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限制的。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的,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歌德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我不是"奇葩",我只是善用规则的普通人

在《奇葩说》的舞台上,傅首尔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她自称是"泼妇型"辩手,擅长用菜市场大妈的吵架方法,一本正经地胡搅蛮缠,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但明明端着一副"我就是不讲理"的样子,偏偏说出去的话却又让人琢磨着有些道理。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她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三招最为致命:段子+金句+接地气。

观众可能没有听明白她话里的意思,但一定能get到她话里的笑点。

她每次辩论,总让人看到生活呈现在自己面前的模样,有最接地气的酸甜苦辣。而那些酸的苦的,在傅首尔的嘴里说出来,都成了苦中作乐的段子。

除此之外,她密集抛出的金句,更是让人不得不折服。

因此有人评价傅首尔:别人是在论点里加金句,而她则是在金句里加论点。

这样会说话的傅首尔,成了观众最期待的辩手之一。

不走寻常路,似乎成了她制胜的法宝。

但其实,看似不按规则出牌,恰恰遵循了这个节目的最大规则——没有规则。

这本就是一群"奇葩"的乐园,大家都在做人群中最不一样的那个。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而傅首尔,却说自己并不是特立独行的一员,她只是一个普通人。

她取胜的秘诀,其实只是把规则研究得透彻,且运用得出神入化。

她不是没有规则感,相反地,她十分擅长运用规则。

吵架,是为了维护心中的秩序

不要看如今傅首尔在节目里的存在感很高,她的成名之路走得十分坎坷。

她在走上舞台之前,是知名的情感两性作家。有着多年的撰稿经验,也出版过许多情感类书籍。

在2017年,她参加了《奇葩说》第五季,因为节目里出彩的表现,成了辩手里的黑马,一炮而红。

但人红是非多,热度刚起来的傅首尔,随后就因为爆出了"傅首尔董婧打架事件",受到了很多质疑和非议。

在节目组居中调停之后,两人矛盾又再次升级,展开了一场持续很久的大战。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每件事情,每个事物都有规则


最后为了尽快平息风波,节目组最后只能忍痛割爱,宣布终止两位优秀选手接下来的比赛。

仅靠双方各执一词的话,很难辨别出谁是谁非。但是在傅首尔的辩词里,能多次看到"规则"一词。

不管是董婧不遵守"妆发分开"的规则,还是"先到先化"大家都要排队的规则,亦或者董婧原本答应了道歉,最后却违约将道歉微博删除的行为,都让傅首尔感觉到规则遭到了挑战。

在大众的眼里,这些都是小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但傅首尔却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她曾在一开始参加节目的时候就说过,"吵架是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秩序",而秩序的前提正是规则。

一直有人说,傅首尔太强势。但是在她咄咄逼人的强大攻击力背后,是她对规则、对秩序的维护。

规则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保护

傅首尔既善于利用规则,也尽力地维护规则,但她绝不是被规则拘束住的人。

她选择了跳出规则。

跳出规则与打破规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用贫穷举例。穷人买不起昂贵奢侈的衣服、首饰,这是社会的规则。

打破规则的人会选择"精致穷",而跳出规则的人会选择摆脱贫穷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其实这两种生活方式,并没有对错之分。

傅首尔这样选择,是因为她明白规则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有欲望不是坏事,但是当你的能力配不上欲望的时候,就会把人拖入了欲望的深渊。

傅首尔在节目里几次提到自己的童年,总是躲不过一个穷字。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她,住过几年的米仓,在母亲结婚后又跟着外婆相依为命。吃过苦、挨过穷的她,何曾没想过买漂亮的衣服,精致的化妆品。

但是,她不敢,也不能。一旦把资源都倾向于精致,那么基本的生活就缺失了保障。

她只能选择靠自己,拼一把。白天要带孩子,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坐在书桌前充实自己。在自己还弱小的时候,只能不断地工作学习,用把冷板凳坐穿的精神来逼自己强大。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最后,她成功了。

如今已成为职场女强人的人,终于拥有了"精致"的自由。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自由在规则中拥有

很多人身在规则之中,一直抱怨得不到自由。但其实,哪里有完全极致的自由呢?

我们身在社会中,就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这是生活告诉我们的现实。

这种规则,看似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实际上却保护了我们的天赋人权。

这种人权,正是自由的来源。

但同时一个人的自由,是要建立在另一个人也自由的基础上。

因此,为了保护更多人的自由,才诞生了规则。

规则生秩序,而秩序保和平。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可以说,自由只有在规则之中,才是真正的自由。

但同时,规则是存在局限性的。

城市有城市的规则,农村也有农村的规则。这些规则里,有些是底线,不可越界的。

但有一些规则,制约的范围却是局限的,有边界的。

自由虽处在规则之中,但在不同的规则里有着不一样的限度。

你无法改变规则的时候,只能尽力让自己跳到一个更自由的规则里。

让自己在规则之中,获取更大的自由。

那么,应该如何实现这种更高的自由度呢?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贵重规则,其实就是在尊重现实

在电影《阿甘正传》里,智商只有75的阿甘,不管是从欺辱中逃脱,从战争中逃生,还是从一个人的孤寂中走出,都是因为他遵循了"run"的规则。

不太聪慧的他,一出生就面临了现实社会的残忍。但同时活得简单的他,也学不会去抱怨这个世界的规则。

他所能做的,只是不停地跑,一直在行动着。只有动起来,才能从这个规则跑到下一个规则。

阿甘曾说,

"我不知道是否我们每个人都有注定的命运,还是我们的生命中只是偶然,就像在风中沉浮,但我想两者都有吧。"

他只是一个别人眼里的傻子,没有办法去改变规则,但他可以尊重规则,尊重现实,并且不断地去努力。

规则既然已经客观存在,那么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它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不能任由人随意更改。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但在如今讲究标新立异的社会里,很多人却因为心中的欲望而选择无视规则,甚至开始钻起规则的漏洞,为自己谋取利益。这践踏的不止是规则本身,也是在践踏规则对我们每个人所起的保护作用。

只有尊重规则,认识规则,才能正确地掌握规则。在规则合理的范围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自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

有人说,能力配不上野心,是所有烦恼的根源。

当你觉得自己不自由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心在远方,而身仍在原地。

而那些已经走在路上的人,他们只会感到焦急,但却没有被束缚住的制约感。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行进中,终点总能抵达。

心理学中有一种乌比冈湖效应,它指的是能力不强的人常常会高估自己的实际能力,并且从中获取一种优越感。而这种虚假的优越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特别,不受一些规则的限制。

这也是很多能力不强,却总觉得自己可以藐视规则,甚至破坏或者制定规则的原由。

在这种心理错觉之下获取的自由,也同样是虚假的。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只有承认自己不够好,找到自己不足的能力,耐着性子去改变,去提升,才能找到自己不自由的根源所在。

如果把提升自己实力的过程,当成是为了自由而战的一条路,那这条路,其实只有三步:

看到自己的原点,找好自己的终点,然后不停地走。

这是阿甘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一直"run"。

始终热爱自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救赎

有一期,《奇葩说》的辩题是: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傅首尔,在抛完密集的段子后,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观众的笑点直接转到了泪点上。

"成年人的幸福,往往在于保留了多少的童真。"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生活的打击不管早晚,总会出现。而在经受过这么多现实的磋磨后,是否还存留了一些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呢?

成年人都知道,童话里幸福美满的生活太过虚幻,而恶毒的巫婆、残忍的诅咒却往往十分真实。已经丧失了生活的热情的人,往往就会把童话的美好全部否决。

而仍然对生活怀有热情的人,始终相信幸福美好是确实存在的理想国度。没遇到的人,只是因为还没遇到。

可以说这是一种理想主义,但却不得不承受,这又是在看破所有现实之后的现实主义。

也只有真正对生活保持热爱的人,才能一直拼搏为在规则中寻求自由而努力。


“泼妇骂街”式的辩手傅首尔: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最守秩序


自大的人蔑视规则,自爱的人尊重规则。

因为规则存在的意义,是保护而非限制。懂得尊重规则,认识规则的人,才能真正灵活运用规则,并在保护圈里获取最大程度的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