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園熊
這種說法毫無疑問是捏造的,嘉慶皇帝從未後悔抄了和珅的家。
拜清宮戲所賜,和珅成為中國有史以來最著名的貪官,他靠著乾隆皇帝的寵幸,結黨營私,作奸弄權,大肆貪墨,一生聚斂的財富數量,已經無法用“富可敵國”來形容,沒有人能說清楚和珅到底聚斂了多少財富,只知道嘉慶皇帝繼位後,下旨抄家,從和珅家中抄出的黃金白銀、奇珍異寶、字畫古玩……以及不動產等,摺合白銀高達八億兩。
要知道,中國歷史上最繁華的“康乾盛世”時期,乾隆年間朝廷每年的稅收,不過白銀七千萬兩,和珅一人聚斂的財富總額竟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
抄了和珅的家,解決了嘉慶帝十五年的財政收入,難怪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得出一個奇葩結論:乾隆對和珅的貪腐行為心知肚明,但他生前不剷除和珅,一方面是因為他離不開和珅,需要和珅迎合他的意圖,死心塌地為他辦事;另一方面是因為他需要利用和珅聚斂財富的“才幹”自己的繼承人斂財,等自己死後,新皇帝只要廢了和珅,抄了他的家,就可以不用發愁痴呆症收入的問題,真可謂用心良苦。
更有甚者,編造出乾隆留下遺囑,不讓嘉慶殺掉和珅的段子。這更不現實了。
眾所周知,乾隆是提前退位,把皇位讓給自己兒子嘉慶,自己當太上皇的。乾隆雖然當了太上皇,卻依然不撒手,並沒有把權力全部讓給嘉慶,而是牢牢把在自己手裡,但當時乾隆年事已高,不可能事事親為,最受他寵幸的和珅自然成為乾隆的“代言人”。
每次上朝時,乾隆和嘉慶都坐在龍椅上接受百官朝拜,而和珅則站在一旁,為老眼昏花、說話含糊不清的乾隆傳達旨意,甚至從中弄權,保持朝政,當時百官私下都叫“二皇帝”,可想而知和珅的擅權專斷到了什麼程度。
每到此時,坐在一旁,形同傀儡的嘉慶帝心中充滿了憤恨:自己當的這是什麼皇帝?!一個太上皇握著權力不撒手不說,還有一個狗仗人勢的和珅,從不把朕放在眼裡!
正是在此時起,嘉慶就埋下了對和珅的怨恨:有朝一日,朕一定廢了你!
乾隆當太上皇時,和珅的影響力達到巔峰,甚至連嘉慶的人身自由都受到很大限制,以致於他很擔心自己身邊的太監、宮女很可能就是和珅派來的奸細,和珅甚至在私下說出“皇上不足以與我鬥智謀”這種大逆不道的話,而被人監控、形同傀儡的感覺讓嘉慶感到一種無形的壓迫感和窒息感,他迫切要擺脫這種感覺,他要嚐到大權在握的滋味!
但乾隆在世一天,嘉慶就不能動手,所以他一直等著等著,終於熬到了乾隆去世。
乾隆死了,嘉慶乾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廢了和珅,而且是急不可耐。
抄家當然是重要的一條,嘉慶要把和珅從大清朝“偷去”的財富全部拿回來,解決國庫空虛的問題,但嘉慶之所以幹掉和珅,還有最根本的一個目的——殺雞儆猴。
和珅是乾隆朝政治的集中代表,是權奸亂臣的代言人,他獨攬朝政,擅權專斷,藐視皇權,不可一世,觸犯了皇帝的底線,而嘉慶之前被乾隆與和珅牢牢控制,想要鹹魚翻身,樹立自己的權威,就必須除掉這個最大的權臣,只有這樣才能昭告天下:我老爹的時代、和珅的時代都過去了,現在是我的時代,所有事都是我說了算!否則,和珅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公元1799元正月,88歲的乾隆皇帝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臨死以前,他一直在叮囑兒子嘉慶,不要為難和珅,更不能要去殺他。
當時已經做了四年皇帝的嘉慶對父親臨死之前的叮囑很不以為然,表面上應付著,實際上已經有了殺和珅的具體計劃。
他在當太子時,就已經知道這個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家中貪汙的金錢難以計數。他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一直寵著他,對這樣一個大清國的蛀蟲聽之任之。
以前他是太子,管不了和珅,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是大清國的嘉慶皇帝了,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殺和珅了。
於是和珅人頭落地,家產被抄,抄出的家產相當於當時大清國幾年的財政收入的總和。和珅一跌倒,嘉慶就吃了個飽,民間很快就有這樣的說法。
但是很快嘉慶就開始後悔了,也很快明白了當年父親為什麼堅決要求自己不要殺掉和珅。因為自己只看到了和珅貪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和珅在朝堂之上“活”的一面。
嚴格來說,和珅屬於人才呀,乾隆皇帝視其為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和珅能夠幫助皇上把天下最難辦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帖帖,能夠解決最棘手的事情,能夠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幫皇帝左擋右突。
並且,乾隆皇帝數下江南,工程何其浩大,花費的錢財無數,所有這些都是和珅一手打理的,井井有條,讓乾隆皇帝十分滿意。
而在嘉慶朝,他幾乎沒有出過遠門,為什麼呢?一是大臣反對,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人替他安排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
現在好了,和珅不在了,嘉慶突然發現自己手底下這幫官員太難管了,自己缺少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心腹大臣。所有的大臣都是趨炎附勢,面對著日新月異變化著的形勢束手無策。
因此,也就是從嘉慶朝開始,清朝開始走了下坡路,這個時候,他開始懷念起和珅來。覺得自己當時殺和珅還是有些太草率了,至少應該等到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之後再動手也不遲。
但是人已經死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那些抄來的錢雖然多,但是很快也就花了個精光。
其實,嘉慶還是年輕,他在父親剛剛去世幾個月就想迅速處理掉和珅,一方面是因為和珅的鉅額財富,而他的國庫裡卻是空空如也。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和珅的權力有些太大了,已經影響到到了他的統治地位,所以他作為皇帝來說,必須迅速解決掉眼前的麻煩,至於今後怎麼樣,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所以說,乾隆不是一個糊塗的皇帝,當年和珅的所作所為,他能不知道嗎?不過是相互利用,他需要和珅的才幹替他來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他手握著和珅的把柄讓他甘心為自己效死命,他知道打江山易而守江山則難,光靠自己一個人不行,還需要得到的助手,而和珅就是這樣一個得力助手。
這樣乾隆和和珅共同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維持著大清江山的穩固。但是這個道理乾隆知道,嘉慶不知道,直到十五年以後,國內矛盾頻出的時候,嘉慶才想起父親的金玉良言,多少有些晚了。
小小嬴政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一死,嘉慶皇帝便開始著手計劃對和珅下手,僅僅過了半個月,嘉慶便迫不及待地賜死了和珅
可見,對於剷除和珅這個毒瘤,嘉慶皇帝確實很急。
可是,嘉慶真的會在15年之後,對處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這件事追悔莫及?顯然不會,他只是用了很長一段的時間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嘉慶皇帝為什麼會這麼急迫地對和珅下手,不僅處死了和珅,還抄了和珅的家呢?
這事說起來還得怪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他突然宣佈立時為嘉親王的嘉慶為皇太子,隨後又迅速禪位給嘉慶。
不過,乾隆是讓位不讓權,也就是說,皇帝這個位置可以提前讓給嘉慶來坐,但是皇權卻不能提前交給嘉慶,還得繼續掌握在乾隆自己的手裡,為此他還專門在乾隆十六年十二月發佈了一條命令:“朕在明年雖然會歸政於永琰,可是,今後所有的軍國政事,你們仍然上奏於朕,你們在奏疏中稱朕為太上皇即可!”
這也就造成了嘉慶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卻沒有皇權,仍得事事聽從乾隆這個太上皇,這和“傀儡”何異?
更重要的是,乾隆這個太上皇一當就是三年,嘉慶這個“傀儡皇帝”也是一當就是三年,這三年時間裡,他還不如一個和珅威風呢!
所以,乾隆一死,嘉慶想要順利地接手皇權,想要坐穩皇位,他就必須得要立威,告訴所有人,乾隆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我嘉慶掌權的時代了,從今以後,你們都得乖乖地聽我的話。
嘉慶選擇誰來作為自己的立威對象呢?毋庸置疑是和珅。
和珅在乾隆時代不僅扮演著一個寵臣的形象,更扮演著一個貪官、佞臣的形象,拿他來立威顯然最合適不過。
和珅一死,還有誰敢跳出來找嘉慶的難堪?這讓嘉慶一舉鞏固了皇權。
除了立威之外,嘉慶處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當然還是因為和珅太有錢了,嘉慶想著抄了和珅的家產,發一筆橫財,雖然人們總說“和珅倒,嘉慶飽”,可實際上這筆橫財並沒有支撐多久,很快就花完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康熙、雍正兩代人的積累,幾乎已經被當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給揮霍一空了,嘉慶接手清朝的時候,經濟已經下滑,又戰亂不斷,他又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所以只能抄了和珅的家應應急了。
據說和珅的家產能抵得上當時清朝的十年財政收入,這個數據不得不說很嚇人,這恐怕也是嘉慶惦記和珅家產的原因。
當然,嘉慶的吃相還不算難看,處死了和珅,又抄了和珅的家之後,還有人建議他連和珅隱匿不報的家產給一塊抄了,但他念及和珅畢竟侍奉了乾隆幾十年,所以沒有做得太絕。
那麼,嘉慶皇帝后來究竟明白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說實話,嘉慶不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對於嘉慶而言,和珅也絕對是一個不得不殺的人,當時直隸布政使熊光對嘉慶說了一句話:“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熊光的意思就是告訴嘉慶,趕緊對和珅下手,並且越快越好,這樣不僅能讓和珅來不及反應,也能讓觀望局勢的牆頭草看清時勢,讓他們不敢生事。
和珅既是戶部尚書,又是吏部尚書,左手掌控清朝的財權,右手掌控清朝官員的任免權,這樣的人如果讓他拉攏了幾個軍中實權將領的話那還了得?
所以,和珅必須得死。
所以,嘉慶是不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的,那麼他所想明白的道理又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四個字——御下之道!
和珅在乾隆時代能得寵幾十年而不衰,憑藉的可不是一個“貪”,而是他能辦事,會辦事,幹拌是,能為乾隆皇帝排憂解難。
清官,不一定是能吏。
貪官,也不一定只會貪。
和珅雖然貪,但是能力確實還是有的,更重要的他能夠讓朝堂上的各方勢力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皇帝要做的是什麼?不是事事躬親,而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然後還不能讓他們所有人抱成一團,至少也得分成兩個派系。
和珅正好處於這個平衡的核心之處,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挑大樑的人物。
可是,嘉慶時期卻沒有這樣一個能夠為他挑大樑、為他排憂解難的人,看似有一個劉墉,還有朱珪、王傑,但是劉、朱、王二人不僅是乾隆朝舊臣,還是年邁之人,嘉慶即便再倚重他們也用不了幾年。
嘉慶皇帝自己又是一個平庸之人,如果沒有一個能夠為他挑大樑的人的話,憑他自己是很難做出什麼成績來的。
劉、朱、王俱去之後,嘉慶才發覺自己這麼缺人,缺什麼人?自然是挑大樑的人,為什麼十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培養出一個能夠挑起大梁的人?說白了,就是嘉慶這個人御下之道不行,不會識人用人。
所以,嘉慶只能當一個守成之君,乾隆給他留下來的一畝三分地,他能夠守住一畝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寧糊塗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清朝嘉慶皇帝不顧乾隆臨終囑咐,堅持把和珅抄家,並賜其自盡,結果在十五年發現國庫虧空,這才追悔莫及。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從清朝到民國,甚至到現代,沒有任何史籍資料記載過嘉慶後悔抄家並賜死和珅,所以這個問題的題目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下面小編分析一下嘉慶為何不後悔。
第一是嘉慶作為一個皇子,以及後來上面還有個太上皇乾隆的傀儡皇帝,他肯定是仇恨大貪官和珅的。
因為和珅貪的那麼多錢,將來可都是他錢,和珅禍害的那些百姓,將來也都是他治下的百姓,賣掉的那些官職,將來也都是他才能有權任免的官職。試想一下,一個外人來你家又偷錢,又大人的,你恨不恨他?
第二是和珅的權力甚至在他這個皇帝之上,這怎能讓嘉慶不恨得呀呀切齒!皇權,在古代是至高無上的。但嘉慶這個皇帝就有點悲哀了,從登基起,其實就是個太上皇乾隆的傀儡,不僅不敢擅專朝政,甚至還活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乾隆,就連他的皇后喜塔臘氏病逝都不敢大辦喪事,皇宮內一朵白花都沒掛,就是怕惹得乾隆不喜。
嘉慶惹不起乾隆還則罷了,畢竟那是太上皇,可是就連和珅他也惹不起,因為當時還是乾隆掌權,和珅作為他最信重的寵臣,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百官對他的服從,甚至還在皇帝嘉慶之上,這就夠讓嘉慶惱怒的了。
於是,哪怕乾隆生前千叮嚀萬囑咐,嘉慶還是在他駕崩之後的第五天,就抄了和珅家,第七天就命和珅自盡,下去給乾隆陪葬了。
至於後來,嘉慶一朝雖然中衰,戰亂和天災不斷,國庫虧空,但國家總體還是穩定的,所以他後悔抄家和珅一說,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漁樵講史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看到這個問題,先來說說乾隆。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臨死前,讓嘉慶不要動和珅,嘉慶答應了。答應是嘴上答應了,實際上,在乾隆快要臨終的時候,嘉慶就已經在謀劃上位後如何處置和珅了。
第一點,畢竟大家想啊,嘉慶上位之後乾隆當上了太上皇,權力還在乾隆手中,而在當時出面替乾隆辦事的人正是和珅。嘉慶心裡會怎麼想?我辛辛苦苦熬到了皇位竟然沒有一點權力,滿朝文武百官只聽和珅一個人的。這氣誰能受?
第二點,誰都知道和珅富可敵國,把和珅扳倒後那他的家產正好嘉慶可以拿來使用。畢竟是白花花的銀子,這樣一來,充了國庫。根據正史記載,和珅貪汙的財產總共是2000萬兩白銀。這個錢數以一斤大米價格換算的結果是:它相當於今天的880億人民幣。
和珅最後只留下一首絕命七言詩:
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
記取香菸是後身。
以上兩點,就是嘉慶非要處死和珅的原因。那麼為什麼說15年後追悔莫及呢?畢竟是太沖動了,掌權之後面臨的就是處理不完的國事,人情世故,他嘉慶確實不如和珅。因為和珅同時還是以為很出色的臣子,否則乾隆不會把很多事情交給和珅來做。和珅一死,朝廷便少了一位能幹的臣子。朝廷什麼最重要?人才!嘉慶就是因痛失人才而後悔,並無其他原因。
在今日我們看來,和珅確實是做的不好,毀在了一個“貪”字上。但撇開這一項來說,他的能力是很出眾的,以至於後來朝廷面臨種種事情找不到對策,那時候,嘉慶才懷念,要是和珅在
該多好。
對此,大家怎麼看?
頭頭扯娛樂
乾隆皇帝懂得御人之道,每當有乾隆皇帝不好解決的問題,吩咐和珅解決,
和珅總會辦的非常漂亮,相傳當年乾隆時期各地鬧災荒,可賑災糧食總是不夠,乾隆皇帝就吩咐和珅去調查此事,
和珅到當地看著排這長長的災民,就在地上抓了把土,放進粥裡,這樣就去除了冒名頂替災民的人,大大的節省了糧食,
從這件事情來看,和珅聰敏,是當時官員無法達到的,和珅為人圓滑貫通,語言學習能力,思維機敏程度,都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
而和珅的理財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當時和珅在各地開設店鋪這無疑也增加了大清的收入乾隆皇帝就相當於養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可是嘉慶卻給殺了。
西紅世愛雞蛋
網絡上的謠傳是這樣描述的,在和珅死後,嘉慶帝雖然獲得了8億兩白銀國庫頓時充盈,然而不久後他驚奇的發現,朝中竟然無人可用,看著逐漸枯竭的國庫,嘉慶帝不禁唏噓,再也沒有和珅這樣辦事能力高、能撈錢供給皇帝的人在了。
其實如果十五年後想起和珅的話,嘉慶帝只會後悔沒碎剮了和珅,積重難返之勢少不了和珅的“功勞”。
首先,和珅貪汙不過二千多萬兩銀子,八億純屬胡扯,這都是有據可查的,照這麼個傳法,估計到了2050年和珅的貪汙數目能到50個億。
其次,嘉慶帝抄沒和珅的家產,戶部是一個銅錢都沒見到,還有人說是用於清剿白蓮教,那也是胡扯,所有錢都進了內庫,用於皇帝私人花銷。
至於和珅的宅子,並不是完全給了老十七永璘,只給了他一半,另一半還歸固倫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繼續居住,相對來說,嘉慶是個非常看重親情的皇帝。
這類文章只有一點沒有說錯,和珅還是有些本事的,並非一無是處。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嘉慶帝也並沒有傳說中無能到那種程度,他是被官員們活活的把脾氣和熱情磨滅了,滿清積重難返,也並非他一個人的過錯,他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早在顒琰還只是個皇子的時候,他就知道政務中某些關節所在,尤其是吏治敗壞方面,殺和珅並非只是為了洩憤,主要是殺一儆百給朝堂所有官員看的。在當時,京官們聚斂成風,而外放的大員們貪腐成性,這兩股勢力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
貪腐營私方面,和珅是榜樣。
京官們缺錢就暗示各地方官員送,或者說做為“例錢”,即便領導不要,下級官員也得主動送上去,而各地方官員不但要孝敬京官,自己也要貪汙一部分,有的做為公用支出,有的則落入自己的錢袋,這些事顒琰早知道,康熙朝就這樣,雍正整飭吏治後好了些年,到了乾隆就全荒廢了。
嘉慶帝繼位後,雖然還是乾隆處理政務,但是嘉慶帝也向乾隆帝提出過切實、中肯的意見,比如三節就不要再接受大臣們的供奉了。
因為這些官員,他們自身沒有造錢的本事,同時也不會用自己的本就不多的工資去買禮物,所有上供的財物還不是全部來自於民間,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擔,所以嘉慶對乾隆帝建議,免除一切供奉,但是乾隆沒有同意,他總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不但如此,嘉慶皇帝還明白,所謂的川楚教亂,實際上也是因為吏治的敗壞,由地方官逼迫才發生的。
當時的吏治敗壞程度已經相當嚴重,貪汙腐敗,激起民變,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就以川楚教亂為例,歷時三年,沒能剿滅。而國庫的專項資金則用去了7000萬兩,這說明地方上的具體情況,地方官員並沒有如實彙報。對此,嘉慶皇帝想聽真話的心情十分迫切。
欺上瞞下這方面,誰是榜樣呢?還是和珅。
論罪和珅的第5款,就是針對和珅有意欺瞞乾隆,隱瞞地方軍政要務。
在剿滅川楚教匪的過程中,乾隆非常擔心,總盼著前線的軍情文書能到,他好了解下戰況,而和珅把各路軍營的奏報,有意的推遲甚至壓下,和珅也有善意的一面,當時的乾隆確實不行了,怕聽了壞消息氣急攻心直接死過去,但毫無疑問,無論怎樣這都是欺瞞皇帝,這導致軍務處理速度大受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剿滅行動曠日持久,靡費無數。
所以,賜死和珅這件事中,個人私怨僅僅佔了很少的一部分,主要還是要表達了嘉慶帝整飭吏治的決心,殺雞儆猴。也就是說,和珅是整飭吏治之前的祭旗行為。
嘉慶特地解釋過和珅的第五款罪狀後,還做了相應的解釋:之所以從重從快弄死和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貽誤軍國要務,至於貪汙腐敗,追逐私利,這些都是小罪而已。(反過來講就是,如果單單只是貪腐,和珅不會死。)
嘉慶的大致分析是:教匪滋事以來,至今已經三年,為什麼教匪還能這麼歡實呢?究其原因,都是和珅隨意耽擱軍務,擅權、專權對軍務多有掣肘造成的,以至於各路軍營不敢以實情奏報朝廷,你說實話沒人愛聽,直接就被扣住了,那還寫個什麼勁呢。所以各路官員都在觀望,但是現在和珅業已伏法,此後斷無從中掣肘之人,朕可力保。
嘉慶發佈上諭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和珅伏法,把他樹立為反面典型,有鑑於此,今後各級官員要據實奏報,不要再學和珅這個壞痞了。
嘉慶帝發佈諭旨,一應文件都應該直接歸攏到我這裡來,如果還沒到我這裡就經過他人拆閱,我怎麼知道里面有沒有重要事件,我怎麼知道有沒有瞞報,他同時也擔心,比如說有人要告各地的總督巡撫,而這些“罪臣”們在內閣或其他衙門有自己熟識的朋友,督撫的朋友們就會把這些奏報隱匿起來,用嘉慶帝的話說,如果這樣的話,那不就又成了和珅的延續了嗎?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是誰呢?還是和珅,堪稱榜樣。
嘉慶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作為君主誰不知道堯舜禹湯是要效仿的?誰不知道桀紂幽厲是要引以為鑑的?如果有人稱頌皇帝堯舜禹湯,這個皇帝肯定高興,但如果斥責皇帝像極了桀紂幽厲,那麼皇帝肯定會震怒。
但是,但是,但是呢?愛聽的堯舜禹湯,他不去效仿。而桀紂幽厲,他又不吸取教訓,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誰也不願意做這個亡國之君,但是他們卻不能自我覺悟,實在是非常可惜可憐。
這也是說和珅,天天拍馬屁,拍得乾隆雲山霧罩,實際上這種麻痺思想就是禍國殃民。
“三年無改”?嘉慶做不到,但又不想擔“罪責”,所以只能“群策群力”了。
和珅受乾隆皇帝簡拔、重用20年。尚在大喪期間,嘉慶就迫不及待地賜死和珅,在孝道有所違背,輿情上也不好控制,主要還是三年無改的慣例,而嘉慶又不想被冠於這種惡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借用輿論,借用言官群起而攻之,自己才能撇清責任。
藉機廣開言路,這也是歷代皇帝繼位後的慣用措施,以顯聖君賢明。至乾隆中期以後,大清已經有了積重難之勢。如果想有效的扭轉這種局面,也必須靠君臣群策群力,這首先要保證君臣信息渠道通暢,嘉慶皇帝曾經自言,類似於白蓮教這種武裝反抗行為,尤其是嚴重到這種程度的民變,自大清開國,絕無僅有,這已經撼動了大清的統治根基,如果不能加以重視,如此演變下去,真的就會面臨滅國問題。
和珅已死,不要再學他呦~
為了整飭吏治,嘉慶必先撥亂反正,所以兩位官員被平反,並公開表揚,其中一個就是已經去世的御史曹錫寶,還有就是被降職的原內閣學士尹壯圖。
曹錫寶曾於乾隆51年狀告和珅的管家劉全仗勢營私。家中房產、車馬全部逾制。可惜在彈劾之前,卻被巴結和珅的官員密報和珅,和珅命令劉全毀滅一切罪證,等到查證的時候,實據早已消失,曹錫寶因此革職,憂鬱成疾,含冤去世。
內閣學士尹壯圖,上書直言,各地督撫違法亂紀不能都以議罪銀處理,總這樣劍走偏鋒律法還有什麼用,反正又不用死,他還指出各省虧空的問題,乾隆很不高興指派官員去各地詳查。
核查官員到了地方天天吃喝玩樂,然後再去檢查倉庫,各地早已經收到消息,從容佈置,查不出任何實證,所以尹壯圖被刑部治罪,最後降職了事,朝堂上就只剩下一片讚揚之聲了。
賜死和珅肯定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是也有借用和珅當反面教材的意思,還可以通過一一剖析罪名,用和珅的死來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嘉慶早就看出來大清統治根基已經漸漸被腐蝕,繼位後敗落之象漸漸浮出水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我們當然不能說嘉慶皇帝的執政能力優秀,但是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他的庸庸碌碌使大清徹底走向末路。
作為守成之君,他能力確實有限,加上其間天災人禍,嚴重程度方面已經超過了晚明。人口的暴增,各地已經無地可開,以供種植,個別地區連山頂上都種上了糧食,更有人跑進了燕山山脈,或者跑進了雲貴偏僻之地開山種田,這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河道堰塞,夏季降雨一時決口氾濫成災,說是天災,其實也是人禍,這不是什麼高科技,古人也知道,嘉慶和大臣也都知道,但是沒法管,讓人都別種地了,都坐等餓死?
再比如人口和土地問題,乾隆帝執政時已經清晰的瞭解了脈絡,但無法解決。以前所謂的龍興之地是受保護的,而到了乾隆中期這種保護力度越來越低,百姓要吃飯又無地可種,土地兼併又這麼嚴重,已有官逼民反之勢,如果再行阻攔,必定會造成民變,一發不可收拾。
新疆雖大,但可耕種面積卻相對較小,不能滿足大量農民的種植需要,裡裡外外這些問題都不是嘉慶能解決的。幾近四萬萬之數,乾隆那代就知道,怎麼解決?你讓他一下少2億這不可能,沒有什麼有效的方式來控制人口,土地呢,已經被開墾光了,沒了就是沒了,地就這麼多,咋整呢。
糧食產出幾乎恆定,但人口卻在不停增長,這就造成物價也跟著飛漲。至乾隆中期以後,物價大規模上漲,官員中驕奢淫逸之風瀰漫,俸祿和養廉銀卻沒有多大變動,於是,雍正帝時期倡導的養廉銀製度,形同虛設,官員們不貪汙不成活。
嘉慶也明白,全栽贓給和珅也不合適,但也沒辦法,他總不能說自己爹不好吧,包括乾隆本人,也是奢侈靡費,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如此,官員們也是如此,和珅就是個倒黴蛋罷了。
.
古今通史
說起和珅,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那他到底有多貪呢?有個詞形容的非常好,叫做“富可敵國”。據記載,和珅的財產超過了當時清朝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以至於他被嘉慶皇帝賜死之後,還流傳著一句“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俗語。
但是嘉慶皇帝在賜死和珅十五年後,為什麼又會後悔莫及呢?讓我們一步步來了解……
和珅和嘉慶皇帝的恩怨糾葛
我們都知道和珅是乾隆皇帝身邊的大紅人,經常待在乾隆的身邊,也就能經常在皇帝面前說上話。
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怎麼的有個魔咒一樣,只要被他立為未來儲君的阿哥們,都難逃一死。乾隆皇帝只好將太子人選密封,而人選正是永琰(嘉慶皇帝)。
既然選定了人選肯定就要有一個好老師教導一下,乾隆皇帝就想到了朱珪,朱珪精明能幹,而且學識淵博。於是朱珪就成了永琰的老師。
有一次,和珅又收到一筆賄賂,保舉小吏安明出任司務之職。結果,被人查出來了是通過賄賂換來的官,而且賄賂的人就是和珅。御史知道和珅權傾朝野不好得罪,只能先把消息告訴朱珪,朱珪品行高尚,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就向乾隆皇帝參了和珅一本。於是乾隆將安明處死,和珅被降三級,這個怨也就結下了。
其後和珅經常打壓永琰的勢力,把這位太子身邊的能臣干將算計的明明白白,更大的激化了他們之間的矛盾。而後更是把永琰的老師朱珪給算計了,於是朱珪被貶。
和珅依靠乾隆的喜愛,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將這位未來的皇帝完全得罪了。
後來嘉慶雖然做了皇帝,但是太上皇乾隆是極其看中權力的,所以即便嘉慶已經是皇帝了,但還是乾隆說了算。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終於熬到了太上皇乾隆去世,才真正把控朝政。雖然乾隆臨死前特意囑咐嘉慶不要殺和珅。但是嘉慶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好幾年,好不容易能自己說了算了豈能輕易放過和珅。於是將自己的老師朱珪召回京城,幫助自己想辦法把和珅辦了。
大臣深知嘉慶已經真正擁有了權力,紛紛見風使舵,彈劾和珅的奏摺是一封接著一封。嘉慶一番操作,公佈了和珅20條大罪,將和珅抄家滅族了。
和珅雖然貪婪,但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
讓我們先看看和珅擔任了什麼職位
和珅被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看到這些職務,我真的不得不服了!說實話,有這些職務,想不貪都難。但這也表明和珅確實是一個十分精明能幹的人。正因為和珅身居多個要職,對朝廷的事務管理非常在行,可以幫助皇帝處理很多麻煩事。所以乾隆囑咐嘉慶不要殺掉和珅考慮的也是這個方面,沒了和珅清政府的正常運轉會很困難。
但嘉慶只是覺得和珅位高權重,對自己的威脅極大。所以當太上皇乾隆死後,他急切的就把和珅給辦了,和珅死後,和珅負責的軍事、內政、經濟等朝廷事務沒有交接好。以至於嘉慶皇帝匆匆忙忙,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可以說是天天忙的焦頭爛額。而且還有農民起義、白蓮教亂等等還得禁止鴉片傳播。
嘉慶真正處理過這些事務之後,才明白乾隆去世前的囑咐,正因為和珅的才幹能夠把朝廷事務處理的井井有條,乾隆才會那麼縱容和珅,如果不是有和珅打理好這些事務,乾隆又怎麼能經常到處旅遊,活的那麼久,累都會累死了。就像嘉慶自己現在這樣,忙的焦頭爛額。但殺都已經殺了,悔之晚矣。
因此,當史官為了迎合嘉慶皇帝,而刻意將和珅黑化的史書送到嘉慶面前時,嘉慶說出了心裡話:和珅並非一無是處!
眾所周知,嘉慶在位期間朝廷經濟其實並不太好,儘管嘉慶沒收了和珅所有家產,還是填不滿國庫這個無底洞。所謂的“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皇帝好像沒怎麼吃飽,日子過得緊巴巴。
其實嘉慶處理和珅是必然的,只可惜嘉慶沒有考慮清楚就把和珅給辦了。而當時正是用人之際,沒有等到把和珅負責的工作交接好,是嘉慶皇帝后悔原因之一吧!
子夏君
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和珅雖然貪汙受賄,但是留著和珅自有他的用處。可是嘉慶皇帝早已看不慣和珅的德行,一即位便把他懲處了,後來想想,多少有點懊悔。
嘉慶15年後為何後悔抄和珅家?
和珅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小時候受盡後媽虐待,與弟弟相依為命。天資聰慧的和珅懂得只有讀書才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他勤學刻苦 ,後來逐漸掌握了滿、漢、蒙、藏4種語言,熟讀四書五經,可是命運捉弄了他一下,使他科舉失意。後來在直隸總督馮英廉的幫助下,才慢慢走進了官場生涯。
剛入仕途時,和珅並不是貪官。因為他非常能幹,而且勤勞,辦事效率高,漸漸的走進了乾隆皇帝的視野並取得賞識。1780年 ,年僅30歲的和珅,已是戶部右侍郎和軍機大臣。他奉命前往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和珅覺得天高皇帝遠,於是私吞了李侍堯的大部分財產,從此染上了貪汙之癮。
同年,和珅的長子迎娶了乾隆的10公主。和珅成了乾隆的親家,眾官紛紛巴結討好。和珅開始肆無忌憚的貪汙受賄,而且還他還私下參與了當時廣東十三行進行經商,因此他的錢財比國庫還多。1784年,乾隆第6次下江南,和珅包攬了各項開支,未花國庫一分錢,乾隆玩得十分開心痛快。從此清廷上下沒有和珅管不著的事,他掌控科舉,販賣功名,既掙了錢又結交了大批黨羽,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貪汙集團。他還發明瞭“議罪銀”之制,官員犯罪可通過罰款免罪。從此大清朝成了貪官王朝,而國庫倒是充盈。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但是和珅陪伴了乾隆幾十年,不僅成為鉅富,而且還成為了的乾隆身邊的大紅人。不管皇上交代任何事情,和珅憑著自身的能力和人脈都能把事情辦得妥妥當當。事實上,乾隆不是個糊塗的皇帝,和珅貪贓枉法,乾隆心裡非常明白。但是乾隆認為,穩固江山只靠一個明君是萬萬不夠的,還要靠左膀右臂。但是乾隆私下裡也掌握著和珅的把柄,以防萬一。所以乾隆把一個效力於自己又有能力的和珅,牢牢把控住,只要他不越界,貪圖錢財也無妨,直到乾隆去世時,和珅的地位依然很高。臨終前,乾隆還一再叮囑嘉慶不要動和珅。
85歲時,老態龍鍾的乾隆禪位給了嘉慶,但是還有點不甘心放權,上朝時,嘉慶如同傀儡,年邁的乾隆有氣無力說出的話,只有在旁的和珅能聽懂他的意思,轉而發號施令,被稱為“二皇帝”,而坐在旁邊的嘉慶則面色陰冷。1799年2月7日,乾隆去世,次日,劉墉帶頭彈劾和珅,嘉慶把和珅軟禁在宮中,隨即革職下獄,15天后賜死和珅。和珅全部家產抄出,約合8億多兩白銀。
嘉慶即位後,民間起義頻頻發生 ,為鎮壓起義,清政府付出了鉅額的軍費支出。嘉慶與他的祖輩比起來,顯得缺乏政治膽略和革新精神。從和珅家裡抄出8億多兩白銀的家產時,嘉慶非常興奮,認為可以充足國庫,可是15年後追悔莫及,因為自從抄了和珅之家後,朝廷再也沒有像和珅這樣的可用之才,而國家上下仍然存在貪汙之風。
總之,嘉慶能力有限,雖然殺了和珅馬上充足了國庫,但總感覺缺乏了一個為自己辦事的能手,和珅雖然很貪,但是也不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歷史時刻錄
乾隆和嘉慶都知道,貪官是殺不完的。 自古反貪嚴厲者,莫過朱元璋。
貪汙六十兩就殺頭剝皮,不可謂用刑不嚴。然並卵,殺了一個又出現十個。
朱元璋自己都很不理解:“朕自即位以來,法古命官,佈列華夷,豈期用之時並效忠貞,任用俱久,俱系奸貪”。為什麼當官當久了,十之八九都會變成貪官呢?為什麼在金錢面前,當官的都不怕死了呢?
不管哪個皇帝,都是想反腐的。可是很多皇帝反貪的結果是,越反貪,貪官越多。
乾隆是個聰明人,和大人那些伎倆,他真的不知道?根本不是。只不過乾隆自己就是帝國最大的貪官。
做為皇帝來說,他最恨的不是貪官,而是想奪去他位置的人。
乾隆需要忠於自己的有能力能力事的人,而和珅完全符合要求。
和珅主持修撰的《四庫全書》,總理外交,擔任過十幾種官職,每個都乾得很出色。
他又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乾隆心思很準,所以才深得乾隆的喜愛。
(和珅與乾隆)
最關鍵的是和珅完全忠於乾隆,他雖然結黨營私,但並沒有想過威脅皇權,所以他在經濟方面的問題能夠被乾隆容忍。
再往深點說,乾隆知道和珅再貪,他一個人也花不光那些錢,這些錢只是暫時存在和珅家裡罷了。
他還要謝謝和珅,因為和珅幫助皇帝將官吏的財富集中起來,皇帝隨時可以拿走這些財富。
和珅只是為皇帝看守財產的管家罷了。
其實嘉慶除掉和珅,並不是為了經濟原因,而是政治原因。
嘉慶說過:“和珅罪之大者,蓋由事權過重”。他被處死的二十條大罪中,涉及經濟方面的並不多,真正致他於死地的,是政治因素。
和珅最大的罪名是“漏洩機密,搶先擁戴”,還有更多的都是“無父無君”,不尊重皇帝,是專權擅行,而他經濟方面的問題,只被列在二十大罪的最後幾條中。
說明嘉慶處理和珅,是政治需要。
乾隆在世時,對和珅言聽計從,和珅可以做到“內外官員畏其聲勢,不敢違拗。”
特別是嘉床登基後,“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嘉慶”。這嚴重觸犯了皇權,是不可以容忍的。所以乾隆一死,嘉慶便迫不及待的動手除掉和珅,也是想掌握權力而已。
至於說和珅死後十五年,嘉慶後悔了,此事不知出於哪本史料,本人孤陋寡聞,頭一次聽到這種說法。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