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臺辦學“硬指標”,小學低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網友評論:毒藥,絕對毒藥!你怎麼看?

羅日新


這個政策是和國家要發展職業技術人才相適應的。那麼拼命抓學習,大部分孩子和家長都會有一種強烈求學慾望,要上高中,上大學,即便你三流大學畢業,你肯定也不太願意去做底層工作,但社會發展需要底層人民,而且是大量的底層人民,怎麼辦呢?從小培養啊,讓你在小學階段就失去競爭價值。放眼看過去,在公辦大搞減負的時候,私立,貴族的減負了嗎?沒有,人家一直是奉行精英教育。越是有錢人越明白付出和回報成正比,他們的眼界也讓他們不相信政府的某些政策。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給兒子選擇的是貴族學校,不論是行為舉止,學問涉獵,人際交往,學校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和社會實踐。在公辦下課了撒歡玩的時候,他們也許在木工坊研究結構拼搭,也許在做植物生長觀察,他們在學校不僅僅是學課本,還有很多綜合課程,當然相應地,不同課程都會有作業需要回來家長輔助一起研究。我從不抱怨學校的作業,每一項作業都是為了孩子鞏固學習內容。佈置作業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作業,你都不知道他在學校一天都學了什麼。中國減負的只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驗收。現在公辦不許考試,只有期末能做一張試卷,有的孩子期末考試了連試卷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也許有人會說平時不有練習冊麼練習冊是一課一練,考試是綜合試卷,可以說有的題型,練習冊上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你讓孩子拿什麼去拼高考?除非你出貨。那還得英語過關!


默瀾愛在


小學2012屆的,江蘇,當時上的是全市有名的,壓的沒有那麼嚴,也沒有市一小那麼松,學生成績都不錯,四年級之前都沒有壓力的,到了五年級,作業稍多,但是那時候的班主任是非常厲害的,英語老師,帶這個班的時候年級第一,可惜,到六年級時被調去教初中了,六年級換了班主任,成績依然好,但是六年級很容易墮落,本來70分的,(僅限成績稍差),因為作業多,家長管的嚴,墮落了,一落千丈,30多分,話說期末一天4張卷子多嗎,週末7張,最多的時候11張,期末這些卷子真的多嗎?


用戶4398577680581


其實真的沒啥。說我自己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每天老師留的作業都是口頭的,沒有書面。但是,學校裡的數學書上,課後題,卷子,學校練習的本子,考的各種小測驗都會有兩個評分,後面的那個是書面。剛開學孩子數學書上後面的給個d,寫字練習b.c這些,小考試口算一開始就幾個孩子做完題,因為給極短的時間。錯一個扣10分,卷子上20來道題,所以孩子雖然對了很多,但是打了20分。很多孩子都是慘不忍睹的狀態。

於是,回家老師不留作業你不練習嗎?作業單上就寫著明天考口算,明天考40頁拼音。你可以不練,打100。孩子錯了兩個,老師在卷子上寫著:回家練了嗎?很感激老師,真的智慧。所以現在回家老老實實寫作業,我老實,孩子更老實。前幾天考試,班裡就幾個打不到滿分的。這比那群吐槽老師留什麼抄課文的作業不是好多了嗎?


優數學


行了,我本來不想說啥,剛聽完我孩打卡英語,幾點了,00:44。我這老母親才收攤臥床。多少不想唧唧歪歪。真是。我孩子原來做夢笑的咯咯笑,能給我笑醒,這段時間,學習正方形長方形,天天愁的娃娃做夢哭,煩躁不安估計不會寫不完,給我翻身煎烙餅踹的,摸索的背,安撫。我早上4點看見娃趴著支的腦袋,搖搖欲墜,一個腿跪著床。我按倒孩子讓正兒八經睡。心疼的。不知道怎麼表達。


喵小喵祖國的花朵


因人而異吧,書本上的知識有的孩子吸收的很好,自覺性很好,家庭作業少是有益的,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拓展,而像我家孩子這樣的,自覺性太差,每天只做老師佈置的作業,我讓他做一些題目就各種反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家庭作業沒了,我就要被他氣死了。


葉琰32453942


中國各地的教育政策就愛走極端。作業多了,就一刀切,不讓佈置,問題是,孩子考試怎麼辦?

我兒子今年也上一年級,天天晚上都有作業,期中考試全班成績還不理想呢,如果晚上啥也不寫,後果可想而知。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零基礎上的一年級,本來就沒什麼基礎。一年級教材要求兩個月內必須學完全部拼音,難道孩子們個個都是天才,過目不忘,一學就會?

個人認為,一年正是養習慣的黃金時期,寫少量的作業絕對利大於弊。

第一:可以提高寫字的速度。

如果一二年級長期不寫作業,孩子們寫字少,寫字速度自然上不去,到了三年級,能跟上老師的節奏嗎?

第二:可以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孩子們的作業習慣至關重要,因為寫作業幾乎伴隨孩子們的整個學習生涯。只要一二年級把習慣養好了。知道放學要按時寫作業,作業寫不完不能玩,知道寫作業時要認真,不能做小動作。這些基本的意識有了,到了高年級,學習自然就輕鬆了。

不知江蘇各校執行的怎麼樣?反正我們這裡,一二年級不準佈置作業吆喝很多年了,但基本沒執行過。

包括領導也默認教師的行為。校長兒子今年正好上一年級,用他的話就是,一年級必須寫適量的作業,但不可多。

個人感覺這樣就很好。我孩子每天晚上也就寫1個小時左右,還不算太累。

減負並不需要一刀切,而是要適中。作業只要適量,孩子們感覺不累,個人認為就很好。

大家說呢?


人生如夢LLH


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作業,這條與課標衝突!

根據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8年最新修訂),第一學段(1~2年級)明確有寫字的要求。具體如下:

  1. 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 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 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試問,課程標準都不可以遵循,那老師和學生該按照什麼進度去開展教學和學習呢?迷茫之中似乎感覺有些可笑,有些可悲。

減負的初衷肯定正確,但減的只是作業,難減競爭的壓力,更難減家長的焦慮。

《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現在中小學生的壓力大,不是來自於作業的量。根源在於家長的焦慮的心理,如果再往上游去追尋,那源頭就在於高考。這裡並沒有一丁點詬病高考制度的意思,恰恰相反,正式因為高考制度相對公平公正,絕大多數寒門子弟、沒有背景的中產階級的孩子們都指著通過高考獲得一個更美好的將來。


因此,無論學校佈置的作業是少還是多,只要中考和高考存在競爭,就會有壓力,有壓力就會有補習、加練、提優,這不是老師、學校、教育部門引發的,這是物競天擇的競爭形態的產物。

  • 想升職的職員,為什麼要在同事們擼串刷劇的時候去上課啃書本考證?
  • 想談成訂單的銷售,為什麼要在同事們老婆兒子熱炕頭的時候去陪客戶喝到吐?

有人就有競爭,想爭上游的那部分人群,不用你給他們壓力,他們自己會給自己施壓。不用你給他們減負,他們會主動給自己增回去。

所以,該政策對重視教育的家長們來說,可說治標不治本。原因就在於,希望孩子能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那些家長們,其實根本不需要減負。


師說中小學教育


我舉雙手支持省教育廳的做法。這是懂教育,會教育,強教育的創舉。這是對那些不懂教育,違背教育規律,大炒教育捷徑的人的一種震懾與規勸。學生的怕學厭學拒學與作業量特大有較大的關係,如何科學的配製作業很有學問,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佈置動態作業,有誘惑學習動機的作業,讓其學得輕鬆,愉快完成,達到目的。可佈置必須完成作業與自願添加作業和探討拓寬作業。必須完成作業量不得超過省教廳規定時間。其它作業憑學生興趣不作任何要求,但做了老師必須批改,以保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還學生童年,還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不能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就揹著沉重負擔影響日後的成長。給他們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讓小鳥飛的更高。


葉老翁620


上海在去年9月也出臺了《本市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負增效工作實施意見》,一起來看看:

我想教育部門的初始宗旨應該是:義務教育不能變成死板的題海戰術,教育的目的不能是考試高分。可是一個教育思想怎麼樣轉換為一個合理的方法,一個可以落地執行的制度,這中間存在諸多困難和容易偏差的地方,相信不只是幾條“不準考試、不準佈置書面作業”就能實現的。

在如今的義務教育裡,只要教育觀念是正確的方向,方法可以不一而論。但是自古而來的科考制度,無論是古代的科舉、當今的高考,都指引著人們向著應試的方向前進,在這樣的制度下,如何既能激勵學生和老師的學習激情,又能讓教育真正成為一種健康的事業,應該是我們的教育引領者、專家們該認真思索的。

最後,我想分享下中國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蔡元培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學為學理,術為應用”,“學為基本,術為枝葉”的觀點,並指出:“教育者,養成人格之事業也。”

他在認北大校長進行改革時推行了下列幾舉:

(1)改變學生的觀念。(2)整頓教師隊伍,轉變教師觀念。(3)發展研究,廣積圖書,引導師生研究興趣。(4)砥礪德行,培養正當興趣。

可以看到,教育觀念的樹立才是最重要的!而觀念卻也是最難改變的。

藉此拋磚引玉,希望大家暢所欲言。


六歲成年人


治標不治本,整天高吹口號,意義何在呢?

懇請,懇請,以後不要再吹出這種口號,說實話,看到這種新聞,心情是絕對的氣憤。


先談談,為什麼說給學生減負?


給學生減負,你的目的何在,是給家長增加了負擔,給學校減少的負擔,本末倒置!

就拿一年級新生來說,從前的義務教育,每個孩子保證拼音教踏實,天天帶讀,一個個糾正發音,一個班級40多個孩子,一個星期拼音現在就學完了,這不是笑話麼——然後逼迫家長天天在家教發音,跟進孩子學習,稍有默寫錯誤的,就盯著家長行動起來,多練習,請問,老師是擺設嗎?


不佈置書面作業,學習國外是麼,那如果小升初你不改革的話,我們倒喜歡沒作業了,關鍵根本不改,談什麼不佈置作業,學校懶的連該有的作業都不佈置了,這不是逼迫家長給孩子佈置作業麼,我無法想象,是哪位想出這麼高明的指標政策!


再者,從花費上來看,孩子送到學校該怎麼學就怎麼學,該怎麼教就好好教,沒有書面作業,您推崇的是什麼,解放學習,讓孩子都玩嗎?——不是,反而助長了像學而思那樣遍地開花的培訓機構的生源,把家長的血汗錢往外扔,還有很多人要去爭搶學而思的名額,這對中國義務教育就是抹殺。


各人言論,不喜勿噴,實在不喜歡天天喊口號減負的,到底是給誰減負了,中國義務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單減少作業這種流於形式的東西,太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