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國內的電影票房破10億很輕鬆,港片破10億卻很難?

曉人物影視


現在的電影市場環境好 當年的天下無賊如果放到現在 應該婆10億問題不大


小代感謝有你


說來挺讓人難以置信的,劉德華從影幾十年來,《掃毒2》居然是他第一部破10億的作品,第一次有這麼高的票房也讓這位快60歲的天王著實興奮了一把,直言自己又找回了當初做新人拍電影那種忐忑的感覺。為什麼劉德華這麼高位置的巨星拍了這麼多電影,票房成績卻抵不過內地影視圈那些新起之秀呢?

首先來說,電影選擇一個對的檔期真的很重要。《掃毒2》實際上算不上很出色的港片,它之所以出人意料衝破了10億的票房,完全是選對了一個好檔期。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整個檔期都沒有對手,就只有《掃毒2》一家獨大,所以觀眾紛紛選擇了這部電影來休閒消遣,這也直接讓這部片子的票房一路高漲,捷報頻頻。
反觀今年春節檔的《廉政風雲》,儘管有張家輝、劉青雲等影帝擔任主咖,但是因為選擇了春節檔競爭激烈,加上本身題材比較嚴肅不適合閤家歡的氛圍,導致最後票房不到2億,片方連成本都賺不回來。比較起來,《掃毒2》的水平其實和《廉政風雲》差不多,只是選擇了一個好檔期而已。

像徐崢、王寶強、黃渤這些人的電影,他們的作品本身大部分都是喜劇,加上他們自個在喜劇的影響力,只要這些人的作品選擇了春節檔或者假日黃金檔,基本票房都是遙遙領先的。喜劇本身在電影裡拿票房就是有優勢的,如果是質量好的喜劇,不愁拿不到票房,但是題材嚴肅的好片子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個好檔期和一個好題材真的太重要了。看看王晶的《澳門風雲》系列,除了第一部稍微能看之外,其他兩部是越來越爛,但是並不妨礙他在春節檔拿走數十億的票房。所以很多港片的票房不高真的不能怪觀眾,即便你做得再好,後期的宣傳和上映日期沒做好,很多時候也是白費功夫,成績大打折扣。


小眼神看世界


為什麼感覺國內的電影票房破10億很輕鬆,港片破10億卻很難?

大陸的電影這幾年票房越來越高。破十億,二十億甚至四十億,五十億,真是叫好又叫座。而港片能破十億的目前有《無雙》12.73億、《掃毒2之天地對決》12.97億、《西遊·降魔篇》12.45億和《西遊·伏妖篇》16.56億。其中兩部西遊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算是純粹的港片。

為什麼港片相對於內地電影來說,票房要少很多?我能想到的是這幾個原因,歡迎大家補充!

①排片不夠

排片對於電影票房的影響有多大呢?看看國慶檔的《攀登者》就知道了。港片在內地影院的排片肯定是比不上大陸的大片的。其中原因,我們這裡不深究,懂得自然懂。

之前說的四部港片為什麼票房超10億?因為排片多。這就像開連鎖店,連鎖店越多,銷售額肯定越多。很多港片的發行商不敢去和影院談對賭,覺得能有的賺就行了。

②製作不夠精良

21世紀初,港片開始走下坡路,大量資金開始撤離香港影視圈。沒錢的話電影怎麼能做的精緻呢?而大陸觀眾眼界越來越高,好萊塢的大製作都不一定買賬,又怎麼會再去捧港片呢?畢竟被忽悠太多次了,這裡王晶和劉震偉要負點責任。

③大量人才流失,後繼無人

港片的衰弱是不爭的事實,很多大導演和明星去了好萊塢發展的。當然也有在大陸發展很好的,比如林超賢導演,比如莊文強導演,比如邱禮濤導演還有那個時而爛時而正的王晶導演。但一部電影不僅僅要好的導演,還要好的編劇,好的劇務,好的燈光,好的後期,好的武術指導等等。

近十年的港片,主角永遠就那麼幾個,配角也是永遠那麼幾個,新人實在太少太少了。大明星遲早也要老去,但他們有接班人麼?目前來看,沒有。所以港片想要做出爆款,很難,很難!


嘉興曉明講空頭


王晶導演在一次節目訪談中提到過這方面的問題,王晶回答是“共振”,它說白一點就是“情感穿透”

排名榜首的《戰狼2》激發的愛國情-“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流浪地球》開啟國產科幻帶給觀眾的自豪感、《紅海行動》讓觀眾引以為豪國內有了類似《黑鷹墜落》的軍事題材大片、《我不是藥神》牽扯了社會對醫療區域的神經。

《戰狼2》的成功,也給後續的軍事題材的影片帶來的很大的市場,而吳京的成功不是僥倖,他熱愛電影,也願意為電影付出。在《戰狼2》拍攝期間為此舉債,最終以2億的成本拿下了超過56億票房,回報高達10倍,有20億之多。江蘇南京的李先生,通過工♥眾▲評♥臺☛“貝談影視”瞭解戰狼2,經過詳細研究,直接參與了60萬。電影下線後,光院線票房就有600萬的收穫,而網絡在騰訊上也有13億的點擊量,也有26億的收穫。至今李先生還在“貝談影視”中享受著這部電影帶來的紅利。

《唐人街探案2》、《美人魚》和《西虹市首富》是喜劇、更是接地氣、有草根氣息的喜劇,而《捉妖記》,至少在2015年讓大家看到了中國電影工業的某些突破。

港片低迷跟臺灣市場“淪陷”有關,而香港很多導演都在內地市場崛起後又在內地重生。他的這些表述在我看來,完全濃縮了香港電影北上的歷程,而這種歷程就跟共振有關,也直接反映在港片在國內的票房上。“北上”讓香港電影人有了接觸國內大江大河的機會,也給了他們更寬廣的舞臺,在當時國內電影工業相對低下的情況下,“北上”也顯得豪情萬丈。

豪情萬丈的這份自信在內地這片帶有特有規則的陌生市場前,當一大批先行影片諸如《十月圍城》、《七劍》、《女人不壞》、《大內密探零零狗》、《大上海》、《深海尋人》等無一例外遭遇票房和口碑雙輸時,給香港北上電影人演化為“港片已沒落”和“港片已死”。很多人總結下來就是四個字:水土不服。

不過在2012年以後,港片漸漸有了起色,《中國合夥人》、《親愛的》、《狄仁傑》系列、《澳門風雲》系列、周星馳“西遊”系列、《智取威虎山》等,逐漸帶領港片走出低谷、重拾輝煌。他們代表的是香港電影人真正融入了內地市場、與觀眾、與內地同呼吸的共振產物。

這才是廣義上的港片,徐克曾經說過“我們現在面對的並非是香港和大陸,而是中國跟世界”,成龍也曾經說過“現在沒有所謂的香港電影,現在只有中國電影”。


資深影投人小貝


作為一個廣州人,從小看港片港劇大的,內地電視劇基本就看《外來》,但是現在越拍越差,也很少看了。

港劇在內地票房不高我覺得主要還是兩個點、、

1、制度不一樣。香港人思想更加開放些,拍出一些稍微敏感的話題內地人就覺得不能接受,但是在他們那裡很正常。記得上次不知道內地哪部電影說了警察還是交警是“狗”,然後被網友罵得狗血淋頭,但是香港電影經常會這樣,就比如寒戰郭富城叫錢嘉樂用“狗車”把錢拉回去。

2、語言限制。語言是一部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影很多點都需要語言來體現出來,配音是沒有那個效果的,導致很多內地人看完香港電影沒看出那些梗





小點點點評


1:為什麼國內的電影票房破10億很輕鬆?

《泰囧》於2012年12月12日在國內上映,該片一經上映就屢次打破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最終收穫了12.67億人民幣,成為首部票房破10億的國產影片。

票房離不開觀影人數的支撐,而觀影人數的增長只要取決於螢幕數量。

我們看看12年發生了什麼?螢幕數量同比增長41.3%,18年更是12年的4倍多,從這之後每年破10億票房的電影也是逐年增長,18年有8部。,看到這裡也就不難理解票房逐年走高了。


2:港片破10億很難。

相較於以前港片的繁榮,現在的港片毫無疑問的沒落了。

原因主要有:

2.1.失去市場。

香港本埠才幾百萬人口,其崛起靠的是幾千萬人口的臺灣、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各國的華人華僑。

2.2.沒了資金。

電影製作成本不斷水漲船高,但香港電影能得到的資金卻沒能跟著增長——社團黑金是香港電影的重要資金來源,90年代初英國殖民政府對社團的強力打壓導致這個資金渠道大幅縮水。

外埠市場的喪失、90年代初香港房市股市的狂熱……導致很多電影公司老闆不好好拍電影改行幹別的去了,比如嘉禾的老闆鄒文懷去炒樓了。

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香港電影沒了重振的希望。

2.3.沒了人才。

近些年票房突出的港片(包括合資片),基本都是周星馳,成龍,周潤發等耳熟能詳的電影人出品的,失去繁榮的土壤後,香港電影人青黃不接,出不了票房突出的港片也是順理成章的。


<strong>

阿道看電影


近年來,國內電影的票房過十億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港片很難做到那是因為時也勢也,港片的輝煌已經不在,跟內地電影比起來格調並沒有高太多,依然是熟悉的臉龐演著熟悉的劇本,打打殺殺槍戰心理戰,觀眾著實有些疲勞。

內地票房真的好容易破十億,隨便找幾個當紅的愛豆來演,粉絲們都能給排面,速度刷點票房,還能帶動身邊人去看,這就是這幾年來在中國也大熱的粉絲效應,而港星呢,對不起,似乎還是那些我們從小看到大的臉啊,古天樂,張家輝這些雖然有情懷,題材也是老掉牙的警匪槍戰,這種片往往不會想去看,而是等有免費資源的時候網上看就得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市場環境,就算影視寒冬,各路公司還是要拍電影,來錢太快了

。三個月拍一部電影,再準備兩個月就可以上映了,愛豆們雖然片酬高,但是能帶貨,路演的時候站站臺,唱個歌跳個舞,下面的粉絲就激動得不要不要的,然後就要給自己的愛豆搞銷量了,對於當下的年輕人來說,三四十的電影票也就兩杯奶茶,完全不成負擔。

而港片曾經輝煌,古惑仔,槍戰警匪,賭場爭鬥,這曾經都是我們的熱愛,那是因為那個時期國內市場的空白的,是貧乏的,所以我們視之為珍寶,而現在這些片已經翻不出什麼花樣來了,觀眾已經不覺得稀奇了,

甚至有的小年輕都沒有追港片港劇的經歷,他們怎麼會買賬呢?


她的光明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前幾天看了關於香港導演杜琪峰的紀錄片《天涯》,片子回顧了他前幾年的心路歷程。片中,曾擔任香港藝發局電影及媒體藝術組主席的他坦然,並不相信“香港電影已死”,通過像“鮮浪潮”這樣針對新人電影人的扶植計劃,香港電影一定有未來的。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老實”,從2000年開始陸續“北上”的香港電影人,起初的目的很單純:香港沒人投資拍電影,大陸資本急需成熟影視人。當“合拍片”成為主流,很多香港電影人將自己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當時市場潛力巨大、專業度不高的大陸。

電影是藝術,但歸根結底還是生意,拍電影為了表達,但更為了票房和片酬,從來都講求務實、高效的香港電影人很清楚這一點。

人才流失不是大問題,問題在於青黃不接。像杜琪峰、徐克、劉偉強、林超賢、王晶、李仁港、陳可辛這一代導演,見證了香港電影最巔峰的樣子,他們有情懷、有操守、有技術、有市場意識,資金限額下追求高效率與高品質,是他們半輩子的追求。

除了看起來“青黃不接”的導演隊伍,實力派香港演員的斷檔也愈加突出。張柏芝之後,在大陸觀眾眼中耳熟能詳的香港女演員鳳毛麟角,幾乎一隻手都能數的出來;大家看到了古天樂、劉德華、任達華、吳鎮宇他們真的好忙,這部片子下映,轉眼就是他主演的另一部片子,然而,年輕的香港男演員,觀眾又認識幾個?

2019年被稱為“港產片大爆發”的一年,從年初的《廉政風雲》,到後來的《反貪風暴4》、《追龍2》、《掃毒2》、《沉默的證人》,到正在熱映的《犯罪現場》,即將上映的《明日戰記》、《葉問4》,港產商業片的強勢與類型題材的成熟度,都令人歡欣雀躍。

然而細究起來,這些影片除了香港導演、香港主演和部分香港攝製班底之外,從前期策劃到後期宣傳,全部是大陸的資本力量在推動。畢竟,得了香港金像獎的那批年輕導演的影片,因為題材、號召力或文化差異等問題,即便在大陸上映也不會有太多票房期待。

有人說,香港電影人總在自己的小圈子裡晃盪,總拿著警匪動作題材不放,這句話說出了逐漸市場化、工業化的大陸影視市場的“底氣”和“自信”。百家爭鳴的大陸影視圈,即便在2018年之後遇到了“寒冬”,但只要有好本子就不缺投資,市場的態勢似乎是“一切皆有可能”。

競爭就是個此消彼長的過程,無數的量變最終累積成了質變。在國內,市場給年輕的影視人更多“試錯”的機會,因為有“試錯”才有了敢於“創新”,這在香港電影圈是難以想象的。

在《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國產影片強勢壓制之下,港產片很艱難,卻依然很有韌勁,只是,市場已經很難容得下港產片的“創新”。

當對港產片充滿情懷的那一批觀眾,被90後、00後強勢的消費需求漸漸替代之後,不是“香港電影已死”,而是市場不再相信所謂的“情懷”。


得著說


為什麼內地電影比港片更容易破10億,究其原因大致有那麼幾點。

第一,電影題材。

講真,目前內地電影的題材要遠遠多餘港片,愛情片,喜劇片,玄幻片,軍旅片,動作片等等應有盡有,選擇比較多,例如徐崢系列,沈騰系列,吳京系列。反之港片近10年來,題材單一,千篇一律,大多以警匪片為主,容易產生審美疲勞。

第二,造星能力不足,演繹人才青黃不接。

相比於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來說,香港那邊的演繹人才出現了斷層,新生代演員扛不起電影市場。而內地這邊就不一樣了,後來居上,什麼北影,北戲,上戲等等都可以持續不斷的輸出演繹人才,還有一支龐大的橫漂隊伍,總能出幾個優質的演員,比如王寶強。

第三,內地電影比港片更瞭解觀眾的消費心理。

從近幾年票房大賣的電影可以看出,內地電影人很瞭解觀眾想看什麼。舉個例子,值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刻,每個國人都有一腔熱情,戰狼系列和紅海等主旋律電影可以迅速佔領市場。而香港電影人就在用戶方面做的遠遠不夠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內地電影的核心競爭力要遠遠高於香港電影,那麼票房自然也比港片好的多。隨著內地的電影市場的崛起,總感覺香港電影人透露著倔強和不自信。總是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而又不敢啟用新人。這就註定了港片的票房再高也高不到哪去,即便有高票房,大多數也是為了情懷買單而已。


戲娛9527


針對這個問題,我分兩點來回答。

首先是港片市場太小了,投資也很少,在內地宣傳不到位,雖然港片中會有劉德華、古天樂、張家輝這些影帝級別的人物,演技那是沒得說,但是也會有審美疲勞的時候,這點就又體現了香港娛樂圈新一代偶像斷層的現象,導致老是靠這批老影帝影后撐著,說實話感覺他們為香港電影復興付出,也很辛苦。

其次是港片影視題材單一,換句話說港片有點過時了!!80年代港片是巔峰,誕生了一大批好的作品,如《英雄本色》、《阿飛正傳》、《倩女幽魂》、《無間道》、《殭屍先生》等,也有如哥哥張國榮、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等男神女神。但是如今離去的離去,息影的息影,可惜。

言歸正傳,80年代的時候港片就有警匪黑幫題材、懸疑題材、武俠、三級、恐怖等題材。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到現如今,每年上映的港片電影還是以黑幫、du梟、警匪為主的電影題材居多。如周潤發郭富城的《無雙》、古天樂《犯罪現場》等。而電影中玩的劇情,觀眾都可以猜到。

為什麼會這樣?是香港影視人員的靈感其實已經獻給了80年代,還是現在的觀眾看過太多影視劇作,口味變得挑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