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當今的世界格局會如何?

羅布泊陰影


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當今的世界格局跟現在應該是差不多,非常接近。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希特勒說的。

希特勒雖然打輸了戰爭,但他的“遠見”、“預言”是極其準確的,準確到了“巫師”、“先知”的境界。

很多人認為美國的崛起是因為他們在二戰前期沒參戰,大發戰爭財,後期參戰,收割了勝利果實,獲得了種種好處,這才在戰後成為世界霸主的。這不對!美國的崛起是因為一戰,而不是二戰。一戰剛結束的時候,美國的崛起就已經變成了大勢所趨,不可遏制了。

一戰之前,美國還是個窮國,是個債務國,他的部隊戰鬥力也極其低下。那時候的美軍需要英法的教官訓練半年才能上戰場。一戰早期的美軍只是比印第安人戰鬥力強一點,跟歐洲這些軍事強國比,就是農夫的級別。這些美國兵騎著馬,拿著左輪手槍,在荒原上追擊印第安部落還是蠻威風的。潘興這些美國將校到了歐洲戰場,看到百萬人的會戰,機槍、重炮、毒氣配合,登時就懵了。

一戰以及之前之後的一段時間,講究的是:列強。

英法俄是老牌的歐洲強國,德國、日本是新興強國,然後還有奧斯曼、奧匈以及我大清這些日暮帝國,美國也算是強國,但在這些國家裡,他並不突出,並不比別人更優秀。排座次他也得是老五,英法德俄之後。

一戰以後,美國賺了第一桶金,由債務國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但即便是這樣,他也僅是列強之一。當時美國的形象依然是土財主。文化、軍事、政治方面還是歐洲國家領先。

但是,就在一戰剛結束,沒過幾年,就有人看出來美國這支潛力股要爆發了,而且這種爆發是不可遏制的,這個人就是希特勒。

也有很多人覺得超級大國這個概念是二戰以後,美蘇爭霸的時候發明的,這也不對。超級大國這個概念是希特勒發明的,是他在192幾年就發明出來的。而超級大國這個概念就是希特勒專門為美國發明的。

192幾年,希特勒在演講中就說了:現在是列強的時代,但是,未來,美國會成為列強中最強的,而且要比其他國家強大很多,他會變成巨無霸型的超級大國。當美國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的勢力就會侵入到歐洲。而美國侵入歐洲的立足點剛好是在德國。

也就是現在的駐德美軍。

我們現在網上很多人罵美國侵略成性,滑稽的是最先罵美國侵略成性的是侵略成性的希特勒。90多年前,就罵了。

希特勒認為美國的國土面積足夠大,人口足夠多,資源足夠豐富,這是美國會成為超級大國的根本。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打的很強悍,是當之無愧的軍事強國,是絕對的大國。但在領土和人口上,德國其實是個小國。他的領土面積基本維持在30萬平方公里。把德國當成中國的一個省,也只能排到第9位。

美國的面積是德國的30倍。30倍的領土,就是30倍的資源,30倍的財富。當時美國的人口也是德國人口的2倍。

希特勒在一戰以後就認為美國這麼大個國家,又在一戰中賺得了第一桶金,他成為超級大國已經是必然的。而當他強大以後必然會進入歐洲,佔住德國這塊地盤。

昨天我剛好回答了一個問題,說的就是德國對美國、對北約、對駐歐洲美軍的重要性。因為德國地處中歐,美國想控制歐洲,這裡是最合理的立足點。

希特勒判斷美國會成為超級大國的理由是:領土面積大,人口多。而當時還有一個國家符合這個標準,蘇聯。蘇聯的領土面積更大,人口是德國的3倍。所以希特勒認為蘇聯也非常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和美國瓜分世界。

希特勒認為美國成為超級大國是必然的,而蘇聯成為超級大國是非常的有可能。如果美蘇都成為超級大國,他們兩家的勢力就會在德國這裡發生碰撞,他們兩家會瓜分德國。也就是當年的東西兩德。

後來希特勒發動二戰,乃至於入侵蘇聯,從根本上講,就是出於自己的這個判斷:美國是必然要成為超級大國的,美國是必然要入侵歐洲大陸的。他是想佔領歐洲,佔領蘇聯,控制了這麼大面積的領土,控制住這麼多的資源,控制了這麼多的人口,他就不怕和美國打了。

只不過他失敗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預見到美國崛起的並不止是希特勒自己,日本也看到了這一點。日本之所以發動珍珠港襲擊也是出於類似的判斷:美國的崛起已經不可遏制,他崛起之後必然要進入亞洲。當時亞洲最強的國家是日本,美日也是必有一戰。既然避免不了,晚打不如早打......

希特勒清晰的預見到了未來趨勢:二戰、冷戰以及現在。美國會成為超級大國,然後他的部隊、勢力會進入歐洲、進入亞洲,控制全世界。他的部隊會駐紮在德國,如果蘇聯也成為超級大國,美蘇就會瓜分德國。他想逆天而為改變這個結局,但沒有成功。

二戰打不打,世界格局都差不多是現在這個樣子。

唯一有差別的地方是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擋住了美國人進入亞洲大陸的腳步。他們只佔了日本這塊外圍基地以及韓國這塊橋頭堡。歐洲人最終則沒能阻止美國人進入歐洲大陸。

所以說回答這個問題攏共需要2步:

1,一戰結束以後,美國崛起成為超級大國,是不是必然的?

2,美國成為超級大國以後,如果德國沒發起戰爭,他會不會挑起戰爭?

我個人認為第1步的答案是:是!第2步的答案是:會。

而根據這兩個答案,我們就能知道,當年不管德國發沒發動二戰,世界的格局都會跟現在差不多。如果他不發動戰爭,等美國準備好了打過來的時候再抵抗,就更打不過了。希特勒,打,打輸了。就是現在的局面。不打,也是輸,還是現在這個局面。


銳度何老師


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那麼二戰仍然會爆發,只不過要延後幾年爆發。

德國不發動二戰情況有很多種,比如德國一開始就不擴張,或者僅僅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就暫停擴張,在或者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英法不對德國宣戰。那麼新的二戰導火索就會在別的地方爆發,咱們往下分析一下。



一、紅色帝國蘇聯始終是歐洲的威脅。

俄國十月革命以後,歐洲曾經組成聯合軍想剿滅新興的紅色政權,雖然最後被蘇聯紅軍給擊退了,但是也讓俄國處於孤立狀態,這個樑子就算結下了。紅色潮流對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導致歐洲各國對這個紅色帝國有種莫名的恐懼感,從希特勒跟意大利還有日本簽訂的反共協定就可以看出來,資本主義對紅色政權的憎恨。導火索很有可能從這裡爆發。

對於蘇聯來說,戰爭晚爆發幾年對他們更加有利,在正常的時空裡面蘇聯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工業國家。此時的蘇聯正在進行他們第三個五年計劃,而且蘇聯紅軍正在全面換裝以及大規模擴軍。因為戰爭不爆發的緣故,蘇聯會在1943年順利完成五年計劃,同時蘇聯會強勢崛起,蘇聯紅軍的戰力會得到飆升,在配合斯大林的野心,歐洲危亦!



崛起的蘇聯第一個開刀對象,勢必是芬蘭,蘇軍必然要報一箭之仇。等到芬蘭被解決後,波蘭有可能會成為蘇聯的下一個目標。那麼事件就會朝著對歐洲不利的情況發展,因為此刻在歐洲蘇聯是最強大的,西歐列強不會眼睜睜看著蘇聯入侵波蘭,各種物資支援是必要的。這時候大規模戰爭很容易爆發。西歐列強為了能自保勢必要團結在一起,那麼極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對抗蘇聯而存在的軍事集團英、法、德等。到時候新的二戰爆發勢必要比正版的二戰還要殘酷 ,估計1945年左右可能會爆發新的二戰。



再來看環太平洋周邊國家,日本肯定還會對亞洲發起侵略。這裡關鍵就是美日戰爭何時會爆發,極有可能受歐洲的影響,日軍不敢入侵法屬印度支那,那麼美日戰爭暫時不會爆發。美國的兩洋造艦計劃完成,完全碾壓日軍,等到歐洲戰事爆發,日軍趁機入侵東南亞,那美日戰爭就會到來。

總的國際形勢比較混亂,不過有點可以肯定的是英國不至於沒落,畢竟德法在前面頂著;美國打日本要比正版太平洋戰爭更輕鬆。



二、太平洋戰爭爆發成為二戰導火索

日軍因為陷入亞洲戰場,而陷入癲狂。誓死要切斷滇緬公路,這就相當於同時對美、英、法、荷開戰,二戰從這裡爆發。這個可能性小一些,畢竟那群矮子心裡還是有點數的。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歡迎評論,同時也歡迎各位關注我。


鐵血戰史1927


德國不發動二戰,當今世界格局會變嗎?美國還能當“全球老大”嗎

主流的史學觀點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是1939年9月1日德國利用坦克集群碾壓德波邊疆,把一戰後才重新立國的波蘭直接滅國。

因而德國成為發動二戰,使20億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造成9000餘萬人傷亡的核心元兇之一,同時因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源於二戰將世界打亂之後的重新組合。

於是廣大的軍迷們,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德國不發動二戰,當今世界格局會改變嗎?美國還能當“老大”嗎?對此小袁的觀點為,二戰不可避免、美國崛起難以阻攔。

雖然二戰從經過來看,是希特勒、墨索尼裡等獨裁者為了稱霸世界而引發的非正義戰役。但是仔細的觀察下,不難發現獨裁者的野心雖然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是造就獨裁者的局勢才是“罪魁禍首”。

一戰結束後,由於戰爭的性質為爭霸戰爭。所以戰爭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英法,開始對德國、奧匈帝國等敵對實力往死裡整,其中奧匈帝國直接被完全肢解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了。

德國這邊雖然沒有被肢解,但是國土上的損失也不少,包括德屬東非、德屬新幾內亞在內的所有德國殖民地均被戰勝國瓜分,德屬東非在戰後就歸了比利時。

同時德國本土也遭受重創,英國、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再次崛起,在德國東部強勢扶持起了曾經被德國瓜分滅國的波蘭,且為了給波蘭一個優良的港口。

強行在德國柏林本土和東普魯士之間,畫出了一個波蘭走廊,使東普魯士成為一塊飛地,跟德國柏林本土骨肉相離。再而是經濟上,英法為了償還自己在一戰期間,跟美國借的戰爭賠款,瘋狂的向德國索要賠款。

試圖將自己在戰爭中所遭受的所有苦難,全部轉移給德國百姓。如此一來在戰勝國的剝削之下,一戰交戰各方爭議非但沒有化解,反而越來越深。

加之1929年全球陷入大蕭條,當時英法等戰勝國都陷入社會動盪之中,就更別說還負擔大量賠款的戰敗國。德國經濟在大蕭條中完全坍塌,失業率持續攀升。而德國的希特勒就是靠著激起對外仇恨和加速軍備解決就業而上臺。

而軍備生產出來必將產生擴張野心去消耗,若德國不打二戰,軍工業將陷入停止,那德國很可能在大蕭條就徹底淪陷了。然而就算它留下來你了,二戰的腳步也不會停止。

東方的日本在中國陷入戰爭泥潭,急需獲取新的戰略資源,他將不得不對中南半島下手,而當時的中南半島絕大部分是歸屬於英法美的殖民地,所以若日本進攻中南半島,無疑是挑戰英法美,綜上可見二戰爆發於亞洲也不是不可能。

同時因為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也極有可能在歐洲對英法發起挑戰。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觀念下,日本和蘇聯極大可能結盟。

考慮到美國當時坐擁全世界最強的工業水平,英國、法國戰力依舊,蘇聯和日本打贏的幾率不大,太平洋戰爭結局很有可能依舊是日本失敗。在歐洲英法領導的反蘇聯盟攻勢下,蘇聯完蛋的幾率也大。

如此一來當今的世界格局,極有可能沒有俄羅斯的席位,世界屬於歐盟、中國、美國。而美國因為本土未能直接參戰,幾乎沒有損失。亞歐大陸作為二戰主戰場,打的稀巴爛也很正常。加之二戰打起來之後,美國賣軍火的生意也沒有斷,財源滾滾下的美國,當上“老大”可謂是勢不可擋。

畢竟全世界均被戰爭打的稀爛,獨它美國完好無損,想不做“老大”都難。


袁載譽


德國沒有發動閃擊波蘭之戰,英法作為波蘭盟國也就不會對德宣戰,二戰也就不會爆發。那麼這時的德國領土將限於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範圍內,在歐洲來說,這樣的疆域也算不錯了。那這樣的話,英法的“綏靖”某種程度上也算奏效了,那樣的話,英國首相張伯倫所說的一代人的和平似乎真的實現了。

然而,德國不攻打波蘭,一方面英法的綏靖成功了,歐陸似乎和平了,但是綏靖另一個目的是為了禍水東引,讓德國攻打被西方仇視的蘇聯。蘇聯某種程度上就是俄羅斯換了個名字而已,也就繼承了俄羅斯對外擴張嗜土如命的天性。德國不進攻波蘭,但是蘇聯遲早也會向西進攻波蘭。倒不能完全怪蘇聯,實在是波蘭一戰復國後也是非常好鬥,經常主動挑釁蘇聯。蘇聯不是吃素的,而是個以牙還牙的主兒。蘇波大戰遲早難免,蘇聯攻打波蘭,德國自然也就不會坐視,不然蘇聯會滅了波蘭直接抵近德國,所以德國當然也要出兵分一杯羹,蘇德依舊會瓜分波蘭。

這種情況下,作為波蘭的盟國,英法不得不同時對蘇德開戰。那蘇聯與德國反倒是成了一個陣營。雖然兩國之間並不那麼和睦,至少面對英法,要齊心合力。於是形成了蘇德意日四國聯盟。美英法一方。最終結果實在是難以預料,照這麼下去,大家分析下,戰局會如何發展?


北玄武


雖然二戰從經過來看,是希特勒、墨索尼裡等獨裁者為了稱霸世界而引發的非正義戰役。但是仔細的觀察下,不難發現獨裁者的野心雖然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是造就獨裁者的局勢才是“罪魁禍首”。一戰結束後,由於戰爭的性質為爭霸戰爭。所以戰爭結束後,作為戰勝國的英法,開始對德國、奧匈帝國等敵對實力往死裡整,其中奧匈帝國直接被完全肢解成了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徹底從地圖上消失了。


德國這邊雖然沒有被肢解,但是國土上的損失也不少,包括德屬東非、德屬新幾內亞在內的所有德國殖民地均被戰勝國瓜分,德屬東非在戰後就歸了比利時。同時德國本土也遭受重創,英國、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再次崛起,在德國東部強勢扶持起了曾經被德國瓜分滅國的波蘭,且為了給波蘭一個優良的港口。強行在德國柏林本土和東普魯士之間,畫出了一個波蘭走廊,使東普魯士成為一塊飛地,跟德國柏林本土骨肉相離。再而是經濟上,英法為了償還自己在一戰期間,跟美國借的戰爭賠款,瘋狂的向德國索要賠款。試圖將自己在戰爭中所遭受的所有苦難,全部轉移給德國百姓。如此一來在戰勝國的剝削之下,一戰交戰各方爭議非但沒有化解,反而越來越深。


加之1929年全球陷入大蕭條,當時英法等戰勝國都陷入社會動盪之中,就更別說還負擔大量賠款的戰敗國。德國經濟在大蕭條中完全坍塌,失業率持續攀升。而德國的希特勒就是靠著激起對外仇恨和加速軍備解決就業而上臺。而軍備生產出來必將產生擴張野心去消耗,若德國不打二戰,軍工業將陷入停止,那德國很可能在大蕭條就徹底淪陷了。然而就算它留下來你了,二戰的腳步也不會停止。

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已經恢復了正常運轉,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和工業製造業,它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由於受到德國人的嚴格限制,如果不是為了二戰後德國的發展,在當地生產的產品仍然是全世界人民最放心的東西。現在的趨勢是,它們必然會成為大型經濟體和出口國。


日本也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雖然日本的創造力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但必須承認日本的創造力很強,思想很開放。當中國仍然被封鎖的時候,他們努力學習西方國家關於工業和武器製造業的知識,甚至在幾十年的戰爭損失之後。這片土地仍然屹立著,如果日本是世界上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絕對另一個強國,我想知道他們會不會後悔發動戰爭?但即使在今天,他們也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

最後,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成為超級霸權,蘇聯很可能就是蘇聯。蘇聯解體的原因是,美國利用形勢變得越來越強大,而蘇聯卻忙於支持其他國家作戰,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遇。直到最後,狗才跳過牆,害怕美國會吞併它。通過大力發展軍事和先進武器,財政赤字將出現並最終瓦解。



而美國就不一樣了,美國雖然在二戰開始之前不露聲色,但是在經濟上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其他國家在二戰中都在本國國土上發生戰爭,之前建立的一些工業基礎難免會受到破壞,而美國本土上沒有發生過戰爭,因為在戰後發展才會如此迅速,到現在綜合實力已經遠遠甩開其他國家。如果沒有二戰,美國恐怕不至於會一國獨秀,成為現在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因而按照二戰之前的發展來看,沒有發生二戰的世界格局,和現在的差別不是一點點。

在二戰沒有爆發之前,英國雖然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速度變慢,但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積蓄下的家底,整體實力在歐洲還是名列前茅,而且海外眾多的殖民地也會帶來大量資源。英國的各方面實力都會有增無減,日不落帝國之前能稱霸世界,沒有發生二戰依舊還會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


大老二爺


如果德國沒有發動二戰,那麼世界上大體上還會持續以凡爾賽——華盛頓為主體的格局,但是,該體系不可能長期維持,終會演變成新的體系。

從本質上講,一戰、二戰都是典型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表現:即後發國家對已有霸主的挑戰。一戰挑戰的是英法主導的維也納體系,二戰挑戰的是凡爾賽體系。

作為資本主義新興大國,隨著資本對國內市場和原料的挖掘已近極限,這些資本利益者又將眼光轉向海外。然而很遺憾,海外已經被老牌大國瓜分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邊角料可用。

我們知道,資本是等不了的,資本需要增長,沒原料沒市場,這哪成?怎麼辦,那就搶唄。按照德國外長的話講: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結束,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通過戰爭,逼迫這些老頭們吐出自己口中的肉,當然這種事情也得要簽訂雙邊條約,最終以法律程序確認。

凡爾賽體系作為一種新舊大國之間博弈的結果,表面看起來很完美,其體系缺陷卻多如牛毛。比如說對付蘇聯,儘管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都孤立它,但由於其體量過於龐大,對世界格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自然也變成了各國即拉攏又防範的對象,蘇聯也成為德國崛起的重要絆腳石。

再一個就是沒有約束力,一旦有人違反了相關條約,除了當事國外,再沒有人對其進行制裁。這一點在日德兩國分別侵略東北和捷克時就有所表現。儘管木已成舟,但是沒人敢制裁這兩國。唯恐這兩資本主義排頭兵和蘇聯在一起,當然結果是日德都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

總的來說,二戰的爆發從凡爾賽條約簽訂起,就註定未來必將因戰爭而結束。


兵說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德國必須得發動二戰,而且國策制定的當時,就是發動戰爭去的,希特勒利用強硬手段將德國拉向快速繁榮,希特勒在國家層面上快速崛起的三個原因,第一就是瘋狂擴充軍備,第二就是基礎設施建造和瘋狂向世界銀行貸款,有第一桶金就好辦事兒,但是不要忘了,這錢是要還的。利息都不知道是德國產值的多少倍?如果德國真要還的話,還不如不崛起了!希特勒所做的一切都化為泡影。所以他不可能還,他不還就會和世界造成矛盾,造成矛盾就會造成戰爭,所以還得打……要不然希特勒瘋狂擴軍是鬧著玩的,好了言歸正傳,真的就假如希特勒沒有發動二戰,世界格局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德國軍人)

歐洲歷史將定格在《慕尼黑協定》中,歐洲迎來了短暫的和平,等大家都在緩口氣的時候,可不要忘了,還有一個猛獸國家,在窺視著歐洲,這個國家我就不用多說了吧,這就是要將赤旗插遍歐洲大陸的紅色帝國――蘇聯,世界戰爭還得打,不過對手是完全變了,就會變成英法德是聯盟,蘇聯相當於變成了軸心國。而波蘭還將成為抗擊蘇聯戰場的第一線,要麼波蘭加入蘇聯或者德國,要麼雙方就會像日俄戰爭那樣,在波蘭的領土大戰和歷史上瓜分領土沒什麼兩樣,可憐的大波波,就是這麼慘,誰讓它的地理位置就是這樣,成為戰場上的第一線。

所以,戰爭還得要爆發,就是角色和身份都互換了,畢竟蘇聯的《大雷雨計劃》不是吃素的,那麼歐洲所有的國家肯定會聯合在一起,抗擊蘇聯。那麼戰爭還得爆發!那就看結果是怎麼樣了,要麼蘇聯勝利,歐洲就剩蘇聯,其次,蘇聯滅亡,歐洲瓜分蘇聯。

(理想圖)


鵬正


如果歷史上德國沒有發動二戰,這個情況就有些複雜了,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明白德國二戰前的國內狀況和為什麼會有希特勒這樣的人物上臺。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人覺得敗得很冤,德國人認為一戰不是敗給國外的敵人,而是敗給國內的某黨暴亂和猶太人的貪婪,導致無法支撐戰爭的進行。

因此本來是以為會簽訂停戰條約,結果讓德國人屈辱的是列國完全將德國當做戰敗國進行宰割。

根據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除此之外還有天文數字的戰爭賠款。

這樣一來,一個之前屬於列強之一的國家一下子淪落到一個近乎半殖民地的國家,德國人心中陰影面積是多大?

不提德國人的心情,海外殖民地和重要工業區的喪失讓德國一下子失去了大部分的經濟來源,還有天文數字的戰爭賠款直接導致了德國國內民生調蔽,再加上各種內亂,到希特勒上臺前,德國人口6千多萬,失業就有6百多萬,一個麵包要一萬億馬克……。

題主說假設德國沒有發動二戰,那需要希特勒沒有上臺,因為希特勒的存在基礎和政治基礎就是戰爭,是德國選民選擇了希特勒,同樣說明是德國選民選擇了戰爭。

而我們假設德國人不選擇希特勒同時也認命不選擇戰爭會怎樣?情況大概率有以下二種:

一,德國糟糕的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直至它徹底毀滅,要麼變成真正的半殖民地國家,要麼分裂成中世紀公國林立的狀況。

二,但是這種情況會發生嗎?筆者認為如果沒有英美的話有可能,因為德國如果徹底倒了,法國就會稱霸歐洲,這完全不符合英美利益,所以必要時刻英美必然會救德國一把,以維持歐洲均衡。


所以才有英國的綏靖政策,只不過英國人玩脫了,導致養虎為患了。

綜上證明,二戰雖然某種情況上是偶然,比如時間和人物。但是有因必有果,一戰以及凡爾賽條約是因,德國奮起反抗是果,所以德國沒有發動二戰的可能性是基本不存在的,就算希特勒沒有上臺,也會有其他德國人上臺發動戰爭。


秦血漢骨


如果沒有希特勒發動世界大戰,世界大戰也照樣爆發!

有人已經談論到這個問題了,由於蘇聯的存在,西方世界一直將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極欲除之而後快!上世紀三十年代,希特勒怎麼崛起?他怎麼就能衝破凡爾賽條約的束縛而實現重新武裝德國?德國發展軍工業,資金從何而來?

可以說,西方世界與蘇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希特勒發動不發動世界大戰,他說了不算,西方的資本家說了算。波蘭照樣滅亡,因為它是希特勒進攻蘇聯的絆腳石,必須除去這塊石頭。因此在希特勒進攻波蘭時,西線無戰事,發生了靜坐戰爭。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那就是蘇聯解體,葉利欽主政俄羅斯的時侯,葉利欽幾乎要跪在美國面前了,美國又是如何對待俄羅斯的?幾乎要拔去俄羅斯全部的虎牙,但又不給俄羅斯必要的經濟援助。似乎要看俄羅斯人怎樣餓死!逼得俄羅斯重新武裝。與北約國家進行對抗。到現在,我們能看到了,俄羅斯與烏克蘭正在發生衝突。流血的是前蘇聯的斯拉夫兄弟。而不是西方世界。

有人說如果希特勒不進攻蘇聯,世界格局會變,這種變化應該就是現在這個樣子。


陽城導航


如果德國不大發動二戰,那麼在歐洲,挑起戰爭的很可能是蘇聯(實際上蘇聯已經挑起戰爭了)!一站後俄國建立紅色政權,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干涉,最後雖然穩定了政權,但也被西方孤立!二戰前夕,依靠著舉國工業體制,通過幾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在希特勒擴張軍備的時候,蘇聯也在擴張!先發動了冬季戰爭逼迫芬蘭割讓土地,然後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最後和德國一起瓜分了波蘭,這些事甚至比德國發動戰爭更早發生!如果不是希特勒進攻西歐,英法宣戰的很可能就是蘇聯了!

而在亞太地區,日本早在31年就侵佔我國東北了,影響應該不大,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美國必不可能坐視,美日必有一戰!

這是個德國的處境就很微妙了,很可能成了雙方拉攏的角色。最後歐洲可能形成西歐群毆蘇聯的的局面!而英法出於對德國的忌憚,很可能想讓德國去打第一陣(實際歷史上英法也是這麼幹的,通過綏靖想引德國向東進攻蘇聯,但是希特勒選擇先向西),這時候就看德國怎麼想,然後英法德之間怎麼協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