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獨家採訪張雁靈:助建火神山醫院,抵達武漢當天幹了三件事

武漢蔡甸火神山醫院,參照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模式,在武漢職工療養院建設一座專門醫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

肺炎患者。醫院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可容納1000張床位。

2020年1月24日,相關設計方案完成,預計於2月3日前建成投入使用。

1月25日,大年初一的一大早,17年前曾任小湯山非典醫院院長的中國醫師協會名譽會長張雁靈,再次奉命出征,去武漢協助蔡甸火神山醫院的建設工作。時任北京小湯山醫院副院長鄧傳福教授一同出征。

1月25日21點40分,《健康報》記者接通了張雁靈的電話,他與專家組剛剛從火神山醫院的工地回來,暫時完成了今天的工作。

1.《健康報》:此次您到武漢主要是承擔什麼工作?

張雁靈:我受到政府邀請,經過國家衛生健康委批准,到武漢幫助組建臨時醫院。

我們今天早上從北京出發,中午抵達武漢。到了以後看到病人數量比較多,現在床位很緊張,湖北省領導和武漢市市委

決定,要建一個類似北京小湯山醫院那樣的專科醫院。選址選在火神山。在這片區域原來有一家職工療養院,目前,要在旁邊的空地上,建立一所醫院1000張床位的專科醫院。

當地是在前天(1月23日)進行的決策,昨天(1月24日)就開始了行動,然後昨天就打電話讓我過來幫他們一塊來論證,今天我就和過去時任北京小湯山醫院副院長鄧傳福一起趕到了武漢。

2. 《健康報》:今天抵達武漢後做了哪些事?

張雁靈:今天我們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討論和聽取建設醫院的方案,一起論證方案的可行性。這所醫院定位在這樣一個專科醫院,我們一塊論證的時候必須明確,它必須是一個合格的、規範的傳染病專科醫院。

第二件事,討論醫院如何重組、如何佈局、如何科學合理的設區和分區,怎麼樣避免感染,醫院的醫療廢水如何處理等等。這些專家組都在一起進行了研究論證。這些事研究的比較充分,下午半天時間,大體總體上應該說把這個方案完善了,那麼我們緊接著又去到了工地現場,現場還在下雨。我們在現場把醫院建設的分區佈局,然後院內的佈局,重新進行調整,科室佈局都做了調整。比如我們要建ICU病床,比如大型設備的安裝,然後重病人的病區,還有一些輕症病人的病區,都重新進行了做了佈局。

第三件事,就是省市領導都參與討論,聽了我們專家的彙報,領導們非常重視,市委政府非常支持,他們決心要把醫院建好,而且很快的要建好。

3.《健康報》:建設火神山醫院有何必要性?

張雁靈:我認為,建設這家醫院非常有必要,有4個理由。

第一,目前病人多,要解決病人住院的問題。目前,確診病例數還在上升,現在的床位不足亟待解決。傳染病病人住院,需要有一個專科醫院,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現在病人分散在武漢市各個醫療機構,病人難以得到規範化、科學的治療,需要有一所專科醫院來收治,對病人的治癒非常有好處。公眾皆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但是對症處理和綜合治療非常重要。治療不規範,會對患者治療效果有影響。

第三,建立火神山醫院,可以防止院內的交叉感染。特別對一些防護條件不好的小醫院,能夠防止醫務人員和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和擴散傳播,減少病毒的擴散者。

第四,讓患者和老百姓看到黨和政府領導著我們在抗擊疫情,讓我們有信心、決心和希望,這個作用更大。在武漢,疫情我認為是很嚴重的,應該值得注意,其實同樣嚴重的是我們人民大眾的心理壓力。減輕社會的思想壓力也非常重要,減輕醫務人員的壓力和抗擊疫情一樣重要。

4.《健康報》:目前會面臨哪些比較嚴峻的挑戰?

張雁靈:第一,時間很緊張,原來說6天,現在說要用7天左右的時間。因為武漢封城了,封城後他各種的車輛進出運送材料不便。但會為建設火神山醫院開綠色通道。

第二,他們目前畢竟沒有建設這樣呼吸道專科醫院的隊伍建設的經驗。專業人員要抓緊培養,建立規章制度,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體系。

第三,環保問題。因為武漢是一個特大人口城市,它建設這樣的一所醫院。要讓一些汙水池汙水的讓它合格化的處理,不能出任何一點問題。

這些在建設中也存在一些困難,但現在這些困難大家都研究了,方案都能夠解決。當然還有一個困難,傳染病院面臨著急需人員,需要大量的專科醫生和護士,這是當前也是一個大困難。所以總體上講建設上的困難是時間問題。第二個就是我們一整套的管理體系,運行體系,我們要建立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的這樣的一所醫院,還有防染要無紙化,這一套也要在短時間內把它建設好完成,還有醫院的的管理這些防染,特別是防止感互相交叉感染這些方面,我們正在利用小湯山現成的制度參考使用,培訓人員。第三個困難就是現在要在短時間內籌組1000張床位的專業人才,這是要下大力氣的,是挑戰。當然都有一些具體意見的研究,總體上我覺得還挺好。

5.《健康報》:在網上,很多網友都說,有您過去了之後,大家都很有信心,也很放心,您怎麼看?

張雁靈:我們到武漢來,幫助武漢當地在醫院建設過程中出主意,當參謀。我國社會發展很快,不管是現在技術,還是醫療設備發展都很快,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有一大批年輕的醫務人員、管理幹部也已成長起來。我想要說的是,在重大疫情面前,醫療衛生界的同志們,不管老同志、新同志,不管學生,還是退休專家,都應該在關鍵時候大家把力量凝聚起來。在黨和

政府的領導下,把這次戰役打好。我作為衛生戰線上的一個老兵,會盡我所能,盡力而為。

6.《健康報》:這一次在建立火神山的醫院建設和2003年非典時期小湯山的建設情況有什麼樣的相似?有什麼樣的不同?這一次的挑戰有什麼?

張雁靈:當年小湯山醫院非常成功,有兩個重大的標誌,第一,它是一個經過世衛組織驗收,認為是一個合格的傳染病醫院。當時在2003年是世界衛生組織檢查過,認定它是合格的傳染病學醫院。世衛組織把它稱為奇蹟。短時間內建成的小湯山不是一個板房醫院。比如我們的病房是完全合格的負壓病房,比如我們的病區的半汙染區走廊裡面是正壓的。第二,病人轉運到小湯山醫院後,死亡率達到最低,治癒率最高,醫務人員零感染,所以北京的小湯山醫院當年創造了奇蹟。

武漢的火神山醫院,它充分的借鑑了小湯山的建設經驗,充分考慮到了採用了小湯山的經驗這是一致的地方。還有不同之處。今天,專家組在一起討論。此次火神山醫院的建設,更加重視了醫院的佈局和一些重點建設。比如當年小湯山醫院的ICU、重點病房並不多,只有不到10張ICU病床。此次火神山醫院的建設,ICU病床達到

30張以上,重症病房加強了。還有火神山醫院這次設計了兩臺以上的CT,還有一些先進的檢驗設備,還有更好的利用這種智能和信息化數字化的設備來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這幾年的科技進步讓好多應用到這次醫院的建設中,這是與過去不同的地方。

7.《健康報》:今天到現場的感受和非典時期相比有什麼不同?您對我們還有什麼囑咐?

張雁靈:今天發生了兩件有趣的事。第一個是這個地方正好地名就是火神山,小湯山和火神山,這兩個地名都很有意思,他們開玩笑病毒怕火。第二個有意思的事,非典那年我們晚上去小湯山,天正下著雨,道路特別泥濘,褲子和鞋子上都是泥,而今天我們去(火神山)現場,和當年去小湯山一模一樣,也到處都是泥,以至於後面我們去市委書記辦公室,都是渾身泥走進去的。我覺得我們建這樣一個醫院,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走出這片泥濘,戰勝這些困難,我們就會迎來希望,這也是個好兆頭。

我們遇到點困難,有點不平坦的事,其實走出泥濘,就是我們的光明啊。

比起過去2003年,這次我們國家的體制、制度、設施設備以及人員的技術力量更好了。因為有了上次的經歷,這次我覺得好像更自然了(沒那麼緊張了),比起過去2003年,這次我們國家的體制、制度、設施設備以及人員的技術力量更好了。

值得說的是,對於重大的傳染病和公共衛生事件,我們中國在非典,以及在上世紀50、60年代都有成功的經驗,只要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積極參與,這個事情就好辦,並且有希望。這是一場人人都參與的抗擊疫情的戰爭,武漢現在封城,今天我們來了之後發現,機場和車站裡真的一個人都沒有,除了幾個工作人員就我們幾個專家,到了大街上也沒有人了,這說明什麼?表面上看起來武漢像一座空城,但其實是武漢的老百姓都知道怎麼防了,都知道戴口罩,都知道不到人多的地方去等等。當然,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給老百姓更多科學地普及知識,更需要讓他們不要恐懼,讓他們積極參與到防禦疫情這件事中來,而不是被動的恐懼,有著很大的壓力感。

人物簡介:

張雁靈,1970年12月入伍,1973年4月入黨,1978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

歷任解放軍266醫院內科醫生、醫務處主任、副院長,北京軍區聯勤第八分部衛生處處長,北京軍區聯勤部衛生部副部長、部長,2000年任白求恩軍醫學院院長,2003年2月入國防大學進修深造,2003年4月29日被中央軍委緊急任命為小湯山“非典”醫院院長,2003年7月後繼續在國防大學深造,2004年1月後任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2006年8月任第二軍醫大學校長。2005年7月晉升少將軍銜。

2008年任總後衛生部部長,正軍職。

中國醫師協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2012年12月9日在京舉行。本次會議進行了換屆選舉,張雁靈當選為新一屆中國醫師協會會長。

審核:陳會揚 曹政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