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五虎上將第一名關勝,為什麼總被質疑實力不行?

董姝廈


梁山好漢中有這麼兩個人,一個豹子頭林沖,手持丈八蛇矛,外號小張飛,官逼民反不得已上了梁山,憑自己本事贏得一席之地。

另一人大刀關勝,以青龍偃月刀為武器,外型與關羽無二,自稱關羽後人,戰敗被俘,位列梁山好漢第五,排在林沖之前,備受爭議。

從三國時期到北宋末年有1000多年的歷史,施耐庵要找一個忠義的載體,最好的選擇就是關羽,退一步關羽的基因也可以,所以他選擇了關勝這個人物。

梁山前期僅僅提倡聚義的時期沒有讓關勝出現,宋江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那麼忠義的化身也就該隆重登場了。

不過,關勝真的忠義嗎?

本為營級小官的關勝,被蔡京破格提為集團軍司令,我們暫且不分析如何上位的,只看關勝的態度。臨行前,關勝對蔡京說“不滅梁山,誓不回朝”。結果,關勝還真沒回去......好尷尬。和其他投降的將領一樣,被宋江的招安所迷倒。

之前還破口大罵宋江亂臣賊子,瞬間歌頌黑三郎的義薄雲天。連宋江都不敢直接罵的宋徽宗,在現在的關勝嘴裡成了我主昏庸。回過頭再來看看三國時期的關二爺,關羽千里走單騎,關勝若走單騎,又能走幾里呢?

如此不忠義的關勝,到底是不是關羽的後人呢?

《三國志》中記載,龐德之子龐會,在蜀國滅亡後,為報關羽殺父之仇,“盡滅關氏家”。

可見關羽很可能是沒有後人的,而關勝卻大張旗鼓地自稱關羽後人,甚至連打扮都和關羽如出一轍,那很可能只有一個原因,借關羽這個超級IP炒作自己,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便在官場上謀得上升通道。

目前普遍認同的說法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學生。那麼,他們兩個存在經常合作的一個關係。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撰寫於元末明初時期。在學術界當中,最受認可的則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合著,即前七十回為施耐庵作著,後三十回則為羅貫中著。

因此,如此虛構出來關勝這麼一個人物,其實是大有意義的。縱觀當今的社會和職場生活,我們經常能聽到有些人動不動就把這些話掛在嘴邊,比如我爸是某某、我師父是某某、我是某某公司的……

在這裡,刀叔奉勸各位千萬別把平臺的影響力當做自己的能力,更別做家庭的寄生蟲。

不然,你的結局就會像關勝:一日,操練軍馬回來,因大醉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王銘葦


關勝,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入重棗,唇若塗朱。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大刀。官封領兵指揮使,統領一萬五千人馬,分為三隊,望梁山泊來。

宋江舉眾出迎。門旗開處,關勝全裝披掛,綽刀上馬,直臨陣前討戰。

霹靂火秦明大怒,手舞狼牙棍,縱坐下馬,直搶過來。關勝也縱馬出迎,來鬥秦明。林沖怕他奪了頭功,猛可裡飛搶過來,徑奔關勝。三騎馬向征塵影裡轉燈般廝殺。別看關勝生的規模與祖上關雲長相似,力卻不逮,力鬥二將不過,眼看要輸與二人。宋江看上關勝乃祖為神,倒收了軍馬,使詐招至麾下。林沖、秦明都不喜歡!

關勝自從上山,為山寨亦出力不少:與聖水將兩個鬥不到二十餘合,勒轉馬頭,慌忙便走……;同神火將鬥不到十合,被神火燒退四十餘里……;合沒羽箭、小李廣三人之力兩刀要了兀顏光的命……;鬥石寶二十合,石寶撥回馬就走,關勝急勒住馬,也回本陣,宋江問道:緣何不去追趕?關勝道:石寶刀法不在關勝之下,雖然回馬,必定有計。

都說關勝慣使一口大刀,英雄蓋世,義勇過人。宋江看不懂的,誰也看不懂!可別對我說:只有林沖、秦明不喜歡。不喜歡的人多了去了!


霧都溼氣


最直接的,因為關勝在《水滸傳》前期的故事情節相對單調,在同比之下林沖的表現卻搶眼的多,但“出乎意料”的是大聚義後關勝的排名居然壓了林沖一位,所以有讀者就覺得關勝是沾了先祖關羽的光做了個梁山的門面罷了。

毫無疑問五虎將的排名就是他們真實實力的排名(林粉勿怒),更何況關勝有著力敵林沖、秦明二將不敗,十回合令索超斧怯的表現也基本能說明問題了。而在《水滸傳》問世之初以及之前,質疑關勝的人可比現在的林粉多的多的多的!關勝的原型基本取自歷史上宋江三十六人起義裡的那位關勝(別和我說什麼關勝的原型是那個抗擊金兵和他同名的守將),但奇怪的是他作為指使押送花石綱時他還叫關勝,等到最後總結三十六人名單是他名字就成了關必勝了。這個關必勝在史料上沒有什麼出彩戲份的記載,也沒說他和關羽有任何血緣關係,我們就只能從民間去找尋他的事蹟了,果然,元雜劇中關勝的形象著實有點辣眼睛。

在元雜劇《爭報恩三虎下山》中,這大刀關勝可不是什麼關老爺的後代,而是一個拿著大刀偷別人家狗去賣錢的形象,劇中的三位主人公關勝、徐寧、花榮依次下山去東平府打探消息,巧的是關勝和徐寧發現了趙通判的小妾王臘梅與家人丁都管有姦情,但丁都管卻準備先下手為強去讓官府捉拿他們倆,虧得趙通判的妻字李千嬌保護,才得以保全。之後花榮下山誤傷了趙通判,於是李千嬌被告誣告為謀殺親夫的案犯準備斬首示眾,最後關勝、徐寧、花榮劫法場救得李千嬌,勾結姦夫謀害親夫的罪行,判為死刑。花、徐、關三人先後下山,劫了法場,救了李千嬌,給梁山增加了一點口碑。

所以你看,民間戲劇的創作題材大都取自民間生活,雖然關勝等人是做了好事,但他在劇中給人的初印象還是個“偷狗賊”的形象,這可能就和真實的關勝比較貼近,當然不排除創作者對造反派有故意黑化的行為。等到施公的《水滸傳》問世,關勝由於他那自帶流量的姓氏一舉成為武聖的後人,自然小說中的他也是以軍官的形象出現,沒有任何偷雞摸狗的文字(開玩笑你讓武聖的後人當小偷?)。所以關勝雖然上山較遲,但一舉能直接排在F4之後,也多少受了關二爺的影響。


關勝實力沒得說


邏輯文史游


不可否認,關勝確實有聖人後裔的光環。從關勝和林沖的打扮可以看出來,《水滸傳》應該是模仿了《三國演義》關羽和張飛的形象。而關羽在《三國演義》是個義薄雲天的角色,關勝作為關羽的後人,當然為他排名靠前提供很大幫助。關勝是小關羽,林沖是小張飛,張飛可能排到關羽前面嗎?所以林沖也不可能排到關勝前面。

但是僅僅因為這點,就說關勝實力平平,那也是不公道的。關勝的武力值在梁山僅次於盧俊義是沒問題的,剛出場第一戰就力敵林沖秦明二人,之後更是在十回合就讓索超斧怯。而索超、楊志、林沖、魯智深、呼延灼、秦明這些人之間都有五十回合不分勝負的經歷。而且關勝是唯一一個擋開張清飛石的將領!

在後來徵遼討方的戰爭中,關勝可謂是人狠話不多,低調地華麗著,和張清一起殺死遼國第一名將兀顏光、斬殺方臘大將刑政、錢振鵬等,未嘗一敗,而且最後也平安回朝。可見,關勝的實力是非常強的。只不過《水滸傳》沒有重點刻畫,所以人物形象相比林沖顯得黯淡很多,義薄雲天的品質也被美髯公朱仝搶走。但是關勝作為梁山五虎之首,單憑武力值也完全能達到,祖上光榮只是加分項而已。


林屋公子


個人以為大刀關勝的武藝能和林教頭五五開,如果有人質疑關勝不強,只能說是大佬宋江帶的節奏:宋江第一次見到關勝就說“將軍英雄,名不虛傳!”,招降之後更是讓他做了第五把交椅,排在了林沖之上。

宋江這樣排座次,無非是看中了關勝的形象和家世—忠良之後,對梁山招安事業大有裨益。看看,這樣的人物都在我們梁山坐了一把交椅,可見我們的核心指導思想是忠君愛國啊,我們造反那都是沒辦法。

關勝夠不夠資格做五虎之首呢?完全夠。首先關勝懂兵法,知進退,談笑間捉了企圖劫營的張橫、阮小七,這份韜略、鎮定完爆五虎中的“鐵頭娃”董平;馬上對敵可以力抗林沖和秦明夾攻,雖然打不過,但是若和秦明單獨solo一定穩贏,為什麼,因為霹靂火沒腦子啊..剩下的呼延灼和林沖,和老關單打獨鬥,勝負也只在五五之數。

梁山征討方臘時,方臘手下的南離大將軍石寶和關勝有過數次交手,側面證明了關勝的實力之強。為什麼,先看下寶爺的戰績:流星錘擊殺了急先鋒索超、錦毛虎燕順,劈風刀斬殺了火眼狻猊鄧飛、喪門神鮑旭、鐵笛仙馬麟,創造了單人擊殺梁山好漢數量的最高紀錄,這就是個魔神一樣的人物。

而關勝和石寶交手四次,氣勢上完全壓制住了這位“江南砍王”:第一次激鬥二十回合石寶詐敗,想用流星錘偷襲被關勝識破。第二次關勝誘敵打了小十個回合,石寶也沒上當。第三次在烏龍嶺,二人於亂軍中混戰,未分勝負。第四次,兩人一個照面,關勝在馬上大喝:“賊將安敢殺吾弟兄!”—石寶見是關勝,無心戀戰,便退上嶺去。

強中自有強中手,好漢更有好漢幫。關勝一口大刀能逼退殺人王石寶,可見其悍勇無敵,五虎上將中除了林教頭,只怕其他幾人都夠嗆吧,所以這馬軍第一的位子沒有兩把刷子,可不是好坐的哦~!

感謝閱讀,如果有不同觀點歡迎一起討論^_^



金陵獵奇君


歷史上真有關勝,他是濟南的守將,力主抗擊金兵,並多次打敗入侵的金兵,後來宋朝濟南府尹劉豫與金國勾結,金國鑑於關勝的英勇,要求劉豫殺關勝作為投名狀,劉豫遂誘殺關勝後,叛變投奔金國,當上了偽齊的皇帝,但關勝的威名在民間口口相傳。

施耐庵創造《水滸傳》時,肯定對這段歷史很熟悉,加上《水滸傳》的源頭文獻《大宋宣和遺事》裡說的宋江起義的三十六人中,也有一位關勝,鑑於歷史上關羽的威名,施老先生就把關勝移花接木地寫成了關羽的後裔,又由於關勝抗金的威名,所以,施老先生出於對英雄豪傑的熱愛,就把關勝放到了五虎上將的第一位。

然而,抗金的關勝是率領正規軍與金兵作戰,宣和遺事中的關勝是隨李進義(水滸中的盧俊義)一道上的梁山,他是押運花石綱的十制使之一,並沒有多少個人事蹟,相反,武松的故事很多,民間流傳有武松打虎,林沖的故事也多,被逼上梁山,這些故事很精彩,也體現了他們個人的能力,在《水滸傳》這種描寫戰爭以個人能力為主的古典小說中,他們的風頭確實有壓過關勝的地方,一些人讀《水滸傳》覺得關勝的實力坐五虎上將第一的交椅名不副實,但知道上述背景後,也就不會再質疑了。


洞庭一葦1188


大刀關勝,梁山座次第五,馬軍五虎上將之首,按上界天勇星下凡,掌中青龍偃月刀,乃是漢末關雲長嫡派子孫。這樣的人物卻偏偏受到了很多的質疑。


關勝其實受到最多的質疑不是實力,而是他的座次。說實話,位居林沖之前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林沖是三朝元老,對晁蓋和宋江都有擁立之功。關勝上山時間不長,卻直接位居林沖之上,這一點作者確實欠考慮。

其實這麼做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單純的為了用關勝和林沖對比關羽和張飛,但是由於對關勝的描寫太少,而對林沖渲染又過多,所以讓人覺得很突兀。於是各種陰謀論就接踵而至,而背鍋最大的就是宋江了,什麼打壓林沖啊之類的都來了,其實說這話的基本都是林沖粉,而且是沒長腦子的粉(因為我也是林沖粉,但是我不腦殘)。


除了這一點安排的過於不合理,受人質疑,關勝真是沒什麼可黑的地方。性格方面說實話比三國演義裡的關羽強的太多太多了。關羽那是狂的沒邊了,其實實力水平也就那麼回事;反看關勝,低調、謙遜而且非常懂得照顧別人的情緒和麵子。

問題中說的實力就更讓人費解了,關勝無論怎麼看,實力都至少等同於林沖。別的不說,十回合勝索超,這個戰績除了史文恭二十回合勝秦明之外,整部書幾乎是最好的戰績。質疑關勝實力的多數也都是林沖的粉,為偶像鳴不平,然後有些腦殘就什麼都說,有的人就跟著人云亦云。


所以關勝被質疑,根本不是他的錯,是施耐庵很不合理的把他的座次排在了林沖之上,然後召來了林沖粉的攻擊,最後導致了被無端質疑。


燭影斧聲


強答一波~

關勝在梁山中上山時間算是較晚的,第七十回梁山泊受石碣,關勝第六十二回才登場。當時是借醜郡馬宣贊之口形容:

『小將當初在鄉中,有個相識;此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得規模與上雲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為「大刀關勝」;見做蒲東巡檢,屈在下撩。此人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若以禮幣請他,拜為上將,可以掃清水寨,殄滅狂徒,保國安民。乞取鈞旨。』

注意了,據書中所說關勝乃是關羽嫡系子孫,不但長得跟關羽相似,連武器都一樣。看關勝相貌: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鬚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塗朱;再看關羽相貌: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嘛。

正巧的是,關羽的地位就是從北宋開始被逐漸神化,忠惠公、崇寧真君、義勇武安王都是在這時被封的。關勝攤上這麼個祖宗,說是“孫憑祖貴”也不為過。

而關勝的實力,既然是關羽後代,戰績自然不能難看,關勝單挑幾乎沒有黑點。

猛可裡霹靂火秦明聽得,大叫一聲,舞狼牙棍,縱馬直搶過來;林沖也大叫一聲,挺槍出馬,飛搶過來。兩將雙取關勝。關勝一齊迎住。三騎馬向征塵影裡,轉燈般廝殺。

這裡林沖秦明都是五虎,兩個人打一個,雖然關勝下風,但尚能廝殺一陣,作者是想借此襯托關勝實力。再後來張清飛石打了梁山十幾員猛將,關勝也沒被打中,反而救得雷橫、朱仝回陣。

後來關勝隨梁山南征北戰,表現亮眼。征討遼國時,殺敗副統軍賀重寶;後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土星陣,與花榮、張清合力殺死都統軍兀顏光;征討方臘時,關勝率軍收復丹徒縣,交戰十四五合便斬殺元帥邢政;常州殺死守將錢振鵬等等。

關勝實力跟林沖應該伯仲之間,不過沾了點關羽的光。畢竟林沖是小張飛,那關勝壓在他之上也是正常的。

另外,梁山也有一套官場哲學,將關勝排在林沖之上有安撫的意味,而林沖早年上山,算是創始人之一,自然不會太計較這些排名。

PS: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絡,侵立刪,謝謝合作!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希望給在下點一個贊,也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山居不記年”,大家一起討論交流~


山居不記年


對關勝的質疑不是關勝的武力值,而是對關勝和林沖的排位問題。

林沖是梁山的元老級別的人物,並且林沖武藝超群,在水滸中很少有敗績,最多是平手,可以說是長勝將軍。

同時林沖有擁立晁蓋的大功,以及後來的軍功。

同時後來關勝來攻梁山,林沖和秦明雙戰關勝,後秦明被宋江叫回,只有林沖對關勝。而林沖並沒有敗像,宋江覺得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所以也叫回林沖。



這不難看出,林沖的武力值並不比關勝差,功勞也比關勝多,上山比關勝早。但是關勝最後排位卻在林沖上面。

所以這點總被人質疑。

其實關勝能在林沖前,首先因為林沖是反對招安的,而關勝是支持招安,其次,關勝是武聖人的後人,這對梁山的名聲要好。


梁山馬軍五虎之首的位置很重要,當然要支持招安的人了,不然下達命令時也多少不便。


中孚鑑


不是被質疑不行,而是確實不行,打聖水雖然有放水嫌疑,但打上限八驃的石寶呢???面對林秦轉燈般(回合不多)就迅速下風,黑三鳴金後林秦說正待活捉他,他自己也暗忖力敵二將不過。就這水平,五虎第四妥妥的。打個索超十合令其斧怯確實好看,然而對方箭傷剛癒合,戰力大打折扣。我記得中箭公箭傷癒合後因右臂少力80合不敵徐晃,還導致傷口重新裂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