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雙方圍繞西伯利亞劃界。但是,康熙萬萬沒有想到,他的談判底線竟然會被來華的傳教士得知,而且透露給沙俄。再加上清政府對西伯利亞的不作為,最終導致近1000萬平方公里的大部分西伯利亞地區丟失。

1581年起,利用機動力極強的哥薩克騎兵,沙俄開始向西伯利亞擴張。至17世紀40年代,沙俄的勢力範圍抵達白令海峽。

沙俄東侵併沒有多大困難,直到抵達鄂霍次克海以後,他們真正遇上了強敵——大清帝國。

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沙俄東侵

沙俄向今天的貝加爾湖、外興安嶺一帶擴張,這裡是清朝領土,而且十分靠近清政府的“龍興之地”,清政府自然不能坐視不管。後來經過一番征戰,雙方各自妥協,《尼布楚條約》簽訂。

該約最重要的便是劃地。一開始,清朝的索額圖提出,以勒拿河、貝加爾湖為界,以西歸俄國,以東歸中國。依據是該界以東是清朝的勢力範圍。這當然遭到俄方拒絕。

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圖中“第二劃界方案”即索額圖提出的以勒拿河貝加爾湖為界的方案。但由於清政府不太重視本次簽約,且沙俄出於自身利益考慮,最終俄方沒有接受。

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從圖中可以看出外興安嶺北支延伸的大致界線。

此時,俄國十分想知道清政府談判的底線。而在華傳教士徐日升、張誠主動告訴俄方,康熙的底線是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這其實是因為康熙考慮到國內準噶爾的形勢、還有確實是作戰困難、不毛之地不太在乎的綜合考慮結果。

最後以康熙的劃界底線開始談判。最後確定以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東延至外興安嶺,再到鄂霍次克海為界,西方邊界依然是額爾古納河。

但是這個條約還有許多漏洞。這給沙俄日後鑽了空子。比如外興安嶺的“烏第河"流域的待議地區。在這裡外興安嶺分為兩支:北支即朱格朱爾山脈,它呈東北-西南走向,長度約700千米。而俄方認為的是南支,即非常短的山脈,東延入鄂霍次克海。以此雙方進行了不同的解讀:

清政府以外興安嶺北支為參考,認為楚科奇半島、勘察加半島都屬於待議區域。

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俄國認為的待議區域面積非常小,即烏第河和外興安嶺南支之間的區域。

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俄方認為的待議區

而簽約以後,“待議地區”一直懸而未定。而清政府對西伯利亞中北部這一大片土地並不上心。而沙俄卻視之為珍寶,不斷地向西伯利亞地區移民、開發、建立據點等等。漸漸地,清朝在勒拿河貝加爾湖以東的勢力被清除,整個西伯利亞中北部納入沙俄勢力範圍。

如果康熙改變主意,或許中國領土將增加1000萬平方公里

康熙

如果康熙當時重視西伯利亞,願意堅持以索額圖提出的劃界方案為談判底線,歷史會不會改寫?

如果康熙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準噶爾身上,而是這個條約身上,又會怎麼樣?

如果康熙知道俄國當時的處境也十分不堪,他會不會改變主意,同樣堅持以索提出的底線為界,又會怎麼樣?

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