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曾將錫金吞併,而尼泊爾東南西都被包圍,為何至今卻未被吞併?

y1個人的海枯石爛


印度自脫離英國殖統治後,自以為是大國常常惹事生非,不但跟我國有邊界之爭,更是與巴基斯坦衝突不斷。上世紀70年代又吞併了錫金。可是為什麼沒有侵佔東西南三面包圍的尼泊爾呢?


印度侵略錫金

1975年,印度一舉侵佔了錫金,而且沒有遇到什麼反抗,因為錫金國家本來就小,實力非常弱。國際上,當時美蘇正處於冷戰時期,雙方都想拉攏印度,所以沒有指責。而我國也在跟越南搞摩擦,懶得去管它。

印度為何不侵佔尼泊爾

一、尼泊爾人英勇善戰

印度之所以不攻打尼泊爾,是因為他們的主體民族人廓爾喀人十分驍勇善戰。而且廓爾喀人的侵略野心也很大,他們在乾隆時期就曾多次進犯我國西藏,在西藏燒殺搶劫。乾隆皇帝知道後勃然大怒,後來從黑龍江調集了1萬多特種兵才將他們消滅,迫使尼泊爾最終俯首稱臣。近代以來,廓爾喀人和英國人走得很近,很擅長山地游擊戰,因此他們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僱傭。最重要的是尼泊爾是聯合國的成員國,所以印度不敢貿然行動。


二、印度與尼泊爾有共同的信仰

尼泊爾與印度一樣主要信仰印度教。尼泊爾印度教徒佔90%,在尼泊爾人民的生活中佔據主要位置的宗教是印度教及佛教,其他的宗教只佔約2%,所以對於印度來說,尼泊爾是同一信仰的朋友,而不是敵人。

三、尼泊爾與印度一直關係良好

尼泊爾與印度建交以來關係很好,印度幾乎找不到發動軍事進攻尼泊爾的理由。1947年6月,尼泊爾和印度建交。印度是尼泊爾的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援助國,兩國還實行了邊界開放。



總結:幾十年之前的尼泊爾,氣候環境惡劣,在世人眼中沒有什麼價值,加上尼泊爾的廓爾喀人不好惹,尼泊爾又是聯合國成員國,所以印度一直沒有侵佔尼泊爾。而今天的尼泊爾不僅擁有珠穆朗瑪峰等旅遊資源,還有大量礦產及水能資源。印度想去吞併尼泊爾更是不大可能了。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歷史時刻錄


有人也許很疑惑,為什麼印度吞併了人畜無害的錫金,卻放過了三面包圍,隨時都能對它卡脖兒尼泊爾?這印度不是號稱南亞霸王嗎?怎麼就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呢?您以為印度不想吞併尼泊爾啊,還不是“皇上,臣妾做不到啊!”其實,除了心有餘而力不足之外還有別的因素。福垊就為您分析一下印度沒有吞併尼泊爾的原因。

這個南亞霸王最怕哪個國家?錫金王國!

福垊這個結論,也許很多人都恥笑,印度會怕錫金?怕錫金還會吞併它?!正是印度怕錫金王國,才把獨立的錫金王國變成了印度共和國的錫金邦!錫金地處四戰之地,這樣的位置也好也不好。好的就是錫金長袖善舞才能左右逢源、前後得利;不好的就是,周邊四國無論大小都是哥,哪個都不敢得罪。錫金王國的窮、弱、小以及還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從印度一獨立就成為了印度鐵桿小老弟甚至說是嘴邊的肉。對於印度來說,肉在嘴邊不吃就可能被別人吃掉。更讓印度擔心的就是印巴分治後,印度東北部被尼泊爾、巴基斯坦東部(東巴,今天的孟加拉國)形成了合圍狀態,一條寬度只有22公里(最窄)的西里古裡走廊,讓印度寢食難安。比起尼泊爾和東巴掐脖兒,印度更擔心的就是錫金基於文化和擺脫印度控制而玩朝秦暮楚,倒向北方那套。一旦錫金王國向北,那印度的東北部就成了印度的痛。

怎麼辦?印度一方面牢牢控制錫金王國和不丹王國,並對尼泊爾施加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先把東巴拿下!印度和西巴在西部爭奪克什米爾,如果東巴和尼泊爾並跟印度東北分離組織搞到一塊兒的話,印度打西巴都得分心!印度也就先解決了後顧之憂,印度共和國扶持東巴分離分子,並攻打東巴。在東巴建立了親印的孟加拉國政權,徹底斷絕了東巴配合西巴滋擾印度後方的隱患。對此,印度更進一步在1975年,趁著美蘇都拉攏印度的時機,把這個沒有加入聯合國的錫金王國一口悶了。把錫金吃到肚子裡的印度,對不丹王國也是一個震懾,尼泊爾沒有孟加拉國的,三面包圍也變的毫無意義。

南亞霸王為什麼不吞併尼泊爾?臣妾做不到!

  • 首先、尼泊爾共和國(曾經是王國)對印度沒有威脅。

從尼泊爾東部,我們一看尼泊爾對印度的東北威脅太大了,要是尼泊爾什麼時候不高興跟孟加拉國一聯合國,印度東北估計都要有新的國家誕生了。老實說,尼泊爾和孟加拉國的確佔據這樣的地利。但您忘了不是還有一句,地利不如人和嗎?說起來印度東北部跟印度離心離德沒有什麼人和,可印度東北部的實力也不必尼泊爾和孟加拉國差多少,是不會受兩國擺置的,其東北部內部只要人和了,尼泊爾和孟加拉國也沒啥脾氣的。更何況,尼泊爾東部有地利的優勢,它的西部還有南部呢?只要尼泊爾想動歪心思,三面包圍的印度能尼泊爾共和國變成不丹王國,您信不信?孟加拉國也是,印度東北和印度本部也對孟加拉國是一種夾心合圍狀態。表面看來,印度很危險,其實不是那回事兒,主要還是印度夠大夠強還夠硬!

  • 其次、尼泊爾共和國會來事——抬手不打笑臉人!

尼泊爾看到印度得錫望不(化用得隴望蜀),心理很緊張,印度會不會對自己有想法啊?當年錫金就是因為努力要擺脫印度的控制,才被一口悶的。如果自己因為恐懼印度而仇視印度,給印度玩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話,估計只有死地沒有後生!作為夾心的國家,對大國固然要友好對待,不過這個對待還是有差別的,誰對威脅最大,就對誰最好。惹不起就要傷得起!尼泊爾把印度當成大哥,聽話才有前途,才能受到大哥的資助和保護。只是尼泊爾對印度總是熱情和友好,印度菜成為了尼泊爾最大貿易伙伴和重要援助國,尼印開放邊界,幾乎都要穿一條褲子了。尼泊爾對印度這麼好,印度也不好意思下手啊!再說了,尼泊爾不是錫金,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的。

最後,尼泊爾無論是人口還是面積以及在國際的影響力都不是不丹和錫金所能比的。如果印度公然吞併一個主權國家,除了遭到尼泊爾的強烈反抗外,國際上也不會無動於衷的。到時候,印度就可能成為俄國第二甚至薩達姆第二。


福垊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多。

第一,尼泊爾是地區強國。

很多人認為尼泊爾很弱,今天他確實很弱,但古代不同。

乾隆的十大武功中,就有一個是遠征廓爾喀,也就是尼泊爾。

尼泊爾人在歷史上驍勇善戰,是非常強悍的山民。

他們四處攻擊,長期成為印度國王的僱傭軍。

廓爾喀人曾經一度攻入西藏,差點將西藏大部分領土吃掉。

在獨立的時候,尼泊爾人口已經近千萬。

而錫金實力太弱,全國人口只有二三十萬。不丹也強不到哪裡去。

不丹的對外關係要接受印度的“指導”,1975年小國錫金併入印度。

然而尼泊爾不同,印度只能通過經濟手段限制尼泊爾。

就是因為尼泊爾具有一定的實力,尤其是軍力,才保證自己的存在。

第二,尼泊爾是主權國家。

在英國殖民時代,尼泊爾並不屬於印度的一部分。

自然,印度宣稱尼泊爾、巴基斯坦都是印度的組成部分,但這沒什麼用。

尼泊爾自獨立以後,就是國際認可的主權國家。

印度想要吃掉這個人口不少的主權國家,會惹上很大的麻煩。

相反,錫金早在獨立的時候就淪為印度的保護國,軍政都被印度控制,已經不算是主權國家了。

第三,中國因素。

薩沙的一個老朋友大概15年前去尼泊爾,當時尼泊爾完全是印度的天下。

印度和尼泊爾在1950年簽訂條約,雙方邊境是不存在的。

印度人可以隨便進入尼泊爾,尼泊爾人可以隨便進入印度。

由於文化很接近,經濟上高度依賴印度,尼泊爾是高度親印度的。

朋友說當時加德滿都街上,隨處可以看到雪山獅子旗,四水六崗衛教軍這些傢伙都是大搖大擺在街上走的。

然而,大概10年前這個情況就有很大改變,現在這群人已經不會公開活動。

尼泊爾開始和中國改善關係,外交上也比較親密。

2015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後,印度封鎖邊境6個月以及反對尼泊爾新憲法。尼泊爾當時百分之六十的進口物資依賴印度,尤其燃料幾乎全部進口印度,一時間經濟幾乎癱瘓。

然而在中國支持下,最終尼泊爾挺了過去。

目前中尼關係很好,印度是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吃掉尼泊爾的。


薩沙記得尼泊爾政府說過一句名言:我們尼泊爾是個小國,惹不起巨龍和巨象,我們會保持中立。


薩沙


錫金與尼泊爾一樣,都曾是南亞的國家,與印度相鄰。不過,錫金如今已被印度吞併,變成了印度的錫金邦。相比之下,被印度三面包圍的尼泊爾至今還在,並作為一個主權國家與印度接壤。



錫金,原名哲孟雄。在近代,錫金與印度一樣都變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脫離英國之後,錫金實現了短暫的獨立,但很快就落入了印度的手中。印度政府認為,印度有權繼承大英帝國在南亞的殖民範圍,因此不斷干涉、控制錫金的內政。

1975年,印度軍隊突襲錫金皇宮,將錫金的國王軟禁了起來。隨後,印度又操縱議會廢除了錫金王室,並以“公投”的形式吞併了錫金。在當時,美國主導的聯合國將此認為是印度的內政,沒有加以干涉。而蘇聯是印度的盟友,更加睜一眼閉一隻眼了。

錫金的第13代國王納姆加爾流亡國外後,在美國建立了一個流亡政府,並宣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伺機尋求復國。不過由於錫金王室力量過於薄弱,所以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早已變成了板上釘釘的事。

而尼泊爾與印度相比,雖然是彈丸國家,但自身有著14.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3000萬左右的人口,比錫金大多了。要知道,尼泊爾的國土面積比韓國還大。所以印度想吞併尼泊爾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外,印度之所以能在1975年輕而易舉地吞併錫金,主要是因為國際形勢對自己有利。當時,正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冷戰白熱化的時期,無暇顧及印度的小動作,而我國也因自身的原因沒有干預。因此,印度是仗著國際形勢對自己有利的環境下才吞併了錫金。

從地理上看,尼泊爾雖然三面被印度包圍,但卻是聯合國成員國。在印度脫離英國殖民者獨立之時,尼泊爾早已是完整的南亞主權國家了。

按照聯合國的精神,公然吞併主權國家無疑是挑戰國際秩序,印度政府可不敢冒這個險。當時,美、蘇雖然爭相拉攏印度,但並不是無限制地放任印度在南亞胡作非為。在第二次印巴戰爭時期,美國海軍就曾出動華盛頓級航母威懾印度沿海。因此,印度也是見好就收。



歷史的荒野


印度當年能吞併錫金,卻為何不吃掉它三面包圍的尼泊爾

1975年駐紮在錫金的印度軍隊,突然對錫金王國自己的武裝“宮廷衛隊”發難,把國王軟禁了起來。緊接著印度官方引導早期印度遷往錫金的移民進行“公投”。

4月10日錫金議會在親印派的主持之下,正式宣佈將錫金國王罷黜,然後接受印度關於讓錫金進行全民公投自身是否加入印度的建議。按理說作為決定一個國家性質的決策,理應是土生土長的錫金人來投票。

結果在投票的過程中,印度打著“平等”的口號,直接賦予了來自印度的移民,可以進行投票的權力。而若算上這群人,依照當時的錫金人口結構,土生土長的錫金人佔錫金人口比急劇下降。

如此一來造成的直接結果,即為大部分錫金人同意併入印度。再後來印度方面做了一個順水人情,議會開了一個大會,議員們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同意接納錫金人成為印度人。

至此錫金王國成為了今天的印度錫金邦。但是由於錫金併入印度的過程之中,印度軍隊如影隨形。所以至今印度吞併錫金這事,依舊是爭議不斷。

錫金王室

對被印度軍隊趕下臺的錫金王室來說,他們是堅決不同意自己的國家被吞併。1982年1月繼位的錫金第13代國王旺楚克·滕辛·納姆加爾,就曾明確的對外部發話,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

至於為什麼在印度吞併錫金之時,不順勢將其和錫金一同的鄰國尼泊爾給吞併?畢竟吞併錫金之後的印度,在版圖上可謂是已經將尼泊爾三面包圍。

原因很簡單,錫金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認同是一個獨立國家,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1814年英國人自印度北上,入侵錫金地區,在當地設置專員,行使統治權力,錫金完全淪為了非主權國家。

1918年英國曾適度歸權給當地國王,也正是因為如此錫金在國際社會獲得了作為一個國家的地位。但是雖然有這個地位,英國專員依舊是掌握著當地絕大部分實權。

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英國勢力開始退出整個亞洲,印度作為英國印度總督區的直接政治繼承人,高調的跟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

也正是因為這個協定的存在,印度吞併錫金之前,錫金本質上是印度的附屬國。1950年12月5日二國簽署的《印度錫金和平條約》,印度更是直接了當地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主權。

因而1975的印度吞併行為,在大國際環境下看,往往是被定義為“內政”。也正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蘇聯2個大國都沒有說話,畢竟他們都曾經高呼尊重它國內政。

而尼泊爾則完全相反,早在1923年英國就同意了它的獨立,並簽訂了所謂的“永久和平條約”來確定自己是英國之外的完全獨立國家。

因而當印度獨立之時,尼泊爾早是完整主權國家了。按照聯合國的精神,對一個主權國家入侵,無疑是挑戰二戰戰後秩序,美國、蘇聯作為聯合國創始人都可以收拾它。


袁載譽


昔日放棄錫金,如今成了我們心中永遠的痛!

我們一向瞧不起印度人,戲稱他們為“三哥”,然而如果仔細回顧歷史,卻發現我們眼中的這位三哥,卻是一個蠶食鄰國的高手。

錫金歷史上是我們的藩屬國,後因大清無能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錫金、尼泊爾、不丹三國自西向東橫在我們和印度之間,是我國的一道天然屏障。

從地理位置上看,印度分為東西兩部分,中間連接的是西里古裡走廊,而這條走廊很狹窄,最窄處僅22.5公里。

一旦被對手攔腰截斷,那將使印度首尾不能相顧。為了不讓被人掐住脖子,印度就有了蠶食尼泊爾、錫金、不丹的打算。


這三個國家當然知道印度的野心,於是結盟抵禦強敵。當然印度那時候國力也不強,沒有能力一下子吞併三個國家,所以先選擇了最弱小的錫金下手。

吞了錫金,尼泊爾、不丹就失去了聯繫,三國聯盟就不攻自破,印度可謂一箭雙鵰。

然而印度雖然同其他三國比很強大,但和東國還有一定的差距,它是不敢冒然對錫金下手,它得尋找機會。

1950年底,朝鮮半島事發,印度趁我們無暇西顧,逼迫錫金簽訂合約成了印度“保護國”。


到了70年代,我們搞大運動,印度又找到了機會,派大批軍隊進駐錫金,逼迫錫金公投“自願”加入印度聯邦。

當亡國奴錫金人當然不願意,一邊誓死抵抗,一邊打出“加入東國”的旗號,向東國及聯合國連發了149封求助信。

當時東西方冷戰,印度成了香饃饃,美蘇都不願意為了一個小小的錫金得罪印度。

而東國也自顧不暇或不夠重視,最後眼睜睜地看著錫金落入印度人之手。這次的戰略失誤,讓印度有了干預東國西部的機會,導致後來一系列的被動。




錫金亡國後,國王頓珠南嘉流亡美國。老國王一直念念不忘復國,但依靠美俄肯定不可能,東國是他唯一的希望。

然而進入21世紀後,東國為了讓印度承認西部地位,作為交換條件,也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具有主權。

失去了東國的支持,錫金復國徹底成了泡影。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如今印度又用同樣的手段全面控制了不丹。

如果東國還一味的妥協,恐怕不丹也將會步錫金的後塵。接著就會是尼泊爾,那西部……



花木童說史


導讀:這個說法很有意思,不是印度不想吞而是吞不下。印度作為南亞幾乎是唯一的霸主對於南亞的事務有較強的影響力,但是現代社會發展到現在不是誰都可以為所欲為的。印度上世紀70年代吞併錫金的特定歷史時期已經不可能存在了,況且尼泊爾的體量與錫金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尼泊爾雖然三面被印度包圍,印度施加一定的影響力還可以但是如果說要吞併那機會是不可能的。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下簡單的闡述。


尼泊爾別看距離太平洋和印度洋都不算遠,但是確實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內陸國。它夾在中印之間面積14.7萬平方公里,這個和孟加拉國機會同樣大小。但是由於尼泊爾高山內陸的環境,所以人口2600萬隻有孟加拉的五分之一左右。世界上著名的廓爾咯僱傭軍就來自尼泊爾,主要在英國和印度服役。

對於這樣一個面積、人口以及資源都比較豐富的國度印度怎麼能不垂涎,印度也在慢慢的滲透自己的影響力。但是印度再想和1975年吞併錫金一樣武裝吞併尼泊爾已經不太可能了。

印度上世紀70年代能夠比較順利的吞併錫金如要依賴如下價格條件:第一、印度獨立不久就和錫金簽訂了保護國條約,所以當時美蘇普遍把這看做印度的內政沒有干涉。第二、錫金的國土狹小,土地、人口、地域空間都無法讓美蘇產生興趣。我們就這些條件對比尼泊爾來看看當年印度吞併的條件是否具備。


尼泊爾是獨立的主權國家

錫金在英國殖民印度的時候被吞併,通過條約被迫讓英國成為保護國。二戰結束後,由於英國影響力的下降撤出南亞。印度和錫金先後宣佈獨立,印度不久強迫弱小的錫金簽署條約。比照英國當年一樣成為錫金的保護國,這一條成為印度可以吞併錫金最有益的工具。美蘇都認為這是印度的“內政”就是這個原因。

而尼泊爾作為高山國家由於廓爾喀人英勇善戰的因素,英國當年在進攻尼泊爾的過程中損失慘重。結果就是廓爾喀僱傭軍成為英國軍隊的成員,而英國也在1923年承認尼泊爾獨立。也就是說尼泊爾根本沒有徹底淪為英國的殖民地,比印度獨立早多了。印度也不可能像對付錫金一樣搞什麼保護國條約。

沒有這個勞什子保護國條約,在現代社會中還企圖武裝吞併一個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國幾乎不可能。咱們先不說國外的干涉,就印度軍隊當中的數萬廓爾喀僱傭兵都不答應。雖然廓爾喀僱傭兵對僱主非常的忠誠,但是如果印度要攻打自己的祖國那就得另當別論了。


尼泊爾是聯合國成員國

尼泊爾還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國,享受國際法的保護。聯合國在框架許可內不會允許印度對一個主權國家採取明目張膽的武裝吞併行為。對於印度來說,如果尼泊爾和不丹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內東北各邦才安全。但是這不是古代,誰的拳頭大誰就可以可以多佔領土的帝國殖民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印度無法通過武裝侵略的方式吞併尼泊爾。


再說尼泊爾處於印度和北方大國之間,面積也不小有一定的縱深空間,況且人口有數千萬。所以北方大國不會坐視尼泊爾被印度武裝吞併,肯定會在聯合國框架內行駛自己的否決權。這也是印度無法吞併尼泊爾的原因之一。


尼泊爾的國家意識

尼泊爾有十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和兩千多萬人口,這是隻有幾十萬人口幾千平方公里的錫金無法相比的。印度在移民的同時強迫錫金舉行全民公決,這個根本是個偽命題。幾十萬人口的錫金稍微一移民,印度裔就會成為國民的多數。在這樣的情況下搞什麼全民公決就是個笑話。


而尼泊爾作為歷史悠久的國家,不但有戰略縱深還有兩千多萬人口。況且雖然國內民族眾多,但是主要的三個民族佔據了大多數比例。所以尼泊爾的民族意識是錫金無法相比的。如果印度打算還來這一套很難行得通。

另外尼泊爾自己也知道,一味的剛硬無法解決印度的覬覦。況且尼泊爾的經濟結構單一,很多必需品都需要進口。所以尼泊爾對印度的軟實力的滲透也有部分接受,況且從宗教文化來說也差不多。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印度也沒辦法採用激烈強硬的手段搞武裝侵略。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印度是南亞第一大國,霸道啊!在這裡,咱不得不對印度豎一個大拇指,因為霸道,就是一種態度,幹就完了。

在南亞,印度一看就是大哥,其他的國家如尼泊爾,錫金,不丹等一看就是小弟,言行之間都得小心翼翼,不要衝撞得罪了大哥。如果一旦被大哥看上,可能連家都沒了,錫金就是這樣,很不幸。


在錫金之後,不丹也已經對印度各種依賴,就連不丹的外交,也要接受印度的指導,你能想象,世界上居然還有國家都沒同美國這樣的世界性強國建交嗎?不丹就是。

那麼,作為一個三面被印度包圍的國家,尼泊爾為何能夠獨善其身,免遭印度吞併呢?

其實,印度雖為強國,但人家尼泊爾也不是吃素的啊,歷史上,尼泊爾就以其強悍的僱傭兵而聞名於世。想當年大英帝國的軍隊中,就有專門的廓爾喀部隊!
尼泊爾不同於錫金,印度自獨立後就開始打錫金的注意,錫金本就是小國,當時又正處在冷戰時期,因此印度能夠“悄無聲息”的吞併錫金。

但尼泊爾不一樣,尼泊爾是南亞僅次於印度的存在。如果吞併錫金需要一口,那麼尼泊爾一口就吃不下。

於是,尼泊爾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周旋,近年來,尼泊爾意識到過度依賴印度的嚴重性,於是不斷加強與周邊其他國家的溝通和經貿交流。
最近的新聞,尼泊爾北部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公路和鐵路已經在計劃當中,相信今後道路暢通後,尼泊爾就會擺脫對印度的依賴,走向獨立自主。


Mr這史香


印度通過軍政控制、大量移民和民主選舉三步走,兵不血刃的吞併了錫金,使其成為現今印度的錫金邦。尼泊爾的實力和國際存在感,顯然不是錫金所能比的。印度即使有吞併之心,也得要有那個能力才行。

印度是如何完成對錫金的吞併的?

在文獻古籍中,錫金以前被稱為哲孟雄,原是吐蕃王朝的組成部分。錫金的王朝開始於十七世紀中期,之後遭到尼泊爾廓爾喀軍隊的入侵。最終引發了乾隆先後兩次征討尼泊爾,尼泊爾被打敗成為大清的藩屬。

正當錫金王準備收復失地時,又遭到不丹人的襲擊,導致大片領土被尼泊爾和不丹所瓜分。到了十九世中期,錫金又被英國所控制,錫金脫離清政府管理。二十世紀初,英國人將政權交給錫金王。

1947年,印度往錫金派駐專員,受印扶持的國大黨要求國王進行改革。兩年後,印度以防止動亂為由,派兵進駐錫金接管其新政府,並委任印度人拉爾為錫金首相。隨後錫金與印度簽約,成為印度的保護國。

至此,印度完全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等大權。1973年印度對錫金實行軍事佔領,次年錫金議會規定印度政府派駐的首席行政官為政府首腦。同年印度兩院各為錫金設一個議席,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邦。

1975年,印度軍隊軟禁並廢黜了錫金國王,同年錫金舉行“全民公投”,正式把錫金變為印度的一個邦。逃亡美國的錫金國王帕爾登及王儲旺楚克,宣佈印度對錫金的吞併是非法的。

當時的聯合國為何沒有阻止印度?

從整個吞併過程來看,印度是採取了溫水煮青蛙的手法。錫金當時在世界上基本沒有什麼存在感,面積僅有七千平方公里,人口至今不過六十萬,處於中、印、不、尼四國的夾縫中,嚴重的缺乏國際影響力。

當時的國際形勢正值冷戰時期,美蘇展開全天候的爭霸。印度是南亞有影響力的大國,當時它的對外策略是中立不結盟。美蘇兩大陣營對印度一直處於爭取當中,自然對其在南亞的一些行為採取了漠視態度。

美蘇兩霸不發言,受操縱的聯合國自然不會提起吞併一事。印度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殊歷史環境,完成對錫金的吞併。再加上錫金本身的國際影響力實在太小,印度對其又保護了十幾年,吞併也算是“水到渠成”。

印度為何不吞併三面被圍的尼泊爾?

在印度的眼中,南亞小國都是他的兄弟,通常不會以主權國來相待。比如,印度的首任總統就將印度與尼泊爾比作超越肉體的精神關係。印度已經為建立一個“以印度為中心的南亞秩序”努力了七十多年。

為更好的控制南亞小國,印度採取了排斥、吞併和操縱等手段。如印度對待巴基斯坦就是採取排斥的手段,對待克什米爾土邦及錫金就是採取吞併手段,而對待尼泊爾和不丹等則是採取操縱干預的手段。

尼泊爾的面積是錫金的20倍,人口則是其50倍,可以說二者根本沒有可比性。尼泊爾雖多為貧瘠的山地,但它與恆河平原相連,養成了驍勇善戰的民族性格。著名的廓爾喀騎兵,就是尼泊爾山地人組成的。

現在的印軍和英軍中還有廓爾喀騎兵,這些使得印度先天存在一些難以克服的歷史和地理鴻溝。冷戰結束後,中國等國快速發展,也讓印度不再是南亞小國唯一靠攏的對象。這也給印度的外交形勢帶來嚴重壓力。

印度吞併錫金的蠻橫手段,導致很多國家對其產生反感。當年吞併錫金,雖然是兵不血刃,也算一次成功的外事活動,但卻引起尼泊爾和不丹等國的恐慌,擔心自己隨時會被印度吞併,開始思考自身的未來。

此後的尼泊爾和不丹等國開始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保持著活躍度,積極發展與周邊其它大國的關係,以抵消來自印度的威脅。面對多樣化的國際形勢,印度對待南亞小國的手段也隨之變化,操縱已代替吞併。

印度與尼泊爾之間有大量的人口流動,印度的人口優勢已成為尼泊爾政治的直接操縱力量。不少尼泊爾人認為,印度正在用人口淹沒尼泊爾。在主權國家觀念和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操縱也已變得困難起來。

綜上,尼泊爾的文明形態和生活方法雖然是印度式的,但並不代表政治上必須要被印度所操控。儘管尼泊爾三面都被印度包圍,但印度不會也沒有能力吞併尼泊爾。印度吞併錫金的模式不能套用在尼泊爾身上。


野史也是史


印度吞併錫金是從大英帝國時代開始的,不是印度人只是完成了收尾工作,非常輕鬆。

而尼泊爾,大英帝國也沒有完全征服尼泊爾,印度人要想吞併尼泊爾,很難。


1.錫金國土面積小,人口少,容易收拾。

錫金面積7100平方公里,人口61.06萬,75%為尼泊爾族,其餘為錫金族和雷布查族等,信奉喇嘛教和印度教。

錫金在清朝時期,被尼泊爾佔領,是尼泊爾的領土。1814年,由於尼泊爾(廓爾喀)與英屬印度的邊境領土糾紛,英屬東印度公司發動了侵略廓爾喀的戰爭。1816年2月,英軍將領大衛·奧克特洛尼(David Ochterlony)以壓倒性優勢擊敗了廓爾喀軍,迫使廓爾喀求和。雙方於12月簽訂《蘇高利條約》,廓爾喀將錫金(包括大吉嶺)、庫馬盎、加瓦爾在內的將近三分之一的領土割讓給了英屬印度。

這是的錫金就淪為英國的被保護國,由英屬印度管轄,是一個土邦。

1950年又成為印度的被保護國,

1973年4月,印度開進錫金,接管了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就此被吞併。

印度在被英國殖民後,繼承了大英帝國的思維。1947年獨立後,就奉行英式強權政治,能打的就直接打,不能打的再談判。

印度獨立後,就要求葡萄牙將控制下的果阿(3702平方公里)、達曼和第烏歸還印度,但葡萄牙拒絕了。

1961年12月12日,印度部隊進入果阿及另外兩個葡屬印度地區達曼和第烏,經過26小時小規模的戰鬥後佔領果阿。而葡萄牙方面一直到1974年“四二五革命”後,才正式承認印度對果阿的主權。

所以像錫金這麼小的地方,印度都不用浪費時間去談判的。

2.尼泊爾曾經很強大,版圖比現在大得多

面積147181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約為2898萬人。不要看尼泊爾現在不大,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的時候,尼泊爾人和英國人沒少打戰。

當時,尼泊爾正值廓爾喀王朝時期,又叫做沙阿王朝(Shah Dynasty,1768-2008)。這個時期的尼泊爾處於國力的巔峰期,版圖不僅包括現在的尼泊爾和錫金,還有錫金與孟加拉國的走廊地區,以及印度北部的喜馬偕(xie)爾邦等地,甚至一度控制過恆河流域的北部!

能翻牆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Greater Nepal——大尼泊爾的地圖,就知道當時的廓爾喀王朝的尼泊爾有多大了。類似下面這張圖↓

英國殖民者在與廓爾喀王朝戰爭中,發現廓爾喀(Gurkha,香港稱為啹喀)人非常驍勇善戰,就將他們徵召為僱傭軍,現在英國還有廓爾喀僱傭軍。他們是世界聞名的外籍僱傭兵團之一,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於世,而且對僱主非常忠誠。

廓爾喀人可以在英國申請當兵,年薪8500美元,服役期15年。在過去200多年裡,廓爾喀人已經參加了幾乎所有與英國有關的衝突。

廓爾喀士兵特別喜歡佩戴“戈戈裡彎刀”,據說這種彎刀一經拔出就必須見血,這也成為廓爾喀僱傭兵的標誌性裝備。

大家好,我是HK君,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