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人,一個存世很短的小國是如何在大國的夾縫之中苦苦掙扎的?

王瑜瑜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白話幾句。

很多人或許對題主所提出的“丁零人”不甚瞭解,這並非中原民族,而是屬於西域部落。

最早出現對丁零的記載,應該為《山海經》,其中《海內經》講述到北海之內、幽都之山,有大幽之國,有丁零之國,其民從膝已下有毛,馬蹄善走。

依照《山海經》的記載來看,丁零人就是“怪物”,因此後人將其稱之為“馬脛國”,描述這國人為“馬人”,膝以上為人頭人身,膝以下為馬腿馬蹄,不騎馬,卻健走如馬。後來許多歷史文獻中,同樣以這種方式描述丁零人,這幅怪模樣,實在令人奇怪。

具體丁零人起源於什麼時代,到現在無從考證,俄羅斯考古學家認為丁零人極有可能是南西伯利亞米努辛斯克盆地的阿凡那羨沃人後代。“塔加爾文化”的創造者同樣被認為是丁零人。

在古代一些文獻中,丁零人與敕勒人被視為同一人種,就算不是同一祖先,也一定是民族融合後的統一民族。隋唐時代的“鐵勒”實則就是這兩個民族統一後所形成的民族。

從漢代開始,就已經有對“丁零”的記載,只知道他們是個小部落,與一些遊牧民族混居一處,隨水草遊牧,一部分在東漢之時,到達甘肅河西走廊、寧夏一代。

到了兩晉南北朝之時,定居在這一區域的部分丁零人逐漸南遷,隨之與其他民族融合。後來的薛延陀、突厥、回紇以及蒙古草原上的汪古部、克烈部實則都是丁零人的後裔。

實則這一民族並不存在題主所說的“苦苦掙扎”,古代遊牧民族全都是這樣,強大就要吞併小民族、小部落,然後進行民族大融匯大一統。實則所有民族都在“苦苦掙扎”,這是常態,直到現在,一些中亞以及非洲部落依舊以這種原始方式存活,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從古至今都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目前被認為血統最純的丁零人後裔是涅涅茨人,現如今這個民族的很多人依舊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生活方式也比較原始,不過倒是無憂無慮,不為金錢和貧富差距而發愁。


大獅


說起丁零人,很多可能都不知道,但是說起《敕勒歌》幾乎是無人不知,寫《敕勒歌》的敕勒人就是丁零人。

丁零這個民族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在匈奴馳騁草原以前,丁零人就已經存在了,匈奴統一塞北之後,丁零人成了匈奴的奴隸,匈奴人稱他們為丁零,這也是丁零族的名字由來。之所以那個時候不見史書記載,可能是因為丁零人生活在匈奴的北邊,和漢王朝接觸較少。


到了東漢的時候,東漢聯合烏桓、東胡和丁零人對匈奴發起了三面夾擊的戰爭,匈奴被徹底打敗,一部分西遷,一部分被併入鮮卑。匈奴被打敗以後,鮮卑族和柔然開始相繼稱霸草原,丁零人還是沒有建立屬於自己的汗國,相繼成為鮮卑和柔然的奴隸。

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北魏強大起來後曾多次進攻柔然,俘獲了大量的柔然和丁零人,北魏把他們遷到陰山地區放牧,以加強邊防,膾炙人口的《敕勒歌》就誕生於這個時期。

到了隋唐時期,丁零人先後分為鐵勒部、薛延陀部、回紇部,在唐朝北面先後建立薛延陀汗國、回紇汗國,這是丁零人最強盛的時期。

到了唐朝末年,生活在東北部契丹族逐漸強大起來,在統一了塞北之後,丁零又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不過據現在考察,維吾爾族人中就有丁零人的血統。一個民族在大國之間努力生存,居然經歷了一千多年,真是奇蹟。


我是歷史淘沙,這個問題由我來答。


歷史淘沙


丁零人是我國古代北方一個民族的稱呼,正確的讀音應該是顛連,它有許多名稱,比如丁令、高車、狄歷、鐵勒等,這和文天祥《過零丁洋》裡的零丁不是一個意思,丁零人是在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過的民族。

丁零人經過了幾個朝代的變遷,不斷進行改變和融合。丁零部落最早為敕勒人,屬於原始遊牧部落,他們最初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曾臣屬於匈奴。

後來南遷入中原的敕勒被稱為丁零。因為北方的敕勒人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所以又被稱為高車。漢朝擊潰北匈奴之後,敕勒人的地域開始往南遷移,開始與中原的漢人不斷交往融合。

到了秦漢時期,丁零人因不堪忍受匈奴的壓迫,開始聯合其他的部落反抗匈奴。到了4世紀中葉的時侯,生活在陰山一帶的丁零人和鮮卑人融合在一起,基本都已鮮卑化,我們所熟知的《敕勒歌》,就是北齊時期鮮卑化的敕勒人用鮮卑語唱的牧歌,後來又被翻譯成漢語。


《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丁零人非常聰明,他們擅長做一種高輪大車,因此又被稱為“高車”。丁零人之所以選擇做高車,是受他們所生存的環境影響。

當時丁零人生活的地方水草茂盛,下雪的時時侯,雪會沒過膝蓋,那裡又有許多沼澤,這種高輪大車可以在艱難的環境下順利通行,減少前進的阻力。

雖然這種高輪大車製造的非常簡陋,質量也很差,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們能製造出這種的通行工具已屬不易,這真的是一項很不簡單的發明。


直到現在,在呼倫貝爾盟巴爾虎三旗還留存著使用高輪大車的習慣,這種車被稱為勒勒車,車輪非常大,最長的達到1.4米左右,有的比牛都要高,和馬的身高差不多。

這種高輪大車無法和現代的高科技相比,它們是那麼的粗糙,但是在當地卻非常實用。一般是把樺木、柞木烘烤以後,把木頭弄成曲折的樣子,再把它們連接起來做成車輪,並不要求多麼精細,只要能夠滾動就可以。一般的牧民家裡都有三四輛勒勒車,平時還可以把車輪卸下來做柵欄,可謂是一舉多得。

據《北史.高車傳》記載,敕勒族好引聲民歌,男女無大小,皆集會。平吉之人,則歌舞作樂。”


可見當時的敕勒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但後來因為連戰征戰,加上柔然的不斷侵襲,最後被柔然打敗,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涅涅茨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丁零人,他們信奉薩滿教,後來又有一部分人改為東正教,他們自古以捕魚、狩獵、養鹿為生,他們的語言和其他民族不同,所以也很難有人可以和他們溝通,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千水千山


導讀:丁零是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遊牧在貝加爾湖。雖然說丁零人歷史悠久但是一直不太出名。純粹以丁零人本族的名義建立的國家存世非常短,只有短短五年的時間。這個國家叫翟魏,在五胡十六國時期趁著前秦失敗、群雄並起的時候以黃河南岸黎陽為中心建魏國。首領翟遼自稱大魏天王,史稱翟魏政權。翟魏加在慕容垂的後燕和東晉之間的狹小地區,閃展騰挪的戰略縱深非常小。所以僅僅存在五年便在東晉和後燕夾攻下被後燕所滅。

從遙遠的貝加爾湖畔來到河南的丁零一部

丁零歷史非常悠久,早期居住在遙遠的北方草原的貝加爾湖畔。這個民族從原始的部族開始就不斷依附強勢民族。從匈奴開始,當漢朝擊潰匈奴後丁零人才開始南遷逐漸和中原政權接觸。從三國以後,丁零人逐漸分化:一部分留在祖地,一部分向西到了北疆地區,還有一部分逐漸南下逐漸進入中原。因為丁零人本就不是非常強悍的民族,所以一直也沒有成為雄霸草原的主體民族。同樣也失去了發展成為現代民族的機會。

在西晉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西晉爆發了八王之亂,連年的征戰嚴重削弱了西晉的國力。大量對中原垂涎的少數民族逐漸進入中原佔據地盤建立自己的政權,丁零人的一支也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來到了中原腹地。



翟魏建國背景

在中原建國的丁零翟氏的記載還要追述到公元330年的後趙時期,翟斌向後趙朝見,被封為句町王。到前秦時期,苻堅將翟斌的部族安置在新安、澠池。這就基本到了建國的河南之地。

淝水之戰前,前秦差點就有機會結束這紛亂的北方時局,但是由於苻堅的剛愎自用淝水之戰的一場慘敗導致整個北方大地再起烽煙。公元 383年淝水之戰後﹐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協助慕容垂建立後燕。慕容垂任命翟斌為建義大將軍,封為河南王。(丁零人快有自己的地盤了)

結果翟斌不滿足這個大將軍的頭銜,妄想更高的官職。但是慕容垂予以拒絕。翟斌居然想勾結前秦反叛,結果被發現自己和倆個兄弟都被殺。翟真出走後被殺,翟真的兒子翟遼逃到東晉黎陽太守滕恬之。這這裡,農夫和蛇的故事再次上演。翟遼雖然受到滕恬之看中,但是依然揹著滕恬之偷偷的收買人心架空滕恬之。

在次年當太守滕恬之出城作戰的時候,翟遼居然關閉城門佔據了黎陽城。太守滕恬之無法進城只好往其他城池撤退,翟遼派兵追擊並擒拿滕恬之。至此翟遼以非常不光彩的手段為丁零人拿到了第一個城池。

(黎陽城)

由於此時的東晉朝廷早就沒有了興盛景象,皇族和世家大族之間爭權奪利所以邊境的小事情他們根本就不關心。以在東晉的豫州刺史朱序派出將軍秦膺、童斌聯絡周邊的力量討伐翟遼無果後,泰山太守張願居然帶著本郡投降了翟遼。張願以東晉太守的職位居然向一個只佔據一個城池的丁零人投降,可見他對東晉的朝局多麼失望。

當後燕慕容垂在命太子監國,自己親率大軍南下征討翟遼。翟遼的表現也非常光棍,知道好漢不吃眼前虧的道理。他立刻宣佈投降並出城請罪。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慕容垂封翟遼為徐州牧、河南王。但是翟遼本性難移,在後燕撤兵後不久就再次反叛後燕。


翟魏建國

翟遼的想法非常明確,就是想不受約束的稱霸一方。於是在公元388年翟遼自稱為魏天王,改年號為建光;設置文武百官,史稱翟魏。丁零人終於在這亂世之中覓得建國良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


公元390年,西燕皇帝慕容永企圖南下攻佔洛陽被朱序擊敗。然而翟遼也對古都洛陽垂涎三尺,居然想趁火打劫。朱序大怒,命名將劉牢之出兵甄城擊潰翟魏太子翟釗。接著劉勞之乘勝追擊攻打滑臺,擊敗翟遼。這兩仗都發生在翟魏的國土上,翟魏這麼小的國家受到這樣的打擊後一蹶不振。

說來說去還是翟魏實力不夠。連續獲勝沒有問題,一旦受到幾次打擊就不是小小的翟魏所能承受。公元391年鬱悶的魏天王翟遼因病去世,太子翟釗繼位。如果翟釗挖掘潛力、休養生息沒準翟魏的國祚還能多延長一些時間,可是他不懂這個道理。

如果沒有實力就不要總是去挑釁強大的對手,否則結果會很慘。翟釗在繼位不久就進攻後燕的重鎮鄴城,結果被擊敗。次年翟釗再次發兵攻擊後燕,這下把慕容垂惹毛了。慕容垂親率大軍南征翟魏。實力雄厚的後燕軍隊在戰神慕容垂的指揮下利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順利度過黃河。翟魏的軍隊疲於奔命後被徹底擊潰,翟釗單人獨騎逃往西燕。持續五年的翟魏政權正式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小結:


歷史上丁零人正式建立的政權就這一個,僅僅存在了五年。但是丁零人畢竟把自己政權寫入了歷史。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這首我們在小學時代幾乎人人能背誦的南北朝民歌中的“敕勒人”就是題主所提到的“丁零人”。所以我們雖然陌生,但是一說起來其實我們都曾經接觸,因為他們所用的“車輪高大”,所以也被稱為“高車人”,他們被認為是現在維吾爾族人的祖先。

丁零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南部一代,但是匈奴人的崛起和掠奪,加上北方遊牧民族戰爭頻發,他們不堪其擾有一部分遷徙到了阿爾泰山一代。生活在貝加爾湖南部的丁零人被稱為“北丁零”,生活在阿爾泰山一帶的被稱為“西丁零”,還有一部分人遷徙到了甘肅河西走廊一帶和當地人融合。漢朝時期,漢王朝和匈奴發生了多起戰爭,最後幾乎滅掉了匈奴政權,當時的丁零人聯合烏孫等勢力進攻匈奴,並且取得勝利。匈奴被漢王朝趕到北邊還有一部分向西逃竄,這時候丁零人中的一部分生活範圍逐漸向南拓展並且一大部分當時的漢王朝人口相融合。



匈奴被趕走以後北方一度以柔然,鮮卑,丁零人為主要部落。柔然統治時期,丁零人在當時被稱為“柔然敕勒部落”。

後來鮮卑的北魏政權崛起,柔然遭受打擊,北魏柔然兩大勢力的夾縫中,他們西遷建立了高車國。但是柔然並沒有放過他們,多次發動戰爭,雙發互有勝負。後來柔然被漸漸強盛的北魏政權打擊,高車國向北魏進貢。後來存在了55年的高車國還是被柔然所滅。丁零人也曾在中原建立政權,十六國時期南遷的丁零人翟遼在河南建立翟魏政權,但是政權僅僅建立五年就被後燕政權慕容垂滅掉了。




丁零人並不是小國,他是一個分佈範圍較廣,人口相對龐大的民族,但是他們成立的高車國和翟魏政權確實是小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把丁零政權和丁零人來區分開。不管是強大的柔然還是曾統一北方的北魏,他們的主要人口中都有丁零人。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後來強盛一時的回紇,突厥還有蒙古的克烈部(克烈部的公主亦巴哈曾是成吉思汗的嬪妃,後來被其賞賜給戰功卓著的將領朮赤臺)都是丁零人的後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