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用毛筆寫書法不能寫簡體字,只能寫繁體字?

曹孟德青梅煮酒論英雄


對於真正的書法學習而言,重要的是筆墨章法與線條美學,跟簡繁體本身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關係。但是,參賽作品、刊稿作品、展覽作品一般不能簡繁混用。這只是形式上的規定,也可以說是受“展覽體”的思相流毒影響,反正規矩是人定的。



在日常學習中,特別是初學者,不要把繁體看得過於神聖,簡體字能寫好,繁體字絕對沒有有問題。反之,繁體字能寫好的,簡體字未必能寫好。什麼原因?古帖都是繁體字,臨摹得多,所以比較熟悉,而對於脫不了帖的人,寫簡體反而找不到感覺。



我是邊學書法邊學點繁體字,重點必須是放在書寫技能上,所以簡繁混用對於我來說是家常便飯,想用繁體我就用繁體,想用簡體我就用簡體,一時想不起來的,乾脆簡繁並用。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不可以,只要不影響閱讀,有何原則性問題,書法藝術的內涵核心在筆法結體與行氣章法,豈在於漢簡體繁體的形式?不必作繭自縛,該怎麼練就怎麼練。未來書法的文字表現形式,不僅可以簡繁並用,甚至可以諸體兼用,楷草行在一篇作品中同時出現,穿插變化,我看也不是不可以。


很多人反對簡繁並用,或許是想在形式與精神上同時交會古人,因為繁體字本身帶有一個時代的文化印記。另外,就是長久臨帖讀帖形成的審美習慣。我覺得,如果談到時代印記,我們更要包容以簡體甚至簡繁並用來書寫,因為這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印記嘛。



抱庸淺見。書祺。


抱庸詩書


新中國成立若干年國家提倡新拼音字每和漢字簡化字,還將書寫方式自右至左直書,改為自左至右橫書。我自由愛寫毛筆字,當時在學校書法竟賽中榮獲第一名。從習字從顏柳字體中游刃,因為從小臨寫古碑帖,古碑帖中的字現在認為是繁體字,又是豎行,所以久而久之,對繁體字有著割捨不去的情懷。再加上解放前出版的新中學文庫我家有幾拾本,解放後出版陸侃如高亨黃孝紓選註的楚辭選等書藉,我在學習中不斷受到浸潤,時至今日,我的字以繁為主書寫。我對我教授的學生,視其對像不同,繁簡都教,而且一再叮囑,考試時一定要寫簡體,不能寫繁體,遇到孤陋寡聞之教師,肯定給你打錯的。這也不恠老師,國家教委規寫簡體字,那不是標新立異麼。我在工作中平時寫文件材料或總結報告,都用簡體字,因為不搞書法者繁體字絕大多數不認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繁體書寫,要比簡體書寫要美觀大氣,畢竟幾千年的發展史,文明是在書寫中昇華。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要無愧於時代的要求,砥勵前行,為書法的傅承貢獻我們的錦薄之力量!


饒玉斌683


沒有這種說法,命題本身就是個錯誤。

真正的說法是書法不能繁簡混用。書法傳承至今幾千年,近代幾十年才開始出現簡體字,幾十年的書法歷程相對幾千年來說只能算是滄海一粟。幾千年的書法大家寫的都是繁體字,所以練字的過程中多以繁體為主,不可能說幾十年的書法就超越了古今幾千年的歷史,再說現代書法家中還沒有出現哪個驚才絕豔到能和古代法家相提並論的大師。

古人毛筆字是必備的技能,如果沒有一手好字,普通人都看不上眼,怎能登堂入室,更不可能獲得皇帝的青睞。而現代文字沒有了過去的重要性,致使書法這一技能成了少數人的愛好,也就成為了一種藝術,“書法家”一詞也是近代才出現的。

既然無法超越,那麼就師古吧,師古當然繁體為主了,現代文字也有很多是從異體字和草書改變而來的,自然可以用來寫成書法。

只不過要記得一點,繁簡不能混用,混用的後果不用說了,辭不達意,會讓人不明就裡。





緣來斌哥


我也是一個喜歡書法的人,說實話,最近練草書比較多,臨的帖也比較多,所以就樓主的提問,談一些想法。

既然學書法,必須要臨帖,而所謂的帖,大都是來自古人的經典,就相當於我們教學用的教材。這裡再強調一下,我這裡說的帖,是指毛筆書法中的貼,不是現在的硬筆書法字帖。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兼有書寫的技法性和欣賞的美術性。所以我們通常參觀的就是像書畫展,書法和美術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是合一的。因此,繁體字作為古代傳統文化的必然聯繫,一直流傳到現在,就自然而然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寫書法,就必須先掌握常見的繁體字書寫。

書法不同於寫字,寫字只要能夠讓大家看得明白,美觀大方就可以了,而書法必須把它當成一件嚴肅的事情來對待。就像舞臺上的藝術一樣,一舉一動,都要有板有眼,在此基礎上再形成自己的風格。

硬筆書法就自由多了,因為畢竟是近現代以後的事情,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既要有傳統文化的繼承,還要有新的發展。而且其實用性比較強,所以通常寫簡體字更利於大家接受。

貼幾張我平時練習的作品,望方家指點。








戴著絲襪跳舞


首先,練過毛筆字的都會有一個體會,就是筆畫越多的字越容易寫,越簡單的字越難寫,當然這裡所說的“容易”和“難”更多指的是所呈現出來的氣韻,比方說讓你寫個“一”字,基本上任何一個書法家寫出來都差不多,也不會有太多的特點和氣韻,如果誰能把一個“一”字寫的獨樹一幟,那真的很難,如果真寫的出來,我想那也沒幾個人能看出來他寫的是”一“。如果寫成“壹”那就不同了,我想我不多說很多人已經明白了,繁體字筆畫多,結構好,寫出來好看有氣韻,更能檢驗一個人的書法功底,而簡化字寫出來則會少了很多味道。

其次,如果想要寫一幅古人留下來的一些詩詞歌賦等作品的時候,不管行書,楷書,甚至草書都必須用繁體字。因為本身你就是懷著一顆敬仰之心,如果都寫成了簡體那就是對作品的不尊重,當然個人練習無所謂簡繁。還有要寫小篆或者魏碑,如果不按古代的寫,那你寫出來的還是小篆或者魏碑嗎?

再有,在古代毛筆更多的定義可以說是僅有的書寫工具,而近代以來毛筆已不在是主要的書寫工具,在這一層面可以說簡化字更是為現代書寫工具而”量身定製”的,逐漸的毛筆字已成為繁體字的一個符號,一種陶冶情操的表現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換個角度講如果不是堅持用毛筆寫繁體字,很有可能將來古人的繁體字都將會被後人遺忘。

以上雖然說了很多關於毛筆字應該寫成繁體字的一些個人粗知拙見,但是在有些情況和場合下我們寫的毛筆字還是要寫成簡體字更好一些。

啟功—啟老曾說:”有人曾問我:有些‘書法家’不愛寫 ‘簡化字’,你卻肯用簡化字去題書籤、寫牌匾,原因何在?我的回答很簡單: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是人與人交際的工具。簡化字是國家頒佈的法令,我來應用它、遵守它”,“我自己給人寫字時有個原則是,凡作裝飾用的書法作品,不但可以寫繁體字,即使寫甲骨文、金文, 等於畫個圖案,並不見得便算‘有違功令’,若屬正式的文件、教材,或廣泛的宣傳品,不但應該用規範字,也不宜應簡的不簡。



比如上圖啟老的這幅毛筆字,“為”的繁體字是很多人都喜歡寫的字。我們現在規定的“為”不如繁體字好看,但是作為這樣一種對象和場合下,是不是寫成現在的規範字更好一些呢?


3D字立體字藝術字


為何用繁體字,個人理解:一、毛筆書法源自古代的繁體,字的演變是由象形而來,繁意勝於簡意。二、簡體字差不多是由書法草體演繹而來。三、毛筆書法之美主要是線條,要更多地體現線條的美,就少不了線條的千變萬化,只有乾溼濃淡抑揚頓挫輕重緩的線條才能建構更豐富的美,簡體線條少,不利表達。

純屬參與,愚見而已。


平凡氣象人


第一,毛筆書法中寫繁體字,用的比較多,確實也好看,但是,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習慣使然,卻並非金科玉律

第二,美的東西,提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我認為,只要水平高,不使用繁體字,也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

第三,今日之簡體字,其實很多都來自於古人草書,比如"車、馬、專……",不勝枚舉,

綜上所述,毛筆書法使用簡體字,於情於理,於古於今,都是沒有毛病的







習兿無涯


其實,寫字沒有繁體字與簡化字的區別。

你寫什麼字它還是漢字。何況,從中國書法史來看,簡體字和繁體字出現在同一篇書法作品中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的。

例如,歐陽詢的《由余帖》中,就有一個亂字,一個是簡化字的“亂”,一個是繁體字的“亂”,不也是一個經典例子嗎?

至於,古代其他書法家的書法作品中,出現簡化字的作品,也是屢見不鮮的。

所以,毛筆字,本來就沒有什麼寫字意義上的“繁體字”和“簡化字”的區別。

當然,古代也沒有簡化字和繁體字的這種區別。

只是有規範字和“俗書”的區別。我們今天所謂的“簡化字”,絕大多數人,就來自於古代書法作品中的“俗書”,所謂的“俗書”,基本上可以說是“非官方”使用的字。

但是,像宋徽宗、蘇東坡的書法作品之中,都有一些“俗書”的字,即我們所謂的“簡化字”,這就說明,簡化字並不是古代書法家都拒絕的字。

現代文字有一場文字改革,一個巨大的成就,就是“簡化字”。

簡化字已經實踐60餘年了,實踐證明,簡化字的利大於弊,所以也是我們目前,國家推廣普及的規範字。

這對於學習傳統書法,是有一定矛盾的。

所以,一些書法家也提出了書法不能有“簡化字”的說法,但是,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

不過,傳統書法都是毛筆字,大多數字,也確實都是“繁體字”,所以,學習書法,也就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更多的繁體字。

既然是學習書法,我們就不能迴避繁體字。所以,書法教師教授繁體字的非常合理的。

你不可能遇到一個《蘭亭序》裡的“歲在癸丑”的歲是一個繁體字,改成簡化字吧?

學習書法,目前主要是學習傳統文化,瞭解一下繁體字,也有利於我們對漢字的深刻理解。

學習書法之後,寫簡化字,也會寫得更好,所以,學習繁體字也不會影響我們對簡化字的學習。


鴻盛堂風水館


毛筆寫書法簡體、繁體都可以寫,歷史的原因毛筆寫書法絕大多數是用繁體。l

約定俗成是一幅作品不能混著寫:使用簡體就全用簡體,使用繁體都用繁體。

至於書法各體由於歷史的原因,簡體字的官方使用是幾十年的事(歷史上市井生活中民間使用簡化字是有隨書體產生而生的)…

書法各體的成熟可說的是千年,書寫的文字一直都是漢字(繁體字),簡體漢字的官方使用與推廣是幾十年。

歷史悠久的書法法帖都是繁體。

簡體書法皆為今人所寫,確少審美的沉澱,需要進一步發展。

漢語文字如今是繁簡皆用。

毛筆書法基於歷史傳承,現代為純藝術性的追求和自我修養,絕大多數人會以繁體為本。











清揚有儀


因為寫毛筆字的人,是從臨寫古帖古字開始,對簡體字的結構筆法自已不懂處理,只會對著繁體字山寨,對簡體字無辦法寫好,因而田楷簡體應該說還是簡體楷書,是一個創新。從文字及書法的發展史上看,就是這樣的,強調書法必須是繁體字,為什麼不強調必須用甲骨文,而蘭亭序不也是使用那時代(小篆,隸書)的簡化(行書字)文字。現在的繁體字不就是(唐楷)那時候(唐代)的簡化字麼?而文字的簡化是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書寫速度及易記憶辯識)而變化的!文字在結構筆法上有根本性變化的是秦朝形成小篆,是絕對的創新,晉朝隸、行成形,又一劃時代的簡化,而唐朝的楷書又一簡化創新,晉、唐行書楷書沿用至今,未有突破性獨特的創新,因而一直“書法晉唐",書寫的仍仿效晉代唐代的字!笨人認為:書法應倡用簡化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