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真諦是什麼?

地當紙


書法的真諦是筆以載道,是毛筆的特性藉助漢字所反映的人格天道,是漢字筆墨的人格化。而非漢字形態的規範化。

古人論書多講筆,多講法,多講意。今人論書多講字,多講文,多講形。所以古今有別,今不如昔。書法真諦,每每被人誤解。

王羲之說:點畫之間皆有意。是將毛筆的下乘功能書寫提升為上乘境界書法。

懷素:自言轉腕無所拘,大笑羲之用《陣圖》。是把毛筆的小乘筆墨意趣提升為大乘揮灑自由。

翁方綱說:空山獨立始大悟,世間無物非草書!是把書法的真諦本質抽象至萬物之靈!

書法的本質豈是幾個館閣院體行楷毛筆字所能牢籠的?

書法的認識理解、創作學習、鑑定研究,任重道遠!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真諦是一門藝術,而不是其記載傳遞信息等實用功能。所謂書法者一定要有一定的法度,而不是隨便亂寫,但法不是死法,要有變化,有創新。但創新一定是有法可依的,不能用尿盆來炒菜當做也是創新。既然是藝術,一定是有美感、有創造性、有生命力的,醜陋的讓人們看著難受的所謂書法不是真正的藝術,只是譁眾取寵的噱頭。






國學菁匯


漢字是書法的本源,書法是漢字的外在表現形式,而書法也是華夏文化展現在世界面前特殊藝術形式,是世界文化之林中比較少見的藝術種類。書法藝術跟文化也是相輔相成,互為表裡,而書法藝術的勃興,從另外一個方面也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那麼,什麼是書法藝術的精髓呢?

文化交流傳承的視覺性表現藝術

書法作為世界獨一份的文化藝術,可以通過視覺藝術表現形式,是中國書法在世界上享有的特殊標籤。書法家把自己領悟到的文化內容,通過精煉歸納再把它書寫成書法作品,就完成了一個內容通過視覺藝術傳承的傳播的價值實體,而欣賞者通過這個價值實體再來了解回味文化中的內涵。一方面傳承了中國的文化,另一方面,又通過書法的表現讓人們領略中國書法表現出來的精神張力和視覺衝擊,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傳薪久遠的文化密碼!



雄渾的文化基因和深邃的歷史感。

伴隨文字的出現,中國書法經歷了從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到草書歷史進程。從甲骨文的濫觴、書法審美日漸的成熟的金文、中國書法的精神自覺的篆書、雄強的氣勢宏闊的隸書、大氣中正之楷書、婉轉流美而不失剛健的行書到精神之舞點劃成仙的草書! 幾千年的時間跨度,書法伴隨經典的文化,從象形到會意的智慧演進,從簡單的空間造型一步一步的發展到今天的最高全方位審美境界!‘



民族精神生態和文化傳承的風向標

隨著書法的本體延伸,以文化作為內核的中國書法,不斷地吸取有贏有營養的價值成分,自覺摒棄一些非文化價值體現的書法糟粕。書法家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的完善自我修為,不斷的深耕文化的精神領地,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書法審美觀點。因此,在書法文化傳承中,一些狂躁的、粗暴的與傳統相悖的非文化類書法作品,在有意無意之中就被人們的驅趕出去了思想領地,自動的保留了自由中和、積極向上的審美傾向!



最有價值的藝術傳承

中國書法是書法人通過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見證和記錄,以對文化精髓的帶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呈現,讓人感覺時代的文化藝術的脈動,社會變革進步的氣息,歷久而彌新的殘存書法史料,也彰顯了人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格調,是集文化,歷史,以及藝術大成的三位一體的權重史料。

具有無可替代的文飾作用

中國書法的裝飾性作用也不容小覷,由南至北的名勝古蹟、從古至今的雕樑畫棟、文人雅士的精緻小居,到處可見充滿傳統文化氣息的書法牌匾、意趣橫生的各式對聯和催人奮進的勵志條幅!


瀟湘彩虹


書法的真諦=書法技法+感情流露+天然浪漫。首先稱為書法,必須是建立在書法基礎上,符合書法的法則,用筆,結構,章法要有模式尺度,要符合書法的審美觀,你胡寫亂寫、用筆不對,結構章法不好,這不叫書法。有的人楷書寫的特別好,至少讓人一看橫平豎直,好像複印機印出來的,這種只能稱為字,寫字而已,不是書法。因為字已經寫死了寫僵了。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字寫的很好看,但偏偏不被認同的原因。醜書、江湖書法那更不能稱為書法了,連基本的書法技法規則都不符合。其次好的書法作品裡面是有作者的真實感情流露。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把他失去侄子的那種痛苦悲愴寫的淋漓盡致。現在人寫書法,比較急功近利,大部分都為出名為金錢,書法作品都會刻意創造,為入展而創造,那麼你想他有多少感情在裡面。再其次,優秀的書法作品其實還是要有天然浪漫的感覺。蔡邕說過:“書法肇於自然”。其實漢字都是從生活中而來,到現今字變體不少。一筆一劃要各像其形,這才是我們追求的,但有些書者求奇求怪,亂變其形,有的算是創新,但大多恐怕已入魔道而不自知。


寧夢書畫


書法的真諦是什麼?

但凡帶“真諦”兩個字的,都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即使自己覺得說清楚了,仍然會有不少人認為你的說法有失偏頗。

書法,往淺處說,就是一張紙,上面有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字,旁邊一些小一點的字,後邊會有作者的名字,還有一兩顆紅色的印章做點綴。這就是書法,當你看看到這張紙的時候內心能有有所觸動,哪怕是一點點觸動,或是欣喜,或是激昂,或是憂鬱,或是壓抑,等等。書法的真諦,可能就在這個觸動當中。

書法是漢字書寫的藝術,漢字的最原始功能就是傳遞某種信息,這也是書法的一個基本功能,但是不同於一般漢字的是,書法除了簡單的漢字表意功能之外,還帶有書寫者在寫字時自身所要表達的一種情懷。比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一個好天氣裡,一群文藝青年在野外一塊喝酒寫詩,興致很高,王羲之的《蘭亭序》除了文本內容之外,通過行雲流水的書法進一步表達出來了當時的情況和想法。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除了文本之外,同樣從書法角度看也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悲憤心情。蘇東坡的《寒食帖》,同樣如此,除了蘇東坡所寫的兩首詩之外,筆墨紙間能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他當時的境遇和感受。

所以說,書法的真諦,我認為就是傳達一種情感,或者說是傳達精神上的某種東西,但是這種傳達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作者完成,一部分是讀者去完成,而後作者和讀者之間通過這樣一層紙,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傳遞。


書法雅集


中國書法的精髓是:“藝術與技法”的統一體,有生動的形式美,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美學內涵。沒有藝術的追求,好的作品無法產生。而對藝術的追求離不開技法的基礎。歷來學書法的人從技法入手,從而撐握其筆法,結構和章法。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筆墨技巧融匯貫通,凝聚成自己獨特的藝術作品,把繼承和創造這對立和統一融為一體。離書法的精髓己不遠了。

晉王羲之學書由鍾繇,蔡邕的書法學起,既繼承他們的優良傳統,又經過自己的醞釀改革和創造,把魏以來質樸的書風變成自己的“雅俗共賞,法度嚴謹,研美流暢的書體。唐宋八大家也都學過王羲之的書法。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本又在前人的基礎上劊造出各具自身鳳格的書體。這些實踐證明:得出一個精誰的道理:“知甚門必得其法,知其奧必得其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從形似到不形似,從有法到無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國書法的精髓…。


茶韻書齋


書法,著名書法理論家熊秉明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原因就是因為書法的載體是中國的漢字。


它是指按照文字特點,以筆法、結構和章法的技法處理,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是漢字書寫的一種法則,可以說是中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

提到書法,似乎大多數人都明白,可能都會說:哦,書法,是不是寫毛筆字?可以說,我們大多數人對書法的認識已觸及到了書法的核心。

現在我們提到書法,主要是指的毛筆書法,它的核心就是用毛筆書寫漢字。脫離了漢字和毛筆都不能成為書法藝術。

中國書法經過近一千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技法和理論體系。保證用毛筆書寫漢字的基礎上,還要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技法。


很多江湖書法作者,寫馬必有四個蹄子,寫虎就要拉長尾巴,寫龍就要繞上幾圈,寫佛就要有一個人跪下,其實這就已經脫離了書法了,因為他把漢字寫錯了。

你覺得呢?


不二齋


眾所周知,章法、筆法、墨法是書法的三要素。趙孟頫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哪個是“精髓”從這句話裡便可得出。

從古至今在章法的表現上都不是單一的,且都在變化,這跟書寫的載體和字體有直接關係。簡牘和碑刻、卷軸和立軸、楷書與草書、館閣體與展覽體等這些章法都是不同的。

至於墨法是沿用國畫中的說法,墨分五彩即焦、濃、重、淡、清,這些在當今的“展覽體”中已普遍運用。用來化章法的平淡,以達到更好的視覺衝擊力。而在明代以前所用者不多。

筆法可以說三要素中是最難的,像藏鋒、露鋒、中鋒、側鋒、裹鋒、轉鋒、頓筆、絞筆、捻管、使轉、疾澀……等用筆方法都是古人常用的,書法的線條質量跟筆法有直接關係。


書風法雨


我理解的書法真諦是雅而不俗!



書法與詩相似,唯雅才是其道,書法入俗則不成矣!從古到今概不能免。



俗世書法大忌,無論誰近俗都難免受人槍筆伐討。大家都知道趙孟頫吧?一個幾乎是王顏之後的第三存在,可是就是因為其行筆或許熟練,導致千古詬病不斷,什麼原因?熟而近俗矣!



為什麼書法不往漂亮寫?是王羲之不能?還是顏真卿不能啊?我喜歡討論柳公權,因為我是柳體出身,用少師來說事能通暢些!練柳體有些功力的人都會注意到,柳體有時是故意把本應該最好看的結構破壞了!為什麼?就是避免進入最漂亮的俗氣中!最完美的東西就意味著沒有變化了,沒有變化了就失去了藝術性!維納斯折去了雙臂,才是世界稱著的美神鵰塑,如果有雙臂呢?我想不會那麼著名把!


俗與雅的界定有些微妙,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審美,才能永遠不墜入俗的通道中,保持雅的狀態真的好難,除卻學識,審美,還有道德,禮儀,修煉書法也是修煉人品,學識,高尚的人品與高超的學識最有機會成為書法中的巔峰人物!


一笑貫長天


仔細拜讀了眾大家關於書法的真知灼見,筆者不敢妄言懂得書法真諦,在此只能說說淺陋見解。

今日在文史群裡,有兩位前輩在討論書法核心,有前輩提出量化欣賞思維、科學書法等,筆者愚鈍,覺得深奧了,聽不太懂,在筆者看來,書法的美只在神韻二字。


何謂神韻,用大白話講,就是你看的時候,覺得開心,不覺得矯揉造作,你看過一次,還想看。

沒有神韻的字,就如同現代科技生產的美人,五官精緻,初看每個部位都很標準,但是不夠耐看,您看了喜歡,也就喜歡一回,看多了就膩煩。


有神韻的書法作品,是將簡單的筆畫和諧組合起來,但不會有拼湊的痕跡。書法的神韻,是有血肉的豐滿,是有筋骨的硬朗,是有靈魂的生動。


我們看一幅書法作品時,有時明知筆法不算完美,但還是覺得喜歡,這或許就是因為這書法有了神韻,如同古龍筆下的蘇櫻,五官分開看很平淡,但合起來看卻是絕代風華。


當然,脫離基本的筆法、結構和章法去談神韻,也是不成立的,一位美人皮膚可以不怎麼白,但也不能像黑猩猩一樣吧。

胡言亂語,大家見諒。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