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作為皇父,算不算皇帝?

Goodboy82862206


這是一個搞笑的問題嗎?“皇父”算不算皇帝只是一個弱智問題,鑑定完畢。皇帝已退位的爹在過去叫太上皇;多爾袞銜名的全稱是“皇父攝政王”。

當然,機智的山主也可以這麼看題:多爾袞算不算擁有了皇帝權力?或已經是皇父了,皇帝的父親難道還不是皇帝?


皇帝不是你想當,想當就能當

歷史告訴我們:皇帝這個稱號不是誰想擁有就能有的,哪怕具備了實權,不然老祖宗整出《周禮》《禮經》《儀禮》三禮來,搞這麼些儀式做什麼?

離皇帝身份只差一個認證,意思就好比,“說好了在一起一輩子,少一天一個時辰一分鐘都不行”,多爾袞恰恰少了那“一分鐘”的距離,而這點距離對他來說必然也是跨不出去的鴻溝。


有做皇帝的才能,卻沒有做皇帝的命。

多爾袞(1611-1650),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一六四三年,皇太極死後,六歲的福臨繼位,多爾袞輔政,繼而稱攝政王,實際上享有皇帝的權威。

少年時期多爾袞已經嶄露頭角,並且有記載稱努爾哈赤曾屬意於多爾袞繼承汗位,無論事實如何,努爾哈赤對多爾袞的器重是有目共睹。

多爾袞十七歲就立了大功,天聰二年(1628),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察哈爾多羅特部,取得大捷,多爾袞立首功,被封為墨爾根戴青,意思是聰明王,可見他足智多謀。

之後多爾袞逐漸躍居後金軍主要統帥之列。縱觀多爾袞的才幹,絲毫不遜於皇太極,之所以未能繼承汗位,既有複雜的政治鬥爭,更有天命難違。只能用有做皇帝的才能,卻沒有做皇帝的命來寬慰他。

第二次奪位未果,恨蒼天不給力。

多爾袞在皇太極去世之前,地位已經在諸王之上了。正當清軍對明朝作戰屢屢得勝,即將奪得全國政權的節骨眼上,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皇太極驟然暴斃,皇位空懸,給了多爾袞一個好機會。

當時有力量爭奪皇位的,就是多爾袞和長子豪格,曾經皇太極手握的正黃、鑲黃兩旗自然是擁立他的子嗣豪格繼位,多爾袞和多鐸統領的兩白旗,則支持多爾袞。

雙方僵持不下。在這種情形下,多爾袞提出立皇太極第九子六歲的福臨為帝,由他和濟爾哈朗輔政,等福臨年長之後,就立即歸還政權。

既然已經確定皇子繼位制度,這個制度又很得人心,以後想改變就很難了。因此多爾袞所謂的“年長之後,當即歸政”的誓言,也不過是隨便說說。

把持朝政數十載,讓多爾袞歸政是不可能的。

崇德八年,六歲的福臨即位了。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同時輔政,稱自己為”皇叔攝政王“,同時還獲得了本來支持豪格的兩黃旗部分大臣的支持,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從此以後,多爾袞以攝政王的名義掌握大權,”大小國事,九王專掌之“,同時又罷黜諸王貝勒管理部院事務的權力,各個衙門辦理的事務,凡應該奏聞皇帝或者記到檔案裡的,都必須先告訴多爾袞。

之後,為了更加凸顯多爾袞的地位,順治元年禮部決定攝政王在居內以及出去射獵時的禮儀,諸王和多爾袞不再平起平坐了,這樣多爾袞實際上已經享有皇帝的尊榮和權力。

多爾袞又幹掉了豪格,還好要殺豪格的時候,福臨哭泣不願吃飯,才將他貶為庶民,撿了一條小命。在短短几個月內,多爾袞已經集大權於一身。

多爾袞“代天攝政,賞罰擬於朝廷”,地位也越來越尊貴了,被尊稱“皇父攝政王”。

英年早逝,大夢終成空。

多爾袞其實身材勻稱、細瘦,身體不是很好,患有風疾。並且脾氣暴躁,生性好怒。一看這身板,這性格,如果再不學學養生,也不是什麼長命的主。

順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可能是墜馬了,膝蓋受了點傷,塗藥膏的時候上錯了藥,十二月初九就死在了喀喇城,年僅三十九歲。

愛新覺羅家的男人,從努爾哈赤到多爾袞,似乎都是一點小傷就斃命,讓人感嘆生命的脆弱,當然這也是當時醫療環境所致。

多爾袞死後僅兩個月,就被蘇克薩哈等人告發“謀篡大位”,隨後削爵,財產充公,墓葬也毀了。福臨命令“毀掉阿瑪王華麗的陵墓……把屍體挖出來,用混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後砍掉腦袋,暴屍示眾”。這是有多大仇多大怨啊!

多爾袞不得善終完全是他咎由自取,專權橫行所致。不過如果他真的成了皇帝,《清實錄》對他的描繪要更隱晦,鞭屍等事情應該都不會發生,為了大清帝王的面子也必須尊稱他太上皇了。

但這一切是不可能發生的,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為他昭雪,挽回一點皇族的面子。

山主以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果沒有做皇帝的命,就要低調、收斂,給自己和家人留條後路,不然害人害己,終究只是一場空。


莫山主說青史


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是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皇太極死後,在多爾袞的擁戴下,愛新覺羅·福林登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順治皇帝,也就是大清帝國,入關以來的第一位皇帝。1644年(清順治元年)多爾袞指揮八旗鐵騎入關,入主中原。多爾袞被先後封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1648年多爾袞晉升為皇父攝政王。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之後,順治奪其封號,掘其墳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重新恢復多爾袞的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多爾袞儘管身為皇父攝政王,但並不算皇帝

1650年多爾袞去世,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儘管有皇帝的諡號。但確確實實不算皇帝。在大清祖廟供奉的從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始的歷代皇帝中,並沒有多爾袞。(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 清世祖 愛新覺羅·福臨 ;清聖祖 愛新覺羅·玄燁;清世宗 愛新覺羅·胤禛;清高宗 愛新覺羅·弘曆;清仁宗 愛新覺羅·顒琰 ;清宣宗 愛新覺羅·旻寧 ;清文宗 愛新覺羅·奕詝 ;清穆宗 愛新覺羅·載淳 ;清德宗 愛新覺羅·載湉 )

也就是說在清朝正統皇帝認可中,多爾袞也沒有皇帝的資格。儘管多爾袞為大清江山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身前和身後,都沒有一天坐在皇帝的位置上,最多也就是乾隆評價的那樣“厥功至偉”罷了。身份即使有了皇父攝政王,他也從來都不是皇帝。

如果在皇太極死後,多爾袞使用武力兵諫,按照當時的勢力,多爾袞確實有機會做皇帝的。可惜歷史不能假設的,多爾袞永遠只能是一個功臣,而不是皇帝。


拓跋飛翼


皇帝是個稱號,活著時獲得了皇帝稱號就是皇帝,沒得到皇帝稱號就不是皇帝。多爾袞生前是攝政王,沒得到皇帝稱號所以不是皇帝。

順治初登皇帝位,多爾袞是攝政王,後來封為叔父攝政王,再後來又封為皇父攝政王。那意思多爾袞是順治的皇父。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兒子是皇帝爹也應該是皇帝,兒子是皇帝爹不是皇帝,這不太正常。



不正常現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改朝換代,如曹丕是皇帝,曹操不是;還有一種是皇帝無子,如光緒宣統兩位皇帝的爹都不是皇帝。兒子是皇帝,爹不是皇帝,一般兒子都會追封自己的爹為皇帝,不過歷史學家和老百姓都不大認可。比如曹丕追封曹操為武皇帝,但老百姓都不承認曹操是皇帝。

多爾袞雖然被順治尊為皇父,但那是多爾袞有權勢,順治不聽話會挨收拾,有可能皇位不保,不得已,捏著鼻子叫爹,心裡不知多恨多爾袞。被世人看作拖油瓶的,有損於皇帝的尊嚴,口中叫著皇父,心裡恨不得把多爾袞一口吞掉。



清兵入關,多爾袞是奠基者,功勞比順治大得多。而且多爾袞是順治的後爹,後爹也是爹,也要按慣例去做,於是多爾袞死後,順治追封他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不過,兩個月後順治以謀逆罪清算多爾袞,廢掉了他的皇帝稱號,並把他掘墓鞭屍,挫骨揚灰。

乾隆朝,出於政治需要乾隆給多爾袞平反,恢復了他的睿親王封號,但順治追封的皇帝稱號沒有恢復。


豫有得


向敬之

順治五年十月,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被進位為皇父攝政王。

“皇父”,顧名思義,即皇帝之父,但歸根結底還是“攝政王”,只是在接受朝賀時,享受皇帝的尊榮,而不是真正的皇帝。

天有二日,卻非國有二帝。

皇父攝政王,是為了表彰多爾袞治安天下,統一中原,厥功至偉,而給的最高級別的爵位,他的正妻仍為王妃,他的繼承者仍是世子。

此前,多爾袞為皇叔父攝政王,雖然因為“皇叔父”三字,比諸和碩親王高了一個檔次。但是順治朝曾封過兩位輔政叔王,即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豫親王多鐸。濟爾哈朗與多鐸的叔王,雖無前置“皇”字,但與多爾袞的皇叔父攝政王,都是一個性質,即皇帝和群臣的皇叔親王。

為了崇隆多爾袞的功勞,體現他的獨一無二,於是乎,想到了去“叔”,留下“皇父”二字。皇父,未必是皇帝的親爹,也不是臣下的親爸。雍正朝,廢太子允礽之子弘晳,被封為理郡王、理親王后,也曾稱雍正為皇父。

皇父以示尊崇,以示親切,但不絕對是皇帝。

多爾袞稱皇父攝政王,這是順治帝允許並昭告天下的,然而他在儀仗、音樂、侍衛、府第上形同皇帝,後來並定罪為“僭擬至尊”。他死後被揭發私藏了專屬皇帝的八補黃袍、大東珠、素珠、黑狐褂,也就說明他與皇帝的儀注衣裝,還是有嚴格的區別的。

當然,順治八年正月,順治帝曾追尊英年早逝的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升祔太廟,貌似做了一回皇帝。但這是追尊,是榮譽,也算不算真正的皇帝。


以禮觀書


歡迎關注作者,每天瞭解一點歷史小知識!

首先在回答樓主這個問題時,藝軒有一個問題想問你,那就是,你認為董卓算皇帝嗎?曹操呢?

多爾袞被稱為皇父,實際上是因為“太后下嫁”一說,這就涉及到孝莊太后,但是這也是無奈之舉,為什麼呢?當時皇太極去世沒有留下遺詔,並沒有指名道姓的叫福臨來做皇帝。福臨的上臺,只是多方權衡的結果。而原本由兩個親王輔政,也變成了一個親王,那就是多爾袞。

多爾袞權力很大,而權力實際上的最直接體現就是——兵權。越實動亂的時候,擁有著兵權和土地就是制勝之道。這個時候,孝莊為了自己兒子的皇位能夠穩定,怎麼辦?只有依附著這個小叔子。

順治帝叫他,也從皇叔變成了“皇父”。

多爾袞之所以沒有稱帝,沒有除掉順治取而代之,實際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沒有名分。所以他雖然能掌控朝野,但是實際上皇帝還不是他。按照清朝的祖制,只要是皇帝結婚就要親政。多爾袞在這其中,雖然名義上沒有皇權,但是實際上已經是控制皇權了!


結論:不是皇帝。但是權力超過皇帝!


藝軒文學社


多爾袞一生活著的時候最高稱號也就是個皇父攝政王,但是最高時候的權力跟皇帝的權力沒什麼區別。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所謂蓋棺定論,多爾袞戎馬一生,最高的稱號也就是個皇父攝政王,封號最後被乾隆定性為睿親王,所以他生前死後都不能算是個皇帝。


程大官人LC


那幾位斬釘截鐵的說多爾袞不算皇帝的,可能對那段歷史的瞭解有些不全面。多爾袞算不算皇帝,那要看時間段。活著的時候不算皇帝,死後曾經有兩個月算皇帝,後來又不算了。


先說他活著的時候,當然說的是在皇太極死後。崇政殿與皇太極長子豪格奪位,雙方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最終多爾袞提議立皇太極九子福臨為帝,也就是順治。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任輔政王。此後,多爾袞權勢日隆,逐步位居濟爾哈朗之上。清軍入關後,被封為獨一無二的“叔父攝政王”。此後,其名號又先後晉升為“皇叔父攝政王”,最終在順治五年成為“皇父攝政王”,一應禮儀都參照皇帝,對外下令也不需要再哪怕做做樣子的請示順治,而是直接下旨稱詔。從這點來說,確實跟皇帝沒什麼兩樣了,似乎就是皇帝了。但是對不起,他的名號畢竟還不是皇帝。清朝的皇帝依然是順治,皇父攝政王歸根結底也還是“王”,這是跨不過去的一道鴻溝。王終究不是皇帝。就像古往今來的權臣,哪怕權力再大,再不把皇帝放眼裡,只要還沒自己做皇帝,永遠都只能叫“權臣”。皇父的意思是皇帝的父親,皇帝的父親一定是皇帝嗎?不一定,開國皇帝的父親就不是皇帝,除非追封。


所以,就能解釋第二個階段了。皇帝的父親不一定是皇帝,但是如果皇帝追尊了,他就是皇帝,至少在他們所處的那個朝代肯定算皇帝。順治七年,多爾袞外出狩獵時去世,順治下詔追尊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喪禮依帝禮。有了皇帝的諡號和只有皇帝才能有的廟號,能說他不是皇帝嗎?因此,此時的多爾袞是皇帝,是清成宗義皇帝。

但是僅僅過了兩個月,多爾袞的屬下、政敵們紛紛告發多爾袞謀反,順治下旨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這時候,多爾袞的地位一下從皇帝變成了亂臣賊子,是清朝一等一的罪人。這個名號頂了一百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下旨為多爾袞平反,重新修葺墳墓,追認歷代後人為睿親王,追諡多爾袞“忠”。從那一刻開始,多爾袞叫做“睿忠親王”。

因此,僅以皇帝來論的話,多爾袞在死後的兩個月裡,算是皇帝,其他時候,不算。


伊耆角木


多爾袞由攝政王而皇叔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其實比明朝的那個張居正還有權利,屬於不是皇帝的皇帝,就像曹操比漢獻帝權力大一樣,多爾袞活著一天,順治就不可能自作主張,這樣看來,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實際就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當時福臨吃飯還得別人伺候,讓他處理朝政,那也不用大家反清復明了。

至於多爾袞這個“皇父攝政王”的稱號是咋來的,有辮子和沒辮子的都清楚,只不過是有辮子的不肯承認罷了,而研究清史的大多數心裡都有辮子,所以他們只能把多爾袞說成坐懷不亂的正人君子——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福臨管布木布泰叫媽,管多爾袞叫爹,而且是昭告天下自己找了一個新爹。

清朝人還寫詩記載了孝莊與多爾袞“大婚”的盛況:“上壽觴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宮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寫這首詩的張煌言很受乾隆皇帝推崇,乾隆四十一年專門對他加以褒諡和祭祀,事蹟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還加封諡號“忠烈”,牌位放進“祀忠義祠”定期供祭。如果張煌言“汙衊”了多爾袞和孝莊,清朝皇帝還不得把他挖墳掘墓挫骨揚灰?

關於孝莊太后有沒有下嫁多爾袞,在史學界一直有爭議,畢竟在很多心裡還梳辮子的“史學家”眼裡,這是“家醜不可外揚”。但事實上,他們大可不必避諱,因為這在後金乃至滿清,都是“合情合理”的,因為“殊不知在滿洲舊俗,固無足異,特舉漢家歷史相較,始覺自慚形穢,而後譏為奇恥耳。”這段話摘自《十葉野聞》,作者是許指嚴,很多關於清朝宮廷的掌故,都是聽他的祖父講的……


半壺老酒半支菸


多爾袞到死都是攝政王。

什麼叫攝政?

代行皇權的親王,死後被追封皇帝,順治馬上就清算廢黜追封。

既然是代,就不是皇帝。哪怕多爾袞睡了布木布泰,終究還是隻能以順治的名義發佈命令。你看他能不能用自己的名義發佈聖旨?


四川達州


不稱帝就不算,雖然多氏尊為皇父攝政王是事實上的頂層決策統治者。

當然有些稱了帝也不算,例如吳三桂、袁世凱、溥儀的滿洲帝國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