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多次出兵越南都失敗而歸?

於無聲處34


越南一詞最早出現在秦朝,秦皇嬴政統一天下後,立刻對邊遠地區進行征討,越南便是其中之一,當時被派去越南的有一位大將名叫趙佗,對於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趙佗是南越國第一任國王,同樣也是一位在壽命上戰勝很多皇帝的大王,南越王趙佗是嬴政時期的人,從嬴政那裡算起,到武帝劉徹這裡期間趙佗歷經二世胡亥、高祖劉邦、劉盈、劉恆、劉啟,七位君王。

趙佗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將王位傳給自己孫子的人,趙佗是秦國將軍,嬴政坐上皇帝后,吸取之前對付百越失敗的教訓,這次他直接買命令趙佗帶領三十萬大軍,強行以武力鎮壓,最終在秦國強大武力鎮壓下百越被滅,趙佗則一直留在百越。

南越國是在秦國滅亡後,楚漢相爭之時,當時身為秦將的趙佗手握三十萬秦軍並沒有北上救秦國,反而選擇劃地自治,建立起一個不同於中央的朝廷南越國。現在很多歷史學家都對當年趙佗不北上做出解釋,那是因為當初嬴政頒佈一道命令,那就是要趙佗等人無論如何都要死守在南越之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趙佗在秦國滅亡的時候,不派兵救助秦國。

時間一轉,到了三國時期,南越搖身一變變為交趾,在三國時期交趾一度是吳國的藩國,直到西晉建立,交趾才宣佈獨立,西晉同樣對交趾進行過幾次圍剿,可是最終以失敗而終。其實在西晉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對交趾多次出兵,可是大都以失敗而終,例如在在唐朝時期,便曾派兵鎮壓交趾獨立,就連宋太宗都對交趾用過兵,可是最終的結果還是失敗,在宋太宗時期,因為沒能擊敗交趾,宋太宗不得不承認交趾的地位。

自宋朝之後,元、明各朝都對交趾不同程度的用過兵,可是都是無功而返,那麼這是為什麼呢?強如元朝、唐朝在面對小小的交趾之時都無功而返呢?

無非就3個原因,一是越南的地理位置,二是時機,三是瞭解程度,這3個原因可謂個個扎心!

首先,南越的地理位置,南越北部有著眾多山川,而南越又有很多熱帶叢林。這些都為中原王朝進軍南越帶來很大的麻煩,拔山涉水先不說,還要穿越如此多的熱帶叢林,要是沒有當地人做嚮導的話,大軍很容易便迷失在熱帶叢林中,不僅如此如果南越士兵在山林中設伏,仰仗他們對地形的瞭解,完全可以讓朝廷派來的部隊全軍覆沒。

其次,時機不合適,無論是唐還是宋、元等朝,他們當時所處的都是內部紛爭不斷,中原各地叛軍不斷,朝廷除了要應對南越,還要對付各地叛軍,自然沒有多少精力來對付南越,對於南越用兵也只是象徵性的打壓,讓南越不在朝廷動盪之時出來分一碗羹。

最後,中原各大王朝對於南越根本不瞭解,甚至連南越的都城在哪裡都不知道,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連對手都不知道熱人,自然不可能戰勝對手,南越百姓從漢代開始到明朝一直都是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雖然外界不知道他們東莞情況,可他們對外界的情況多少有所瞭解,知道這千年來天下的變化之大,戰爭之多。他們深知戰爭的危害,因此當外族來企圖征服他們,擾亂他們美好生活的時候,南越百姓自然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守護家園。

因為在古代沒有先進的技術,也沒有如今的飛機、大炮,因此歷朝歷代對南越的征討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南越的“天險”要是放到現在估計是沒有什麼作用。在今天我們也只是可惜,因為中原王朝對南越這塊地方無能為力的原因,導致這塊原本屬於我們的地方,從版圖上劃分出去,成為今天的越南。


貓眼觀史


不止是越南,中國古代也曾多次出兵朝鮮,敗多勝少,即便勝利也很少佔其土地。兩個長期作為藩屬國的小角色,為何能屢次挫敗強大如元朝的中國軍隊?原因很複雜。

越南古稱交趾、交州、安南,清朝時才有越南之稱。越南開化比較晚,經濟落後,在中國唐朝以前大多數時期都是中國領土,秦、漢、唐都在這裡設置州、郡進行管轄,但唐末藩鎮割據,中央衰弱無力,越南當地勢力統一全境,建立王朝,趁機宣佈獨立。

正是從唐末五代起,中國古代政權開始了和越南連綿不絕的戰爭,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雙方歷史上規模較大的戰爭衝突。

1,南漢與丁朝

唐末五代,越南被五代十國中的南漢政權控制,但南漢實力有限,越南歷史上的丁朝統一全境後稱王,引起南漢大軍討伐,結果中伏大敗而歸,越南宣佈稱帝,完全獨立。

2,北宋與黎朝

北宋基本統一中國後,越南的丁朝上表內附,做了北宋的藩屬國,被北宋冊為交趾郡王,但後來丁朝的權臣黎桓篡權自立,建立黎朝,宋太宗趙光義認為黎氏此舉是對宋朝的不敬,大舉興兵征討,但陷入埋伏遭遇敗局,只得承認黎氏的地位,越南進入黎朝時期。

3,北宋與李朝

權臣篡權的戲碼在越南不斷上演,黎朝後被權臣李公蘊篡奪,建立李朝。這次宋朝沒出兵,但李朝卻膨脹了,在宋神宗時率軍主動進攻中國兩廣之地,攻城略地,破壞甚烈。次年,北宋組織還擊,大敗李朝軍隊,兵鋒直指河內,逼迫對方納款投降。

4,元朝與陳朝

(1)李朝末年,權臣陳守度又篡奪奪位,建立陳朝。此後,蒙古崛起,橫掃亞歐,忽必烈滅掉大理後揮師討伐交趾,蒙古鐵騎攻入越南河內,陳朝皇族倉皇逃入海島,但因天氣酷熱,蒙古軍隊水土不服,不得已撤退,在回師途中被陳朝軍隊尾隨反攻。

(2)忽必烈建立元朝後,陳朝拒絕臣服,蒙古再度揮師討伐,越南實行堅壁清野,焦土抗戰,蒙古騎兵無處發揮,不得已撤退,又被陳朝軍隊反攻獲勝。

(3)忽必烈仍不甘心,數年後再度出兵,水陸並進,越南故伎重施,逃入山林海島,不和元軍正面交鋒,元軍補給困難,只好撤退,不得已徹底放棄對越南的征服。

5、明朝與胡朝

明朝建立後,明太祖朱元璋把安南列入“不徵之國”,跟朝鮮一樣,作為自己的藩屬國。但陳朝末年,權臣黎季堥篡權自立,建立胡朝(黎季堥原姓胡)。陳氏不得已跑到大明求救,明成祖朱棣以宗主國身份派兵討伐,滅掉黎朝,斬首黎氏,時隔500多年再度把越南納入中國版圖,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直接進行管轄和統治。

但朱棣死後,明朝對交趾的控制減弱,當地勢力不斷起兵反抗明朝,仁宣二帝年間,號稱盛世,卻無力鎮壓交趾反抗,明軍屢戰屢敗,最後不得已承認越南恢復獨立。

6、清朝與阮氏

後來越南先是南北分裂,又三國割據,再進入阮朝時期,豈一個亂字了得。清朝曾派兵幫助其中一方,但先勝後敗,最終無力征服越南,只得封王安撫了事。

綜觀中國古代歷史上與越南的數次戰爭,除北宋神宗時期自衛反擊取勝、明成祖朱棣霸氣滅掉對方以外,其他均以落敗告終,即便強大如元朝也三戰三敗,這是什麼原因?

筆者認為,從越南角度分析,主要有如下幾個因素。

1,地利優勢。越南屬熱帶,境內遍佈山地、雨林,交通極為不便,氣候炎熱潮溼,瘴氣遍地,中國軍隊遠道而來,本就體力衰竭,加上水土不服,很容易熱帶傳染性疾病,導致非戰鬥減員嚴重,加上糧草不繼,補給困難,軍隊戰鬥力大打折扣。

2,戰術得當。越南自知實力有限,不敢和中國軍隊正面硬扛,他們深知自己的優勢,也知道中國軍隊的劣勢,儘量避免正面交鋒和固守城池,不是利用地形設置埋伏,便是堅壁清野,逃入山林或海島,留下一個個空城給我們佔領,然後打游擊戰騷擾,趁我們不勝騷擾,回師撤退時尾隨追擊,偷取勝利,不得不承認這是極為高明的戰術。


3,民風剽悍。生活在越南很多的很多人其實是華人後裔,不過他們沒有開化,文明程度較低,性格剽悍,不願服從中國統治,且民風尚武,人人皆可為兵,一旦有野心家組織煽動,很容易形成反抗中國的潮流,使得古代中國很難維持在越南的長期穩固統治。

越南的這些特點不僅讓古代中國多次吃虧,還讓現代超級大國美國深陷越戰泥沼,不得不抽身而退,吞下美國曆史上最慘重的戰爭失利。所以我們要“從戰略上蔑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對越南這個國度不可等閒視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者上述分析難免有疏漏之處。親愛的朋友們,對中國古代多次出兵越南都失敗而歸的原因,你們有何高見,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越南古代曾經屬於中國。

各個朝代都統治過,是中華文化圈。

當中原混亂時越南獨立而去,以後又收回,中國曾經的交趾省就在越南北部一大片範圍內。

越南獨立成國之後又成為中原王朝的保護國,一但越南出事中國就會派兵援助。

近代法國人佔領越南,美國人佔據越南中國都伸出援助之手。

元朝蒙古人用武力攻打越南,當然蒙古人用的兵除少數蒙古首領之外大部分是中原地區的兵,與廣西兵。

越南北部崇山峻嶺,道路狹隘,對於中原兵來講,兵馬未到,糧草先行。中原兵的糧食給養無法運到前線,在半途中就被越南人摧毀。

越南天氣酷熱,冬天也和中原的夏天一樣,螞蟥遍地,樹上,地上到處都是吸血的螞蟥,蚊子四季都有。

受傷之後,傷口立即潰爛。毒蟲成群,螞蟻成群叮咬傷囗。

對於,涼快慣了的中原兵絕對不能生存,野外無法紮營。

這種環境越南人非常適宜。

越南的氣候與地理環境是越南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的條件。

但是,越南無論如何獨立於中原王朝之外,他們的文化卻受中原影響之重,中華文化最適宜越南民族,中原文化是越南民族的靈魂與精神。

這種局面到法國人來了才有改變,越南的文字被法國人改變了,但是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深入骨頭,無法脫眙換骨。

中國就像一塊磁石吸引著越南,直到今天也是。

對越南不能使用武力,而中華文化能夠拴住他們的精神,他們會向心於中國的。


寶樹白石


中國古代多次出兵越南,只有明成祖朱棣成功將越南打的俯首稱臣,區區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會如此難打敗呢?是武器裝備的問題,還是當地的環境氣候的問題,還是說當地的政治十分的開明,據記載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家,讓以軍力強盛的元朝吃了癟。接下來慕容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

相信任何一個國家以及民族都希望自己的國土能夠大,因此華夏民族對於領土擴張的想法一直在擴大根本不會停止,別看越南現在發展的還不錯,但古代越南是沒有文化底蘊的,自認強者為王,不過這也是很多國家的看法。因此越南開始學習中華的文化,這也成為了他們能夠屹立千年的原因。


雖說戰爭是侵佔土地最直接粗暴的方式,不過利用文化影響,一樣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國家與國家關係的實質性戰略方針。

我國與越南交戰的開始以及其發現為什麼不能平定越南的原因

越南第一次成功打敗中國是在公元938年,從此越南進入了自治時期,經歷過很多朝代,經歷了丁朝、李朝、陳朝等諸多朝代。越南的起源要從公元前600年說起,我國古代對於越南地區的控制足足有1200年之久,從公元前三世紀末開始,越南地區其實是被默認為我國領土的。


通過武力,古代王朝的確能夠獲得對越南的控制權,但是這種控制權並不持久。為了能夠讓越南真正的心悅誠服華夏,只能採取引流文化,讓越南人真正的成為華夏的一個省,這樣的文化輸入,讓越南懂得了很多文化,所以他們有了抵抗心裡,因此才會在公元938年脫離華夏的統治,採取自治。


這種自治制度直到1406年被成祖朱棣打破,越南儼然又成為了我國的附屬國。越南全境被朱棣大軍橫跨,越南重新回到了華夏的版圖之中,在這裡大明設立了行政機構,由中央直接統領。因此對於今天的問題,慕容認為是矛盾了,越南的確在公元938年至1406年這段時期採取過自治,卻不是無懈可擊。不然越南怎麼會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938年這段時期被劃為華夏的版圖呢?


越南在我國封建王朝北宋時期曾多次騷擾廣西等地,可終究是小打小鬧最終被收復。值得一提的是越南曾經讓強大的元朝屈服,並且簽訂條約。按常理來說蒙古想要打敗越南簡直是易如反掌,可就是這樣一個芝麻大小的國家,頑強鬥爭使蒙古大軍不得不簽訂條約。

越南能夠抵禦蒙古大軍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有著蚊蟲眾多外地人根本受不了的叢林,首先大軍到此處首先就得想要適應本土的條件,才能說事後的戰爭。雙方不論何時主動進攻的一方都會受到敵對勢力地域人文不通等限制,因此我國才會在對越南的戰爭中不容易勝利,不過並不像題主說的那樣次次大敗而歸。


慕容鑑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秦代佔領越南,越南被中國控制。

公元前111年,西漢武帝滅南越國,越南成為漢朝領土。漢朝實行直轄統治。

隨後,直到939年越南打敗南漢軍隊,建政稱王。

當時中國是是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控制越南的南漢僅僅是一個地方軍閥,地盤不過是今天的廣東、廣西、海南三省,沒有實力對越南做大規模進攻。

越南趁著中國內亂分裂,終於獲得獨立。

但至此,越南已經被中國控制長達1000年之久。

隨後,宋朝、蒙元、明朝都曾攻打越南。

這一系列作戰中,中原大軍基本都能佔領越南大量領土,包括首都河內。明朝更是厲害,一度再次統治越南多年,滅掉越南多個王朝。

但是,最終的結果都是中國大軍撤出越南。

為什麼?

原因如下:

第一,越南的地形非常適合防禦。

越南和中國接壤的北部,是連綿的山地地形,植被眾多。

這種地形在古代低技術戰爭下,是非常適合防禦,對進攻一方極為不利。

同時,大面積的森林和山地,又特別適合持久戰和游擊隊。

只要越南人堅定意志和中國打持久戰,中國方面想要徹底粉碎越南的游擊戰幾乎不可能。

因為越南北部的地形過於複雜,隨便一座山就能躲藏幾百人甚至幾千人,你根本無法掃蕩乾淨。

所以,越南對抗中國法寶就是先開始固守戰略要地,逐步消耗對方實力,同時不斷襲擊中國人的補給線,還有無處不在的游擊戰。

那麼,等到中國攻佔越南大城市,比如河內以後,軍隊已經很疲憊了,補給也很困難。

然而,越南軍隊主力還是存在的,不斷會進行襲擊,進行持久戰。

久而久之,中國軍隊傷亡日益增大,糧草匱乏,只能從越南撤退。

其實,中越戰爭中,越南也是同樣戰術,只是解放軍比較聰明,自行先撤退了。

第二,越南北部的傳染病是第一殺手。

蒙古人三次攻打越南的戰爭中,死於傳染病的比戰死的還多。

越南的氣候同中國中部、北部有很大不同。

北越山區還有很多惡劣的傳染病,比如瘧疾、霍亂等等。

越南人在這裡生活了幾千年,身體有抵抗這些疾病的抗體,所以他們即便得病往往不會死。

但中國人沒有這種抗體,一旦染病死亡率極高。

其實何談越南,古代中國人就算從中原來到廣西、貴州、雲南,都是很危險的,經常一病就死。

第三,越南人善戰。

越南男人外面軟綿綿,似乎性格溫和,其實骨子裡很善戰,不怕死。


這個世界上的民族有幾類。

俄羅斯被國內媒體吹噓為戰鬥民族,其實他們是好戰不善戰。

俄羅斯人表面很兇悍,實際上作戰輸多贏少。即便能夠打贏,俄羅斯基本都是慘勝,損失都是敵人很多倍,沒什麼值得誇耀的。

有些民族是不好戰也不善戰,代表是意大利人,基本百戰百敗。

有些民族則是好戰又善戰,代表就是英國、越南。

也許大家不知道,越南本來領土只有北部這一小塊,他完全是通過戰爭連續擊敗強敵,向南方擴張了好幾倍,最終才有今天的版圖。

越南戰爭中,美軍也認為北越軍隊很驍勇善戰,而且韌性很強,能吃不怕死,不達目的絕對不罷休,硬是把美國拖垮了。


薩沙


這個問題有很大瑕疵。


首先,越南自937年脫離南漢獨立建國,在此之前,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即便是大分裂時代的魏晉南北朝,越南北部也牢牢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中。

而在越南獨立建國後,明成祖朱棣曾於1407年發兵30萬征服越南全境,設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將其納入明朝版圖,所以說中原王朝出兵越南並不是全部敗績。

不過話說回來,自937年越南獨立後,除1407年的那次遠征,剩下的時間裡,中原王朝幾乎從未有過勝績,蒙元帝國三度征討安南皆鎩羽而歸,北宋時期越南更是侵入兩廣燒殺搶掠,中原王朝顏面盡失。

那麼,小小越南到底有何獨特?為何自獨立以來,中原王朝的征討幾乎從未成功過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位置優越

越南之所以讓中原王朝折戟,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越南的地理位置太靠南。

在那個醫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瘴癘是讓所有人望而卻步的可怕惡魔。

中華文明自黃河中下游發源後,疆域便開始了猛烈的擴張;商朝時期,疆域擴張到漢江流域;周朝建立後,楚國受封丹陽後,我國先民在南方開始了篳路藍縷的艱難開拓;秦國滅楚後,兵發嶺南,將勢力延伸到中南半島,佔據了今天的越南北部。

但越南的國土還在向南延伸,自937年立國後,越南就順著海岸線不斷向南擴張,陸續消滅了中部的占城和南部的真臘,用了800多年的時間將勢力擴張到湄公河流域。與此同時越南也在不斷向西部的老撾和柬埔寨擴張。

因為疆域的擴張,尤其是向南的延伸,使得越南相比於中原王朝而言有了一定的戰略縱深。加上緯度越低,瘴癘越嚴重,這使得即使中原王朝即便越南也難以長久駐留。

另外,越南南北狹長的國土中,山川河流縱列分佈,地表多為熱帶雨林,這使得中原王朝的征討難上加難。

2、時機成熟

五代十國作為我國最後一個亂世,也是越南獨立的最好契機。

等到宋太祖趙匡胤千辛萬苦統一了南方九國,才發現周邊依然政權林立。特別是北部的遼國,早在唐朝滅亡當年的907年就建立了,等到960年趙匡胤北宋建立時,遼國正是蒸蒸日上的創業時代,再加上遼國的漢化相當迅猛,建立和北宋同樣成熟的國家機器,這使得北宋想要效仿漢唐消滅遼國根本就不可能。

因為遼朝的巨大威脅,加上1038年西夏的建立,北宋徹底沒心思管南方的事情了,越南不僅在中南半島站穩了腳跟,還開始反客為主,於1075年大舉進犯兩廣,屠殺人口數十萬,北宋顏面盡失。

兩宋313年,始終沒有能力徹底解決周邊危機,當然也包括越南問題,而越南也在創業初期的300多年時間裡,瘋狂擴張國土,終於成為“南天小霸王”。

等到後期的元朝和明朝征討越南時,越南在實力上已經有了巨大提升,能夠對勞師以遠的中原大軍以逸待勞。

3、力不從心

對土地的不重視,是小農經濟支撐的所有中原王朝的通病。

對他們而言,失去一個或數個州並不重要,只要邊疆安寧就是勝利,這種思想在兩宋時期體現得淋漓盡致。所以在越南獨立且上表請求稱臣納貢時,中原王朝從降低成本的角度考慮,幾乎是毫不猶豫就拍板同意。

雖然節省了國庫支出,但由此導致的問題卻貽害無窮。因為越南在對中原王朝稱臣的同時,在中南半島內部構建以自己為中心的迷你版朝貢體系,逼迫周邊小國向其稱臣,這在無形中增加了越南的實力,中原王朝想要征討越南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而且自宋朝以來,除了元朝自草原來,剩下的王朝無不將國土防禦重點放在北方,明朝甚至將都城遷到北京,形成“天子守國門”的局面。清朝雖然沒有遊牧民族威脅,但沙俄的到來使得北方形式更加嚴峻。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原王朝從一開始對越南問題就缺乏足夠的重視,加上政治中心北移,面對山高皇帝遠的越南,中原王朝允許其成為藩屬國已經是最後的底線。

既然不重視,所以想要徹底拿下並經營越南就更加不可能。

一直以來,我國對越南的重視,尤其是937年越南獨立後,更多的是出於穩定西南苗疆和維繫海上絲綢之路的考量,因為越南緊挨兩廣且處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上。而當改土歸流大規模展開,且閉關鎖國開始成為帝國外交常態時,越南在中原王朝心目中的地位就顯得無關緊要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其作為藩屬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原因:1.交接地區地形複雜,山河相間縱列分佈,雲貴高原,橫斷山脈,地形地勢崎嶇不平,戰爭代價太大。2.自然災害頻發,地震滑坡泥石流,喀斯特,行軍困難,今天尚無好的辦法,何況當年!3.天氣多變,高原溼冷泥濘,翻過雲貴高原,溼熱原始叢林無法行軍,美國當代強大的軍力全天候摩托化裝備都無有效方法獲勝。4.當年冷兵器時代中國對蠻荒疆土沒有太大興趣,大多都是征服教訓式的打擊。一旦臣服,哪怕只是名義上的就可以了,佔領積極性不高,所以很多一撤兵,他們又反了,當年緬甸就是如此。5.中央王朝對越南不太感興趣(不毛之地要它何用),征服耗費又巨大,得不償失!沒有用精銳之師。6.相當長一段時間越南就是中國的,周秦時代的交趾,後來的安南,一直到清朝還是中國的附屬國,老將馮子材還有鎮南關大捷,就是為越抗法!7.最近一次80年代初,那是迫於國際輿論,否則都打到河內附近了,又撤兵的。


用戶86405935521


儘管我們貴為華夏民族龍的傳人,但其實也對“強龍壓不住地頭蛇”這句話表示贊同。畢竟人家根基在那裡放著,國人到那裡首先要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難,其次才能升級到戰略層面,如果沒有常駐軍隊,在那裡進一步加強控制,越南的獨立也是遲早的問題。

我國祖先對於領土擴張想法從未停止過,越南地區在從未與我國發生關係之前,其實本身的文化底蘊是比較差的,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千年不倒,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文化根基息息相關。

儘管戰爭是掠奪土地以及其他資源最直接粗暴的方式,但利用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確實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一個國家與國家關係的實質性戰略方針。

通過我國曆來與越南發生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自然就能發現其中的原因。

要說屢次出兵失敗,也確實有點誇張了,要真的如此,那我國古代對於越南的統治又從何說起呢?

越南的歷史起源最早要從公元前600年說起,對於越南地區的控制足足有1200年之久,從公元前三世紀末開始,越南地區其實是被默認為我國領土的。

武力衝突,僅僅是為了取得對越南地區的控制權,而且並不具有持續性,當時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越南地區的控制,所以我們的先祖對越南地區採取了大量的文化輸入,就是打算從根本上讓越南屬於我國的管轄範圍之內。

我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無疑對越南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大約在公元938年,越南人民才真正意義上首次打敗中國軍隊,這次偉大的壯舉,也在越南獨立史上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此開啟了越南真正意義上的自治,這時越南的發展也已經步入了一段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干預的真空期,先後經歷了丁朝、李朝、陳朝等諸多朝代。

直到大約公元1407年左右才再次被我國控制,當時派兵南下的正是明成祖朱棣,整整30萬大軍出現在越南土地上,橫跨整個越南全境,為了進一步加強管理,在這裡設置了大明王朝的行政機構布政使司,進一步將其擴充到了大明朝的版圖之中。

其實這裡大家就很容易能夠發現,題主所說的多次存在爭議,首先要劃定一定的時間範圍,畢竟在1407年南下征討越南,顯然是霸氣十足的。

真正中國古代對於越南地區的出征,幾乎每次都失敗而告終的時間區間,也要從公元938年越南獨立開始,單獨剔除1407年大明的出征。除過越南單獨發展的時間,越南在我國北宋時期,甚至有了主動出擊的態勢,對於廣東廣西地區屢次侵犯,也在當時造成了不小的恐慌。

說出來可能大家都有點不信,曾經盛極一時的元朝大軍,就在越南地區遭遇了滑鐵盧,最終雙方為了避戰還簽訂了協議,大家想想為什麼會如此呢?

首先就不得不在客觀上承認,越南地區確實有地域優勢,之前在那個文明尚未開化的年代,對於越南地區的控制可以說輕而易舉。

但後來進一步的文化輸送,讓越南人民也認識到獨立的重要性,從剛開始的無意識到後來的反抗,再加上千百年來的積累,也讓他們對於地域優勢的發揮更加得心應手。

其次,交通條件極為不便,而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首先越南地區與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候差異較大,很多人不能立刻就適應當地的環境,叢林眾多,還沒有開始正面交鋒,就已經被環境打敗了。

越南地區的叢林是全世界都聞名的,曾經的美國大兵都在這裡吃了虧,何況是在當時就沒有飛機,大炮的中國古代軍隊呢?

最終還是要強調那句話,地頭蛇終究要比強龍更有優勢,如果離開了環境的優勢,相信我國古代士兵的戰力提升絕對不止一個檔次,失敗而歸,最終不是敗給了越南,而是敗給了越南的環境。


大國布衣


越南古稱交趾、安南,曾屬古代中國一部。因其地圖形狀狹長,像一條長尾巴,所以又被稱為古代中國地圖上的尾巴。

在歷史上,越南多次發生叛亂,但都被中原王朝鎮壓下去了,直到五代時期才脫離中國,成為獨立的國家。
(漢朝的交州地區包括今天越南的中、北部)

越南與中國的歷史淵源

西漢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東征西討,於公元前112年攻滅了割據嶺南地區的南越國。南越國的疆域就包括了今天的越南中、北部地區,所以漢朝便首次將越南納入了版圖。

在漢朝的十三州中,越南屬於交州(交趾刺史部)管轄,是漢朝疆域的最南端。交州後來變成了九個郡,其中有三個郡分佈在越南境內,分別是交趾郡(越南北部)、九真郡(越南北部)、日南郡(越南中部)。

此後,歷經西漢、東漢、東吳(三國)、西晉、東晉、南朝(宋齊梁陳)、隋、唐等諸多王朝,越南都在中國的版圖以內。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天下大亂,越南才脫離中國。


越南獨立建國的歷史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10世紀前期和中期),統治今天兩廣和越南地區的是古代中國的南漢王朝。公元939年,南漢的靜海軍節度使吳權叛亂,驅逐了南漢駐紮在越南的軍隊。吳權在越南地區自立稱王,徹底脫離了南漢王朝,此舉也使得古代越南徹底脫離古代中國,變成一個獨立國家,這是公元10世紀的事。而越南人則將吳權視為祖先,將吳權建立的王朝稱為吳朝。

明朝曾短暫收復越南

明成祖朱棣在位時期(公元15世紀初),曾趁越南內亂的時機出兵佔據了越南,不過此時距離越南獨立建國已經過去了將近500年的時間,因此當地人的抵抗非常激烈。

朱棣想要恢復漢唐時期的越南故土,所以在當地設置了安南布政使(越南)加以管理。但在明宣宗朱瞻基(朱棣之孫)時期,明朝再次放棄了越南的土地,將8萬駐紮的軍隊撤回國內。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思想保守的明宣宗並不重視越南這塊土地

第二、越南脫離中國已久,抵抗十分激烈,明軍損失慘重

第三、明朝為了集中力量防禦北方的蒙古,被迫在南方採取收縮戰略


歷史的荒野


越南這個國家無論在文化上還是在民族淵源上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越南也以“小中華”自居,視東南亞其他民族為蠻夷,更認為自身血脈源於炎帝一系,是華夏正統。“越南”的意思是百越之南,是清朝嘉慶皇帝冊封的國號,一直延用至今。


從公元前三世紀晚期至十世紀前期,越南處於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隨即發兵平定嶺南。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50萬大軍攻打嶺南,但中原士兵根本不適應南方炎熱潮溼的氣候,進展不順,主將屠睢戰死。後來秦始皇任命任囂為主將,趙佗仍為副將,於公元前214年第二次征討嶺南,最終成功把嶺南地區也納入秦朝疆域。在此設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其中桂林和南海分別在今天的廣西、廣東,象郡包括今天的廣西東南部和越南北部。越南第一次直接納入中原王朝統治之下,這也是越南自認為疆域包括兩廣的原因。但是越南始終跟中原王朝分分合合,最終脫離中原王朝,這又是為什麼呢?



地理和氣候

越南距離中原王朝統治核心黃河流域過於遙遠,路途不便,統治成本高,極易形成割據政權。而且中原人不適應當地瘴癘嚴重,炎熱潮溼的氣候,漢民不願前往此地,這就使得即使中原王朝打下越南也難以長久駐留,這也是越南叛亂始終無法根除的原因之一。


向心力不足

自從秦朝佔領嶺南以後,秦始皇命令大軍原地駐守,跟當地人通婚等,大大加強了中原王朝對嶺南的統治。但是大部分軍隊駐紮在兩廣地區,實際上在越南的漢人數量不多,這也是為什麼中原王朝能消化兩廣地區,確始終不能消化越南的重要原因,而且在漢朝以後再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移民,等到五代十國的時候,割據混戰也使得僅有的漢人損失殆盡,當地土著人口占據了絕對優勢。


脫離時間長

雖然越南與中原王朝一直分分合合,但是總體上在唐朝以前,越南北部一直屬於中國的版圖。在中原王朝經歷五代十國大分裂期間,越南也趁機獨立,而後宋朝重新一統華夏。但是終宋一代,其精力始終放在對付北方遊牧民族上,錯過了收復越南的最佳時機。等到明成祖朱棣出兵越南時,其獨立已久,人民獨立意識強烈,反抗不斷,導致明朝最後不得不撤出越南。


華夷觀念

中國古代實行的是朝貢體系,與西方直接武力佔領的殖民體系截然不同。中原政權和其他政權以“冊封”關係為主。在這個體制中,中國中原政權成為一元的中心,各朝貢國承認這一中心地位,並憑藉中原政權的冊封取得統治的合法性,構成中央政權的外藩。宗藩關係不訴諸武力即可使對方誠服更顯文明。所以中國古代在這種觀念下,也放任了越南的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