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一場遲到48年的演唱,在莫斯科紅場的舞臺上,以大幕遮臉的形式,圓夢了。這是電影《囧媽》裡的情節,站在舞臺中央的是這部片的主角,囧媽盧小花。觀影時,我反而希望大幕就這樣半掛著,或者乾脆落下,畢竟,留有遺憾才是世間最真實的。

《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囧媽》鏡頭——盧小花莫斯科圓夢

徐崢飾演的伊萬,在和媽媽盧小花爭吵的過程中,多次喊道,"您耳朵聽得到我講話嗎?",雞同鴨講的對話,笑料十足,卻是真實無比。這種場景不僅僅存在於家庭,社交過程中,我們時常被誤會,被委屈。

場景一:八竿子打不著卻來催婚的人

"阿姨,謝謝您的好意,但我不想相親。"

"你眼看就30歲了,再不結婚就只能找二婚了?眼光不要太挑,差不多就行了......"(以中年婦女的戰力輸出,此處略去一萬字)

《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papi醬節目《春節串門少不了,行為規範要牢記》

面帶微笑,客套回應,心裡默唸,是吃你家米,還是喝你家醋了?何必咄咄逼人,非要拿自己的標準和進度條,要求別人。愛情、婚姻需要緣分,與其找個差不多的湊合過日子,還不如花點時間去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場景二:辦公室裡領導佈置工作

所有的親密關係都具有共性,工作之後,我們與同事的相處時間甚至會比家人更多。但領導的腦回路有時候也很不"人道"。

"領導,我只是覺得這件事情有更高效的處理方式,沒必要挨個詢問......."

還沒說完,可能就一頓劈頭蓋臉,"年紀輕輕,你多幹點能累死嗎?說這麼多,就不能有點擔當意識,多做、多學,對你有好處......"。

《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為我們好"的名義,所以,"累不死就往死裡幹",都2020年了,又不是做意大利高定,材料存檔不用非要手工打孔、穿線縫製;既然可以自助辦理業務,加大自助區人工輔導力量,好過在公告欄裡紙面宣傳;數據統計應該是實實在在的,這樣才能最客觀全面的掌握情況,及時作出應答。理念不合,又人微言輕,只能關注自己的嘴巴,做個提線木偶,少捱罵為好。

場景三:漸行漸遠的情侶

"你為什麼都不問我幹什麼去了?"

"每個人不都應該有自己獨處的時間,和自己的興趣愛好嗎?"

"實際上,你並不關心我。"

......

這種對話,真實的像燦紅的狗血,各位朋友肯定能腦補出部長篇小說。自由和羈絆的尺度,相愛與放手的距離,兩顆漸行漸遠的心。找一個相愛的人,就是希望能互相安慰,互相扶持,一路走下去,而不是試探與折磨。

《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道理都懂,但就是因為懂事了,所以才委屈。被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碎碎念,還要說聲,謝謝阿姨為我操心了;被領導說成偷奸耍滑,還要低頭認錯,繼續加班加點的做完工作;想打個電話哭訴今天有多委屈,又怕渲染負面情緒,打擾了對方的清淨。

無論是工作、生活、感情,成人的世界總是會有很多無奈和誤解,我們這一路,被要求著,被修正著,可誰又真的敢放肆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委屈呢?

《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影片裡的媽媽盧小花說了,她問伊萬,"你不去美國會怎麼樣?"

"我會有很大的經濟損失。那你不去莫斯科會怎麼樣呢?""會死!"媽媽瞪圓了眼睛,盯著伊萬,"會死不瞑目。"

我相信,如果她沒有這麼明確表達過自己的期望,伊萬絕對會在集寧半路下車,飛去美國阻斷前妻張璐的商業合作。但這之後,他在站臺遲疑了,也是因為轉身,最後才有了開篇的圓夢。

可是與張璐之間,不想離婚的告白卻已經為時已晚。結婚多年,直到離婚,張璐才第一次表達了自己的喜好,伊萬才第一次試著去理解對方,"從這個檯燈進門的那一刻,我就覺得它很做作。"

她是個稱職的妻子、懂事的兒媳婦、能比肩作戰的合夥人,卻始終不是自己喜歡的真我。

《囧媽》的另類解讀:委屈自己,不見得能成全誰?

《囧媽》鏡頭——張璐吐槽檯燈

這些委屈,就像是在天平的一端加砝碼,等到傾斜觸地的時候,就註定不圓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