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中國土地,二戰後卻引發蘇日爭奪,迄今日本還在覬覦

近代以來,俄國和日本之間矛盾重重,二者之間的關係僵化程度形同中國和日本。但是隨著二戰的結束,一切的過往本該埋葬在過往的歷史之中。

可是為何當日本宣佈投降以後,蘇聯卻還在進攻,認為必須打得日本長長教訓呢?原來,"罪魁禍首"是中國曾經的一個島嶼,蘇聯和日本為了搶奪它才鬧得不可開交。而這個島,就是薩哈林島。在中國,它還有一個熟悉的名字——庫頁島。

曾是中國土地,二戰後卻引發蘇日爭奪,迄今日本還在覬覦

薩哈林島位於日本北海道島的北端

薩哈林島,位於亞歐大陸東北部,南部隔宗谷海峽與日本北海道島相望,現屬俄國。清朝時期,該島又稱庫頁島,該島富含森林資源,地下蘊藏石油、煤炭和黃金等礦產資源,沿海水產豐富,其面積是臺灣島兩倍。

曾是中國土地,二戰後卻引發蘇日爭奪,迄今日本還在覬覦

據史料記載,晉朝之時,中國人便清楚知道庫頁島是黑龍江口的海外島嶼。根據如今的國際法規定,但凡最早發現島嶼的國家便對此島嶼有統轄權。而自隋唐起,中國便已經對庫頁島在內的黑龍江下游行使管轄權,唐朝更是設立黑水都護府,對其進行有效管理。10世紀至12世紀期間,庫頁島由遼國和金國管轄。元明清以後,庫頁島更是被中央有效統治。

可以說,中國對庫頁島的管轄時間,長達一千餘年。在雅克薩之戰後,康熙更是通過《尼布楚條約》,向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亞攝政王明令強調中國對庫頁島的所有權。然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沙皇俄國從中國手中巧取豪奪,庫頁島從此落入俄國手中。至此,曾屬於中國大地千年的庫頁島,不再屬於中國管轄。

曾是中國土地,二戰後卻引發蘇日爭奪,迄今日本還在覬覦

《尼布楚條約》簽訂塑像

近代以來,沙皇俄國一路東擴,只為找到其心儀的出海口,為此它巧取豪奪了中國東北的管轄權。而甲午中日海戰以後,日本勢力倍增,它也對中國東北虎視眈眈,於是兩者在二十世紀初不可避免地爆發了日俄戰爭。

可是,封建農奴制的沙皇俄國,又怎是明治維新後國力蒸蒸日上的日本的對手。後來,對領土具有強烈擴張意識的俄國,也只能對日本割地求和。在《朴茨茅斯條約》中,俄國將庫頁島一分為二,南庫頁島歸日本,北庫頁島歸俄國。

曾是中國土地,二戰後卻引發蘇日爭奪,迄今日本還在覬覦

說起來,日本對庫頁島的野望,也自近千年前便開始了。1295年,日本日蓮宗前往庫頁島傳教,並在島上建立了日蓮宗據點。但是當時日本的國力勢力太過弱小,所以日本也始終未敢輕舉妄動,直到17世紀,日本才對隸屬明朝的奴兒干都司管轄的庫頁島進行勘察。所以1905年的日本,也算完成了它的千年夙願。

日本佔領南庫頁島後,將名字改為樺太島。在日本人心中,似乎這片才納入版圖的土地對他們而言並不陌生,紛紛踴躍地前往此地進行開發。然而,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正式宣戰以後,日本的夢想再度成了泡影。在宣戰翌日,北庫頁島的蘇軍便開始進攻南庫頁島華太地區。

曾是中國土地,二戰後卻引發蘇日爭奪,迄今日本還在覬覦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曾經的"昭和男兒"留下了憾恨的淚水。此時的日本沒有想到,縱然它選擇了投降,並讓軍部強制停火,蘇聯卻仍未停止進攻。蘇聯聲稱,樺太島的日軍還有抵抗情緒,不打不行!

最終,日軍還是退出了樺太島,庫頁島於是變成了現今的薩哈林島。與樺太島一同丟失的,還有日本的北方四島,日本可真為偷雞不成蝕把米。

時至今日,日本還有一個"樺太島居民聯合會",這個組織的會員每年還要在東京舉辦一次樺太島紀念會,與會人員都時常高喊:"不要忘記樺太島!"

世界本就一座叢林,弱肉強食是至上法則,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你出生的國度有能力捍衛你的生命和尊嚴。好戰必亡,忘戰必危,庫頁島的千年歷史,無時不刻不在驚醒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