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協主席風采」 鄧宇春

「書協主席風采」 鄧宇春

鄧宇春

1961年出生,字無極,別署太白山人、二曲一村、長安一村。陝西西安人。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全國公安文聯委員,陝西省公安文聯副主席,咸陽市政協常委,咸陽市書協主席,咸陽師範學院于右任書法學院顧問,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書協主席風采」 鄧宇春

鄧宇春 篆書中堂

傳家有道唯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真。


唱響“崇德包容、尚法創新”咸陽精神

——鄧宇春談咸陽市書協工作

書法報:鄧主席您好,請介紹一下咸陽市書協的情況。

鄧宇春:咸陽市書協成立於1987年。現有市級會員1000餘名,省級會員500餘名,中國書協會員61名,是咸陽市文聯領導下的群眾藝術團體。咸陽市書協重視對書法傳統的繼承和書法史論方面的倡導,做好會員的理論培訓;組織臨摹與創作兩種方式的交流和展覽;舉辦學術和技法講座,鼓勵探索和創新,培養和推出了多位知名書法家,在歷年的全國、省、市重要書法展覽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書法報:您擔任咸陽市書協主席以來,長期進行書法普及、多次舉辦大型書法活動,請介紹活動的相關情況。

鄧宇春:一是深入發掘咸陽地域文化,廣泛開展群眾性書法活動,先後策劃開展了廣場書寫大字《蘭亭序》、重陽節百人廣場書百“壽”、“傳承經典、大寫秦簡——秦人書寫巨幅秦簡長卷暨送春聯進萬家”等一系列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書法活動,陝西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等媒體也進行了報道。這些活動的舉辦,凸顯了咸陽在中國文化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和底蘊,體現了咸陽的城市核心文化價值,展現了咸陽這座歷史古都的城市氣質與精神。

「書協主席風采」 鄧宇春

“蘭亭尋夢”書寫大字《蘭亭序》活動

二是圍繞“我們的節日”等重大節慶開展書法活動。多年來,在各級部門的統籌指導下,圍繞中國書協、陝西省書協“送萬‘福’、書法進萬家”活動的總體要求,咸陽市書協面向基層、面向服務群眾,統一組織,周密實施了“送萬‘福’進萬家”公益活動,為群眾傾情獻藝,送去問候和祝福。

「書協主席風采」 鄧宇春

傳承經典、大寫秦簡——秦人書寫巨幅秦簡長卷暨送春聯進萬家活動

三是開闊視野,紮實做好展覽工作,積極開展對外交流。咸陽市書協聯合江蘇、吉林、甘肅等省的地市,常態化舉行“走出去,請進來”書法交流活動,如2018“彬煤杯·絲路綻放、翰墨生輝”絲路城市書法作品邀請展、2019江蘇·陝西書法展等,展示咸陽書法的魅力和咸陽書法人的風采,也在咸陽精神文明建設、地市間文化交流中產生了積極效應。

另外,咸陽市書法篆刻臨作展的持續舉辦,也走在西部地區的前列,今年已是第八屆了,年年都舉行,為咸陽書法篆刻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

四是堅持做好“書法進校園”工作。近幾年,咸陽市書協為了在青少年中普及書法,發現、培訓青少年優秀書法苗子,舉辦了“書法進校園”活動。組織咸陽市優秀書家進學校,與師生一起交流藝術心得,傳授書法藝術,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渭城區舉辦“書法大講堂”免費授課,邀請的授課老師層次很高,教學內容豐富,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五是做好書法培訓工作。近年來,咸陽市書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藝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組織年輕書法骨幹,成立咸陽市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在全國率先開辦免費書法研修班,為促進咸陽文藝事業發展發揮了應有作用。

書法報:您多次說要把書協辦成“會員之家”,請談一談做好書協工作的經驗。

鄧宇春:首先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其次要以德樹人,以文化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崇德包容、尚法創新”咸陽精神,做實“大秦故都、德善咸陽”城市品牌;再次,引導書協一班同人勇於創新,打破慣性思維,學習新時代文藝發展新特點,把握新方向,以展覽為龍頭,抓好創作、交流、輔導、宣傳等各項工作,提升咸陽書法工作追趕超越水平,形成社會影響,常態化開展群眾性書法活動;最後,切實履行協會職能,充分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不斷壯大隊伍,增強協會的服務作用,不斷自我完善、發展壯大,把協會辦成“會員之家”,更加有效地增強協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永葆協會工作的生機與活力,推進咸陽書法發展更上層樓。

書法報:您在政務工作之餘,多年堅持書法學習創作,殊為不易,其中必有一些不為人知的艱辛和付出,請透露一下吧。

鄧宇春:中國書法深層蘊含的是中國人認知世界的一種睿智方式,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標杆。對於書法的學習要堅持紮根傳統,平時我在閱讀和臨習大量的傳統經典碑帖之外,也涉獵文字、文學、考古、金石、收藏、醫學、體育諸門類,我把它們視作豐富自己書法生命精神的維生素,並且在中華文化典籍中廣泛汲取營養。若沒有傳統文化作支撐,或缺乏文化修養,就會對中國文化缺乏深刻認知,書法道路就很難走長遠。

在創作方面,我認為要先入古,要以古為鏡,而後出新。先學好古人的東西,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向前走,不能不臨帖而靠自己的感覺去創作,也不能死捏著古帖不去理解,那樣形成不了自己的風格。要先與古人匯,後與古人背,融入傳統的同時,要學會慢慢從傳統中“走出來”。

在篆書方面,我以秦篆為體,用隸法寫篆,摻以甲骨、金文、石鼓、楚簡筆意,字形趨方,運筆以中鋒為主,這樣在一定的程度上,削弱了傳統篆書線條所帶有的呆板勻弱之氣,形成了平和簡靜、遒麗天成、靈動有趣的書風。在隸書方面,我宗法《石門》,以隸為體,結字幾近方整,筆法吸收篆書、魏碑、漢簡,遵循“篆從隸入,隸從篆出”。傅山曾言:“不作篆隸,雖學書三萬六千日,終不到是處,昧所從來也。予以隸須宗漢,篆須熟味周秦以上鳥獸草木之行,始臻上乘。”傅山強調篆隸是書法的本源,只有取漢篆隸的高古,在楷、行、草諸體的創作中才能體現拙樸與率真,才不會媚俗和流滑。

中國書法不僅僅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更是中國文化的精粹。所以,不管是書法教育,還是書法創作和研究,都要把它放在中國文化的大範疇裡來經略,用大的文化觀來解讀書法,從而養性情、滌煩襟、破孤悶、釋躁心、迎靜氣,還可以“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