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和趙雲誰厲害?

歲月無聲74512


從三國演義上說,趙雲遠勝張遼;從正史上說,張遼比趙雲歷害。

先說三國演義,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是超一流的武將,是僅次於呂布的天下排名第二歷害的武將,是常勝將軍,更是五虎上將之一。



張遼是五子良將之一,是曹操手下的一流戰將,但張遼在三國演義中不是特別突出,也不是特別平庸,算是一流武將,但明顯不如趙雲。

論排名,趙雲在整個三國武將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呂布,而張遼排名在第13位,遠遠低於趙雲,張遼與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沒有直接交手,但可以對比與其它武將的交手紀錄來看待兩人誰更歷害。



少年趙雲在三國演義中一出場,為了救公孫瓚,而與河北四庭柱之首的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這還是趙雲剛剛出場的時候,年紀還很年輕,經驗也不多,能與名將文丑戰平,可見趙雲武力與文丑相當。

而張遼也和文丑戰過,並且還是和徐晃一起圍攻文丑的,當時張遼與徐晃二人共同攻擊文丑,文丑搭弓射箭,一箭射中了張遼頭盔,張遼準備再戰,又被文丑射中面頰,張遼落馬,徐晃又上前迎戰,結果也被文丑打敗。



換句話說,文丑能擊敗張遼和徐晃兩個的組合,卻與趙雲打成平手,誰強誰弱,誰更歷害,不是一眼就能比較出來嗎?當然是趙雲歷害。

趙雲是三國演義中與將領交手紀錄最多的人,也是斬殺將領最多的人,與趙雲交手有名有姓的將領,就有40多人,而無名無姓的就更多了,比如在長坂坡之戰,趙雲一個人就斬殺了曹營50多員戰將,所向披靡,無人可擋。



趙雲一個回合就斬了河北名將鞠義,一個回合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而張遼只能與同為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張郃打成平手,張遼的武力與張郃相當。

趙雲三個回合殺張武,一個回合斬淳于導,一個回合斬夏侯恩,三個回合殺晏明,三個回合殺鍾縉,一個回合殺鍾紳,一個回合斬邢道榮,一個回合殺慕容烈,一個回合殺焦炳,一個回合殺朱然,一個回合殺金環三結,七十歲時,還能上戰場,力斬西涼名將韓德一門五將。



趙雲不僅和文丑打成平手,而且三十個回合與許褚打成平手,面對許褚、李典、于禁的圍攻還能全身而退,趙雲還曾三十回合擊敗張郃,十個回合擊敗李典,漢水之戰時,張郃和徐晃看到趙雲如此英勇,都不敢上前交戰。

再來看張遼,張遼在亂軍中斬了烏丸單于蹋頓 ,三個回合擊敗並射殺沮皓,張遼與太史慈戰了七八個回合,打成平手。張遼50個回合與淩統打成平手。張遼幾乎很少有斬將紀錄,與趙雲是沒法比的。



所以在三國演義中,趙雲遠勝張遼。


但是在正史上,就不一樣了,正史上沒有五虎上將,只有前後左右四將軍,沒有趙雲,趙雲是雜號將軍,而且在劉備陣營中大多數時候是保護劉備的家屬,也有領兵出戰和鎮守地方的紀錄,趙雲在劉備陣營,只能算二流武將。



而正史上的張遼就不得了,張遼位列五子良將之一,雖然官職爵位低於于禁,但是論到勇猛,張遼完全可以說在五子良將中排名第一,就算是在整個曹操手下,其勇猛也能排第一。

在正史中,趙雲的戰績就非常少了。趙雲最早是依附公孫瓚的,後來由於自已的兄長去世,回家奔喪,後來就直接投靠劉備了,首次隨劉備參戰是在202年的博望之戰,隨劉備一起,擊敗了曹軍夏侯惇部。



在赤壁之戰,基本上沒有趙雲參戰的紀錄,而在演義中最出名的長坂坡之戰,根本上沒有趙雲的衝鋒陷陣,都是虛構的,只有趙雲護送劉備的夫人和阿斗,回到劉備身邊,沒有任何趙雲斬將有七進七出衝鋒的記載。

之後,趙雲隨劉備參與了奪取荊南四郡的戰爭,再就是趙雲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入川,趙雲還獨自率軍攻取江陽郡、犍為郡,之後就是趙雲的漢水之戰,趙雲利用空城計智退曹軍,被劉備稱為“子龍一身是膽”。



劉備去世後,趙雲還隨同諸葛亮參與了第一次北伐,充當疑兵引誘曹軍主力,最後平安的將軍隊帶回漢中,不久就病死,可以看到趙雲跟隨劉備的一生,很平淡,沒有特別的大風大浪,也不是特別的顯眼,就是那種作為劉備非常信任的將領存在,但是並沒有受到劉備的特別重用。

而張遼不一樣,張遼最早是丁原的部將,後來投靠董卓,再後來投靠呂布,呂布被曹操俘虜殺害後,張遼投降曹操,成為曹軍一員虎將。



張遼一生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在白馬之戰中與關羽一起作為曹軍前鋒,解了白馬之圍,平定昌豨叛亂,白狼山之戰作為有鋒斬烏丸單于蹋頓,天柱山之戰,張遼勇斬陳蘭、梅成。

合肥之戰時,張遼打出一生的高潮,率領800勇士大破孫權十萬大軍,斬孫權兩員大將,其中之一還是孫權近衛軍的統領陳武,七進七出擊殺東吳軍隊,差一點就衝到了孫權的中軍大帳,讓孫權魂飛魄散,兩次都差一點擒住了孫權,從此,有張遼在,孫權終身不敢侵犯。



張遼也因為巨大的戰功得到曹操的讚賞,是五子良將中憑戰功升官最快的人,而且張遼的戰績在整個曹魏陣營也是數一數二的,沒有幾個能比得上。

這麼一比較起來,在正史中的張遼比趙雲歷害多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張遼和趙雲誰厲害?一起來看看下列三個方面的比較,然後再來得出結論吧!

一,張遼和趙雲二人的身份地位。

(1)張遼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之一,而且張遼還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首。

(2)趙雲是蜀漢五虎上將之一,趙雲被劉備稱讚為“一身都是膽!”。“常山趙子龍”就是一塊金字招牌了。

二,張遼和趙雲二人的實戰戰績。

(1)按《三國演義》原作小說的描述,張遼的實戰戰績(單挑或衝陣)幾乎為零。然後,作為曹魏的五子良將之首,可以說張遼最拿得出手的實戰戰績就是得關羽稱讚說,張遼的武功不在關羽和張飛之下了。

(2)相對而言,趙雲的實戰戰績(單挑或衝陣)就要耀眼得多了。單單是“長坂坡七進七出”,常山趙雲趙子龍就可以刷新整個三國時代的闖陣記錄了!

三,張遼和趙雲二人的統兵作戰能力。

(1)在這個方面,趙雲的表現相對而言又要比張遼要黯淡得多了。因為,按《三國演義》原作小說的描述,趙雲在統兵作戰方面貌似就只有攻取桂陽郡這一個例子而已。然後,趙雲的表現其實更像是蜀國的一位“救火隊長”。

(2)而張遼在與東吳的濡須之戰當中的精彩表現,殺得東吳小孩子是聽到張遼的大名,就嚇得半夜都不敢啼哭去。可以說濡須之戰有力地奠定了張遼在曹魏之中“五子良將”的地位了!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比較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即趙雲以2:1勝出,趙雲要比張遼更厲害的。






騎蝸牛走高速


做為曹魏陣營中的五子良將之一,張遼的成就可以算是最大的。

不僅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張遼衝鋒陷陣的武藝也是相當不錯的。

咱們來看一下張遼的戰鬥履歷:

1. ⚔️夏侯敦 ―― 未說結果,應為平手

2. ⚔️張郃 —— 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3. 🔪️蔣奇 —— 措手不及,被張遼斬於馬下

4. 🐴️文丑 ―― 射中張遼盔纓,又射倒戰馬

5. ⚙️袁尚 —— 不三合,袁尚架隔遮攔不定

6. 🏹️沮鵠 —— 戰不三合,沮鵠大敗,張遼追射,沮鵠應弦落馬

7. 🔪️冒頓 —— 被張遼拍馬斬於馬下

8. 🏹️黃蓋 —— 被張遼一箭射落江中

9.🏇️張飛 ―― 在葫蘆口,張遼、徐晃、許禇三人圍攻張飛,被張飛打跑,各自帶傷

9. ⚔️太史慈 —— 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10. ⚔️淩統 —— 鬥五十合,不分勝敗

11.☠️ 丁奉 ―― 張遼來戰,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回許昌後,箭瘡迸裂,不治而亡。

張遼一生征戰,上陣單挑廝殺共有11次,有效勝績為5次,斬殺有名有姓的敵將3人,射傷1人。戰平4次,對手分別是:夏侯惇、張郃、太史慈、淩統。

張遼的戰績相當不錯,除了在文丑馬前栽了個大跟頭外,其餘的表現也稱得上是可圈可點。


但要與趙雲相比,張遼的這點戰績根本拿不出手。

首先,兩人同與文丑交戰,表現也大相徑庭。趙雲在磐河與文丑交鋒,六十合戰成平手;而延津渡一戰,張遼則被文丑完全壓制,毫無還手之力。

其次,在官渡對陣,張遼曾與張郃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毫無勝算;而在穰山突圍戰中,趙雲先突破許禇、李典、樂進的封堵,激戰一夜,天明後又槍挑高覽,在體力嚴重消耗的狀態下三十合擊敗張郃。


趙雲是三分時代中戰績最好的猛將,無論勝績、斬殺率、生擒率等,都遙遙領先於其他任何將領,張遼更是難以企及。

所以說,趙雲的武藝絕不是張遼所能望其項背的。

但做為武將來說,不僅要有上陣單挑廝殺的武藝,領兵作戰的才能更加重要,從這一點上,趙雲是不能與張遼相比的。

張遼在丁原麾下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領兵了。為呂布效力後,張遼作為八健將之一,與臧霸並列,各統領三將,僅次於高順。經常受呂布之命,率兵配合作戰,有相對獨立的地位,這也培養了張遼的戰術修養。


歸附曹操以後,作為降將的張遼比較受曹操的信任,戰白馬、戰官渡、圍昌貕、討袁譚、攻袁尚、破鄴城、降黑山、徵遼東、襲烏桓、斬蹋頓、討陳蘭、伐東吳。

赤壁之戰後,身經百戰、老成持重的張遼被曹操委以防禦江東孫權的重任,成為兵權的實際掌握者。張遼不負厚望,以少勝多,以寡擊眾,打得東吳落花流水,孫權都差點被擒。東吳從此聞張遼之名而喪膽,幼兒不敢夜啼。

而趙雲的人生際遇比較巔沛流離。在公孫瓚手下時是做為衝鋒陷陣的猛將來使用。歸附劉備後,由於劉備兵微將寡,不敷分配,趙雲也沒有多少人馬可帶。趙雲武藝高強,作戰勇敢,戰場應變能力超強,為人又忠厚可靠,順服細緻,執行能力強,所以通常是做為中層級別的將領來使用,保護中軍指揮部。

以劉備知人善任的眼力,對趙雲的使用也無可指責。趙雲在自己的職位上表現是相當優秀的,出色地完成了賦予自己的各項任務。

所以說,比較趙雲和張遼兩位名將,是各擅勝場。以張遼的武藝,在上陣廝殺的時候,也曾經丟人現眼;而以趙雲的領兵才能,獨當一面的時候,也有些差強人意。

當然,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趙雲和張遼都是獨一無二的。


饞嘴肥貓鏟史官


張遼和趙雲誰厲害?這要問岳飛,因為岳飛打過張飛,兩人交手,是趙雲勸的架,一杆亮銀槍,破了丈八蛇矛,挑飛瀝泉槍,旁邊張遼大嘆:我不如也!


開個玩笑,以三國演義為範本,我們只看成名戰,也能找出些痕跡,無論智謀還是武力,趙雲都是稍勝一籌!

武力勇猛的張遼初露頭角是解白馬之圍。袁紹兵圍白馬準備圍城打援,曹操不敢放棄白馬,防止袁紹利用白馬為跳板,跨過官渡,攻向許昌,就命張遼、關羽為前鋒,兵援白馬。張遼面對顏良正猶豫要不要出戰,關羽快馬奔出斬了顏良,袁軍勢氣大落,張遼便指揮輕騎衝陣,等曹操率大軍上來,袁軍鬥志已失大敗而逃。由此,張遼才開始得到曹操重用,沒關羽什麼事,報恩要回歸劉備的,張遼才是一家人。

張遼第二戰,逍遙津之戰。張遼八百勇士戰孫權,一馬當先,殺二將,斬殺數十人,銳不可擋,直襲到孫權麾旗下,把孫權嚇得跑到高丘上自守。孫權心神安定,發現張遼只是虛張聲勢,幾百個小兵來鼓搗十萬大軍,你以為你是關羽麼,立馬把張遼圍了。張遼左突右衝,逃出了幾十人,部將呼救,張遼只好又殺回重圍。要命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孫權英雄相惜之情,加上部將軍心銳氣已失,退守修業。孫權久攻合肥十日不下,於是退兵,張遼又趁機衝殺,差點又再次生擒孫權。


趙雲成名戰是長板坡之戰。曹操怕劉備佔江陵,於是派曹純精騎五千襲劉。劉備為掩護老百姓撤退兵敗,逃得狼狽,妻子掉了,兒子丟了,連趙雲也走散了。趙雲一人一馬一槍,把曹軍當成自家後花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開心了順帶摘支花走,七進七出,找回夫人,懷揣阿斗,殺得曹軍驚心喪膽,疑是天上武曲星下凡。

為什麼只看成名戰?因為成名戰由於環境險惡,面對複雜局勢最能體現出一個將領的單兵作戰能力以及對戰場小局勢的把握。以少勝多靠的是靈活性、主動性擊潰大部隊的指揮和調度的不及時,趁亂完成出其不意的戰果。

兩人完成以少勝多的戰果共同點是出其不意!

如果雙方列陣廝殺,準備功夫做足,張遼加趙雲去衝孫權陣營,萬箭齊發之下,也只能被射成刺蝟;即使衝到陣前,絆馬索一使,刀斧手斬馬腳,幾十個將領一陣亂砍,誰來都是送命的份。出其不意成全了張遼和趙雲的威名。

兩人的差異在於面對的戰場形勢不同以及難度的不同。

張遼是有部將掩護,象支箭頭直插孫權大軍心臟位置,擒賊先擒王的戰術成功運用,造成將領為保孫權而失去了對張遼的牽制作用。兵無將自然散亂,形成不了對張遼有效的威脅,才讓張遼二闖孫權大營,帶領殘兵剩將順利迴歸,形成新的對屹局面。

張遼其實面對的局勢比較單一,對孫權大軍就是一個衝字,能夠生擒或者威脅到主將造成混亂就達到了目的,真要滅了孫權,再給張遼八千人都不夠。


趙雲則是完全單騎完成了戰爭的奇蹟,不僅是要面對散兵遊勇的威脅,也要面對大股曹軍的合圍之勢,戰場的不確定性因此造成了難度的提高。這不僅考驗趙雲的武力,更是對局勢掌握力度的考驗。能避就避,儘量保持體力;對小股部隊實行殺將政策,讓兵不戰而潰;對大部隊則是斬首為主,不論成果,快進快出,趁著敵方沒有組織好強有力的合圍之前突圍而去。複雜的局面,除了一身是膽外,對小局勢的判斷,智謀的合理運用都必不可少,所以曹軍50餘將在趙雲槍下成了亡命之魂,也成就了趙雲的威名。

綜上所述:對局勢的把握,個人突襲能力,創下的戰績,趙雲是稍勝張遼的。從個人英雄主義來說,當然趙雲更厲害些。


歷史不舊



張遼是曹魏大將,曹操最喜歡的戰將之一,東吳最懼怕的戰將,沒有之一。在陳壽的《三國志》中,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列為一傳,稱其為“五子良將”。張遼的軍事能力,在正史中是得到了多方面的肯定的。

趙雲是劉備的心腹愛將,從鄴城加入了劉備集團,期間兩扶幼主,收取荊州,西下益州,漢中對峙,孔明北伐等戰役中,多能看到趙雲的身影。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身著白衣白鎧,武藝非凡,突入萬軍叢中,如入無人之境。武力值常被視為三國第二。羅貫中將其列為蜀漢“五虎大將”之一。


如題所說!趙雲與張遼二將,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個人認為……如果以“演義”論武力值,趙雲可以吊打張遼。如果以“正史”論軍事能力的話,張遼可以吊打百分之九十五的三國名將,而趙雲……毫無疑問,也在這百分之九十五的隊列之中。

在“演義”中,少年將軍趙雲的首次出場,便是對戰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河北名將文丑,兩人大戰五六十合,彼此勝負難分。反觀張遼。在文丑慌忙潰逃之際,張遼與徐晃雙雙追擊,結果被文丑連射兩箭,險些死於非命。

所以!以“演義”論武力值,基本沒任何爭議,趙雲強於張遼……


但是!以“正史”論軍事能力,結果就大不相同了!

先看趙雲:

很多人認為,趙雲的身份,只是劉備的保鏢隊長,談不上什麼軍事才能。

這種說法顯然是不對的,趙雲並沒有做過劉備的保鏢隊長,劉備的親兵“白毦兵”統領,是劉豫州時期加入劉備集團的陳到,陳到才是劉備的保鏢隊長。

陳壽是怎麼評價趙雲的?

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參考,《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

趙雲與黃忠兩人,被陳壽比作劉備的爪牙。二人在劉備集團的作用以及地位,就好比比漢朝的開國功臣灌纓,以及西漢的開國功臣夏侯嬰。

既然類比灌纓、騰公之輩了,趙雲的軍事才能自然不差。

比如在軍事戰略方面,趙雲苦勸劉備不要進攻東吳,並沉著冷靜的分析了其中的厲害關係。雖然被劉備拒絕,可事實證明,趙雲說的不無道理。

足見趙雲有一定的軍事戰略眼光……

在戰術應變方面,“空城計”不得不說。在漢水大戰的時候,趙雲偃旗息鼓,大開寨門,擺了一出“空城計”。唬得曹軍一愣一愣的,只好灰溜溜的撤退。趙雲瞅準時機,專射敵軍的後方陣腳,致使敵軍陣腳大亂,踐踏落水者不計其數。次日劉備親臨戰場,當面誇讚趙雲“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足見趙雲在戰術應變方面,同樣有一定的功底……

趙雲的軍事能力,以及功績,在三國時期,肯定是進得了名將之列的。


但是!與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遼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

張遼的整體功績,在曹魏乃至整個三國來說,都可以排在前幾位。說降昌豨,官渡破袁,從攻袁譚,擊滅袁尚,徵破烏桓,勇登天柱山,合肥大戰等諸多戰役中,張遼的表現無可厚非。是曹操統一北方的主要功臣之一。

特別是在對戰孫權的一系列戰役中,張遼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幾度險些置孫權於死地,致使東吳“聞張喪膽”,絕跡不敢招惹張遼。

合肥之戰中,張遼趁敵落腳不穩,連夜挑選出八百勇士,出其不意的襲擊孫權大營,險些將孫權捉住。在重圍之中,張遼等人士氣倍增,無不以一敵十,左衝右突,兩進兩出,無人能擋。此次衝鋒,意在漲己之士氣,挫敵之銳氣……

撤圍後的張遼,下令堅守不出,孫權十萬大軍連下十餘日,難以攻克城池。最終被迫選擇放棄,張遼瞅準時機,以七千之眾傾巢而出,大破孫權。取得了全面性的勝利。

單這一戰,就已經是諸多名將難以跨越的高峰了……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而且在守城將士士氣低迷,敵軍氣勢如虹的時候,選擇主動出擊,出其不意,以最少的兵力,衝破了敵軍陣腳。使己方士氣大增的同時,大大挫敗了敵軍的銳氣,致使孫權不得不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修築防禦工事。在守城將士同心一意的情況下,縱使孫權有十萬大軍,也難以攻下合肥城。在敵軍有撤退意圖的時候,張遼再度主動出擊,將其打得大敗。

在三國諸多名將中,張遼的戰術思想以及統軍精神,難以超越。趙雲與之相比,差著一個檔次……


愛尚文史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自然名氣比張遼大,單挑的話,張遼也打不過趙雲,按民間傳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張遼排名在趙雲後面,按照領軍作戰,趙子龍單騎救主,漢水大戰,力斬五將,什麼的貌似好像也比張遼強那麼一點(張遼沒有主角光環)。

不過如果是按三國志來說的話,張遼強於趙雲就很顯而易見的了。

從官職上來說,張遼最高為前將軍(假節),(這可是關羽生前當過的),趙雲最高為鎮東將軍,兩者不是一個檔次。

趙雲獨立領軍的話入蜀時領偏師與諸候亮會於成都(建安十八年),第一次北伐時與鄧芝引偏師於箕谷(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戰績沒什麼亮點。(趙雲更偏文臣一些)

但是張遼就不同了,身為五子良將之首,沒點戰績拿什麼壓倒其他四個,至於獨立領軍,建安八年就和樂進一起攻拔陰安,建安九年別巡趙國,常山,比趙雲早了十年左右。

建安十二年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

建安十四年,張遼督張郃,牛蓋等討陳蘭,深入天柱山,因功假節。

建安二十年更是張遼的封神之戰,面對孫權的十萬之眾,張遼以八百人直衝敵陣,所向披靡,大破敵軍,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以至於給孫權留下了人生陰影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後世張遼名列唐古今六十四名將!孰強孰弱,由此可觀。

附三國志原文,讓人熱血沸騰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合肥之戰吳軍參戰人員:孫權、潘璋、宋謙、徐盛、陳武、淩統、甘寧、呂蒙、蔣欽、賀齊、谷利、董襲、周泰、陸遜。

突襲戰結果:陳武鬥死,宋謙披走、徐盛被創失矛,潘璋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以穩軍陣。孫權走登高冢。

追擊戰結果:淩統死鬥,左右盡死,身亦被創,被甲潛行。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谷利鞭馬助勢。得以躍橋逃生。



小白又改名了


張遼和趙雲,這兩個人一個是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一個是蜀漢的五虎上將之一,從這一點上看,應該是半斤八兩,互有優劣,但是這其中又有不同。

首先

曹魏的五子良將大都不以勇猛著稱,反而是更富韜略,帥才更佳。

蜀漢的五虎上將大都不以帥才著稱,反而是勇猛非常,武藝更佳。

再者

張遼是曹魏五子良將之首,不僅僅是韜略卓著,為五子良將之首,同樣武藝高強,也是五子良將之中最高的。

趙雲並不是五虎上將之首,五虎上將之首是關羽,關羽同樣不僅僅是武藝高強,從水淹七軍等戰役,也能看出來他韜略一樣卓著。

從這一點上看,趙雲應該是不如關羽和張遼的。

對比一下兩人的戰績。

首先看看兩人在武藝上的戰績。

先說張遼和其他大將戰鬥的戰績

  • 跟隨呂布站曹操時:戰夏侯敦,結果不明,應為平手

  • 跟隨曹操討袁紹時:戰張郃,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 赤壁之戰抗東吳時:戰黃蓋,一箭將其射落江中,戰太史慈,七八十合,不分勝負

  • 駐守逍遙津抗東吳:戰淩統,鬥五十合,不分勝敗

在看一下關羽對張遼的評價:關羽對張飛說“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但是因為張遼和關羽的交情,這個評價大概不可信,大概只是為了怕張飛和張遼打起來傷害對方。從張遼和趙雲各自同文醜交戰就可以看出來:趙雲在磐河與文丑交鋒,六十合戰成平手;而延津渡一戰,張遼則被文丑完全壓制,毫無還手之力。張遼的戰績和關張趙等,還是有不小差距的,但是張遼的武藝絕對不差。

但是不比武藝比統兵帥才的話,趙雲就遠遠不如了。

趙雲征戰多年,大概只有收納貴陽那一次不大不小的戰役是以他為將的了,而那一次趙雲的表現都算不上多好。

反觀張遼,先不說駐守合肥,逍遙津八百人大破東吳十萬兵馬的事情。單是張遼率軍攻打荊州,平定江夏諸縣,大破烏桓,屯駐長社,討陳蘭等。就不是趙雲可以相比的。

對於做武將的人來說,不僅要有上陣單挑廝殺的武藝,領兵作戰的才能無疑更加重要,不然就只能做個將而已,而不能為帥。君不見 桂陽之後,趙雲再無獨自領兵的機會嗎?無疑就是他在這方面不行。所以雖然趙雲的武力勝張遼,但是為將為帥就差遠了,總體來說,趙雲不如張遼。


像素說


張遼和趙雲相比,當然張遼更厲害。

張遼和趙雲有很多相似之處,張遼位列五子良,趙雲位居五虎,二人俱是有膽有識,善於以弱勝強。



但就軍事成就來說,張遼要勝過趙雲。張遼早年在呂布部下就被委以重任,獨擋一面。呂布滅亡後,他帶領餘部歸順曹操。之後,他履立戰功,勸降昌豨,陣斬烏桓蹋頓單于,攻克天柱山天險,特別是在合肥,以7000士卒抵擋孫權10萬大軍,他帶領800人到城外迎戰孫權,殺得孫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吳人奪氣”。在孫權撤退的時候,率軍追擊,大獲全勝,差一點就俘獲孫權。可以說,張遼以7000士卒成功擊敗了孫權的10萬大軍,這一戰,讓孫權念念不忘,即使到張遼病中,孫權仍然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



而趙雲征戰的經歷要比張遼遜色不少,從鄴城跟隨劉備開始,擔任劉備的主騎,從事的也是侍衛長一類工作,忠於職守,兩次救下太子劉禪。平定益州的時候,他與諸葛亮、張飛分定諸縣,後來在漢中之戰中充分展現自己軍事才能,在黃忠劫糧未歸的時候,趙雲率領十幾名騎兵去接應,不料卻與曹軍相遇。曹軍越來越多,把趙雲包圍,在趙雲成功脫圍後,回到營寨,命令寨門大開,偃旗息鼓,埋伏弓弩手,在曹軍恐懼,將要回軍的時候,趙雲命令鼓聲大作,以勁弩射擊後軍。曹軍因為驚恐,許多人掉入汗水淹死了。之後,趙雲還參與了諸葛亮北伐。雖然趙雲的空營計確實出色,但是觀其軍事生涯只有一場空營計,以少勝多出色不少。但比之張遼合肥大戰還是有所不如,特別是張遼合肥大戰,說成是以一人抵一國也不為國,而且本人是實實在在的搏殺,親自斬獲二將數十人,並衝到了孫權的麾下,呵斥孫權決戰,可見張遼膽色,即使那《三國演義》中虛構的趙雲單騎救主、在曹營七進七出,也不為過,直殺掉東吳君臣膽寒,這是趙雲沒有取得的軍事效果。



趙雲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要勝過張遼。在益州剛剛平定,當時有人商議分封諸將田產房屋,趙雲勸諫劉備,"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他指出當時天下還沒有安定,要等到安定下來的時候,再讓眾人返回家鄉耕種田地。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這樣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在劉備稱帝后,想要與東吳開戰,奪取荊州。趙雲又勸諫劉備“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指出當時蜀漢的主要矛盾是與曹魏的矛盾,只要擊敗曹丕,孫權自然歸順;當時曹丕篡逆,作為漢朝正統的蜀漢,應該收歸眾心,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而不應該攻打吳國。可以看出,趙雲對宏觀形勢有著出色的洞察力,而且敢於直言勸諫。而張遼也有一次勸諫曹操,在曹操要出征柳城的時候,張遼勸諫曹操要防止劉表派劉備襲擊許都。曹操認為劉表一定不會任用劉備,於是仍然出征,結果果然像曹操那樣。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政治上,趙雲要比張遼優秀,明朝王士騏稱趙雲“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將而已。”



最後,既然張遼與趙雲都是身為武將,我們就應該從軍事成就來評論兩人孰高孰低,那自然是張遼更勝一籌。但要說政治能力,趙雲要勝張遼一籌。


一壺清茗品春秋


單論演義,趙雲是蜀漢五虎將,張遼是曹魏五子良將。趙雲主要事蹟:界橋單挑文丑,長坂坡單騎救主,長江救幼主,義取桂陽,漢中之戰,單挑韓家四將,與姜維單挑,單騎護送部隊平安撤退。縱觀他的事蹟,無疑是三國裡最完美的武將,無論送智謀,武力,人品,戰績等等,都屬於上乘。

張遼,張遼屬於低開高走,在呂布手下時,並不受重用,但最後投降於曹操,之後就飛黃騰達,最出名的應該是逍遙津之戰,大破孫權,讓江東小兒聞張遼之名而止夜啼。

在官職上,兩人完全不能比,趙雲最高也就鎮軍將軍,而張遼是前將軍。在武力上,按演義上說,應該是趙雲,最能對比的就是趙雲能單挑文丑,張遼打不過文丑。兩者都是有勇有謀的武將。但張遼更有帥的資質。


ComeCloser


先說武功。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根據所有史書定下的武力排名)。在前六名中就有趙雲。趙雲有單騎救主(絕對是真事)、斬高覽、殺李典(演義和三國志中未提起)、救黃忠、殺韓德等英雄業績筆筆皆是。張遼呢?不就是三十七回合退文丑(史書上說是張遼先退了文丑,文丑後退時被許褚殺了,不是關羽斬文丑的)、在與吳軍的交戰中有點業績嗎? 再計謀。趙雲在救黃忠後的那個計謀是真實的,你們也都知道。諸葛亮擒夏侯茂事的計謀其事全都是趙雲出的。張遼呢,沒什麼很有用的計謀吧。 接著是統領,趙雲帶兵打仗指數過兩次,被稱為“常勝將軍”,張遼呢?不用我說了吧。失街亭後,蜀軍後撤,諸人後撤時都損兵折將,唯獨趙雲不損一兵一騎。 再說人品。趙雲和張遼一樣是重義氣的人。取西川后,大家都想把田宅分給有功將士,只有趙雲建議將田宅歸還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街亭丟了以後,諸葛亮想賞給趙雲二百兩銀子(因為趙雲後撤是,沒有折兵)趙雲拒絕,要諸葛亮把銀子存起來,來日再賞給有功將士。 最後說別人的態度。司馬徽曾說:“諸葛亮之智,令百路兵馬無比寒心。趙雲、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乃世之虎將。”(三國志中,陳壽因對趙雲並不瞭解,把趙雲寫得很菜,不信你去看,呂布傳都比趙雲傳長。因而趙關張稱萬人敵一句中,去掉了趙雲)趙雲都排在關羽和張飛的前面了。 由此可見,就是關羽和張飛與趙雲相比,都顯得不過如此了,更別說什麼張遼了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