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當年被少林寺12棍僧救過,真相到底是怎樣?

陳修修


題目所說為12棍僧有誤,實際上為13棍僧,但是至於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待我詳細講完,你就會恍然大悟。


一、事情經過

618年,李淵建立唐朝,李世民成為李淵手下的猛將,負責南征北戰,李世民也不負眾望,開始開疆拓土,先是打敗薛舉,後來緊接著將宋金剛、劉武周也拿下,還有王世充與竇建德在法外逍遙,李世民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620年,李世民帶兵親征前往黃河南岸王世充的根據地鄭國,可是到了鄭國之後,李世民對當地地勢不熟悉,就專門出去仔細偵查地形,一不小心就被王世充偷襲俘虜回去。


將士知道李世民被王世充俘虜,很是著急,想方設法想要把李世民救出來,正在萬分危急之時,少林寺組織13個武藝高強的棍僧偷偷潛入王世充住地,把李世民救出。

救出李世民之後,少林寺和尚組建成一支隊伍,再次偷襲王世充軍營,將王仁則也捕獲,交給唐軍處置,眼看自己被偷襲,將士也被李世民挫敗,最終王世充無奈只能向李世民投降歸從李唐。

李世民回去一段時間,戰亂穩定下來,想起當時救過自己的13個棍僧,就專門立碑文紀念他們的功績,還賞賜13棍僧每人紫羅袈裟一襲,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僧,賜地四十頃。


二、真實性分析

關於13棍僧救李世民一事,其實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碑文也沒有說明這件事情的整個過程,只是對13棍僧進行獎賞,獎賞理由為何,沒有說清楚,給人留下很多懸念,後來提及這件事情,是在梁啟超的《中華新武術棍術科》一書中:


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寺僧將散走。有老頭陀短棍衝賊鋒,當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選少壯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徵王世充,用僧眾以棍破之。敘其首功者十三人!

可是這個描述也並沒有具體說到救李世民一事,只是在一些史料中提到“十三棍僧救唐王”,其中唐王一詞與當時李世民的身份不太符合,因為當時李世民只是秦王,李淵才是唐王。

但是問題在這裡就有一個分歧,李世民獎勵少林寺是在事情發生過後幾年才去獎勵的,同樣碑文也是幾年之後才刻,我們不可排除一種情況,就是李世民獎賞少林寺的時候,自己已經成為唐王。

換言之,在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他也沒法對少林寺進行封地的賞賜,畢竟這個賞賜也不太適合秦王的身份,只有唐王才有如此大的權力,要不然不是有種以下犯上的嫌疑?

可是刻碑文的時候,日期很可能還是按照事情發生時間來刻的,目的是為了記住那件事情以及少林寺僧人的功勞,這種做法我們今天也會有,比如有時候立碑也會出現多年之後立碑刻日期還是以前日期。

那麼,為什麼史料中,包括《新唐書》、《舊唐書》都沒有記載此事呢?我覺得原因如下,李世民曾經對起居注進行干涉,也就是說對史官進行干涉,那麼,他在征戰王世充的過程中被王世充俘虜這件事情,你覺得李世民可能讓史官記錄在歷史上麼?

這樣有損李世民形象的事情,甚至比他發動玄武門之變還要顯得不光彩,李世民當然會干涉史官不讓記錄,這樣一來我們就比較好理解這件事情的真相,那就是13棍僧救李世民確有其事,可是被李世民故意將這件事情從史籍中剔除,不想影響自己的英雄形象。

在後來李世民賞賜少林寺僧人的時候,著重寫明那13個和尚的名字,但是對獎賞原因含糊不清,總不可能無緣無故獎勵吧?單純捕獲王仁則,當然可以獎勵,但是沒必要那麼興師動眾。

有人或許還有疑問,為何李世民戰勝王世充之後,要把少林寺的一部分廟宇拆除呢?這是因為這些廟宇屬於鄭國的私人財產,李世民戰敗之後對其進行處置規劃重建,並沒有什麼不妥,況且他當時只是秦王,主要命令還得聽從父親李淵的。

公事公辦,公私分明,這是李世民一向的做事風格,沒有什麼值得驚奇之處,所以說李世民曾經被13棍僧救過這件事情的真實可能性還是很大,但是沒有史料記錄還是因為李世民怕影響自己形象進行過干涉而已。



結語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既然民間有野史記錄,很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只是關於事情真相以及存在的合理性,就需要我們進行詳細分析,才能深入瞭解!



嗔痴歷史觀


首先說明一下,這是有關唐初“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傳說故事,而不是十二棍僧。在歷史上,“十三棍僧救唐王”真的存在嗎?真相是怎樣的呢?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發生在唐朝剛立,李世民出征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的時侯

唐朝剛建立時,轄下疆土其實很有限,只是關中和河東一帶,此時打敗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為唐朝首要目標。

(李世民)

從公元618年開始,李世民便率兵先破薛舉,再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北方大片失地後, 接下來唐朝兵鋒便劍指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兩股勢力集團了。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便發生在這個時侯,故事劇情大致如下:

*公元620年,李世民剛剛平定晉北政權的劉武周,乘勝而來黃河南岸,兵鋒劍指對岸鄭國王世充勢力。

*此時王世充也是剛剛佔據了殷州、鄧州,更令其侄子王仁則侵吞當年隋文帝賜給少林寺的柏谷塢廟產、田產百傾。

*李世民初期進兵不利,又在偵察地形時不小心被鄭兵所俘,囚禁在洛陽牢中。

*在洛陽城郊的少林眾僧,早對鄭軍的霸凌侵田行為不滿,聽到唐王被囚洛陽城的消息,便由十三名棍僧,憑著渾身精湛的武藝,夜入洛陽城救出了李世民,為大唐統一創立了功勳。  

*救回李世民後,十三棍僧又從少林寺內帶來五百僧兵,抄後路活捉了大反派王仁則,後來眼見大勢已去,王世充被迫歸降了李世民。   

*李世民論功行賞,在給少林寺僧人的敕封聖旨中,高度讚揚了十三棍僧救駕的為大功一件,每人賜給紫羅袈裟一襲,封曇宗和尚為大將軍僧,賜地四十頃,並刻石以記。

(十三棍僧)

這便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大概。然而,根據李世民《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唐太宗賜少林寺教》、《皇唐嵩嶽寺碑》等碑文,包括“新、舊唐書”等史料,並沒有僧人救李世民的記載,只有十三僧人擒王仁則的記載。那麼,事情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真相

*李世民討伐王世充,作為三軍最高軍事指揮官,李世民沒有深入敵陳腹地,去刺探軍情的必要,邏輯上完全說不通。刺探軍情應該是斥候乾的事情。

*就算李世民其蠢如豬被生擒,說明王世充更加是豬,擒了對方主帥這仗還用打麼,不會馬上要挾唐軍退兵?還傻呼呼等十三根僧去搭救?再說了,十三個武僧去到敵人腹地,輕鬆救出李世民而無損一人,這十三個都是孫悟空吧!?

*《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少林寺牒》、《皇唐嵩嶽寺碑》等碑文中,確實有提及“秦王”,但不是“唐王”。時間上,當時唐朝皇帝是李淵,李世民功勞再大,也不敢自稱唐王,亦不會坐視別人叫他為唐王,此乃作死的行為。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是在公元620年,而稱帝則是在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李淵退位之後。

據古碑《少林寺牒》記載:“李世民在打敗王世充以後,其所佔地盤的寺廟被廢撤,田地也被沒收。”

*假如少林棍僧真的救了李世民,這是大功勞一件,這些被王世充侵佔的寺廟、田產應該馬上歸還少林寺才對。而情況正相反,這少林寺在王世充曾經的勢力範圍內,被唐朝視為鄭國這個“偽政權”的名下物產,導致寺廟被撤、田地被沒收。

(王世充)

*《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料都沒有關於“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記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綜上所述,“十三棍僧救唐王”只是故事,而不是史實。不過,李世民確實有將碑文賜給少林寺,和少林寺僧人生擒王仁則,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李世民嘉獎少林寺,以及少林寺生擒王仁則的真相

*在隋文帝時期,少林寺曾獲封百頃良田和大量寺院,少林寺搖身一變成為洛陽當地有名的“大地主”。

*公元619年,王世充殺死隋朝的皇泰主楊侗,建立以洛陽為都城的鄭國,王世充稱鄭王。並侵佔了少林寺位於洛陽城效的寺廟、良田。少林寺一夜之間從“大地主”變成了“貧農”。並且,王世充勢力漸漸向洛陽周邊擴展。

*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開始伐鄭。洛陽周邊城池相繼失守,王世充被迫孤守洛陽一城。為了防止叛敵投唐,王世充頒下下詔令,有人逃去家人或鄰人都會被誅殺。

《新唐書》載:“世充見眾心日離,乃嚴刑峻制,家一人逃者,無少長皆坐為戮,又令五家相保,有全家叛去而鄰人不覺者,誅及四鄰。”

*但是困守孤城糧草不繼,想翻盤可就難了,不是城破就是糧斷,別無他途。這時候,比少林寺這個“貧民”更慘的是洛陽城內的民眾,當然也包括鄭軍。

據《新唐書》載:世充屯兵不散,倉粟日盡,城中人相食。或握土置甕中,用水淘汰,沙石沉下,取其上浮泥,投以米屑,作餅餌而食之。”

這都到達易人而食,又或淘土作餅充飢了,可見洛陽城破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眼見為實,秦王李世民圍困王世充於洛陽,眼見王世充敗局已定,這時侯作為洛陽轄下的少林寺眾僧不淡定了,心想城破之日唐朝會怎麼處置他們?大聲高呼“我等也是被逼的”可有用?

所謂路是人走出來的,少林寺便派出武藝精湛的“十三僧”,偷偷潛去把駐守轅州的王仁則擒了,送給了秦王李世民作“見面禮”。

(王仁則)

*王世充最後熬不過李世民,唯有升白旗降了李唐,鄭國亡。洛陽城轄下所有當然全納入李唐名下。但是洛陽城效柏谷塢的寺廟,之前是鄭軍駐地,周圍田產也是鄭軍補給,這些都是“鄭偽政權”遺址,寺廟得先封起來再定奪,田產則充公。

*晾了些日子,“十三僧”當然得申冤,李世民這才一拍額頭:“哎喲!這十三僧確實剿滅逆賊有功,便解封了少林寺,讓柱國李安遠到少林寺奉上《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表彰碑文,受封賞的有大將軍僧、上座僧善護、寺主僧志操、都維那僧惠瑒等十三僧。另賜少林寺良田四十頃作為獎賞。”

這便是少林寺“十三僧”生擒王仁則,李世民嘉獎少林寺的前因後果。至於“十三棍僧救唐王”則是以此而衍生的傳說故事而已,並不是史實。


小刀刀說史


回答問題之前,先糾正一下問題:傳說當年是十三棍僧救唐王,而非問題所問的十二。


這個傳說真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言而已,而真實的故事則遠沒有那麼高大上!

當年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了大江南北,創造了當時電影票房的一個奇蹟。《少林寺》中講述的故事,便是以少林武僧曇宗為首的十三棍僧救李世民的故事。

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出處,最早見於民國初年梁啟超為《中華新武術棍術科》一書所作的序,在序文中,有這麼一段話:


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寺僧將散走。有老頭陀短棍衝賊鋒,當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選少壯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徵王世充,用僧眾以棍破之。敘其首功者十三人!


而自從此後,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便開始廣為流傳,甚至還不斷演繹。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到底符合歷史事實麼?



唐代的史書中從未對這則故事留下任何記載,當然不是說正史不記載,這個故事就不可能發生。唐太宗確實與少林寺有過交集,曾給少林寺題過碑,也就是《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這個碑文的原件已經失傳,不過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的《金石錄》中有拷貝。


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書 :


太尉、尚書令、陜東道、益州道行臺、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將軍、使持節涼州總管、上柱國、秦王世民告柏谷塢少林寺上座寺主、以下徒眾,及軍民首領士庶等:比者,天下喪亂,萬方乏主,世界傾淪,三乘道絕,遂使閻浮蕩覆,戎馬才馳,神州糜沸,群魔競起。我國家膺圖受篆,護持正諦,馭雁飛輪,光臨大寶。故能德通黎首,化闡祗林,既沫來蘇之恩,俱承彼岸之惠。
王世充叨竊非據,敢逆天常,窺覦法境,肆行悖業。今仁風遠扇,慧炬照臨,開八正之途,復九寓之跡。法師等並能深悟機變,早識妙因,置建嘉猷,同歸福地,擒彼兇孽,廓茲淨土,奉順輸忠,之效方著,闕庭證果,循真之道,更宏象觀。聞以欣尚,不可思議,供養優賞,理殊恆數。今東都危急,旦夕殄除,並宜勉終茂功,以垂令範,各安舊業,永保休祜。故遣上柱國德廣郡開國公安遠往彼,指宣所懷可令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此都見,不復多悉。



碑文有幾個值得注意地方,首先全篇都是楷書,唯有“世民”兩個字是行草,據說這是李世民的親筆,就像是明星簽名一樣。


同時這篇碑文中提到的李世民是“秦王”,而不是“十三棍僧”故事裡的“唐王”,唐王這種稱呼完全不可能指的是李世民,在李淵沒有稱帝之前,他就號稱唐王,到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的時候,李淵已經是皇帝,而李世民受封秦王,


所以這裡“救”的“唐王”,明顯是一個極大的謬誤。


二、那麼“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皇唐嵩嶽少林寺碑》等記載


提到了上座善護、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維那惠、寺僧曇宗、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僧滿、僧豐這十三僧擒獲王仁則。


對於是否用棍、是否救了李世民並沒有過多描述。更甚至說,十三僧就真的只是十三個僧人嗎?會不會有其他人的參與。

三、至於這個李世民為什麼要嘉獎呢


因為當時唐軍壓力很大,洛陽久戰不下,虎牢關李世民兩千五百人對戰竇建德三十萬大軍,力量懸殊,除了李世民,誰都認為此戰必敗,李淵多次下旨讓李世民班師回朝,大大小小的塢堡豪強勢力蠢蠢欲動,值此關鍵時刻,少林寺生擒王仁則無疑就是一針強心劑,給了唐軍必勝的信心。


少林武僧夜襲王仁則,以少勝多,也給了李世民靈感。沒過兩天李世民帶領兩千五百玄甲軍大破竇建德,一舉奠定了李唐三百年基業。


總結:歷史上應該只有一部分少林寺的僧人參與了戰爭,也立下了一些功勞。但是從他們獲得的嘉獎來看,立下的戰功並不是很大,至少不可能是救過李世民。


路之意


當年的一部《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少林寺僧人武藝高強,甚至國外友人也有想去少林寺學習武藝的想法。伴隨著《少林寺》電影的火爆其中的故事也讓人津津樂道,其實在少林寺未拍成電影之前,人們對十三棍僧保唐王的故事也略知一二,真正讓大江南北的人們熟知這個故事的是《少林寺》的播出。那麼李世民當年真的被少林寺十三棍僧救過嗎?

影視劇和民間流傳的十三棍僧保唐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致使群雄並起,經過多年的戰亂最後形成了以李淵為代表的大唐和王世充代表的鄭國進行對戰。

自古兩軍交戰敵情是重中之重,在軍事情報上可以說雙方勢力進行多次角逐,王世充和其侄子王仁則恐怕有唐軍奸細混入鄭國之地,隨即以寧抓一千不放過一個的策略進行大肆抓捕可疑之人。

很不幸當時混入人群之中的唐王李世民被王仁則擒獲,李世民在被抓之時恰巧隨身攜帶的玉璽掉落。玉璽不知為何最後落入少林寺僧人手中,並認出上面刻有李世民三字,判斷出李世民被王仁則擒獲,李世民在當時已經甚的民心,自然少林寺隨即派出十三棍僧前去營救唐王。

至此十三棍僧保唐王大戲上演,最後經過十三棍僧的艱苦血戰救出唐王李世民並抓獲王仁則。

歷史之中是否真的有十三棍僧保唐王

其實十三棍僧保唐王只是杜撰而來的故事,此故事明顯不值得推敲。

首先在十三棍僧保唐王的故事中,李世民封號為唐王,熟知歷史的我們都知道,在李淵稱帝之後李世民受封為秦王,所以這裡的唐王之稱呼明顯已經告訴我們十三棍僧保唐王只是故事。

其次,以李世民在唐軍的地位,斷然不會出去打探軍情,這是斥候所做之事,李世民不但貴為秦王也是一軍之統帥必然不會親自去打探軍情。

另外,李世民隨身不可能帶著玉璽,並且李世民在歷史之中並非文弱書生,李世民也是驍勇善戰之人,怎麼會輕易被王仁則抓獲。

古代別說十三棍僧保唐王對戰的是千軍萬馬,那怕是上百擁有武器的將士足可以輕易斬殺以棍棒為武器的武僧,那怕十三棍僧武藝在高也不能是正規軍的對手。

棍僧武器上沒有優勢,加上十三棍僧根本沒有經歷過戰場廝殺怎麼可能是久經沙場之將士的對手。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現十三棍僧保唐王的事情,其只能是一個美好的故事在民間流傳。

十三棍僧保唐王因何流傳下來

十三棍僧救唐王最早出現在民國初期,民國初年梁啟超為《中華新武術棍術科》一書所作的序,在序文中,有這麼一段話

流賊萬人,將近少林寺。寺僧將散走。有老頭陀短棍衝賊鋒,當之者皆辟易,不敢入寺。乃選少壯僧百人授棍法。唐太宗徵王世充,用僧眾以棍破之。敘其首功者十三人

以此話為藍本,經過藝術大師們創造,出現了十三棍僧保唐王的故事,在經過民眾的口口相傳至此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廣為流傳。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

歷史中的少林寺在隋朝末年到唐朝初年這段時間確實加入到了諸侯爭霸的戰事,但並不是救唐王而是少林寺為維護寺廟的財產,從而捲入戰亂。


隨著佛教進入中國,佛教在中國的地位越來越高,別看佛教講究六大皆空,給人的感覺佛教視錢財如糞土。其實當時真正的僧人也是擁有大量的錢財,少林寺也不例外,做為一個當時比較大的寺廟其地產也是相當富足。

所謂亂世,群雄逐鹿糧草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大環節,少林寺地產富足自然也會被各大諸侯盯上,其中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不但搶奪少林寺的財產,還佔據少林寺的地產。

少林寺僧人為了維護自己的財產和地產,聯合王仁則手下的轘州司馬趙孝宰,裡應外合,抓住了王仁則,並將王仁則獻給了王世充的對手秦王李世民。後來李世民稱帝之後確實為少林寺提過詞,其中有一句足以證明少林寺在李世民眼中的地位。

可令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次相見,不復多悉。這句話可見李世民對於少林寺其實並不是很喜歡,也對畢竟少林寺做為一個民間寺廟卻大量擁有私人田產,僧人為維護利益參與了戰事,雖然受益者為李世民,但李世民題詞之時的心境如何值得深思。

歷史之中的十三棍僧並沒有影視劇中那樣傳奇,也不妨礙我們對《少林寺》這部電影的喜愛。


豫北老崔


十三棍僧救唐王這個故事的廣為流傳應歸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部香港電影,即《少林寺》。在這部影片上映之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民間傳說已經開始流傳,只是受眾並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出現在一些宣揚和追溯少林寺武術的著作中。這個傳說的雛形應該是從明朝就開始了,但直到近代,這個傳說才終於成熟,並被搬到了熒幕上。但是具體的事件可以追溯到這個故事:


“少林寺”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勢力割據,紛爭不斷,李淵參加起義建唐。在李淵稱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陽也稱帝了,立國號為鄭。一山不容二虎,李淵怎麼可能放過王世充,於是李淵派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王世充能夠雄霸一方自然不是愚不可及的人物,做了一些“軍事戰略部署”,和侄子王仁則二人一起領兵對抗李世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世民軍事才能卓越,一路過關斬將,勝仗連連。不料,此時殺出個程咬金來——竇建德領了十餘萬兵增援王世充,這個仗就變得艱難起來了,李世民就吃了敗仗。


“十三棍僧救唐王”

據傳說,就在李世民焦急難眠的時候,也有一些人密切關注著前方的戰事、也在替李世民擔憂,這群人就是少林僧人。這裡就不得不說王世充“優秀”的戰略部署了,他將僧人的寺產佔為已有改為軍事基地,這引起了僧人的強烈不滿,僧人們希望李世民趕跑王世充。看到李世民陷入困境,他們暗中賄賂王仁則手下的州司馬趙孝宰,出其不意來到王仁則跟前,制服其護衛,打開城門,將王仁則送給李世民。李世民入駐城中,當機立斷圍擊竇建德軍隊,這場戰爭最終以王世充投降告終。

就所謂後來演繹成為“十三棍僧救唐王”。這當然是故事了,大家不必當真,因為唐王不是幾個和尚救得了的,李世民是武藝超群,李世民是當時天下無敵的神箭手,他有個大將叫尉遲敬德,尉遲恭,馬上的槍法是天下第一,而他和尉遲敬德兩個人經常去衝戰,不知有多少次,每次都是他們倆出來挑戰,一個憑著射箭,一個憑著馬上的馬術,當時叫馬槊,馬上長槍,那是天下無敵的,而且唐太宗身帶幾十萬大軍,絕對不會出現某一個危險,靠幾個人去救,那不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可能出現的事情。


“征戰中的李世民”劇照


宜居愛之城


歷史上為了佛家聲譽地位升高,宣揚寺院神佛的故事不少。《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很精彩,特別看了《少林寺》。

誰也不要去管《十三棍僧》救唐王真假,好的故事永遠流傳,美的文化生汙活相伴生活。

當然有些人責任性強,總要對一些遙遠的故事人文景觀探淵,尋究竟,這也很好。


白雲3498


小說的渲染,未必是真的。無非幫助李世民在掃平王世充戰爭中立下大功,我們學武的都不信。


會功夫的小會計


唐代的史書中從未對這則故事留下任何記載,當然不是說正史不記載,這個故事就不可能發生。唐太宗確實與少林寺有過交集,曾給少林寺題過碑,也就是《唐太宗賜少林寺教書》,這個碑文的原件已經失傳,不過李清照的老公趙明誠的《金石錄》中有拷貝。

這篇碑文的內容就不在這裡貼出來了,碑文有幾個值得注意地方,首先全篇都是楷書,唯有“世民”兩個字是行草,據說這是李世民的親筆,就像是明星簽名一樣。

同時這篇碑文中提到的李世民是“秦王”,而不是“十三棍僧”故事裡的“唐王”,唐王這種稱呼完全不可能指的是李世民,在李淵沒有稱帝之前,他就號稱唐王,到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的時候,李淵已經是皇帝,而李世民受封秦王,所以這裡“救”的“唐王”,明顯是一個極大的謬誤。


李世民的這篇碑文告諭的性質屬於嘉獎性質,嘉獎的是洛陽之戰中,敵戰區群眾自發擒獲王仁則的功勞,但嘉獎的目標不僅有少林寺僧人,還包括了“軍民首領士庶,”看來立功的人很多,不止少林寺。而首稱“少林寺上座寺廟主”和“法師”,說明少林寺僧人在這次起義行動中起到了領導和骨幹作用,但整篇文章都沒有提及“武僧”、“棍僧”等字,也沒說少林寺的和尚會武功。

文字也提到了這次行動所立的功勞之一是““擒彼兇孽 ”,顯然就是王仁則,但並沒有提及救過李世民。而且碑文最後一句“可令一二首領立功者,來次相見,不復多悉。”這個口氣,也一點都不像是報恩的意思呀。


二、那麼“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在古碑《少林寺牒》中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

李世民在打敗王世充以後,王世充所佔地盤的寺廟被廢撤,寺廟的田地也被沒收,少林寺也算是“偽政權”的寺廟,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這個事情發生在武德五年,而少林寺僧眾擒獲了王仁則發生在武德四年四月,中間不過隔了一年。

後來少林寺的和尚們不斷上訴,上訴理由就是我們有功勞啊,我們擒獲過偽政權的王仁則,我們沒有附逆啊。估計是上訴頻繁,朝廷終於在2年後,也就是武德七年做出了回覆,少林寺可以恢復。但是並沒有把少林寺的田地全部還給人家,一直到了李世民即位後的貞觀六年,少林寺的和尚們才徹底“平反”。

而這篇《少林寺牒》其實就是唐政府糾正冤假錯案的文件,這篇文字也沒有說少林寺僧人會武功,但其中列出了十三個少林寺和尚的名字,屬於立功的人。


三、大抵就是這十三位少林寺和尚參與了擒獲王仁則的戰鬥,是立過功的,於是就出現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而在故事之中,唐王是個謬誤,而李世民也不可能為了偵察敵情裝成老中醫,作為行軍大總管,李世民要麼在唐軍大營,要麼就是後來去虎牢關截擊竇建德,偵察敵情這種事情一般是斥候做的,要李世民親自下場這不是在開玩笑的麼?

同時故事裡還提及到了“玉璽”,這就誇張了,李世民只有大總管的魚符,以及秦王的印綬,哪裡的玉璽,誰家的玉璽還會刻上自己的名字?

十三棍僧救唐王,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李世民麾下大軍何止幾萬人,怎麼可能需要區區十三個和尚來救。

懂得武術或者格鬥術的人都明白,戰爭中區區13個人就算武功極高,個個都是李小龍。在肉搏戰中,13個高手遇到130個普通小兵也會被殺的血流成河。


水墨鄂州


自從李連杰電影《少林寺》播出後,無論是大江南北,都知道了十三棍僧滅王仁則、救唐王的故事,其實,這都是改編而來,正史中找不到任何的記載。

傳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割據一方的王世充帶著侄兒王仁則帶兵與唐軍對壘,王仁則胡亂抓人,抓了一個被懷疑是唐軍奸細的郎中,而這個郎中恰好就是喬裝改扮偵察敵情的李世民。

李世民被抓的時候失落玉璽,玉璽輾轉被少林武僧智守得到,並認出上面“李世民”三個字,於是就判定李世民被王世充抓了。少林寺十三名武僧商議後決定出馬大舅,他們混進了洛陽城王仁則的大營,經過連番血戰,終於救出了李世民,並且生擒了王仁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