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五虎上将第一名关胜,为什么总被质疑实力不行?

董姝厦


梁山好汉中有这么两个人,一个豹子头林冲,手持丈八蛇矛,外号小张飞,官逼民反不得已上了梁山,凭自己本事赢得一席之地。

另一人大刀关胜,以青龙偃月刀为武器,外型与关羽无二,自称关羽后人,战败被俘,位列梁山好汉第五,排在林冲之前,备受争议。

从三国时期到北宋末年有1000多年的历史,施耐庵要找一个忠义的载体,最好的选择就是关羽,退一步关羽的基因也可以,所以他选择了关胜这个人物。

梁山前期仅仅提倡聚义的时期没有让关胜出现,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那么忠义的化身也就该隆重登场了。

不过,关胜真的忠义吗?

本为营级小官的关胜,被蔡京破格提为集团军司令,我们暂且不分析如何上位的,只看关胜的态度。临行前,关胜对蔡京说“不灭梁山,誓不回朝”。结果,关胜还真没回去......好尴尬。和其他投降的将领一样,被宋江的招安所迷倒。

之前还破口大骂宋江乱臣贼子,瞬间歌颂黑三郎的义薄云天。连宋江都不敢直接骂的宋徽宗,在现在的关胜嘴里成了我主昏庸。回过头再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关二爷,关羽千里走单骑,关胜若走单骑,又能走几里呢?

如此不忠义的关胜,到底是不是关羽的后人呢?

《三国志》中记载,庞德之子庞会,在蜀国灭亡后,为报关羽杀父之仇,“尽灭关氏家”。

可见关羽很可能是没有后人的,而关胜却大张旗鼓地自称关羽后人,甚至连打扮都和关羽如出一辙,那很可能只有一个原因,借关羽这个超级IP炒作自己,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以便在官场上谋得上升通道。

目前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学生。那么,他们两个存在经常合作的一个关系。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撰写于元末明初时期。在学术界当中,最受认可的则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即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

因此,如此虚构出来关胜这么一个人物,其实是大有意义的。纵观当今的社会和职场生活,我们经常能听到有些人动不动就把这些话挂在嘴边,比如我爸是某某、我师父是某某、我是某某公司的……

在这里,刀叔奉劝各位千万别把平台的影响力当做自己的能力,更别做家庭的寄生虫。

不然,你的结局就会像关胜: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王铭苇


关胜,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髯,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入重枣,唇若涂朱。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大刀。官封领兵指挥使,统领一万五千人马,分为三队,望梁山泊来。

宋江举众出迎。门旗开处,关胜全装披挂,绰刀上马,直临阵前讨战。

霹雳火秦明大怒,手舞狼牙棍,纵坐下马,直抢过来。关胜也纵马出迎,来斗秦明。林冲怕他夺了头功,猛可里飞抢过来,径奔关胜。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别看关胜生的规模与祖上关云长相似,力却不逮,力斗二将不过,眼看要输与二人。宋江看上关胜乃祖为神,倒收了军马,使诈招至麾下。林冲、秦明都不喜欢!

关胜自从上山,为山寨亦出力不少:与圣水将两个斗不到二十余合,勒转马头,慌忙便走……;同神火将斗不到十合,被神火烧退四十余里……;合没羽箭、小李广三人之力两刀要了兀颜光的命……;斗石宝二十合,石宝拨回马就走,关胜急勒住马,也回本阵,宋江问道:缘何不去追赶?关胜道: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虽然回马,必定有计。

都说关胜惯使一口大刀,英雄盖世,义勇过人。宋江看不懂的,谁也看不懂!可别对我说:只有林冲、秦明不喜欢。不喜欢的人多了去了!


雾都湿气


最直接的,因为关胜在《水浒传》前期的故事情节相对单调,在同比之下林冲的表现却抢眼的多,但“出乎意料”的是大聚义后关胜的排名居然压了林冲一位,所以有读者就觉得关胜是沾了先祖关羽的光做了个梁山的门面罢了。

毫无疑问五虎将的排名就是他们真实实力的排名(林粉勿怒),更何况关胜有着力敌林冲、秦明二将不败,十回合令索超斧怯的表现也基本能说明问题了。而在《水浒传》问世之初以及之前,质疑关胜的人可比现在的林粉多的多的多的!关胜的原型基本取自历史上宋江三十六人起义里的那位关胜(别和我说什么关胜的原型是那个抗击金兵和他同名的守将),但奇怪的是他作为指使押送花石纲时他还叫关胜,等到最后总结三十六人名单是他名字就成了关必胜了。这个关必胜在史料上没有什么出彩戏份的记载,也没说他和关羽有任何血缘关系,我们就只能从民间去找寻他的事迹了,果然,元杂剧中关胜的形象着实有点辣眼睛。

在元杂剧《争报恩三虎下山》中,这大刀关胜可不是什么关老爷的后代,而是一个拿着大刀偷别人家狗去卖钱的形象,剧中的三位主人公关胜、徐宁、花荣依次下山去东平府打探消息,巧的是关胜和徐宁发现了赵通判的小妾王腊梅与家人丁都管有奸情,但丁都管却准备先下手为强去让官府捉拿他们俩,亏得赵通判的妻字李千娇保护,才得以保全。之后花荣下山误伤了赵通判,于是李千娇被告诬告为谋杀亲夫的案犯准备斩首示众,最后关胜、徐宁、花荣劫法场救得李千娇,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罪行,判为死刑。花、徐、关三人先后下山,劫了法场,救了李千娇,给梁山增加了一点口碑。

所以你看,民间戏剧的创作题材大都取自民间生活,虽然关胜等人是做了好事,但他在剧中给人的初印象还是个“偷狗贼”的形象,这可能就和真实的关胜比较贴近,当然不排除创作者对造反派有故意黑化的行为。等到施公的《水浒传》问世,关胜由于他那自带流量的姓氏一举成为武圣的后人,自然小说中的他也是以军官的形象出现,没有任何偷鸡摸狗的文字(开玩笑你让武圣的后人当小偷?)。所以关胜虽然上山较迟,但一举能直接排在F4之后,也多少受了关二爷的影响。


关胜实力没得说


逻辑文史游


不可否认,关胜确实有圣人后裔的光环。从关胜和林冲的打扮可以看出来,《水浒传》应该是模仿了《三国演义》关羽和张飞的形象。而关羽在《三国演义》是个义薄云天的角色,关胜作为关羽的后人,当然为他排名靠前提供很大帮助。关胜是小关羽,林冲是小张飞,张飞可能排到关羽前面吗?所以林冲也不可能排到关胜前面。

但是仅仅因为这点,就说关胜实力平平,那也是不公道的。关胜的武力值在梁山仅次于卢俊义是没问题的,刚出场第一战就力敌林冲秦明二人,之后更是在十回合就让索超斧怯。而索超、杨志、林冲、鲁智深、呼延灼、秦明这些人之间都有五十回合不分胜负的经历。而且关胜是唯一一个挡开张清飞石的将领!

在后来征辽讨方的战争中,关胜可谓是人狠话不多,低调地华丽着,和张清一起杀死辽国第一名将兀颜光、斩杀方腊大将刑政、钱振鹏等,未尝一败,而且最后也平安回朝。可见,关胜的实力是非常强的。只不过《水浒传》没有重点刻画,所以人物形象相比林冲显得黯淡很多,义薄云天的品质也被美髯公朱仝抢走。但是关胜作为梁山五虎之首,单凭武力值也完全能达到,祖上光荣只是加分项而已。


林屋公子


个人以为大刀关胜的武艺能和林教头五五开,如果有人质疑关胜不强,只能说是大佬宋江带的节奏:宋江第一次见到关胜就说“将军英雄,名不虚传!”,招降之后更是让他做了第五把交椅,排在了林冲之上。

宋江这样排座次,无非是看中了关胜的形象和家世—忠良之后,对梁山招安事业大有裨益。看看,这样的人物都在我们梁山坐了一把交椅,可见我们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忠君爱国啊,我们造反那都是没办法。

关胜够不够资格做五虎之首呢?完全够。首先关胜懂兵法,知进退,谈笑间捉了企图劫营的张横、阮小七,这份韬略、镇定完爆五虎中的“铁头娃”董平;马上对敌可以力抗林冲和秦明夹攻,虽然打不过,但是若和秦明单独solo一定稳赢,为什么,因为霹雳火没脑子啊..剩下的呼延灼和林冲,和老关单打独斗,胜负也只在五五之数。

梁山征讨方腊时,方腊手下的南离大将军石宝和关胜有过数次交手,侧面证明了关胜的实力之强。为什么,先看下宝爷的战绩:流星锤击杀了急先锋索超、锦毛虎燕顺,劈风刀斩杀了火眼狻猊邓飞、丧门神鲍旭、铁笛仙马麟,创造了单人击杀梁山好汉数量的最高纪录,这就是个魔神一样的人物。

而关胜和石宝交手四次,气势上完全压制住了这位“江南砍王”:第一次激斗二十回合石宝诈败,想用流星锤偷袭被关胜识破。第二次关胜诱敌打了小十个回合,石宝也没上当。第三次在乌龙岭,二人于乱军中混战,未分胜负。第四次,两人一个照面,关胜在马上大喝:“贼将安敢杀吾弟兄!”—石宝见是关胜,无心恋战,便退上岭去。

强中自有强中手,好汉更有好汉帮。关胜一口大刀能逼退杀人王石宝,可见其悍勇无敌,五虎上将中除了林教头,只怕其他几人都够呛吧,所以这马军第一的位子没有两把刷子,可不是好坐的哦~!

感谢阅读,如果有不同观点欢迎一起讨论^_^



金陵猎奇君


历史上真有关胜,他是济南的守将,力主抗击金兵,并多次打败入侵的金兵,后来宋朝济南府尹刘豫与金国勾结,金国鉴于关胜的英勇,要求刘豫杀关胜作为投名状,刘豫遂诱杀关胜后,叛变投奔金国,当上了伪齐的皇帝,但关胜的威名在民间口口相传。

施耐庵创造《水浒传》时,肯定对这段历史很熟悉,加上《水浒传》的源头文献《大宋宣和遗事》里说的宋江起义的三十六人中,也有一位关胜,鉴于历史上关羽的威名,施老先生就把关胜移花接木地写成了关羽的后裔,又由于关胜抗金的威名,所以,施老先生出于对英雄豪杰的热爱,就把关胜放到了五虎上将的第一位。

然而,抗金的关胜是率领正规军与金兵作战,宣和遗事中的关胜是随李进义(水浒中的卢俊义)一道上的梁山,他是押运花石纲的十制使之一,并没有多少个人事迹,相反,武松的故事很多,民间流传有武松打虎,林冲的故事也多,被逼上梁山,这些故事很精彩,也体现了他们个人的能力,在《水浒传》这种描写战争以个人能力为主的古典小说中,他们的风头确实有压过关胜的地方,一些人读《水浒传》觉得关胜的实力坐五虎上将第一的交椅名不副实,但知道上述背景后,也就不会再质疑了。


洞庭一苇1188


大刀关胜,梁山座次第五,马军五虎上将之首,按上界天勇星下凡,掌中青龙偃月刀,乃是汉末关云长嫡派子孙。这样的人物却偏偏受到了很多的质疑。


关胜其实受到最多的质疑不是实力,而是他的座次。说实话,位居林冲之前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林冲是三朝元老,对晁盖和宋江都有拥立之功。关胜上山时间不长,却直接位居林冲之上,这一点作者确实欠考虑。

其实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单纯的为了用关胜和林冲对比关羽和张飞,但是由于对关胜的描写太少,而对林冲渲染又过多,所以让人觉得很突兀。于是各种阴谋论就接踵而至,而背锅最大的就是宋江了,什么打压林冲啊之类的都来了,其实说这话的基本都是林冲粉,而且是没长脑子的粉(因为我也是林冲粉,但是我不脑残)。


除了这一点安排的过于不合理,受人质疑,关胜真是没什么可黑的地方。性格方面说实话比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强的太多太多了。关羽那是狂的没边了,其实实力水平也就那么回事;反看关胜,低调、谦逊而且非常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和面子。

问题中说的实力就更让人费解了,关胜无论怎么看,实力都至少等同于林冲。别的不说,十回合胜索超,这个战绩除了史文恭二十回合胜秦明之外,整部书几乎是最好的战绩。质疑关胜实力的多数也都是林冲的粉,为偶像鸣不平,然后有些脑残就什么都说,有的人就跟着人云亦云。


所以关胜被质疑,根本不是他的错,是施耐庵很不合理的把他的座次排在了林冲之上,然后召来了林冲粉的攻击,最后导致了被无端质疑。


烛影斧声


强答一波~

关胜在梁山中上山时间算是较晚的,第七十回梁山泊受石碣,关胜第六十二回才登场。当时是借丑郡马宣赞之口形容:

『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此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得规模与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见做蒲东巡检,屈在下撩。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乞取钧旨。』

注意了,据书中所说关胜乃是关羽嫡系子孙,不但长得跟关羽相似,连武器都一样。看关胜相貌: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再看关羽相貌: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嘛。

正巧的是,关羽的地位就是从北宋开始被逐渐神化,忠惠公、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都是在这时被封的。关胜摊上这么个祖宗,说是“孙凭祖贵”也不为过。

而关胜的实力,既然是关羽后代,战绩自然不能难看,关胜单挑几乎没有黑点。

猛可里霹雳火秦明听得,大叫一声,舞狼牙棍,纵马直抢过来;林冲也大叫一声,挺枪出马,飞抢过来。两将双取关胜。关胜一齐迎住。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这里林冲秦明都是五虎,两个人打一个,虽然关胜下风,但尚能厮杀一阵,作者是想借此衬托关胜实力。再后来张清飞石打了梁山十几员猛将,关胜也没被打中,反而救得雷横、朱仝回阵。

后来关胜随梁山南征北战,表现亮眼。征讨辽国时,杀败副统军贺重宝;后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土星阵,与花荣、张清合力杀死都统军兀颜光;征讨方腊时,关胜率军收复丹徒县,交战十四五合便斩杀元帅邢政;常州杀死守将钱振鹏等等。

关胜实力跟林冲应该伯仲之间,不过沾了点关羽的光。毕竟林冲是小张飞,那关胜压在他之上也是正常的。

另外,梁山也有一套官场哲学,将关胜排在林冲之上有安抚的意味,而林冲早年上山,算是创始人之一,自然不会太计较这些排名。

PS: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立删,谢谢合作!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希望给在下点一个赞,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山居不记年”,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山居不记年


对关胜的质疑不是关胜的武力值,而是对关胜和林冲的排位问题。

林冲是梁山的元老级别的人物,并且林冲武艺超群,在水浒中很少有败绩,最多是平手,可以说是长胜将军。

同时林冲有拥立晁盖的大功,以及后来的军功。

同时后来关胜来攻梁山,林冲和秦明双战关胜,后秦明被宋江叫回,只有林冲对关胜。而林冲并没有败像,宋江觉得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所以也叫回林冲。



这不难看出,林冲的武力值并不比关胜差,功劳也比关胜多,上山比关胜早。但是关胜最后排位却在林冲上面。

所以这点总被人质疑。

其实关胜能在林冲前,首先因为林冲是反对招安的,而关胜是支持招安,其次,关胜是武圣人的后人,这对梁山的名声要好。


梁山马军五虎之首的位置很重要,当然要支持招安的人了,不然下达命令时也多少不便。


中孚鉴


不是被质疑不行,而是确实不行,打圣水虽然有放水嫌疑,但打上限八骠的石宝呢???面对林秦转灯般(回合不多)就迅速下风,黑三鸣金后林秦说正待活捉他,他自己也暗忖力敌二将不过。就这水平,五虎第四妥妥的。打个索超十合令其斧怯确实好看,然而对方箭伤刚愈合,战力大打折扣。我记得中箭公箭伤愈合后因右臂少力80合不敌徐晃,还导致伤口重新裂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