,而且趙雲還有一點要強過關羽許多,那就是做事成熟穩重,顧全大局,不似關羽目中無人,驕傲自負。

而且,趙雲還是個非常有遠見的人。劉備奪下益州之後,有人建議將益州的房屋和田地賞給諸位將領,趙雲竭力勸阻,說了這樣一番話: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現在國賊未除,還遠遠未到分功的時候。益州百姓剛剛經歷戰亂,人心不定,應該把田地分給他們,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得民心。”

這段話,看似不像是出自武將之口,倒像是出自政治家之口。


後來,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為名,舉全國之力發動了夷陵之戰,出征之前,趙雲竭力勸阻道:

“國賊是曹操,不是孫權,滅了曹操,孫權自然會臣服,如果貿然進攻孫權,必然陷入漩渦之中,絕非上策。”

但劉備固執己見,最後全軍覆沒,國力大損。

這番真知灼見,與諸葛亮的隆中對不謀而合,然而諸葛亮明明知道此番出征凶多吉少,但並不敢全力勸阻,反倒是武將出身的趙雲冒死力諫。

綜合來看,趙雲不僅一身是膽,而是一身都是智慧,這一點,關羽要比趙雲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樊城之戰前,孫權曾經派諸葛瑾來到荊州,替孫權的兒子求親,哪知道關羽聽說了來意之後,勃然大怒,都沒聽諸葛瑾把話說完,就把他轟出去了,還說了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你弟弟諸葛亮的面子,一刀把你咔嚓了。

嚇得諸葛瑾抱頭鼠竄,回去見了孫權之後,孫權大怒,發誓要弄死不識好歹的關羽。

假如換做趙雲,絕不會做出如此弱智的行為。作為鎮守要地的大將,怎能如此意氣用事,怎能如此恣意妄為,怎能如此鼠目寸光呢?


最後關羽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假如趙雲敗走麥城,能否突圍成功呢?

我覺得概率很大。

趙雲是個突圍高手,當年長坂坡之戰,趙雲單槍匹馬,七進七出,如入無人之境,砍倒了兩面大旗,奪了三條槊,殺死了五十員大將,就算最後陷入了馬坑,也能全身而退。

所以說,就算趙雲兵敗麥城,全身而退應該問題不大的。


一半秋色


如果趙雲從麥城突圍,東吳的將士們誰能攔住他?誰又敢攔阻他?看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那個時代,要說突圍能力,趙雲若說自己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突圍時候的趙雲比平時對陣廝殺時候更加恐怖,正常和趙雲單挑對戰,你支撐不住了,還能拔馬而逃(趙雲很少窮追不捨),如果你想包圍他,一個回合就會被幹掉。

在三國時代,趙雲破圍的水平是其他所有猛將都忘塵莫及的。趙雲最鮮明的特點――斬將破圍。咱們舉幾個例子:

1.穰山突圍戰(一合挑高覽)

劉備和趙雲在穰山與曹軍對峙,後方遭到襲擾,決定趁夜撤出戰場。沒想到曹操早已設下重重埋伏,層層堵截。先是許禇追來,“與趙雲力戰”,隨後于禁和李典又左右包抄,劉備見勢不妙,獨自逃走,而趙雲在包圍圈中混戰一夜。


“比及天明”,劉備在逃跑途中又遇埋伏,前有張郃,後有高覽,進退不得。正在危急關頭,趙雲出現了,從後陣衝出來,一個回合就挑翻了高覽,殺散後軍,再與張郃交鋒,體力嚴重損耗的狀態下,三十個回合擊敗張郃。

2.長坂坡突圍戰(斬將四十餘)

曹操兵鋒直指荊州,劉琮束手請降,曹操派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夜行數百里,奇襲劉備。長坂坡一戰,劉備集團被打得四散奔逃。

趙雲負責保護劉備家小,主母和幼主在戰鬥中失散,這把趙雲可惹急了眼,瘋狂地在戰場上四處搜尋,見了人就下狠手。


一合刺死淳于導,救下糜竺;

一合刺死夏侯恩,奪青釭劍;

不三合刺倒晏明;

力敵馬延、張顗、焦觸、張南四將,槍挑劍砍,所到之處,“衣甲平過,血如泉湧”;

不三合刺死鍾縉;

一個大回頭剁掉鍾紳半拉腦袋;

斬將四十餘,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

3.雒城解圍戰(一合擒吳懿)

龐統殞命落鳳坡,劉備的西進戰略嚴重受挫,急調荊州兵將前去支援,張飛獨領一軍,與諸葛亮、趙雲異道並進。張飛率兵先到,立即與蜀軍交鋒,雙方大戰,蜀將張任詐敗,將張飛誘入重圍,張飛在張任和吳懿的包圍圈中左衝右突,殺不出去。


此時趙雲趕到,殺入陣中,一個回合擒住吳懿,救出了張飛。

4.米倉山解圍戰(斬焦炳,殺慕容烈)

漢中之戰,得知曹軍在米倉山囤積糧草,黃忠率兵突襲,欲燒燬曹軍囤糧。結果被張郃和徐晃、文聘領軍包圍,黃忠奮力死戰,無法突圍。

趙雲聞知,單槍匹馬殺入包圍圈,一合刺死慕容烈,再一合刺死焦炳,救出黃忠,再救出副將張著,破圍而出,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5.彝陵解圍戰(一合挑朱然)

劉備徵吳,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兵敗如山倒,潰不成軍,敗退途中,被吳軍重重堵截,難以突圍,手下諸將也多已負傷。

正在危急關頭,趙雲趕來,所到之處,吳軍兵將“紛紛落澗,滾滾投巖”,趙雲解圍時,正遇東吳大將朱然,不一合,一槍將朱然刺死於馬下。

這就是趙雲,你敢包圍他?你比他的處境都危險!

再看看趙雲在包圍圈中救出過的人:公孫瓚、劉備(兩次)、簡雍、糜竺、張飛、黃忠、張著、阿斗、吳班……

如果是趙雲在麥城遇到包圍,像潘璋、朱然、馬忠這些負責包圍的將領自己能不能活都沒有把握,最好的辦法是遠遠看到蜀軍,就趕緊率人馬撤退三十里,以避其鋒芒,免得不知道時候,身邊就突然冒出個白馬銀槍將來,瞬間被刺中腰子,翻身落馬,一命歸西。

結論:如果當時在麥城的是趙雲,不僅趙雲能夠百分之百突圍,連關平、周倉、趙累這些部將也都能安全返回西川。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三國演義》中,關雲長敗走麥城,喪命於自己最為瞧不起的“吳狗”之手,一代名將就此隕落,令人唏噓不已。當時的關羽,已經年近花甲,身體機能退化嚴重,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更兼有傷在身,故於東吳的重圍之中,未能突出去;那麼,若處於該情景之下的是趙雲,能否突圍成功?

答案是肯定的。若趙雲被包圍,必然能夠成功突圍。

關羽一項於亂戰很不在行,但凡是陷入重兵包圍之中,關羽從來沒有成功突圍過。關羽前一次被圍攻,應當是在下邳城。當時曹操已經拿下徐州,劉備落荒而逃,僅關羽帶著劉備的家眷守在下邳—這個已經被曹軍圍成鐵桶一般的小城。程昱告訴曹操,對付關羽應當智取,於是曹操用計將關羽騙出城,然後以大軍將其圍在土山。面對曹軍,正處於巔峰時期的關羽,表現可謂是一言難盡:

次日,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於城下辱罵。關公大怒, 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約戰十餘合,惇撥回馬走。關公趕來,惇且戰且走。關公約趕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 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 許褚接住交戰。
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頭,權且少歇。曹兵團團將土山圍住。關公于山上遙望下邳城中火光沖天,卻是那詐降兵卒偷開城門,曹操自提大軍殺入城中,只教舉火以惑關公之心。關公見下邳火起,心中驚惶,連夜幾番衝下山來,皆被亂箭射回。

關羽幾次突圍,都以失敗告終。第二天,曹操派張遼來勸說關羽投降,關羽在約定三事之後,歸降了曹操。

從羅貫中的描寫來看,關羽在戰鬥中,遭遇了地方的弓弩攻擊,同時奮力擊退了幾名象徵性前來攻擊的將領,再無進展。可以看出,關羽的亂戰能力很差。這是因為關羽本人更善於一對一的攻防,他本人在武技和戰鬥意志方面並不突出,因此,關羽一旦陷入重圍之中,他的體力流失將會很快,隨著體力的不支,戰鬥意志也會削弱。

趙雲則不然。趙雲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出色的亂戰將領,這得益於趙雲本人的戰鬥特點和性格。趙雲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以武技出名的將領。趙雲並不像其他武將那般僅僅依靠自身的身體天賦作戰,而是更多依靠技巧,這也使得趙雲能夠通過此方式來儘可能地保存體力——體力,在亂戰中,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再者,趙雲本身並沒有任何包袱。關羽性格孤傲,他對於混戰是很不屑的,因為他不屑於斬殺無名之輩;但趙雲則不然,趙雲的戰鬥意志是很強的,在混戰之中,他甚至能做到愈戰愈勇,包圍的人越多,他的小宇宙爆發得更厲害。

所以,趙雲的亂戰記錄,幾乎是全勝。長坂坡面對曹軍數十萬大軍的包圍,趙雲如入無人之境,斬殺曹營名將四十餘人。雖然曹操下令不準放箭,但在如此眾多大軍的圍攻之下,趙雲依舊有如此高光的表現,可見其能力之卓越。另外,在漢中,黃忠限於徐晃和張郃大軍的包圍,趙雲又是單槍匹馬殺入曹軍,這一次,可沒有說不能放箭。但趙雲依舊視曹軍的包圍如無物,甚至嚇得徐晃和張郃不敢還手,眼睜睜看著趙雲救走黃忠,這足以說明,趙雲,就是一位亂戰高手。

因此,當面對東吳軍隊——一支戰鬥力遠遜於曹軍的部隊之圍攻時,趙雲輕輕鬆鬆便能突圍成功。


庭州行者


關羽被潘璋部將馬忠擒獲,是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 洛陽城曹操感神

原文記載【關公橫刀前進,行至初更以後,約走二十餘里,只見山凹處,金鼓齊鳴,喊聲大震,一彪軍到,為首大將朱然,驟馬挺槍叫曰:“雲長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公大怒,拍馬輪刀來戰。未及三合,朱然便走,公乘勢追殺。一棒鼓響,四下伏兵皆起。公不敢戰,望臨沮小路而走,朱然率兵掩殺。關公所隨之兵,漸漸稀少。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聲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驟馬舞刀殺來。公大怒,輪刀相迎,只三合,潘璋敗走。公不敢戀戰,急望山路而走。背後關平趕來,報說趙累已死於亂軍中。關公不勝悲惶,遂令關平斷後,公自在前開路,隨行止剩得十餘人。行至決石,兩下是山,山邊皆蘆葦敗草,樹木叢雜。時已五更將盡。正走之間,一聲喊起,兩下伏兵盡出,長鉤套索,一齊並舉,先把關公坐下馬絆倒。關公翻身落馬,被潘璋部將馬忠所獲。關平知父被擒,火速來救;背後潘璋、朱然率兵齊至,把關平四下圍住。平孤身獨戰,力盡亦被執。】



關羽之所以敗走麥城,最終被殺,除了因為東吳和曹魏政權的軍事實力強大外,其實還和他的性格有關。大家要知道,關羽一生十分孤傲,識天下英雄如草芥,更是絲毫看不上“東吳鼠輩”,導致他在作戰過程中,十分輕視東吳的力量,這才導致呂蒙能夠兵不血刃襲取荊州,自己最終陷入到身首異處的境地。


如果換成趙雲鎮守荊州,他一定會聽從諸葛亮的八字方針“東和孫權,北拒曹操”,趙雲也不會冒然發動襄樊戰役,憑趙雲膽大心細的性格和超強的武藝,率四萬五千精兵鎮守荊州綽綽有餘。拋開這些話題不說,如何換成趙雲敗走麥城,能突圍嗎?

從原文中可以看出關羽突圍的時候總是自己在前開道,讓關平斷後,一路被吳兵從背後掩殺,士兵損失殆盡,最後被伏兵擒獲,負責斷後的關平也力竭被擒。

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趙雲在兵敗撤退的時候顯然要穩重的多。趙雲在撤軍的時候總是讓大隊人馬先行,自己負責斷後。作為三國中排名第二的猛將,最出名的戰績都是發生在斷後上,趙雲一生共四次負責斷後:第一次,長阪坡之戰。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向南逃亡江陵。此時曹操率領虎豹騎快馬追趕,終於在當陽長坂坡追上了劉備。當時情況非常危機,劉備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雲等人繼續向南逃亡。趙雲單槍匹馬殺回曹營,不僅救出了劉備的妻子甘夫人和兒子劉禪,還成功的為劉備逃跑爭取了時間!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有詩讚曰:“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此戰後趙雲名震天下!第二次,夷陵之戰。公元221年,夷陵之戰劉備兵敗,被陸遜一路追擊,趙雲趕來救駕,遇到東吳名將朱然,被趙雲一槍挑落馬下,陸遜知難而退。第三次,漢中之戰。公元219年,劉備聽取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進攻漢中,漢中守將夏侯淵被黃忠斬殺。三月曹操親率大軍救援漢中。並運送了大量的糧草到北山下。黃忠、趙雲奉命火燒曹軍糧草,黃忠被事先早有準備的曹軍圍困,趙雲帶領數十騎救出黃忠,趙雲讓黃忠先行,自己斷後。趙雲且戰且退,撤回到營寨。曹操大軍將至,趙雲下令打開營門,令漢軍偃旗息鼓,單槍匹馬立於寨門前,曹操見狀,疑有伏兵,不敢向前,於是就下令撤兵,趙雲把槍一招萬箭齊發,曹軍大亂,蜀兵從背後掩殺,曹軍大敗而歸。此戰可謂是歷史上真正的空城計,人們除了敬佩趙雲的忠勇外,其智謀也讓人敬佩。次日劉備親自來趙雲營寨查看,稱讚子龍一身是膽!封趙雲為“虎威將軍”。第四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命趙雲,鄧芝為疑軍,佯功曹真大營,命馬謖守街亭,結果馬謖大敗,街亭失守,趙雲軍也因兵力相差懸殊,被曹真打敗。諸葛亮被迫退兵,趙雲親自斷後,撤退途中蜀軍幾乎沒有任何損失,諸葛亮對趙雲大為稱讚!


如果是趙雲敗走麥城,趙雲會命關平開道,率殘部先行,然後親自斷後。看到趙雲親自斷後,吳兵也不敢冒然追擊,更談不上背後掩殺。如果吳兵執意要追,武藝不如趙雲的文鴦能單騎退雄兵,殺退這點吳兵對趙雲來說更不在話下。

因為主將趙雲負責斷後,副將關平在前開道,首先受到伏擊的就是關平,被馬忠絆倒坐下馬,伏兵向前將其生擒。然後趙雲突然從後方殺出,遇到馬忠,只需一合就能將其刺死,殺散伏兵,救出關平,撤回成都。


仰望明月754


這個問題主要要先看一個前提,即趙雲敗走麥城會不會被馬忠他們所擒。這就要看看趙雲的能力了和當時的情況了。

趙雲的戰績有長坂坡七進七出,漢中之戰一身是膽,用疑兵嚇退曹操。

長坂坡主要是曹操愛才,沒有讓人放箭,趙雲才得以逃脫。漢中之戰,主要是曹軍疑神疑鬼,才得以獲勝。

而這兩種情況在東吳的馬忠這裡,是不會存在的。而趙雲的武力與關羽差不多,所以他基本也會失敗被擒。

然後是趙雲會不會被殺的問題。

其實敗走麥城,只要不投降東吳,換誰都是會被殺的。

孫權不會因為他們的忠義就放過他們,因為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看看曹操放關羽回到劉備身邊,關羽對曹操產生了多大的威脅。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使得曹操差點要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不能為我所用的,別人也別想得到。像關羽、趙雲這種都是萬人敵的將軍,孫權得不到,那也不會還給劉備來增長他的實力。

所以即便是趙雲,他也會和關羽一樣被殺。





趣史夜話


這個恐怕不會。

關羽,趙雲都是萬人敵,三國頂尖高手,但也不是沒有缺點。

關羽心高氣傲,目中無人。往往霸氣十足,兩軍對陣,一馬當先,斬顏良就是最好的例證。可往往就是三板斧,如果遇到挫折,就會士氣大跌。是屬於打勝不打敗的性格,可以說善勝而不善敗。襄樊之戰,就說明了問題。

形勢不利,就應該及時果斷撤軍,回到荊州再等待機會。

但關羽已經清楚孫權準備偷襲後路,軍心已經開始動搖。但還是猶豫不決,下不了撤軍的決心。等到被徐晃戰敗,就徹底失去了鬥志,沒能收攏部隊,想辦法突圍。留得青山在,何愁沒柴燒嗎?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而趙雲的性格卻恰恰相反,趙雲是謙謙君子,習慣於後方制人,置之死地而後生。長坂坡之戰、漢水之戰,都是如此。被逼到絕境,更能激發他的鬥志,突破重圍是趙雲的拿手好戲。七進七出那可能是有些演義,但趙雲的確是來回衝殺,勢不可擋。

趙雲看似是謹慎有餘,冒險不足,但遇到困難決不退縮,反而是經常超水平發揮。

如果換作趙雲主持荊州,首先他不會如此冒險去攻打襄樊。即便不得已而為之,也必然把荊州後方處理的相對穩健一些。

其次,遇到徐晃等曹軍重重圍困,恐怕長驅直入的不會是徐晃,而是趙雲。

漢水之戰,趙雲僅率領幾十騎就大破曹軍重圍,那可是曹操的精銳部隊。

趙雲是否能攻破樊城並不好說,但曹軍想圍困趙雲也很難,趙雲必定能死裡逃生。

趙雲率領大部分軍隊突破曹軍包圍,遇到孫吳潘璋、馬忠這個級別的將領,更不會被他們阻攔,被殺的就可能是孫吳那幫傢伙啦。


豹眼看歷史


這個問題難度太大。但其實答案不言而喻。

趙雲是人不是神。如果敗走麥城的是他,恐怕也難逃厄運。

第一,關羽被殺,不僅因為武藝問題。

關羽乃是萬人之敵,但是歲月不饒人!敗走麥城的時候,關羽已經是年近60的老人了。戰鬥力有所下降,赤兔馬也是高齡,人和馬都老了,不復當年之勇。


但這些,都不是關羽被殺的根本原因。關羽被殺,主要是因為東吳意狠心毒,早就派出重兵切斷了荊州通往益州的一切通道。關羽此時全軍覆沒,收下只有幾個人,面對東吳的大軍,怎麼可能衝得出去?再勇猛也沒用啊。

除非是年輕30歲的關羽,神威無敵,那還有點可能。

第二,趙雲也衝不出這樣的包圍圈。

趙雲雖然武藝高強,擅長混戰,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

但是別忘了,這是有條件的。是曹操下令要活捉趙雲,曹軍不敢對趙雲下毒手!趙雲才得以衝出包圍圈。

而且長坂坡的趙雲,年紀不過40歲,正值武力巔峰。關羽走麥城的時候,趙雲也已經50來歲!

東吳可不像曹操那麼好心。面對意狠心毒的東吳,很難闖出重圍了。


上將噯福斯


趙雲不會步關羽後塵,趙雲不會死。

關羽和趙雲是兩個不同性格的人,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之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為自己太傲造成的,都敗走麥城了,都被活捉了,竟然還不懂得低下他那高貴的頭,依然昂首挺胸等待被殺,如果換做趙雲,情況則不同。

當時關羽關平父子,連同手下十幾個人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我想換雲也一樣被抓,但不會被殺,孫權殺關羽是因為恨,關羽一直看不起孫權,覺得他是毛頭小兒,有一年孫權前去關羽家提親,可是關羽不同意也就算了,竟然羞辱了一番前來提親的人,孫權當時恨的幾乎把後槽牙都咬爛了,那時候,孫權對關羽就有了殺心。



關羽等人被呂蒙活捉,押到孫權處,孫權先是勸說關羽,沒想到反造關羽一頓破口大罵,這時候孫權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人把關羽拉下去,砍了,也許孫權說的是七話,但是關羽真的被殺了,被東吳大將呂蒙所砍。


還有一點關羽一直看不起老年人,覺得人老了就得回家養老,軍中那些老將讓關羽不爽,甚至聽到老將說話關羽都會無緣無故的破口大罵,關羽敗走麥城之時,有一些老將藉機投降了孫權,人人恨不得殺了關羽而後快,孫權把關羽腦袋砍下來之後,送給了曹操,曹操愛才,一向喜歡關羽,當他看到關羽的腦袋自然心疼的不得了,最後曹操下令厚葬了關羽腦袋,曹操厚葬關羽其實有兩個意思:

第一,孫權殺死關羽然後把腦袋送給曹操就是故意讓劉備知道殺死關羽是曹操的主意,故意激怒劉備,曹操厚葬他是為了消除劉備的戒心。

第二,曹操愛才,一直喜歡關羽,但是苦於得不到,曹操對關羽的情說也說不清,關羽死了曹操也心疼,所以厚葬他,送他最後一程。

總結:從關羽被抓,乃至被殺都是關羽自己造成的,完全是因為他太傲,關羽覺得孫權的江山不是通過自己打拼的來的,所以一直看不起他,覺得他低自己一等,關羽的態度讓孫權很是憤恨,所以藉此機會殺了他,但是,如果換做趙雲,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佳寧談歷史


在三國時期,最令人惋惜的,莫過於充滿了理想主義的蜀國了。而蜀國的國運走下坡路,起始於關羽的襄樊之戰。在這一場戰中,關羽被盟友孫吳背後捅刀子,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最後荊州失守,蜀國國力大損,丟失了進攻中原的橋頭堡。

關於雲長公為什麼最後會敗走,在學界有很多的說法。有的人認為,關羽太過於驕傲,使得孫吳沒有辦法放著他不管。也有人認為,蜀國失去荊州是必然的情況,因為荊州地理位置太過於重要,孫吳和曹操即使沒有關羽,就不會就這樣放著荊州讓蜀國佔據。

但是關羽的大意,的確也佔了很大一部分。這也使得人們開始爭吵,若是換了其他將領過來,荊州是不是就不會被奪走。如果將荊州的守將換成趙雲,那麼趙雲在這個時候,還會和關羽一樣敗走麥城麼?如果敗走麥城了,是否會像關羽一樣,被馬忠所殺呢?還是能夠逃出生天,重新回到成都東山再起呢?

個人認為,答案其實是肯定的。如果換成是趙雲,雖然說按照時代的發展,他必然會配合諸葛亮的北伐攻勢,積極進攻曹操。但是他也絕不會被孫吳在背後捅刀子,自然也不會落得一個失荊州丟性命的下場。其原因就在於,荊州的問題,其實是長久以來的積累。為什麼要讓關羽去守呢?

因為關羽是在劉備軍當中,為數不多能夠壓制的了雙方的人物,趙雲或許也能算,但是威脅度比起關羽,要差上不少。在演義裡,關羽的問題其實主要在人。

據《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中描述道:

士仁曰:“關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

這裡面就說到了,作為荊州的守將,為什麼傅士仁和糜芳這兩個人,會捨棄掉榮華富貴投靠孫吳,很大的原因就在於,糜芳這個人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就對手下的士兵和百姓很不好。而關羽素來以愛惜士兵為名,自然是和這種小人不對付了。

甚至在出兵的時候,還放下狠話,自己回來就收拾他們。這自然是逼得這兩個人,不得不投降孫吳,好留下性命。然而換成趙雲,先不說他會不會放狠話威脅這兩個人,以人緣好著稱的趙雲,想必也有更好的辦法說服他們,並且在暗中對這人多加看管。

其次,還有個原因就是,趙雲和關羽兩個人,對待孫吳的態度是完全不同的。

在荊州丟了之後,劉備曾經出兵孫吳,想要對孫吳報一箭之仇。但是在蜀軍當中,為數不多勸阻劉備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而趙雲就是其中之一。

據《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中描述:

趙雲諫曰:“賊乃曹操,非孫權也。……雲曰:“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

而在此之前,為什麼關羽會被孫吳所警戒呢?

原因有三,第一是他佔據這荊州,而荊州在諸葛亮和周瑜魯肅等人的天下戰略中,都是必要之物;

第二,那就是關羽在此後的戰爭中,使得曹操大敗,而另外一邊孫權卻是被張遼殺敗十萬大軍,灰溜溜地回軍。

第三,就是孫吳希望和關羽聯姻,逐漸蠶食荊州,但是關羽心高氣傲,再加上自己的身份不適合與孫吳聯姻,因此拒絕。這就使得孫吳對關羽的戒心是很重的,和曹操聯手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趙雲雖然也想要報仇,但是他更多地是考慮諸葛亮的戰略規劃。他還是能夠看的出來,在仇恨的背後,哪些是更加重要的東西。

因此在和關羽對待孫吳的態度上,趙雲更多地,是偏向於孫吳維持盟友關係,哪怕犧牲一些利益,也要先將曹魏擊敗,最後向孫吳下手。這與諸葛亮的規劃不謀而合,實際上也是貼近孫吳的利益的。在趙雲入荊州之後,必然會尋求緩解孫吳矛盾的方法,以趙雲的功績,對孫吳自然也有一點威懾作用。

最後就是趙雲和關羽在孫吳的威脅了。

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中描述道:

致使今日反為所逼,幾欲遷都以避其鋒。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貽後患。

要知道,關羽並不是直接戰死在沙場上的,而是趁夜被人偷襲而被抓。在這之後,關羽被馬忠押送到了孫權面前,在孫權徵詢意見的時候,他手下大臣反對,才讓關羽身死。

假設一切都是最糟糕的情況,也就是趙雲替了關羽,被抓到了孫權面前。他還會有這種威脅度,能讓孫權覺得,不殺他就是放虎歸山麼?這不見得,對孫權來說,如果抓到的是趙雲,恐怕他就會藉此和劉備談條件,在維護荊州利益的基礎上,厚待趙雲,將他放回去,好緩解兩國之間的尖銳矛盾。

如果換成趙雲敗走麥城,趙雲是否會步關羽的後塵被馬忠所殺的話,您怎麼看?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