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打贏北京保衛戰為大明續命二百年位為何被朱祁鎮弒君篡位?

紅星照耀神州


首先我想說明一下,朱祁鎮不能說是弒君篡位。先說弒君,《明史》中記載

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癸丑,王薨於西宮,年三十。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單單從這一段的記載歷我們其實無法得知朱祁鈺是被朱祁鎮殺死的,所以說朱祁鎮弒君,這一點是說不通的。那我們接下來再說一下朱祁鎮的篡位一說,在大統上皇位本來就是朱祁鎮的,之所以立朱祁鈺為敵是因為土木堡之戰失敗,當時的情況危急,需要有人來坐鎮:

英國公張輔,奉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並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野,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皆死,帝北狩。甲子,京師聞敗,群臣聚器於朝,侍講徐珵請南遷,兵部侍郎于謙不可。乙丑,皇太后命郕王監國。戊辰,帝至大同。己巳,皇太后命立皇子見深為皇太子。辛未,帝至威寧海子。甲戌,至黑河。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遙尊帝為太上皇帝。

從這段《明史》的記載中我們應該可以看出來當時明朝所面臨的危機,朝中的股肱大臣在這一戰中死者高達16位,就連皇帝朱祁鎮也成為了敵人的俘虜,而當時的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根本不足以穩定朝廷局面,這個時候朝中已經有人提議南遷了,所以必須要有人挺身而出,而朱祁鈺自然就是最為合適的人選。最早的時候只是讓朱祁鈺監國而非承襲皇位,直到朱祁鎮被帶到黑河之後朱祁鈺才即位。從《明史》的這段記載我們其實可以看得出來,皇太后的本意依然是由朱祁鎮一脈做明王朝的統治者,朱祁鈺無非是代理國政,如果朱祁鎮能回來那麼皇位依然是朱祁鎮的,要是回不來,朱祁鈺駕崩之後皇位繼承者還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這個應該是當時的皇太后與朱祁鈺達成的一個約定,而朱祁鈺卻違反了這個約定。

夏五月甲午,廢皇太子見深為沂王,立皇子見濟為皇太子。廢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為皇后。

從這個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來朱祁鈺沒有按照約定,在自己死後由朱見深繼承皇位,而是想在自己死後由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我們先不論是否朱祁鈺立有功勞,即便有功勞,這個約定也不應該違反。

而他對自己的哥哥,也就是先皇所為其實更加的過分:

天順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輗、張軏,左都御史楊善,副都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以兵迎帝於南宮,御奉天門,朝百官。徐有貞以原官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日中,御奉天殿即位。

這一段是我們所知道的南宮之變,從朱祁鎮被瓦剌送回明朝,朱祁鎮就一直被軟禁於南宮,朱祁鈺不僅沒有按照約定將皇位還政於朱祁鎮,反而將其軟禁,這一軟禁就軟禁了七年,七年裡除了皇太后看望過朱祁鎮,這個曾經的一國之主都沒見過什麼好臉色。其實如果換位思考一下我是可以理解朱祁鎮內心的波動的。七年的軟禁生涯所遭遇的痛苦讓他的內心形成了扭曲,或許如果朱祁鈺在朱祁鎮回國後沒有將其軟禁,而是善待他,朱祁鎮不一定會發動南宮政變。當然,這個原因也並非是單一的。如果沒有人支持朱祁鎮,即便是自己對朱祁鈺不滿,依然沒有機會重新登基。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其原因就是在於依然有支持者。這個支持者就是在北京保衛戰中和于謙通力合作的石亨。

八年春正月戊辰,免江西被災稅糧。丁丑,帝輿疾宿南郊齋宮。己卯,群臣請建太子,不聽。

我們或許可以從這短短的一句話中得知為什麼會有人支持朱祁鎮復辟,首先來說朱祁鎮是一個仁愛的君主,這一點在歷史上是有共識的,其次就是在朱祁鈺重病的時候他不立太子,導致群臣人心惶惶,為了自己的前途就選擇了不同的站隊,而石亨則是選擇站隊朱祁鎮,因為這個在當時是風險最小的一個站隊。這只是在權利更迭時期的一個正常的心裡和朝局,至於之後石亨的跋扈從這裡還看不出端倪。也就是一個並不昏庸的被軟禁了的皇帝,和一批想借機獲取利益的朝臣,在朱祁鈺重病的背景下,聯手發動了一個高成本,低風險的南宮之變。這個政變,只不過是權利爭奪中最為常見的事情,朱祁鎮就是重新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罷了,至於弒君篡位,這都是無稽之談,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證明。

如果說這裡面朱祁鎮做的有哪裡不對的話,除了殺了保衛北京的重要功臣于謙,對朱祁鈺的處理也有失公允

癸丑,王薨於西宮,年三十。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這個在皇帝的諡號中屬於下諡。無論朱祁鈺對朱祁鎮再如何無情,無論朱祁鈺如何違背約定立朱見濟為太子。他在明王朝危難之中都有穩定大局之功,這個諡號是不公正的。

等到朱見深即位後,他並沒有嫉恨自己的叔叔曾經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是對朱祁鈺有了一番相對公允的評價: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


再言春秋


篡位說不上,因為朱祁鎮本來就是皇帝,只是土木堡兵敗被俘,明朝為了穩定人心同時不被瓦剌拿朱祁鎮脅迫而另立新帝朱祁鈺!

朱祁鎮被俘後瓦剌人幾日內就打到了北京城下,當時朝廷裡有兩種意見即:南遷和死戰,朝廷裡圍繞這兩種意見爭論不休,最後是于謙力諫死戰同時擁立郕王朱祁鈺為帝,與瓦剌人大戰良久才打退了瓦剌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北京保衛戰!朱祁鎮被瓦剌人帶回了關外,在被俘了一年之後,瓦剌人將他放了回去,意在造成明朝內部的爭鬥,朱祁鎮本以為回去可以一雪前恥,但他沒想到,從前與他關係不錯的弟弟郕王卻並沒有優待他,反而將他關進了南宮,不準大臣或其他任何人探望,還將南宮中的樹砍伐掉!朱祁鈺還想將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立為太子,本來的太子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朱祁鈺為了達到目的,甚至賄賂了不少大臣,才使得內閣通過了這個意見,但朱見濟當上太子沒多久就病死了,他只能重新立朱見深為太子!朱祁鎮就這樣被囚禁到了景泰七年,這一年朱祁鈺突然病重,當時的兩位大臣徐有貞和石亨在取得了孫太后的同意後,悍然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擁擠朱祁鎮為帝!而朱祁鈺不久後病死!

朱祁鎮和朱祁鈺的仇恨可以說是歷史的偶然,朱祁鈺本來無意皇位,但歷史將他推到了這個位置,權力讓他迷了眼,在朱祁鎮回來後他對朱祁鎮做的事可以說是這一切的導火索!兄弟二人的仇恨,二人都有過錯!

北京保衛戰勝利意義確實非常重大,但為大明續命二百年倒不是不可以這麼說,他確實發出了漢人王朝的風采,但這也並不是朱祁鈺一人的功勞!北京保衛戰首功當屬於謙,雖然朱祁鎮復位後殺了他,但他的功勞確實不可替代、不可忽視的!




觀史為鏡


這是一段被塵封的歷史,是明朝的軟肋,是五千年封建王朝最大的悲劇,後人恥於提起這段歷史,因為太過恥辱突破了基本的人倫道德底線。朱祁鈺作為王爺和新立的帝王身披堅執銳,率領騎兵衝鋒在前,與瓦剌聯軍血戰六十餘場,以少勝多,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士氣,在北京保衛戰中戰功赫赫威望前所未有,其功績和氣勢一點也不亞於朱瞻基的喜峰口之戰和朱棣的遠征斡難河畔,于謙是個文官只是在後面指揮並未衝鋒陷陣,所以朱祁鈺是北京保衛戰的第一功臣,其功勞比于謙要大。此外,朱祁鈺在位六年期間,提拔了許多英才,把天下治理的物阜民豐,其文治武功遠遠勝過嬌生慣養長大的敗家子二流子朱祁鎮。朱祁鈺打贏了北京保衛戰,繼位於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力挽狂瀾於大廈將傾,為大明續命200年,彌補了朱祁鎮的錯誤,避免了第二次靖康之恥,朱祁鈺的皇位是自己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打下來的人心所向,得位很正,且把國家治理的物阜民豐,朱祁鈺發善心用重金三百萬兩金銀贖回朱祁鎮,朱祁鎮回來就陰謀弒君篡位殺了朱祁鈺,鳩佔鵲巢,典型的劣幣逐良幣沒有底線導致歷史倒退,敗壞了社會風氣人心渙散導致大明由盛轉衰。好人功臣慘死,罪犯惡人得勢,嚴重的劣幣逐良幣,這一切始於後宮女人干政。孫太后由於未能殉葬僥倖活了下來,她毫無底線厚顏無恥,內心毫無國家和民族大義,更不知道何為天下蒼生,只為了她兒子不擇手段,她壞了大明不納貢不和親不議和的祖訓和規矩。她為了兒子活命釋放明軍將士浴血奮戰俘虜的五千瓦剌兵,為了兒子朱祁鎮活命不許追擊倉皇撤退的瓦剌逃兵失去全殲瓦剌聯軍的機會,屢次想用三百萬兩金銀重金贖回被俘受辱的朱祁鎮,朱祁鎮在瓦剌敵人面前像一條狗恥辱可憐恥辱,回來在國人面前卻威風凜凜地當了皇帝。朱祁鎮為了在瓦剌軍營活命娶一個瓦剌蒙古格格,生下一個混血的太子黃棕人種。孫太后發動奪門之變殺功臣于謙朱祁鈺,毒死朱祁鈺的太子和景泰皇后,支持朱祁鎮再次登基稱帝,使得大明社會風氣敗壞正氣不在人心渙散民心不在官場由清廉變得索賄成風因而由盛轉衰。


紅星照耀神州


1.朱祁鈺當上皇帝后,並沒有主動迎回朱祁鎮,引起眾多大臣不滿。

2.孫太后同意朱祁鈺登基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朱祁鈺不能廢掉朱祁鎮兒子的太子位,且百年後必須讓朱祁鎮的兒子當皇帝,但是朱祁鈺出爾反爾,廢掉朱祁鎮兒子太子位。

3.古代禮儀為重,朱祁鈺無視兄長禮儀,迎回朱祁鎮後軟禁他,引起眾多不滿。


桔子皮王小二


原因有很多,皇位是個香餑餑,沒有人不想要!

朱祁鈺一直都有防範朱祁鎮,並且採用了各種手段,監進、軟禁、暗中觀察等等。

朱祁鈺也不傻,只是沒殺朱祁鎮,還不夠狠!

朱祁鎮一直過著這種非人生活,之前可是當皇帝的,這誰也受不了,若有機會,肯定要爭皇位呀!

朱祁鈺的死沒有明確答案,有人說是朱祁鎮搞死的,也有人說是他本身身體就不好,有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