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也曾經入主中原,但人們卻極少像“蒙元滿清”一樣視鮮卑為侵略者,這是為何?

用戶50035732909


人家鮮卑族早在一千多年前,整個民族就已完全被漢化沒了,融入到漢族之中,成為漢族的一部分了。所以,現在根本就沒有鮮卑這個民族,那還談什麼“侵略”?

西晉滅亡後,北方中原地區經歷了動亂黑暗的五胡亂華時期。最後,北方為鮮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統一,中國從此進入南北朝時代。而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成功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王朝,其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北魏到了孝文帝時代,在馮太后的支持下,推進了著名的全面漢化運動——孝文帝改革。

而北魏的漢化性質與日後蒙元和滿清的漢化是不同的。後兩者實際上都是在保留自身民族獨立性的前提下,進行的有限度漢化,其實主要是為了更好的吸收先進的漢文化,以便於自身對整個中華的統治。而北魏的漢化,是完完全全的融入到漢民族之中,完全捨棄了自己的民族的獨立性。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有一些幾方面:1、易服:把鮮卑族的傳統服飾全部改為漢人款式;2、改語言:全面推行漢文化,學漢文,講漢語;並且將漢語作為選官的衡量標準,不會說漢語的,就不讓當大官;3、漢鮮通婚:鼓勵鮮卑族與漢族通婚,把鮮卑族的血液融入到漢人血液之中;4、改姓:把鮮卑族的傳統姓氏改成漢族的姓氏,比如北魏皇族的拓跋氏就直接改為元姓,所以拓跋魏,也被稱為元魏。

經過孝文帝的改革,鮮卑族從此正式融入到漢族之中,不再以獨立民族存在。北魏孝文帝的這一改革,開創了少數民族主動融入漢族之先河,不僅對北魏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極大的影響了中華文明的發展。可以說,此舉也為日後燦爛的隋唐時代奠定了基礎......



這些歷史要讀


因為鮮卑全盤接受了漢文化,並且徹底改變了自己的民族屬性,這點是蒙古和滿洲都沒有做到的。

在最早的時候,中原的漢人也是視鮮卑為入侵者的,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生活習慣,鮮卑人和漢人都有著極大的區別。所謂西晉末年的五胡亂華中,鮮卑就是其中的一個大頭。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北方亂世的一百多年以後,鮮卑拓拔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北方,為了更好的統治中原、極大的發展生產力,北魏孝文帝開始推行漢化改革,雖然後來孝莊帝時期權臣爾朱榮倒行逆施,但是最終經歷了100多年的洗禮,鮮卑人已經變得和漢人沒有什麼區別了。而且在文化上,已經徹底融入漢族。


與之相比,蒙古和滿洲的漢化歷程則十分艱辛。大元蒙古所接受的文化不只華夏一家,因此漢化趨勢非常緩慢;滿洲為了凌駕於漢人只上,對漢文化也是進行閹割奴化。但是終究是蒙古和滿洲本身的文化底蘊不夠強大,最終只能被逐步漢化。此外還要考慮蒙元和滿清距離現在都比較近,所有蒙滿兩族的漢化歷程終歸來說還是有點短,以至於還沒有融入漢族,便迎來了民族成分劃分的政治舉動。但事實上今天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滿蒙兩族從生活習慣到襲承文化上都與漢人無異,可以說除了戶口本和身份證上民族名稱不同,大家早就是一樣一樣的人了。


火器工坊


一些人視蒙元滿清是侵略者,是被日本鬼子洗腦的結果。

日本當年為了侵華的需要,曾經創造出了“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創造出了“蒙古征服論”、“滿清征服論”等怪論。其目的是為了挑動民族矛盾、肢解中國,達到各個擊破、全面侵吞的戰略目的。雖然後來日本徹底失敗了,但這些荒誕言論的流毒現在仍然沒有徹底肅清。現在在網上仍然有一部分人在用這種觀點評價元朝、清朝。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為了激化中國國內漢族和蒙古族、滿族之間的矛盾,不斷製造華夏中國滅亡的言論。“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是由日本學者內藤湖南提出。提出該言論時候正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這些學者的目的很簡單:為入侵中國尋找藉口。

在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日本又大量散播《告十八省豪傑書》,製造滿漢矛盾。其中寫道“滿清氏原塞外之蠻族,既非受命之德,又無功於中國”,顯然該文的內容不符合現實,其用心可謂陰毒。巧的是在清朝晚期,又有一大批“失傳”的書籍從日本傳入中國,這些書籍就有《揚州十日記》。根據最近的研究,《揚州十日記》至少是在日本遭遇篡改的,日本人別有用心地誇大了揚州屠殺人數為80萬。根據歷史學家研究,當時揚州城的人口不可能容納80萬人。日本還宣傳“岳飛是中國第一偉人”,日本在這時候提出該言論,顯然別有用心。為什麼日本不宣傳戚繼光是中國第一偉人呢?

就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也在日本被提了出來。日本提出的這些言論影響了一代的革命黨人,他們以此為綱領,以求推翻清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湖北軍政府成立,宣佈“五族共和”,這實際上已經否定了“驅除韃虜”這個口號)。

中國的知識分子其實都有正統思想,隨著日本鬼子“崖山之後無華夏、明亡之後無中國”荒誕言論的破產和流毒的肅清,蒙古、滿清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正在逐漸被大家認識到並得到肯定。

實際上所有的中國人都是華夏族的後裔。夏朝覆滅之後,一部分到了蒙古高原,發展出了匈奴、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一部分到了青藏高原,發展出了藏族,苗族等民族;一部分留在中原地區,發展出了漢族等民族。因此中國人從根上講,都是同源同祖,沒有區別。

蒙古人和漢人、藏人、滿人等一樣,都是華夏民族的後裔,尤其蒙古人和漢人在文化方面更有相同之處,二者都是祭天(漢人稱為老天爺、蒙古人稱為長生天),祭祖的傳統。唯一區別的是,漢族有一個祭孔的特點,蒙古人沒有。在喪葬方面,蒙古人仍然採用華夏民族的不封不樹不謁陵的傳統做法,而漢人則形成了厚葬立碑謁陵的特點。

政治方面,在唐朝時期,唐滅突厥之後,蒙古高原便在唐朝的統治範圍之內。唐朝之後,軍閥割據,最終形成新三國時代。先是北宋、遼、西夏;接著是南宋、金、西夏;最終三國歸元。中國重新統一。因此元朝是中國的一個朝代沒有任何異議。同時由於元朝重用了一些漢人,中華文化並沒有斷代。如果沒有元朝,中國將永遠處於唐朝之後的分裂狀態,因為憑宋朝的實力不可能實現統一,而憑遼金的能力也不能完全消滅宋朝。

再說一下清朝,在明朝末年,明朝已經萎縮到秦始皇時期的版圖,且越南北部已經不在本土之內,如果沒有清朝初期的興盛,明朝再繼續存在200多年之後,和西方列強相遇,中國有可能會亡國滅種。中華文化即使不覆滅,也會斷代。以後即使國際形勢發生變化,中國實現了復國,也會象非洲一樣,形成多個小國,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大的民族復興資本。

因此元朝和清朝對中華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國歷史也根本就不存在亡國問題,只是在中華民族內部的改朝換代而已。


伯樂公


看了評論,一大半都是歷史學了半吊子的人,鮮卑殺進來的時候可沒把你漢人算個人奧。另孝文帝漢化是失敗了奧,你們歷史書沒告訴你吧。。再告訴你,北魏就是因為漢化導致了六鎮兵變,分裂的東西魏都又鮮卑化。宇文泰為了抗衡高歡,不得不聯姻漢族豪門。長期的通婚導致鮮卑漢人在北周的區別越來越小,隨著北齊的被滅,鮮卑已逐步融入漢人之中。到唐朝前期鮮卑這一民族徹底融入漢族。至於為什麼沒人恨鮮卑,第一年代太久遠,第二北方漢人很多祖上可就是鮮卑人奧,恨自己祖宗嗎?第三政治宣傳孝文漢化大寫特寫。第四鮮卑都不存在了找誰洩憤。。。再告訴你們,鮮卑,蒙古,女真,滿洲,都特麼出自東北深山老林東胡。都是部落雜交群體。


憂鬱的海棠


鮮卑漢化程度高,並且成為近代漢人的一部分。

鮮卑是五胡之一,但不是最殘暴的羯,也不是氐族那樣被傳是黃帝后裔衍生出的部族。鮮卑建立的國家卻在南北朝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冉閔的殺胡令,只執行不久,就又改了政令拉攏胡人。而且執行政令期間,以鼻子等外觀來判定是否是胡人,349年11月殺了十幾萬人、350年2月鄴城大屠殺殺了羯族二十幾萬,但是胡人總數剛過百萬,而一個存在兩年有餘、面積不大的冉魏就殺了三十~四十萬,可想而知其中不少中原人被當做胡人殺害。

由此可見北方胡漢衝突的激烈程度。

然而真正趨於安定的是鮮卑拓拔部建立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宣佈漢化開始。雖然漢化不算成功,但是胡漢衝突已經趨向於緩和。

後來北魏分裂成東西兩魏。東魏被高氏篡位建立北齊,西魏被宇文部篡位,後來改名北周→北周開始統一北朝→期間楊堅篡位建立隋朝→隋朝統一南北朝。這段歷史主題更多的是國家之間的衝突,而不是民族衝突。而民族有關的衝突被北方悄然崛起的突厥取代。

而剩下的鮮卑族盡數融入中原,成為近代漢人的一部分。慕容、宇文、獨孤等,都是那時候進入中原並漢化的鮮卑姓氏。

楊廣的母親和李世民的奶奶是獨孤家的姐妹。李世民的母親也是鮮卑人。長孫皇后也是胡漢混血。當時的社會環境,很多北方的世家門閥都帶有鮮卑血統。不過大家族有族譜確認血統成分,但是平民則完全沒辦法分辨出是不是帶有胡人血統。

沒錯,近代漢人是明清時期定義的。明朝或許能分得出蒙古人和中原人的差別,但是絕對分不出隋、唐、五代、宋以來融入中原超過700年的五胡後裔。

實際上宋朝時期,五胡後裔已經被中原人完全同化,在宋朝的史料記載中,那個時代不再有五胡之說。


黑眼歷史觀


鮮卑建立的政權曾經一統北方,定都中原腹地洛陽,後稱為“北魏”。之所以鮮卑不會被視為侵略者,大致有三點原因:

第一,自己不把自己當外人。儘管有種種關於鮮卑起源的傳說,但是北齊史學家魏收所著的《魏書》明確指出“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也就是說,鮮卑是黃帝之後,和中原同出一統。北齊來自於東魏,東魏是北魏一部分,這應該是當時官方的流行觀點。不管真是黃帝之後假是,至少在鮮卑統治者的官宣裡就把自己的立足點放在黃帝后裔上,這樣明顯能避免中原百姓的敵視。

第二點非常重要,北魏並沒有結束或直接取代哪個中原的漢政權,這一點與蒙元和滿清都有本質區別。正相反北魏在某種角度來說是為中原收拾殘局了十六國時期四分五裂,北魏繼前秦之後擊高車、破後燕、取胡夏、敗柔然,再次統一北方,甚至有南面取宋之志,在一定程度上平定了局勢,緩解了戰亂。

第三,就是北魏的主動漢化。北魏的建立者拓跋鮮卑從大興安嶺南遷,到內蒙古扎賚諾爾,到盛樂,再到平城即大同,最後遷到洛陽,各種矛盾必然瘋狂見漲,其中就包括民族矛盾。馮太后及孝文帝通過一系列的漢化政策緩和了矛盾。這一系列漢化改革中甚至包括禁胡語和改漢姓,以及和漢族高門士族通婚,主動融合。

基於這幾點原因,又是在十六國及北朝胡族更替的大背景下,鮮卑就被反襯得不那麼難以接受了。


沅汰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有意思,確實,歷來給華夏族帶來巨大災難的少數民族政權被近現代詬病的有很多。尤其是蒙元和滿清,一般提到這兩個政權許多人基本上是咬牙切齒的痛恨。

蒙元屠殺漢人,奴役漢人,滿清屠殺漢人,大搞胡化風,文字獄…………

不過,很多人對鮮卑族卻不是那麼痛恨(慕容氏這支鮮卑除外,畢竟這是真正吃人肉的惡魔!),尤其是鮮卑拓拔氏建立的北魏深受好評!

為何拓拔氏建立的鮮卑政權會受到好評呢?

這與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很大的關係,北魏孝文帝改革除了加強統治以外,還做了一件讓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事情:鮮卑族舉族漢化!

讓鮮卑貴族學習漢文化,取漢名,比如他就給自己弄了個元姓,讓鮮卑和漢族相互通婚,他自己就娶了幾個漢氏族大家的女兒,具體的漢化措施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孝文帝元宏漢化政策實施以後,鮮卑和漢族逐漸融合在一起,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以至於,以後的隋唐皇帝都帶著部分鮮卑血統。

當然,正是因為鮮卑皇族孝文帝引導的改革,促進了名族融合,為後來北魏,北周,隋唐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隋唐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也與漢化的鮮卑族做出的貢獻分不開的!





房產老男孩


歷史的記載有時候也會有謬誤,人類基因圖譜就可以作為參考,在中國就兩批人,滿、蒙的C、D系和漢、藏、壯、苗、瑤等南亞人種,其中歷史上的民族羌、契丹、鮮卑,如果歷史上真有民族融合,那說明、羌、契丹和鮮卑也是南亞人種,因為在漢人基因檢測中並無C、D系血統,其中北方漢人可檢測有百分之二的突厥血統,這證明唐朝時東突厥一部分融入漢是可信的,南方漢人沒有突厥血統,證明南北漢人在唐之前己經分流,兩晉的衣冠南渡也僅限於中原一帶,南北漢人共有基因南亞基因和漢族共有基因O3,北方漢人有漢族1型基因、南方漢人有漢族ll型基因,南方漢人南亞基因比重佔到百分二十幾,北方漢人南亞基因百分之十左右,以O3血統為主的是雲南的獨龍族(超過百分之九十九),比漢族還要“漢"。南亞人進入中國,應該是從雲貴高原進入,一部分遷徒到青藏高原,特別的高原氣候,令生活在高原的人群基因變異形成藏人,繼續北上至甘肅一帶的就是羌、党項、鮮卑等古老民族,最終在黃河下游的南亞人種進化成漢人,如果蚩尤部落真是逃到南方,形成苗瑤壯的話,那以漢人分離大概就六、七千年前的事。


quanshichen


三個原因

第一,宣傳少,知名度低

兩晉南北朝太黑暗,那三百年裡百姓基本上沒幾天安穩日子過,充滿血腥仇殺各種征伐,後續王朝主流宣傳下意識的就會略過不談。南朝宋、齊、梁、陳,北朝魏、齊、周,可以自問一下,這南北七國開國皇帝是誰,有啥知名人物?這些最簡單的知識點,相信都很少人有能脫口而出吧……

知名度如此之低,又怎麼去和清元比呢

第二,為漢化,鮮卑犧牲大

北魏雖為鮮卑王朝,但王朝建立之初,就實行漢化政策。開國皇帝拓跋珪離散部落編戶齊民,繼任太武帝拓跋燾興太學重漢臣……到孝文帝元宏,更是全面大規模移風易俗,寫漢字說漢話穿漢服,為漢化都不惜遷都改姓,拓跋姓都改成元姓了

可以說北魏歷代帝王,都在致力於漢化改革,期間雖有齷齪,比如借國史案清洗了一批世家大族,自己取而代之,但其向漢之心,值得肯定!

當然,上面算不得犧牲,只能說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反漢化的爾朱榮上臺後,藉助北方六鎮兵力,搞了個河陰之變,朝官被殺近兩千戶,漢家大姓、漢化鮮卑大族,屠殺殆盡

此犧牲,不得不認!又如何再把他們當做侵略者呢?

第三,漢家鮮卑,已融合

北周之後,反漢化勢力煙消雲散。鮮卑已經成為歷史,徹底融入了漢家血脈,並且創立了隋唐輝煌大世,成為史書榮耀一部分

魏碑,書法中有名的漢字書寫體,地位非凡

自己人打自己人,有毛病吧

以上


靈石蘊珠寶


鮮卑族作為五胡亂華的主力之一。對於當時的漢族而言理應算為侵略者。之所以沒有人這麼說,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年代久遠,現實意義不強。兩晉南北朝距今已經上千年了。長久的時間早已經無人關注鮮卑這個少數民族政權。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當年鮮卑在對漢族侵略中造成的殺戮早無人記得。時間的久遠,讓鮮卑民族已經消逝在了歷史的長河中,現代人對其很難產生明晰的感觸,特徵不夠鮮明,現實意義不大。



2、民族融合強,文化已經徹底同化。鮮卑族雖是外族,但是自從北魏孝文帝實施漢化改革到隋初鮮卑族與漢族之間的差異已經微乎其微。再加上之後崛起的新的北方少數民族使得鮮卑遺民與漢民遭受同樣境遇。逐漸也就被視同為漢族,甚至連獨特的鮮卑姓氏都已經不復存在。

3、五胡亂華過程中,鮮卑殺戮不重。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五胡進入中原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大肆殺戮。但是當時主要進入中原殺戮的是匈奴、羯人和氐人。相對而言當時的鮮卑族還生活在北方一代。等到後趙滅亡才大批次遷來中原。而北魏時更是如同收拾北方殘局(當時劉宋撤兵,關中在赫連勃勃的夏國手中,此人無比殘暴)的拯救者一般。所以史書中對於其的記載多為正面。



我覺得就是因為這些原因,所以現代人才不將鮮卑族視為侵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