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奪權成功後,那跟隨他一起起義的3000死士是什麼下場啊?

湖北劉得華


曹魏集團後期,曹爽專權,排除異己,逐漸失去了世家的支持,在他排擠的人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司馬懿,司馬懿身為曹魏集團的重臣,卻被曹爽架空,失去了兵權,但是司馬懿內心隱忍之力非常人所及,他利用自己的職權,為世家子弟謀福利,逐漸得到了世家大戶們的支持,等到時機成熟之時,司馬懿就利用司馬師平時陰養的三千死士一舉奪權成功。



在古代,豢養死士那是死罪,司馬師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司馬師利用職務之便,掌管屯田事,將死士隱匿於屯田民之中;

第二、司馬家多年職權,有舊部親信,一部分死士分散養在各部的手下;

之所以司馬師的事情不會敗露,是因為曹爽得罪了世家大戶們,世家大戶們就算知道此事,也不舉報,因為他們恨曹爽,但是又拿曹爽沒有辦法,所以希望司馬家能夠扳倒曹爽,這樣他們才能繼續獲利,為此,都在暗中支持司馬家。


這三千死士立了大功,下場定然也是極好的

第一、一部死士繼續隱匿民間,成為一股人人忌憚的力量,以此來震懾覬覦司馬家政權的人。

第二、一部分死士得到了封賞,入朝為官,成為司馬家的心腹力量,在朝中為司馬家說話,鞏固自家的勢力。

第三、一部分死士散步到軍中各部,成為中層將領,這樣一來司馬家就可以把持軍權,哪怕有大將軍造反,這部分死士也不會同意,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在魏滅蜀的時候,鍾會造反就面臨這樣的情況,所有的將軍幹部都不跟隨他造反,最終導致了鍾會死亡,相信這些幹部中就有當時的三千死士。


死士不可能被滅口

至於有人說他們會被滅口,這樣的結果是不可能發生的,一來人數太多,很難滅口,死士各有本事,沒那麼容易,如果有遺漏後患無窮;二來三千死士效死忠於司馬家,如果殺了他們,司馬家就失去了人心,恐怕政權不會穩固,也再難有人才願意跟著司馬家了,司馬懿自然不會做這樣的傻事。


野史日記



公元249年,七十歲高齡的司馬懿,趁權臣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之時,突然發動政變,逼迫郭皇后下達懿旨,罷免曹爽的輔政大臣之職,利用陰養的3000死士,控制洛陽,關閉城門。這場政變,司馬懿贏了,誅曹爽三族,排除異己,安插忠於自己的親信,架空皇帝曹芳,為晉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在這場政變中,司馬家族陰養的3000死士功不可沒,在關鍵時刻佔領皇宮,控制京城。那麼,在政變後,這3000死士去哪了?結局如何?下面依據演義及《晉書》中相關歷史,分析如下三個結局。


第一個結局: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高官得坐,駿馬得騎。

古代,學會文武藝,賣與帝王家。這3000死士為啥死心塌地地跟隨司馬懿,就是為了將來有一天獲得巨大的好處。古代,私自蓄養死士是犯法的,是十惡不赦的大罪,那些死士也知道自己的主子為啥蓄養死士,是為了將來有一天奪權篡位做準備。因此,司馬家族的死士,常年散落民間,在陰暗處,不能見光,不能見人,只有在主人召集的時候,才會蜂擁而至。《晉書》中記載如下: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


這些死士都是司馬家族的親信,大部分是跟隨司馬懿數十年的老部下了。這時,高平陵之變成功,將曹爽等曹氏宗族一網打盡,常年不見光的3000死士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地活在人世間了。因此,在高平陵之變中起了重要作用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論功行賞,他們都是大功臣。司馬懿也不會吝嗇區區幾塊官印,會大大獎賞這些跟隨他們的死士。如漢高祖劉邦與霸王項羽爭霸天下,勝利之後,大肆封賞跟隨自己的老鄉,老部下,如夏侯嬰、樊噲等人。


第二個結局: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享受榮華富貴,做一個富家翁。

司馬家族的3000死士,他們中的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對低,可能不適合做官,也有的人不願當官。司馬懿只能在金錢、美女等物質上彌補了。人活在世上,雖然遠大志向很重要,必要的物質享受還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個人立有大功,卻無慾無求,是會被主公猜忌的,認為其志向遠大,可能將自己推翻。就連漢出三傑之中的蕭何,也是通過“自汙”的辦法,躲過了劉邦的清算,避免了和韓信一樣的下場。

因此,司馬懿的3000死士,立有大功,不會如介子推一樣自命清高,既不做官,也不喜歡金銀珠寶,做一個與世人格格不入的隱士。他們都是食人間煙火的普通人。他們中有的不喜歡當官,也會接受司馬懿送給的榮華富貴。


第三個結局: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繼續雪藏,直到司馬炎登基為帝。

司馬懿控制曹魏大權後,還有很多反對勢力存在。如司馬懿之子司馬師掌權時期,發生了淮南三叛、夏侯玄叛亂,司馬昭掌權時期,發生了魏帝曹髦討伐事件。司馬懿很清楚,雖然現在朝堂之上的反對勢力被清除,可是不可能絕跡。想當年,曹操手下部將眾多,現在那些人雖然故去了,他們還有後代在朝為官。這些人對曹魏的忠誠度很高,是不會容忍司馬家族篡奪曹魏江山的。


因此,司馬懿及其兒子們為了穩固執掌朝政,繼續雪藏立有大功的3000死士。只有永遠藏有底牌,後手,才能應對突發事件,這3000死士就是司馬家族最後的底牌。如果曹爽有3000死士,他可以和司馬懿爭鬥一番,勝負未知。而曹爽沒有私自蓄養死士,在司馬懿關閉洛陽城門後,他失去了軍權,失去了一切,最後乖乖地向司馬懿投降。


直到晉武帝司馬炎稱帝,建立晉國,消滅東吳,統一天下,這些死士才失去了雪藏的意義。他們才走到前臺,享受應該得的榮華富貴。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今天祿永終,天命在晉,司馬氏功德彌隆,極天際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紹魏統。

司馬懿正是靠著陰養的3000死士,才取得高平陵之變。他自然不會吝嗇賞賜,不是給這些死士高官,就是給他們金銀珠寶、美女。這些死士跟對了主人,註定鯉魚躍龍門,成為人上人。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懿的3000死士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要說司馬懿,必須先說曹操的厲害。司馬懿篡奪曹魏大權之事,曹操生前早已經預料到了。

曹操聽人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就想親自做一下驗證。曹操讓司馬懿在前面行走,忽然叫司馬懿,毫無戒備的司馬懿很自然的將臉轉了180度向後看曹操,而身體卻絲毫不動。司馬懿的狀態,就像狼回頭看時一樣,故稱之為“狼顧”。這讓曹操吃了一驚。

隨後,曹操又夢到了“三馬同食一槽(諧音曹)”,曹操隱約感覺到,這是司馬氏要吃了曹氏的基業呀。從此之後,曹操開始厭惡、防備司馬懿,還對當時的王太子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曹操還真說對了,司馬懿絕非甘於做人臣之輩,一有機會,必然是要奪取大權的。

司馬懿歷經了曹操、曹丕、曹叡和曹芳四代曹魏君主。曹丕和司馬懿素來關係很好,特別是在王位之爭上,司馬懿還幫助了曹丕,深得曹丕信任。因此,曹丕在位,並無衝突。曹丕臨死之時,還將魏明帝曹叡託付給了司馬懿和曹真。

曹真雖然只是曹操的養子,但是對曹魏忠心耿耿。而且,曹真頗有謀略智慧,且勇武善戰,有曹真在,司馬懿還真不敢肆意妄為。不過,等曹真去世之後,曹叡臨死前託孤,卻所託非人了。

曹叡去世前,將幼帝曹芳託孤給了司馬懿和曹真的兒子曹爽。曹爽雖然和其父曹真一樣,素有大志向,可是曹爽的能力相較曹真卻差了一大截。曹爽聽從親信的建議,開始排擠司馬懿。原本,曹爽的計劃進行的很順利,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將太尉司馬懿,升級為了太傅司馬懿,奪了司馬懿的軍權。同時,曹爽又安排親信分別擔任中護軍、中領軍、武衛將軍等職,全面控制了中央禁軍。此時,整個洛陽城的禁軍,以及天下的軍隊指揮權,等於全歸了曹爽,而司馬懿被徹底架空了。

曹爽只要稍微謹慎那麼一點點,司馬懿即使偷偷的養再多的死士,也很難有翻盤的機會。但是,正好遇到了自大的曹爽,讓司馬懿成功抓到了機會。

按照《晉書》的記載,曹爽為了伐蜀,竟然把原來的中護軍夏侯玄給升為了徵西將軍,而將中護軍一職給了司馬懿的長子司馬師,犯下了第一個錯誤。司馬氏父子都不是省油的燈,得到一點火花就可以燦爛。司馬師藉助自己中護軍的身份,開始私募勇士,並隱匿在民間。

有人說司馬懿奪權是被曹爽逼的,這是值得商榷的。曹爽的確奪了司馬懿的兵權,但司馬懿裝的一手的好病,從曹爽讓司馬師做中護軍一事來看,曹爽沒有殺司馬氏父子的打算,所以,司馬懿沒有性命之憂。司馬懿完全可以說自己年事已高,請求退休回家養老就好了。但是,司馬懿沒有,而是開始謀劃奪權。


司馬師雖然養了三千死士,但這時候的司馬氏父子,還是很難有大的作為,畢竟京城及附近都是曹爽的親信兵力。只要曹爽時時刻刻留一名以上握有兵權的親信在洛陽城內,司馬懿父子即使起兵反叛,城內的親信也可以隨時打開洛陽城門,讓曹爽入城平叛。

結果呢?曹爽犯了第二個錯誤,他認為他已經全面壓制了司馬懿,司馬氏父子已經不足為慮了,竟然帶著所有握有兵權的親信,跟隨幼帝曹芳謁陵去了。

司馬懿當然不會放過機會,曹爽出城的第二天一大清早,就在宮城司馬門前召集來了中護軍司馬師手下的禁軍,以及養在民間的三千死士。禁軍、死士一出,置陣甚整,震驚內外。特別是三千死士,大家竟然都不知道這些人是突然從哪裡冒出來的。

曹爽未留一個握有兵權的親信在城內,司馬懿帶著三千死士和禁軍,順利控制了郭太后,攻佔了武庫,並奪了所有京城駐軍的兵權。曹爽接著犯了第三個錯誤,沒有帶著幼帝曹芳逃往許都繼續討伐司馬懿,竟然投降了,最後落了一個被誅三族的下場。

司馬懿發動的高平陵之變成功,順利控制了幼帝曹芳和皇太后,剩下的就是逐步控制曹魏政權和論功行賞了。

事後,司馬懿被幼帝任命為丞相,晉升安平郡公,食邑萬戶,什麼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加九錫之類的篡位流程,全走了一個遍。司馬懿竟然還假惺惺的堅決推辭不受。而實際上,司馬懿比當年的曹操過分多了,根本不把小皇帝曹芳看在眼裡。遇到國事,反而是皇帝曹芳要到司馬懿的宅中,親自問詢該怎麼做。這司馬懿儼然就是太上皇了。

司馬懿的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自然也少不了封賞,加將軍稱號,掌握兵權,封侯,增加食邑。而支持司馬懿發動兵變的司徒高柔、大臣王觀等人,也皆獲封侯爵。其他一些位次比較低的大臣、將領也都得到了封賞。

那司馬師所招募的三千死士去哪裡了呢?司馬師自然不會卸磨殺驢,畢竟篡位的大業還沒有成功。司馬師如果這時候把三千死士給“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那是會失去天下人心的,以後估計就很難再有人跟著司馬師幹了。

司馬師在起事前招募這些死士,應該就像現在招募僱傭兵一樣,這些死士原本可能就是一些喜歡打仗的老兵、流寇之類,只要給予重金的酬勞,就會跟著賣命。除了金錢收買之外,司馬師無外乎再加點情懷,畫個大餅,說成事之後,除了再另行給予酬勞之外,能力強的還可以封官進爵,普通的也可以混個禁軍之類的正式編制。

三千死士得到這種允諾,除了個別人會在拿到酬勞之後,離開之外,其他的應該都會被編入司馬師所率的軍隊之中,跟著司馬氏父子,繼續吃香的,喝辣的。甚至,其中有一些能混成親信,或者中高級軍官,也不一定。


奕天讀歷史


關於司馬懿養三千死士,最終通過"高平陵"政變,除掉政敵曹爽這事,我的觀點是:司馬懿肯定養了一隻死士隊伍,但人數沒有這麼多。政變成功後,根據個人意願和能力,有的當了文官,有的當了武官,有的繼續當死士,有的榮歸故里了。


1)三千死士,是誇張數字

首先,"三千死士"是個誇張數字。中國曆來有個傳統,叫做虛張聲勢。比如,赤壁之戰,曹操部隊總數不過20萬,卻號稱80萬。此外,古代的數字中,很多都是虛指。比如,統帥三軍,並不是真的只有三個軍,而是形容所有部隊的意思。"九",則在《易經》中代表滿的意思。十年寒窗,並不是真的只讀了10年。所以,3000死士,其實只是叫起來順口,霸氣而已。

其次,兵不在多而在精。3000死士,吃喝拉撒,都是個問題,以司馬懿的工資,怎麼養的起,養這麼久?更何況,他們住哪裡呢?怎麼保證不被發現,不洩露秘密呢?

2)事成之後,這些人去哪裡了?

根據牛娃推測,這些人應該也就500人左右。他們主要來源,一是司馬懿當大將軍,指揮部隊時吃空餉,然後悄悄留下來的。二是司馬家族的秘密部隊,為了家族利益,全部交給司馬懿使用了。三是投靠司馬懿的一些門客。


那麼,事成之後,根據個人意願和能力,他們的去向就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去基層部隊,當個中低層軍官。有些確實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這樣的人放高級將領不像話,但不加官進爵又說不過去,只能當個伍長、什長、校尉等。

二是到皇家禁衛軍中。我們知道,皇家禁衛軍,最重要的是絕對的忠心。這些人,是參加了政變,通過實踐檢驗的人,可以放心大膽的安插到禁衛軍中,以便以後謀朝篡位使用。


三是安排到中央和地方核心部門做官。這些死士中,不全部是武官,也有運籌帷幄,排兵佈陣的文官。那麼,事成之後,他們其中一部分進入朝堂,一部分在京城附近為官,一部分會去司馬懿認為的核心地帶為官。關鍵部門必須是自己的人,這點是必須的。

四是繼續留在司馬懿身邊,管理剩下的死士。任何時候,都必須有後手。死士,就像核武器,具有強大的震懾作用。所以,不可能都解散,總得留下一部分,作為負責人,教導新加進來的死士,做好傳幫帶。


執著的放牛娃


3000死士,在司馬懿奪權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這3000死士,就沒有司馬家的未來。但是,以司馬懿的為人來看,這3000死士註定是沒有好下場的。

一、司馬懿為人隱忍,能忍的人,報復心比較強

司馬懿隱忍的功夫,是曹操所不能及的。他能忍、會忍、甘於忍。如果他不夠陰,不夠忍,十個司馬懿,也不夠曹操、曹丕、曹睿殺的。正是因為他夠陰、夠忍,才一步步受到了重用。司馬氏家族,在曹氏政權中盤根錯節,干係甚深,而且所謀者大。整個司馬氏家族,都沒有投靠劉備,也沒有投靠孫權。他們都把雞蛋放在了一個籃子裡,自然要好好地維繫這個籃子。他們辦事滴水不漏,絲毫不會讓曹氏抓住把柄。這3000死士,何其多矣!就算是藏上兩百人,也得費好大功夫。但是,這3000人一直沒有被人發現,可見司馬家做事何等謹慎。這份謹慎,恐怖也是諸葛亮不能及的。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操、曹丕和曹睿。比他多厲害的人,比他熬死了。沒有他厲害的,也被他熬死了。他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一直在隱忍當中,一旦爆發,非同凡響。司馬懿一舉誅殺了曹爽。作為立下功勳的死士,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們再存在,也沒有必要。

二、司馬懿必須殺死這3000死士,他不能給後人樹立這樣的“榜樣”

3000死士雖然功勳卓著,但是,他們只要活著,就是一個巨大的把柄,也容易讓後人詬病。司馬氏註定會榮登皇位,統一天下。司馬懿所慮深遠,他不會讓後人學習司馬家的所作所為。如果司馬氏當政,朝中也出現了像司馬懿這樣的權臣,暗地裡也陰養死士,篡奪大權,司馬氏的天下恐怕也要淪落他人了。這是司馬懿不想看到的。3000死士,即使口風再緊,也難保不會出現差池。而且他們當初都立過誓言,即使司馬懿殺死他們,他們也只能從命。從他們當死士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而且自古以來,凡是當死士的,都沒有一個好下場。


枕史潤智


在體制內工作的人都知道,一把手提拔之後,都會把自己身邊的人員安排妥當。在領導身邊工作的所有人當中,領導司機是比較特殊的人員,領導異地提拔任用之後,一般都會悄悄把司機帶走。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個原因,瞭解領導喜好,洩露領導隱私

隱私是領導的命脈。無論是正面的事情,還是負面的事情,只要領導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情,都屬於領導的隱私。真正熟悉和掌握領導隱私的人,除了領導的家人,就是領導的秘書和司機。相比於領導秘書而言,司機與領導相處的時間更長,領導喜歡到哪些地方,領導喜歡有哪些人接觸,領導擅長和討厭的領域,對於領導司機來說,都會了如指掌。一個真正瞭解領導喜好的人是可怕的,尤其是領導的司機,領導提拔到哪裡,最好把司機帶到哪裡,領導的隱私才能無限制保密當中。

第二個原因,過手領導私事,儲存領導把柄

很多領導都跟司機親如兄弟。每個領導都有自己的私事,有些私事在家裡解決,有些私事在情人身邊解決,有些私事在自己的辦公室解決。絕大多數私事在領導專車上解決。比如說領導收取別人的禮物,酒足飯飽之後,往往在領導專車上進行交易。再比如說,非常隱秘的電話交流,其實在領導專車上進行,寧可隱瞞自己的親人,也不在司機面前虛情偽裝。很多領導不能親自辦的私事,都是通過司機出頭露面。司機過手領導的私事太多,無論是正面的事情,還是負面的事情,這其中的波折和細節都會成為領導的把柄。授人以柄是非常痛苦的,領導異地提拔後帶走司機,很大程度上緩解這種痛苦。

第三個原因,司機屬於親信,領導依賴親信

信心就是黃金,親信就是力量。領導異地提拔後,滿眼望去都是陌生的面孔,沒有自己親近的人,很難了解真實情況,很難打開工作局面。在體制內工作的人都知道,領導司機一般屬於臨時人員,上學期間搗亂厭學,只會在單位上躥下跳,團團夥夥,即使僥倖轉成正式工作人員,也不具備提拔任用的條件。這種人的最大特點就是絕對服從領導,絕對維護領導,是領導的走狗爪牙。領導把這種人帶在身邊,沒有防備的壓力,只有不斷挖掘潛力的動力。充分利用,鳥盡弓藏,一腳踹開,含淚懷念,踏頭而過,這些都是領導對付司機的慣用路數。所以說,很多司機趁機撈一把,為自己找一個安全立命之所,早早結束毫無前途的權宜之計。


史海心


司馬懿是和諸葛亮同時代的人,熬死了諸葛亮他也老了,作為曹家的幾朝元老,他對曹爽也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所以曹爽就架空了他的實權,最後司馬懿就只剩下一副空架子了。

三千死士其實是誇張的說法,歷史歷來都喜歡虛張聲勢,就比如曹操號稱80萬大軍,他哪有那麼多呀,撐死了也就20萬,再說這司馬懿,曹爽給他多少錢能養的起三千死士啊,曹爽一直下決心要除掉他,能讓他過得這麼安逸。所以司馬懿的晚年過的十分憋屈,司馬懿在曹爽面前如坐針氈,稍微犯一點錯曹爽就要派兵殲滅他,曹爽雞蛋裡挑骨頭,對他橫看豎看不順眼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是為什麼司馬懿最後反敗為勝了呢?



當初司馬懿被曹爽架空的時候,據說他手上還有3000兵士,然後再依靠司馬家這麼多年的威望和強大的影響力,司馬家族當時就是天下謀士的代表,天下謀士都會以司馬家為首是瞻,還有就是司馬懿為官這麼多年,在朝中肯定有不少心腹之交,司馬懿就憑著這麼一股多年累積下來的人緣和家族的威望,把各方的勢力聚集起來,商討怎麼除掉曹爽,司馬懿老謀深算曹爽根本就不是他的對手,所以司馬懿沒費多大力氣,就把曹爽殺了個片甲不留,最後曹爽還死在自己手裡。



其實這麼多年來司馬懿在曹爽面前唯命是從只是臥薪嚐膽罷了。,沒有把握的事他是不會做的,所以他在等待時機,等待時機一成熟一舉就幹掉了比自己強大好多倍的曹爽。


結束語:不過據我分析司馬懿的那3000兵士根本就不是他自己養的,而是來自天下的豪傑聚集在一起,他們是特別反感憎恨曹爽的人,就等著司馬懿一登高一呼,然後聚集在一起一舉殲滅曹爽,司馬懿奪下政權之後,肯定會對這3000個人論功行賞加官進爵,要不是有他們,司馬懿不會反敗為勝。一舉制敵,司馬懿心裡非常明白,光靠他自己的膽識和謀略,沒有人擁護也是不會成功的。
我揮劍只用了一天,但我磨劍卻用了20年。”司馬懿最大的能耐就是能忍、能熬,他熬死了袁紹、袁術;他熬死了曹操、劉備、孫權;他熬死了諸葛亮、曹丕、曹叡。待天下英才散盡,司馬懿揮一揮劍,便取得了天下。


佳寧姐姐說歷史


這個在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死士是以死為生的人,司馬懿能夠取得高陵政變的勝利,依靠的就是身邊這三千死士。

既然是政變,那肯定要流血犧牲,這些死士大多數都犧牲了,沒有犧牲的也只會在暗處,不會擺在明面上,他們還是暗地裡為司馬懿做事的!



跟隨司馬懿奪權成功後,他的3000死士可能有兩種結局,一是3000死士封妻廕子,成為人上人;第二種結局是司馬懿對他們趕盡殺絕。



從司馬懿的人物性格分析,司馬懿並不是一個過河拆橋,冷血無情的人,在這場兵變中,3000死士的功勞很大,沒有他們,司馬懿是不可能奪權成功的,因此跟隨他起義的三千死士很可能已經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而且死士的忠誠度無需懷疑,司馬懿留在身邊也是一大保障。



所以司馬懿奪權成功後,當也不會放棄他的3000死士的,只不過後來沒有讓他們再派上用場,全部都隱姓埋名了而已


歷史伶俜者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依靠著突然出現的3000死士,最終逆轉了幾乎無法改變的敗局,成功奪取了曹魏的政權。但是史書上關於這支神秘的死士軍團卻幾乎沒有提及,往往都是簡單的一筆帶過。

甚至於這支3000人的死士軍團從哪裡來的,在哪裡養的,怎麼養得竟然都沒有隻言片語的記錄。後世的人們只知道他們是司馬懿之子司馬師所養,其餘一概不知。

而他們最終的歸宿也從未在史書典籍中有過記載。就此我認為他們最終成為了晉朝的開國元勳,成為了司馬家維持天下的一部分。

至於他們的去處,其實很容易就可以分析出來。作為高平陵之變的勝利者,奪得曹魏政權的司馬懿,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必然安排自己最為信任的人員進入曹魏的各級軍政管理體系中。所以他最為信任的3000死士就成了他控制曹魏最好的工具,而他對死士們的安排自然有以下幾種:

一是安排死士中的優秀軍事人才進入核心軍隊擔任軍事主官,牢牢的為司馬家控制住軍權。只有軍權在手才不用擔心再次出現其他的政治勢力發動的政變推翻司馬家的統治;

二是安排政治執行能力突出的死士進入國家政府擔任地方官員,切實將地方的行政管理權限抓在自己的手中,避免出現割據分離勢力;

三是挑出具有情報工作能力的人員繼續從事情報工作,為司馬家獲得各個渠道方面的信息,做到對各方勢力的信息制控;

四是將剩下的人員繼續編為司馬家的影子部隊訓練新的死士軍團,以應對司馬家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急時刻。

可以說以司馬家的物盡其用的原則,死士們會被他們用到極致,但也將獲得極高的待遇和尊榮。

我是【今古言堂】,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關注我!


今古言堂


<strong>所謂司馬懿養3000死士的說法,應該來自於《晉書》中的這一句:

初,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至,眾莫知所出也。

從這個簡短的描述可知,司馬懿養的這3000(也可能是個概數)死士,是分散在民間各行各業中的,他們的集合應該是以某種暗號相通,而且他們應該住得離都城很近,這樣才能一朝而至。

但既然是“陰養”,那自然是不便於拋頭露面的,司馬懿平時對於他們的供養,應該是以財物為主,而且,這些人為了隨時準備犧牲,應該也不會成家生子。

高平陵事件後,這些人浮出了水面,事畢之後,這些人何去何從?

這有幾種可能。

一種是:他們繼續“散在人間”。

高平陵事件後,他們雖然有所暴露,但一時也不會讓人摸清來路,事發倉促,被打擊的一方,哪能明瞭這些人是哪裡來的?再說被奪去權力的曹魏,也沒有精力去擊潰這些勢力。而在司馬懿這邊是“革命尚未成功,死士需當待命”。

一種是:擇其善者轉明。

雖說死士組織隱密,但畢竟在事件中暴露出了有這麼個組織。那麼,為便於繼續潛伏,司馬懿可能會對外聲稱將這些人由暗轉明,提拔其中一些有管理經驗的人走到臺前,擔任一些官職,而其他大部分人繼續潛伏。畢竟大部分死士的特長也就是關鍵時刻去送死,不具備管理經驗,不適合當官。

三種是:解散組織,放歸民間。

雖說此時司馬懿還沒有取曹魏而代之,但畢竟政變已經成功,權力實際掌握在了司馬家手上,今後此類突然襲擊的事會很少了。所以這些死士的用途不大了。若有那願意繼續幹的,大可以收來當親衛,那些願意洗手不幹了的,給些錢財讓其娶妻生子,過些平常日子去吧。

我看了部分人對這個問題的想法。有些人傾向於司馬懿會將這些死士秘密處死。所謂“狡免死,走狗烹”,我對此略有不同意見:死士不同於那些功高震主的人,他們實際上是一種工具,對政權的威脅不大,而且,由於他們“散在人間”,也不容易讓政敵策反,所以,司馬懿大概率是不會殺這些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