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家團圓 守望我們的幸福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庚子鼠年如期而至。聲聲祝福中,我們步入了闔家團圓的春節時間。

一年又一年,不管歲月如何變遷,“家”始終是我們最深情的牽掛。“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路途再遠,也要回家。”“相聚”“團圓”是每逢春節最深切的期盼。那些等待中的緊張忙碌、激動迫切,相聚時的親情環繞、歡喜甜蜜,奔湧著情感的熱流,散發出直抵人心的幸福味道。或許此刻還有人奔走在路上,還有人堅守在崗位,但“家”始終是內心凝望的方向。

“家”是我們生命的起點,也是我們奮鬥的動力。很多人,年少時便離開家,開啟夢想的征程。成年後,或為生計奔波,或為事業忙碌,不辭辛苦只為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幼子是否茁壯成長?青年是否事業進步?父母是否安享晚年?……種種美好期許指引我們不斷前行。

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近幾年,“反向春運”成新常態,很多人春節時不再跋山涉水趕回故鄉,而是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來,共享天倫之樂。還有人趁著春節長假,帶家人出遊,走出國門增廣見聞。時代發展,物質豐富,賦予個人更多選擇權。幸福的樣子有千萬種,而有一種就是可以選擇。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讓生命呈現出最美的姿態,這是個人之幸,也是家庭之福。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每個家庭的幸福軌跡,也映照出時代的變遷。“反向春運”興起的背後,是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工作的城市定居。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將會進一步消除體制機制的束縛,促進人才的自由流動,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有了對勞動力、人才的充分尊重和認可,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最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引導個人發展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進程,匯聚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國泰則民安。只有國家富強,每個家庭才能更加富足;只有每個人、每個家庭能夠收穫穩穩的幸福,國家方能擁有更加開闊的發展局面。穿越歷史的大江大河,新中國成立70年的豐碩成果,最終也是具體體現在一個個家庭的變化之中。小到衣食住行不斷升級,大到生活環境持續優化,億萬人了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看到了祖國發展的光輝前景。

站在新年的開端,我們回望自己的生活,並期待更加美好的未來。這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這是每個人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這一年,也讓我們在親情的慰藉中積蓄力量,帶著夢想出發,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梁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