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今天就是年二十八了,相信許多小夥伴們都已經完成好家務活了!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在過兩天就是年三十了,那麼年三十應該吃點啥呢?

春節美食是中國人過年的重頭戲,每一道菜都蘊含著人們對於新年的期待和祝福。雖說都是吃,卻有些差別,不同地區各有各的偏好,即使是相同的食材也會有不同的吃法。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年糕、湯圓(江浙)】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江浙一帶,過年必吃年糕和湯丸,寓意“步步高昇”以及“團團圓圓”。所以地方菜館的年夜菜單上,這兩樣甜點是必備的。


【豬肉燉粉條(東北)】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東北人過年必殺豬,大塊大塊地切下來,有親友來訪,便和粉條一起下鍋燉之。粉條也都是用東北特產土豆澱粉軋製而成的,大火咕嘟一陣後,香氣四溢。盛一碗米飯,把豬肉燉粉條連湯帶水扒拉到碗裡,大夥圍在一起,吃吧!生活是如此熱烈而美好。


【棗餑餑(山東)】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北方人喜歡吃麵食,山東人在過年的時候,平時普普通通的饅頭也多了幾分花樣。棗餑餑,紅紅的棗配上雪白的饅頭,色澤亮麗,外形小巧,非常討喜。


【豆兒醬(北京)】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作為首都,北京的節日氣氛來得更為熱烈,紅燒魚、烤鴨、燉羊肉……都是餐桌上的“熟客”。其實,與這些“大菜”相比,一些點心反而更是人們的心頭好。老北京人家裡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此外還有“芥末墩兒”,也是一種涼菜,用來佐酒和開胃。


【樟茶鴨(四川)】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四川人認為,過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


【三鮮鍋仔(湖北)】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湖北的“三鮮鍋仔”就備齊了三樣“年貨”:魚糕、魚丸、蛋餃。取湖北洪湖大鯇魚之魚肉,製成魚膏、魚丸。蛋餃很有意思,是在鍋裡包的餃子:雞蛋打碎下鍋即可平整為蛋皮備用,取碎肉與蔥花、鹽等拌勻為餡,包入蛋皮。


【湘辣肘子(湖南)】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湘辣肘子是湖南春節必點之菜,寓意“家肥屋潤”。湖南鄉村裡的“大魚大肉”,是臘魚臘肉。湖南臘味是用稻穀殼、茶葉等熏製而成。


【如意菜(上海)】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上海人春節的菜餚講究好意頭,一定要吃的東西還真不少。除魚肉雞鴨外,還添上炒塌棵菜和糖醋銀絲牙兩樣菜底,另外必備如意菜(即黃豆芽)和發芽豆,象徵著“升”和“發”。


【發財就手(廣州)】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發財就手”在廣州人年夜飯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實際上指的是髮菜蠔豉燉豬手,而今髮菜並不提倡吃,生菜的利用則更多一些。髮菜或生菜,粵語中都有“發財”、生財“之意。而”蠔豉“,有”好事“的諧音,”豬手“則意指”就手,即得心應手。


【敲餌塊(雲南)】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雲南過年不吃餃子,吃的是一種類似於年糕的東西,叫“敲餌塊”,筒狀、卷狀餌塊屬於年貨。餌塊在昆明的吃法很多樣。燒餌塊用做成薄餅形的餌塊在無煙炭火上烤,到微焦黃時,在表面塗芝麻醬、辣醬、油辣椒等;餌塊切成一寸見方小薄片加雲腿絲、肉片、雞蛋、蔬菜等炒,就成了既可做主食也可以佐餐的炒餌塊。


【匹提爾芒達(新疆)】

「除夕美食」年三十吃點啥?看看南北“過年菜”


新疆維族過年食品一般有: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大米、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麵糰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