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死後,劉備急於追究責任,但為何只殺劉封不殺馬超?

戀丄緦淰


公元219年夏,關羽帥軍輕出江陵,圍困襄陽,水灌樊城,一時間搞得全國動盪,遠在鄴城的曹操甚至嚇得要遷都。然而他在出徵之前,卻在很短的時間裡四處結怨,於內多次貶低糜芳等人,導致他外出用兵糧草供應不足,對外拒絕了孫權的聯姻,導致東吳於曹操結盟,斷了他退兵的後路。於是,原本的一場足以影響天下割據的戰爭,就這樣草草告敗。被俘後,他被敵人斬首,頭顱被埋在中原,身體被葬在東吳,結義兄長只能在西蜀為他建個衣冠冢。



一代名將就此終結,但是他死後,這件事情卻引來了諸多後事,首先就是劉備的追責。此時的劉備已經年逾60,剛剛稱帝不久,驟聞如此噩耗,心痛難忍。此戰之敗,糜芳等留守後方的將領的背叛,是根本原因,但是糜芳已然叛逃東吳,其兇糜竺在後來羞愧而死。在一個就是劉封,追究劉封,那這個義子難逃一死,如果不追究,又對不起自己死去的兄弟。

劉封和孟達曾經一起駐守上庸一帶,關羽圍困襄陽的時候,他就拒絕支援,導致被徐晃突破,這固然是他的錯。但是當時上庸剛剛平定,他的兵力很少,其實根本無法出城支援,後來上庸的叛亂也證明了他當時的判斷,即便是他出兵合圍襄陽,北面的後路又會被截斷。而江陵失守後,關羽根本無意從上庸一帶撤離,他還想回去攻打江陵,把兄長託付自己的城池奪回。所以,實際上,劉封並沒有什麼大過,之所以被殺,還是因為諸葛亮的諫言。


劉封此人性格剛猛,作戰從來不知畏縮,甚至敢於犯上,劉備在時還可以節制,一旦劉備死去,他早晚會失控,到那時,恐怕劉禪的皇位就做不穩了。於是諸葛亮就建議,不如趁此機會將其斬首。義子當然不如自己的兒子,於是劉封就此被殺。

公元215年,馬超投奔劉備,在奪得成都後不久,他就被封了將軍,鎮守臨沮。但是他在這裡並沒有鎮守多久,217年開始,已經去了漢中戰場,和張飛一起,聽從劉備和孔明的調遣,攻打守在那裡的曹軍。到了219年的時候,劉備集團終於拿下了漢中,劉備也因此進位漢中王,而馬超則被封為了左將軍。那此時臨沮這樣的小城,顯然不適合左將軍鎮守的。事實上臨沮在漢代屬於南郡一帶,後來又屬於新城郡,而當時糜芳就是南郡的太守,他在關羽出兵後不久,就舉城投降了,臨沮一帶自然也就被東吳悉數收走了。所以這件事和馬超實際上沒有任何關係,畢竟自己已經調離了那裡,防務也不再負責那邊。


事實上,馬超受到劉備的重用,很大的原因就是為了應對那些羌人,馬超在這些人裡面有很高的威信,而羌人都在北方,所以此時的他,應該是在涼州一帶負責北邊的防務。荊州發生了戰事,他是根本沒機會支援的。


小鎮月明



樊城之戰,關羽包圍樊城、襄陽,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遣徐晃援助樊城,徐晃以聲東擊西、長驅直入等計謀將關羽擊敗,解除了樊城之圍。不過此時關羽雖敗,但主力仍然駐守於沔水一帶,襄陽之圍尚存。

東吳方面,呂蒙白衣渡江,襲擊了關羽的大本營荊州。關羽聞知荊州已失,遂撤出了沔水以及襄陽的隊伍。徐晃、曹仁並沒有追擊,他們採納了司空趙儼的計謀,放關羽南走,讓關羽與孫權二虎相爭。具體內容如下:

儼曰:權邀羽連兵之難,欲掩制其後,顧羽還救,恐我承其兩疲,故順辭求效,乘釁因變,以觀利鈍耳。今羽已孤迸,更宜存之以為權害。——參考,《三國志·趙儼傳》


關羽雖然撤離,但他的主力大軍尚存,所以不甘心接受失敗的事實。他沒有在第一時間內退回蜀地。恰恰相反!他想率眾奪回荊州。他的撤退路線,是直奔江陵。而且期間他多次跟呂蒙交涉,並催派劉封、孟達等領兵援助。



不過他中了呂蒙的“攻心大計”,呂蒙入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安撫百姓。並下令,吳軍將士不得干擾百姓,不能索要任何東西,違令者軍法從事。有一個士兵,是呂蒙的同鄉,由於他拿了百姓的斗笠去遮蓋盔甲,呂蒙含著淚殺掉了那名士兵。全軍上下無不震驚,從此秋毫無犯。

除此之外!呂蒙還讓親近將士們,日日去慰問撫卹老年人,有病者派醫贈藥,飢寒者送糧送衣。

關羽派來了使者,呂蒙故意讓讓他們去周遊城中,到各家去致意問候,家人們親自給北伐將士們寫信說明了情況。

關羽的使臣回去之後,將士們都去詢問老家的情況。使臣如實告知。將士們得知家中都安然無恙,所受待遇比過去更好。於是大家都喪失了鬥志,很多人都揹著關羽投靠了東吳。

呂蒙的一招“存恤耆老”,徹底擊垮了關羽的人心。關羽情知勢孤,這才想起了向西,往益州方向奔逃。

關羽的逃跑路線,是從江陵附近出發,往麥城奔走,然後走漳鄉,再走臨沮。到了臨沮,他基本就安全了。不過他被潘璋、朱然等埋伏在了必經之路上,應該還沒有到達臨沮,就被斬殺了。

關羽死後,劉備追究責任的時候,只殺了假子劉封,卻沒有問罪於馬超。關羽是在臨沮附近被斬的,而臨沮是馬超的封地。為什麼被問罪的卻是遠在房陵的劉封呢?

說白了,劉備為關羽追責斬殺劉封,僅僅只是一個藉口。劉封是劉備的假子,剛毅勇猛,能力出眾。而且在上庸、房陵的戰役中,劉封連戰連捷,他在蜀國的威望日漸強盛,直接威脅到了劉禪的繼承人的位置。

——劉備殺劉封,是在為劉禪掃清障礙。

換句話說,無論劉封救不救關羽,他的最終結局,都是被殺。

況且劉封、孟達說的不無道理,房陵、上庸一帶剛剛才收復,形勢非常混亂。劉封、孟達兩人,並沒有完全控制上庸。申耽、申儀兄弟才是這裡的主導。比如後來孟達、申耽、申儀說反就反,劉封根本就壓制不住。

退一步說,假使劉封、孟達真的援助關羽,助他去攻打江陵,能拿的下來嗎?到頭來只會敗得更慘,不但荊州陷落,關羽被斬,甚至連上庸、房陵,也會被曹操趁機拿下。在襄陽、樊城一帶,曹操的兵力是非常足備的。若不是曹仁、徐晃想留關羽一命,別說反攻江陵,關羽能不能平安撤出沔水都成問題。



劉封的做法是正確的,劉備也知道他的做法是正確的。所以在關羽死後,劉備並沒有第一時間去問罪劉封。孟達、申耽謀反,徐晃等人擊敗劉封,劉封逃回成都之後。劉備只是責怪了劉封幾句,並沒有起過殺心。

真正作出殺劉封的決定,是在諸葛亮的進言之後,具體內容如下: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參考,《三國志·劉封傳》

諸葛亮考慮到劉封剛毅勇猛,才能出眾,害怕在劉備死後,沒人能夠壓制住他,會威脅到劉禪以及諸葛亮的地位。所以勸劉備將劉封殺掉了。



但是!劉封戰功赫赫,而且是劉備的假子,身份地位尊貴,總不能說殺就殺吧!至少應該找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吧!門面功夫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找什麼藉口呢?劉封欺負孟達,逼迫孟達造反,劉封不救關羽,這幾個理由,足以將此假子送上斷頭臺。

可話又說回來,孟達之反,並非劉封欺凌,而是害怕劉備怪罪。不救關羽,劉封的做法也並無不妥。這兩個臨時找出來的理由,給人的感覺並不嚴謹。

總之!劉備殺劉封,跟劉封的“兩大罪狀”關係不大。諸葛亮所說的劉備死後,無人能治劉封才是劉封之死因。


愛尚文史


藉機殺劉封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殺劉封是劉備心事,諸葛亮煽風點火,為劉禪接位掃除障礙,諸葛亮怕劉封就是第二個關羽,臨陣斬將是軍中大忌,打了大敗仗斬大將就不是大忌麼?

關羽發動的襄樊戰爭實質上就是心血來潮,無準備之仗,把蜀漢推向風口浪尖上,若不是漢江發水只要他出了荊州于禁,徐晃,加上曹仁夾擊關羽哪兒還有命在,這又不是扯蛋在關羽的辭典裡已經被曹操打得全軍覆滅,當過俘虜僅沒殺頭而已。

劉備封馬超,黃忠,地位在他之下他還不高興,大大的不滿,說實在的以關羽的性格什麼事都要聽他的,劉備只得將就,削了馬超兵權,馬超真是瞎了眼來投奔劉備,身為一方諸侯自己的本部人馬無權帶領,難怪氣得吐血,四十多歲憂鬱而亡。

那麼在發動戰爭之前關羽又為什麼不把軍事部署完備呢?應該說這場戰爭之前劉備集團誰都不知道,若有部署應該與劉備聯繫,調劉封在何處待命,調馬超到何處領兵接應,大凡任何戰役都有幾套方案,包括失敗也要算在其內,因戰爭瞬間萬變,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這關羽是打的什麼仗,不得不讓人懷疑關羽僅匹夫之勇根本不會用兵,若劉封接到劉備的命令敢不出兵,若無接到命令出兵也可以說私自出兵有謀反之意,劉封裡外是個死。

關羽怎樣死在自己嘴上呢?三番五次的在辱罵盟友東吳鼠輩,若贏了襄樊戰爭反過來滅了東吳,好大的口氣呀!東吳孫堅,孫策,孫權,周愉,魯肅,呂蒙,陸遜,甘寧等是鼠輩嗎?曹操動用那麼多部隊當時都沒滅了東吳,你關羽才三萬多人就想滅了東吳,就是這鼠輩端了他的老窩,算準了這關二爺逃跑的路線,人家這才叫算無遺策,等到關羽明過來的時候晚了,僅瞬間的明白,沒機會反醒,腦袋沒了。

就這個自持有幾份武藝的關羽打破了蜀漢劉備,諸葛亮的全盤計劃,諸葛亮隆中對己很清楚,得荊,益二洲為基礎,關鍵在《靜觀奇變》上,整個國家形勢發生變化時再謀求開疆拓土,關羽私自託大,反失去了荊州,諸葛整體規劃流產,國力削弱一半,奇怪的是關羽這戰爭失敗無一人幫助,反水的不少,這又說明了什麼呢?這是劉封造成的嗎?又有什麼必要非要殺劉封不可,從這裡可以看出蜀漢集團的管理存在很大的問題,若關羽勝了有可能獨自經營整過荊州,於劉備分庭抗禮,否則怎麼會關羽打得不可開交,那兒整個蜀漢跟沒事人一樣,歷朝歷代沒見過這種先例,讓一員青年猛將劉封做了冤死鬼!馬超無兵權在手有何理由去追究馬超呢?而馬已經夠慘的了,弄個虛職坐吃等死,英雄無用武之地比死還難受,壯志未酬,報仇無望含恨而亡,可悲之極。


9紫氣東來


近日有網友提問:關羽死後,劉備急於追究責任,但為何只殺劉封不殺馬超?難道是因為馬超是猛將,將來戰爭要依仗他?而劉封雖為劉備義子,但如果不解決他,劉禪將來如何順利繼位呢?

1、先來說說馬超與關羽之死有無關係

熟悉《三國志》的人應該知道,劉備入蜀兵臨成都時,馬超投奔劉備,率兵來援。劉璋馬上投降,劉備則“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任命馬超為平西將軍,督管臨沮,保持原都亭侯的爵號不變。

馬超與關羽之死的關聯點就是兩個字“臨沮”。為什麼?因為《三國志》中記載,“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這裡說的是,關羽敗走樊城後,江陵被孫權攻下,關羽夜走麥城,孫權軍堵擊關羽,在臨沮斬殺關羽和兒子關平。

臨沮,今屬於湖北南漳縣,如今仍留存有漢時的古城。關羽敗走麥城,在臨沮被擒殺,而馬超是督管臨沮。馬超沒有擔責被殺的原因,最大可能是並不在臨沮,或者只是督管而非親領。因為蜀中剛平,馬超應該正隨劉備在蜀中擔當穩定後防的任務。

2、為什麼劉封會因為關羽之死而被殺

關於劉封被殺,《三國志》中早就給出了答案:關羽圍攻樊城時,呼鎮守上庸的劉封、孟達相助,此二人以城郡初定,不可妄動為由拒絕出兵。沒有外援的關羽最終兵敗被殺,劉備已把這筆帳記下了。隨後劉封、孟達不和,孟達乾脆投降了魏國。

此後,被魏國封為高官的孟達寫信給劉封,簡單來講意思如下:

你和劉備並非骨肉,卻握有實權。阿斗立為太子後,你很危險了。劉備會疑心有你的存在,引發廢立之事。如今你領兵在外,尚可安身,如果回到朝中,會有生命危險。你背棄父母作劉備養子,這不合禮教;知道災禍將至毫無動作,這不明智;見到正義不跟從卻懷疑,這是不義。憑你的才幹,棄蜀歸東,繼承羅侯家族的香火,這不算背親叛族;北面待奉君主,以正綱常,這不算拋棄舊主……孟達還用“自求多福”等話企圖說服劉封投降魏國。

當然,劉封沒有聽進孟達的勸說。後來申儀、申耽又投降魏國,劉封兵敗逃回成都。劉備責備他欺凌孟達,使孟達投敵;不救關羽,使關羽被殺。但是作為劉備的養子,劉封當時雖然境況危險,卻仍有活命的可能。但關鍵時刻,諸葛亮出手了:

史載,諸葛亮因為劉封性格剛烈、勇猛,擔心劉備死後難以駕馭他,想借機除掉他,對劉備展開了一番遊說。以諸葛亮的口才,說服劉備是很簡單的事。於是劉備就下令讓劉封自盡。臨死前劉封嘆息道:“後悔沒有聽從孟達的勸說啊。”

所以,劉封之死的導火索無疑是關羽之死。但是深層次原因有二:一是劉禪已被立為太子,劉備擔心自己死後,作為養子的劉封會發難,引發內亂。二是諸葛亮擔心劉封在劉備死後難以駕馭(畢竟名義上是劉備的養子),因此也希望劉封被殺掉。


指動濟南


答 | 江隱龍

題主也說了是“追究責任”,那首先就是被殺官員要對關羽之死或荊州之失負有責任,至少是能能說得過去的責任。劉封、孟達人在上庸,與襄樊一帶相連,關羽又發書信要求二將出兵,二將不從,最後關羽身死,這便是責任。馬超和襄樊之戰絲毫關係都沒有,能有什麼責任?

第二層,是劉備有可能借“追究責任”之名翦除一些不利於他或劉禪統治的人。劉封被殺,太符合這個解釋了——劉備早年顛沛流離,之前有過子女但都失散了,所以在荊州時期過繼了同樣有漢室血統的寇氏子,更名為劉封。此時的劉備,是將劉封當繼承人養的,劉封自己是這麼看的,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一班人也是這麼看的。

誰想到,就在赤壁之戰前,劉禪出生了。從此之後,劉封的地位開始尷尬起來。劉禪漸漸長大,其性格遠沒有劉封那般勇猛剛毅,易代之後恐怕很難治得住這個義兄,縱然沒有關羽之死,劉備為了給劉禪鋪平道路,誅殺劉封也是很正常的事。

那馬超呢?如果關羽在襄樊之戰中勝了,馬超可能真的會死。現在關羽死了,馬超反而不會死了。有人問,是因為蜀漢缺少猛將了嗎?不對。關羽一死,荊州一失,涼州對於蜀漢的意義就變大了。如果荊州不能重新奪回,劉備勢必要出兵北伐蠶食雍涼地區,還有誰比馬超更適合?後來馬超病逝,諸葛亮北伐也收了姜維,除了姜維本身“粗有文武”外,一個很更要的因素就是姜維是天水人,北伐涼州,正用其材。

從另一面來看,劉備也完全不必殺死馬超。馬超和許靖一樣,空有高官,沒有實權。劉備殺死一個沒有實權的名將,對自己沒有好處,反而對涼州人心的依附有打壓,這不是劉備能做得出來的事情。


切割地球


關羽、劉備這兩人那是結拜的兄弟,所以這兩個人的關係非常的親近。而且關羽這個人,帶兵打仗都相當厲害,曾經幫劉備打贏了不少的仗。因此,關羽對於劉備來說相當重要,算是劉備打天下的有力“武器”。可這樣的一個人物,居然折損在了戰場上面,這對劉備來說,自然心痛難耐。同時又覺得相當的氣憤,再加上這一場仗,最後還輸了,他的心裡就更加的不是滋味。又損失了自己手上的一位大將,還打了敗仗。越想越氣憤的劉備,就將錯誤歸咎到了別人身上!

他首先下令將劉封殺了,兩個人都姓劉,應該是有一點關係。事實上劉封是劉備的養子,過繼在他名下的劉家子弟。劉備會殺他,其實也有私心。如果這個養子不死的話,就這樣放任他成長下去,總有一天會威脅到他的親兒子劉禪。所以這個時候下令將他處死,既可以給所有的將士一個交代,又正好除掉了一個隱患。再者來說,劉封的確在這件事情上有過錯。當時關羽曾經有派人去向他搬救兵,但是他卻直接拒絕了。所以從這一個方面來看,關羽的死和他也是有一些關係,那麼劉備拿他開刀也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接著再來說一下馬超。有人覺得很奇怪,馬超是一個投靠來的大將,而且他和關羽的死也有一點關係,既然連劉封都已經除掉了,不除掉馬超的話,似乎有點說不過去的感覺。但實際上,馬超跟關羽的死並沒有關係,他算是比較無辜的一個人。因為馬超這個人是投靠過來的,劉備對他也並不是特放心。雖然馬超在之後替劉備打了不少的勝仗,但劉備心裡對他還是會有點防備。因此給他封了一個督臨沮,但是這個官職主要是監督,而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兵權。

雖然臨沮這個地方靠著關於打仗的地方很近。但是在當時,第一,他並未在這個地方駐紮,因為只是有監督職責而已,所以只是偶爾過來一下。第二就是他手上並沒有真正掌握著太大軍權,所以即使關羽向他發出了求救信號,他也不可能帶兵過去增援。故而從這一個點來看,馬超和關羽的死根本就沒有關係,只是因為官職的問題,讓他被牽連進來了。

綜上這樣一看,劉封即使不因為關羽而死,他後來也會被劉備找藉口除掉。而馬超對劉備現在還有用,所以並不會動他。


紫禁公子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關羽死後,劉備為何要殺劉封?二是,關羽死後,劉備為何沒有殺馬超?

劉備為何要殺劉封

不管關羽死不死,劉備遲早都是要啥劉封的。恰好劉封與關羽之死有關,給了劉備一個契機,一個口實而已。

眾所周知,劉封是一員猛將,就在關於死之前的不久,劉備攻打漢中的時候,劉封曾受到劉備的重用,在曹操陣前叫罵,嚇的曹操不敢出門迎戰,搪說:等我黃鬚兒來了再說。

但是,劉封畢竟不是劉備的親生兒子。劉封是在劉禪出生之前,為了防止劉備創業中途出現意外,收養的一個義子。後來,劉禪出生了,劉封的地位就自然顯的十分尷尬。

如果說,劉封是一個平平淡淡的文官,或者任職其他不重要的職務,不能對劉禪產生威脅,劉備或許會放他一條生路。然而,劉封作戰勇猛,而且長期手握兵權,對於劉禪順利繼承帝位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劉備必先除之而後快。

劉備為什麼不殺馬超

馬超在投靠劉備之前,也算的上是一方梟雄。馬超之勇猛,比劉封勝出好幾個檔次。馬超投靠劉備,除了軍事上的上下級的關係之外,政治意義更為深遠,它向世人顯示了劉備的胸懷,以及劉備的武力之強勢。

馬超勇猛,西涼兵強悍,在劉備看來,是一個隱患。劉備對馬超,一直都存在防備心理。因此,馬超兵敗一次之後,劉備便再不對他許以重任。馬超在蜀漢軍中的聲望,也就逐漸暗淡下去了。

一個被劉備拔了牙的老虎,劉備是不屑殺他的。相反,如果殺了馬超,極有可能造成馬超嫡系人馬的不安,甚至是叛變。因此,劉備最後沒有殺馬超。

總的來說,劉備殺劉封,除了為關羽報仇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劉禪掃清後路。不殺馬超,完全就是沒必要。


雷場貓子


眾所周知,關羽之死,跟劉封未能及時援救關羽有一定的關係。這是也是後來劉備冷落並殺掉劉封的原因之一。但是,最近又有人把關羽的死,跟馬超扯上了關係。認為馬超當時也有機會救關羽,然而他沒去。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在《三國志》中,有這樣的兩段記載:

(孫)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三國志·關羽傳》

公元219年12月,關羽和兒子關平從麥城突圍後,在一個叫臨沮的地方被吳軍抓住,並且被斬於那裡。而這個地方,距離益州僅有二十餘里。如果臨沮的軍隊能接應關羽,他和關平也不會被吳軍抓住。所以關羽和關平的死,就與臨沮的守將有一定的關係了。

那麼當時是到底誰在守臨沮呢?這就要牽扯到《三國志》中的第二段相關記載了。

(劉備)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為前都亭侯。——《三國志·馬超傳》

是的,馬超居然就擔任過督管臨沮一職。於是乎,關羽的死,就莫名其妙的跟馬超扯上了關係。



那麼關羽與關平之死,到底跟馬超有沒有關係呢?下面就詳細的講講這件事。

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臨沮這個地方到底在哪?

根據《夷陵州志》的明確記載,現在湖北省的遠安縣就是當年的臨沮,縣治距離夷陵東北約一百八十里處。根據東漢政權對天下十三州的劃分,臨沮在當時被劃歸了荊州南郡管轄。那麼,南郡又是哪裡?南郡就是現在湖北省的荊州市和宜昌市,郡治在荊州市。

那麼,當時管轄南郡的人是誰呢?這個人不是別人,恰恰就是關羽自己。

這樣一來,事情就很清楚了。關羽負責管轄南郡,臨沮又是南郡的一個縣,那麼臨沮自然也歸關羽管轄了。

因此,關於關羽的被殺地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一個邏輯:他確實是死在距離益州不遠的臨沮,但是這個臨沮縣並不歸益州管,他是死在了荊州的臨沮,也就是死在了他自己管轄的地盤上。



其次,我們要搞清楚第二個問題:馬超到底是不是臨沮守將?他本人當時到底在不在臨沮駐守?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顯然,馬超並不是臨沮的守將,他本人當時並不在臨沮,並且馬超一輩子壓根就沒去過臨沮!

為什麼這麼說呢?儘管《三國志》中明確記載了馬超【督臨沮】的記載。但很顯然,馬超的這個督臨沮只是一個虛職而已。說它是馬超虛職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漢末三國時期有很多虛職,比如關羽的虛職就是襄陽太守,但是顯然關羽從未佔領過襄陽(他就是因為打襄陽和樊城,才被東吳偷襲,大意失荊州)。再比如劉備稱帝后,馬超後被任命為涼州牧,但是蜀漢從來沒有控制過西北的涼州。所以關羽的襄陽太守、馬超的涼州牧,都應該是一種虛職。

第二、馬超是什麼身份?首先他是個反覆無常之人,其次他出身於世代公侯之家。於公於私兩方面來說,馬超都不適合擔任督臨沮這個職務。畢竟臨沮只是個縣,劉備會允許有多次叛變經歷,並且還是西涼士族出身的馬超,去到一個距離成都五丈八遠的小地方當都督?估計馬超前腳去,後腳就跑了。

並且關羽被殺前,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馬超跟著沾光,獲封為左將軍,而左將軍這個職務在漢朝時期是正號將軍,地位崇高。劉備如果讓馬超以左將軍的身份,還去臨沮縣當都督,這不是侮辱人麼?

綜上所述,馬超肯定沒有到過臨沮,關羽之死也與馬超扯不上半毛錢的關係。馬孟起表示不背這個鍋!



第三,我們還要搞清楚第三個問題:馬超在劉備集團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待遇?

先直接拋結論:劉備給馬超擺了一個很高的位置,但就是不給他實權!

馬超在關中與曹操大戰失利後,先是回到隴右老家招兵買馬,準備與曹操再戰。豈不料隴右士族對他極其失望,不僅趕他走,並且還殺了他的妻女。隨後馬超投奔張魯,想借張魯之兵再戰曹操。結果馬超率軍從漢中出岐山,又被夏侯淵打的大敗。這一次他在跑路的時候,把部將和士兵全部丟棄了(龐德就是因此投降了曹操)。

劉備在聽說馬超人心盡失,以淪落為光桿司令後,才讓人去招募他。馬超也很識趣,隴右老家、曹操、張魯那裡都去不了。此時若不投劉備,他還能去哪?於是,馬超便帶著弟弟馬岱降了劉備。

在歸降劉備後,馬超擔任瞭如下軍職:

公元214年5月。身為左將軍、益州牧的劉備授予馬超平西將軍、督臨沮的職務。

公元219年7月,晉升為漢中王后的劉備授予馬超左將軍一職。次於關羽、張飛。

公元221年4月,當上皇帝后的劉備授予馬超驃騎將軍、兼涼州牧。比張飛還高。


從以上的軍職就可以明顯看出,馬超在劉備集團中的地位很高,但是沒權。

比如說,劉備剛獲得益州之時,他就給了馬超平西將軍一職。這個平西將軍,排在蕩寇將軍關羽,徵虜將軍張飛之下。但是要高於討虜將軍黃忠,翊軍將軍趙雲。然而關張馬趙四人都是有領兵權的,尤其是關羽和張飛兩人,都是坐鎮一方的大將:關羽負責管一州,張飛負責管一郡(巴西郡)。至於馬超嘛,非常可憐的只是一個區區的臨沮縣都督而已,而且就這一個督縣,都還是虛職。

不給實權的結果是什麼?就是馬超在蜀漢內部的地位非常尷尬。感受一下,從馬超投入劉備帳下到關羽兵敗被殺,這個過程持續了大概五年。而在這五年中,關羽一直都坐鎮荊州,張飛大敗張郃,鎮守巴西郡;黃忠也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被破格提升為四大將軍之列。趙雲也始終如一的管著劉備的警衛部隊,大家都在受重用。

而原本地位最高,出身也最高,並且當年還是一方諸侯的馬超,則在這五中,除了隨劉備徵漢中外(沒有勝績),完全沒有展現自己的機會,對劉備也沒有尺寸之功。而馬超對此也不敢有半點的不滿。

由此來看,劉備算是捏住了馬超的命門,他用高官厚祿讓馬超這個桀驁不馴的小軍閥對他不敢有異心,徹底的拜倒在了他這個老兵油子的帳下。至於說劉備殺馬超,這除非馬超是活的不耐煩了,主動造反。否則劉備不會動馬超一根汗毛。畢竟,馬超是劉備集團當中,少有的真正出身於世代公侯的士族。

最後再說劉封這個人。關於劉封為什麼不去救關羽,其實只要分析一下當時的形勢就一目瞭然了。

這裡先捋一下當時的時間線,都是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事件:

五月,曹操從漢中退兵,劉備遂取漢中。但是曹操並沒有走遠,他在長安坐鎮,提防劉備來打關中。

六月,劉備遣孟達攻房陵,劉封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封其為徵北將軍,領上庸太守,仍使其鎮守上庸。

劉封和孟達確實佔領了上庸,這裡離襄陽樊城最近。但是上庸地處鄂西山區,道路非常的難走。並且劉封新佔此地,當地的豪強士族都不服他們。劉備也不同意將當地的豪強消滅,而是原地留任,這無疑是劉封統治上庸的一個心頭大患。(真正剷除上庸當地的申氏豪強,那還得等司馬懿來幹)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劉備稱王后,讓魏延鎮守漢中,他自己回成都去了。同月,關羽出兵北伐。

八月,關羽圍襄樊。將曹操派來的于禁和龐德所部三萬人,打的全軍覆滅。許昌以南各郡紛紛反叛。

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偷襲荊州。次月,關羽在收復荊州不成的情況下,向西北方向的麥城突圍,打算逃回到益州。

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從麥城突圍,逃至距益州不過二十里的臨沮縣被吳軍俘獲,與長子關平一起,在臨沮被殺害。

從以上列舉的時間線可看出,關羽兵敗,蜀漢方面沒有去援救,主要還是因為他崩潰的實在太快了。十月還在圍攻襄陽,十一月就已經全軍覆滅。換誰也是莫名其妙,根本來不及做反應。

我記得《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段,說是廖化從麥城突圍,去到上庸找劉封求救。然而孟達勸劉封別管這事,於是關羽被殺。給人一種劉封明明有能力去救,但就是故意不救的感覺。

然而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從劉封的角度去想一想,他去救關羽的難度有多大?首先他只是一支一支偏師而已,撐死了三萬兵;其次他的壓力也很大!東面就是曹軍,南面是吳軍。在東有曹軍側擊,南有吳軍堵截,兩面受壓的情況下,劉封應該怎麼去救?

並且上庸當地的豪強不服,劉封也知道。或許他率部去救了,關羽能生還,但是上庸當地的豪強一定會造反,地盤肯定也會丟,這個可能性極大。

其實在八月份,關羽圍攻樊城時,他就要求孟達和劉封從上庸發兵增援。但是兩人以上庸本地土著剛剛投降,不可靠為理由,拒絕了關羽的命令。氣的關羽揚言要回去教訓他們。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劉封傳》

實事求是的說,劉、孟兩人的擔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說不定他們兩人前腳剛走,後腳申耽申儀就叛變了,把劉封、孟達五花大綁送給曹操當禮物都有可能。畢竟申儀、申耽兄弟兩人的尿性,眾人皆知。這也是後來司馬懿攻陷上庸後,要剷除他們的原因。

後來關羽兵敗被殺,孟達因為種種原因主動降魏,劉封在魏軍、當地豪強的打擊下,丟掉了上庸,倉皇逃回成都。注意了,劉封逃回成都時,他身上揹負的罪名不僅僅是不救關羽,他是既不救關羽,還放走了孟達,還丟了上庸重地。可謂是三罪集於一身,殺掉他沒有任何問題,他屬於罪有應得。

不過劉備當時沒有打算殺他,是諸葛亮認為留著劉封是個禍害,所以才勸劉備殺他。並且劉封被處死後,劉備還為之流涕。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先主為之流涕。——《三國志·劉封傳》



因此,劉備殺劉封,直接原因並不是他沒有去救關羽。他被殺,主要還是他的身份:不是劉備的親兒子,但卻掛著一個乾兒子的名分。劉備活著還好說,能鎮得住他。但是劉備一旦不在了,誰還鎮的住?這已經涉及到政治鬥爭問題了。而政治鬥爭,是最不講親情和人性的鬥爭。


Mer86



關羽被殺,劉備斬殺劉封,為何沒有追究馬超責任?

五虎大將排名四,一槍在手無人敵。馬超西涼馬騰之子,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曾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馬超年少之時就有“建勇”之稱。曹操早年曾多次昭馬超至許昌為官,但均被拒絕。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超率關內諸侯與曹操在潼關對峙,先是大敗曹操,之後因曹軍勢重,兵敗後轉戰西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馬超策應劉備攻取成都,投靠劉備,劉備得到西川之後,馬超因功被封為平西將軍,劉備讓其督臨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率軍北伐樊城,斬龐德、降於禁,威聲大震。曹丕聯合孫權,孫權命呂蒙偷襲了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走麥城,呂蒙隨後又將麥城圍困,關羽突圍後,前往臨沮,意圖從那裡逃往益州,然而卻被吳軍在臨沮附近追上,拒絕投降後,關羽被殺。馬超被劉備任命“督臨沮”,而關羽兵敗之時,馬超健在,卻並未前去營救關羽,關羽死後,劉備急於追究責任,將義子劉封斬殺,然而卻沒有追究馬超,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馬超雖然督臨沮,但當時很有可能不在臨沮,再加上馬超並無實權,因此不被追究。馬超助劉備攻取成都,致使劉璋快速投降,馬超因功被封為平西將軍、督臨沮,然而馬超可能並不再臨沮,其一馬超督臨沮,當時臨沮仍然在荊州的防務範圍內,馬超如果到臨沮去上任,就成了關羽的部下,二人有些不和,在這說歷史上從未說馬超曾在關羽手下任職。

其二馬超甚為西涼軍的首領,投靠劉備後,劉備害怕馬超權勢大,有可能反覆無常,因此時時提防著馬超,並未曾給馬超實權,可以說關羽兵敗之時,馬超可能都沒做什麼調動部隊的權利,更是無法救助關羽。故而馬超事後不被牽連,可以理解為馬超當時可能並不在臨沮,沒有實權,更無法營救。


其次劉備斬殺義子劉封,因其剛愎自用,並且關羽曾派廖化到上庸去求救,劉封孟達拒不發兵。劉備斬殺劉封是有深刻原因的,關羽兵敗走麥城,曾派廖化前去求救劉封,然而劉封卻以上庸剛剛攻取,立足未穩,拒絕出兵相救。關羽兵敗被殺,劉封身為劉備的義子,距離關羽是最近的一支部隊,也是最有可能救下關羽的,然而劉封卻冷酷無情,並不肯相救,作為劉備最親近的人之一,作出如此絕情的事情來,在劉備看來這是無法容忍的。


再者說,劉封不但不救關羽,在上庸就經常欺負孟達,孟達因其為劉備義子,並不敢反抗,從這一點來說,劉封是有權利營救而,換句話說,是否去營救關羽,劉封有絕對的決定權,因此劉備更加痛恨劉封。關羽被殺後,孟達因擔心被追究責任,反叛劉備,投靠曹丕,曹丕對孟達委以重任,並派兵攻取了上庸三郡,劉封兵敗,回成都被劉備斬殺。因此劉封被殺,不但因為其沒有救助關羽,更是逼反了孟達,丟掉了上庸三郡,而諸葛亮也勸說劉備:劉封性格剛勇,不適合駕馭。這樣更是堅定了劉備殺劉封的決心。


再次馬超身世背景強大,又有西涼軍為後盾,劉備不會輕易殺馬超。馬超當時投靠劉備不久,而且身為西涼軍的首領,在當時有很高的威望,整個關中,乃至雍涼封地,都非常敬重馬超的威名,劉備所斬殺馬超,會引起西涼軍的反抗,劉備在漢中也無法立足。況且,關羽之死確實和馬超沒有太大的關係,劉備病逝白帝城後,曹丕曾策動五路大軍進攻益州,然而卻被諸葛亮輕易破解,而從西涼進攻成都的軍隊,正是馬超的震懾,當地人都敬佩馬超,因此才兵不血刃,成功使敵人退兵。由此足見馬超的地位,因此劉備不會殺馬超。

你是如何看待馬超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羽戰敗被殺的時候,馬超根本不在臨沮,馬超只是掛名都督臨沮軍事,並沒有真正到過臨沮。劉封之死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因為劉封沒有救援關羽,而是劉備為了給阿斗繼位掃清道路,藉口不救援關羽殺死了劉封。根據《三國志》記載,馬超在失去涼州的根據地後投奔了張魯,張魯手下的將領妒忌馬超的能力,想要趁機謀害馬超。馬超非常的害怕,給劉備寫信請求歸附。當時劉備正在圍攻成都,聽到馬超來投降的消息說:益州可以平定了。

果然馬超投奔劉備後,劉璋畏懼馬超的名氣,開城投降了劉備。為了獎勵馬超的功勞,劉備封馬超為平西將軍,讓他都督臨沮的軍事。臨沮屬於荊州境內,有大將關羽鎮守,馬超的都督臨沮軍事,只是一個掛名的榮譽性頭銜。其實三國時期這種掛名的職位非常多,比如關羽的襄陽太守,馬超後來的涼州牧,都是屬於只有官職和稱號,沒有實際權力的榮譽頭銜。馬超在公元217年被派往漢中參加漢中之戰, 到了漢中之戰結束後,馬超又在成都擁戴劉備稱漢中王,劉備稱漢中王不久關羽就戰敗被殺了,因此關羽之死和馬超實際沒有一點關係。

再來說劉封之死,劉封是劉備的義子,劉備在早年的時候沒有兒子,收養了劉封作為義子。劉封成年後勇猛善戰,在漢中之戰中立功頗多,就連曹操都對他讚不絕口。然而劉備在公元207年的時候有了自己的兒子阿斗,劉封的地位變得十分尷尬起來。假如劉封不是劉備的義子,他肯定能夠成長為蜀漢的一員上將,然而劉封特殊的身份,讓劉備對他是又喜歡又害怕。劉備知道阿斗不成器,也知道劉封的勇猛和能力,他擔心劉封有一天會殺死阿斗,搶奪自己後代的皇位。

關羽戰敗的時候,曾經找到劉封,請求劉封發兵救援。當時劉封的軍隊數量並不多,東三郡被曹魏三面包圍,因此劉封拒絕了關羽。後來孟達發動反叛,帶著東三郡投奔了曹操,劉封被迫回到了成都。劉備剛開始並沒有想要處理劉封,諸葛亮知道劉封回來的消息後對劉備說:劉封這個人勇猛好戰,未來肯定是劉禪的威脅,不如早早殺了,以絕後患。劉備於是藉口劉封不救援關羽,丟失東三郡,將劉封殺害。劉封被殺害的時候,劉備也留下了幾滴鱷魚的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