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證明戰國水晶杯是戰國出產的器皿?

手機用戶84426048458


很簡單,因為【戰國水晶杯】並不是一個孤證,文獻和文物、地質學形成完整的證據鏈。中國古代不是沒有水晶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水晶(rock crystal),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學式為SiO2。

天然水晶一般是無色通明,少量黑、灰、紫、黃、茶色。

中國人利用水晶的歷史也十分古老,古人稱「水晶」為「水碧、水精、水玉,菩薩石」等等。

古代文獻中關於水晶的記載:

  • 《山海經•南山經》:「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黃金。郭璞注:水玉,今水精也。
  • 唐溫庭筠《後漢書•西域傳·大秦》:﹝大秦﹞宮室皆以水精為柱,食器亦然。
  • 《題李處士幽居》詩:水玉簪頭白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
  • 宋蔡絛《鐵圍山叢談》:政和間,伊陽太和山崩出水晶,以木匣貯進數百匣,據此自是石中所產。
  • 《資治通鑑·後晉高祖天福二年》:閩主作紫微宮,飾以水晶。

從出土文物來看,從新石器時代開始,中國古人就開始製作水晶器:

安徽凌家灘遺址和廣東寶鏡灣遺址出土的耳璫和玦

天然水晶礦在我國比較豐富,大部分礦藏分佈在【東部沿海寶石礦帶】:

其中,江蘇東海縣的水晶產量佔到中國一半的產量,有「水晶之鄉」美譽:

邱懷榮, & 張耀桐. (1995). 東海縣水晶資源的開發利用. 資源開發與市場(3), 124-127.

也就是說:

上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主要的水晶產地是吳、越、齊、魯等國。

這四個諸侯國地望大致處於中國東部沿海的寶石礦帶上。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的齊魯和吳越,因為水晶礦藏豐富,當時的人們用天然水晶製作器皿,考古發現過很多戰國時代的水晶器。

比如:80年代在山東臨淄發現19座戰國時代齊國時代的墓葬,出土了1435件水晶器: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7). 臨淄齊墓, 第一集. 文物出版社.頁47

1453件有很多是水晶珠子,但是也有很多大件精美的水晶器。

如下圖:

江蘇吳縣春秋墓葬出土的水晶項鍊:

唐宋時期的水晶器皿:

天津文物公司從民間徵集的水晶器皿:

以上圖片引自:
  • 袁偉. (2003). 我國古代水晶製品一瞥. 收藏家(1), 50-53.
  • 魏傳來. (2017). 珍稀“千年冰” 齊國古水晶——山東淄川澹廬藏齊國水晶器鑑賞. 陶瓷科學與藝術, 51(4), 70-73.

這個【水晶杯】正是在浙江杭州半山石塘戰國墓中出土:前面說了,江浙地區水晶礦藏豐富,所以,東周時代的齊魯吳越地區,水晶器也比較流行。

最重要的是:不存在地層擾動——晚期地層的器物跑到早期地層。

因為和這個水晶杯一起出土還有很多寶石器皿,材質有瑪瑙、昌化石、玉石、玻璃等等。

引自:洪麗婭. (2007). 杭州半山戰國墓出土玉石器材質研究. 東方博物(3), 62-76.

還有戰國時代的原始瓷器:

沈芯嶼. (2013). 杭州市半山出土戰國原始瓷研究. 福建文博(3), 27-32.

--------------------------------

綜上所述,因為傳世的古水晶器比較少,加上這個戰國水晶杯很像今天的玻璃杯,所以我們覺得很反常。

但是,這並不表示戰國水晶杯需要外來傳入,或者有「地層擾動」的嫌疑。

第一,東周時代齊魯吳越文化區就比較流行水晶器。而「戰國水晶杯」出土地是浙江杭州,正是東周時代吳越地區。

第二,從出土的戰國水晶器皿來看,當時的古人完全具備製作這個水晶杯所需的技藝。

如:上面所列舉的戰國水晶爵和水晶耳觴,製作工藝難度應該說水晶杯差不了多少。

水晶加工的難度被一些地攤文學和人云亦云的網絡帖子誇大了,最典型就是「瑪雅水晶骷髏頭」,一直還冠以「未解之謎」。

網絡上說什麼哪怕以今天人類的技術,都很難將水晶加工頭顱形狀,瑪雅人根本就辦不到。

所以,是外星人傑作云云。。。。。

這完全是胡扯!!

萬能的某寶就可以買到水晶骷髏,而且大小可以定製,神秘個球:

我發現很多人對自己不理解的東西,大多數以訴諸神秘來解釋,最喜歡扯上外星人、超自然。

這是嚴重低估人類的智慧,莎士比亞曾說:多麼偉大的理性,動若天使,思若上帝!

-----------------------------------------------

ps:

我見到有人說用【熱釋光】和【碳十四】鑑定水晶杯的年代,這又是想當然!

【戰國水晶杯】無法做這兩種測試。簡單說一下:

  • 【碳十四測年】顧名思義是測「碳元素」,而且還要樣本要是「生命體」,因為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碳基的。水晶又不是生命體,也無法與自然界做碳交換,不含碳14元素,怎麼檢測?

  • 【熱釋光測年】的條件是:需要古器皿被高溫加熱過,所以,一般用來鑑定陶器、瓷器。高溫燒造陶瓷的時候,會將器中晶體累積的熱釋光能量清除,然後,陶瓷就又開始慢慢累積,所以,陶瓷含有熱釋光能量越多,證明年代越久遠。

小漢字見大歷史


“早在2002年這個杯子就登上的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名單,與之並列的是後母戊大方鼎、曾侯乙編鐘、三星堆青銅神樹、秦始皇銅車馬、馬王堆襌衣這些同為舉世孤品的國寶。不論從保護手段還是重視程度上來說,都令人不禁刮目相看,也因此在許多人的心中,這些文物是國寶中的國寶,絕世無匹的珍寶。

在杭州博物館裡,遊客可以看到一個杯子,或許有遊客會說: “跟我家的杯子差不多啊” “很多飯店都在用啊”“嗯,我昨天還用過這樣的杯子”等等。

在燈光的照射下,這個透明水晶泛著淡粉色。近距離觀察這個杯子,它並不是純白色的,而是略帶一點淡琥珀色,外表沒有什麼紋路,表面看得出是經過拋光處理的,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紋,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一些絮狀的自然結晶。然而,這隻看起來不起眼的杯子,卻是用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實用器皿,而且還是戰國時期的!

1990年浙江省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戰國墓出土。收藏於浙江杭州博物館。 此杯子為國家一級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水晶類的製品,在史前時期就已經有了出土,也就是猿人時代。作為世界主要水晶產地的中國,使用水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製品出土。但是被當作國寶級別的水晶杯,確實比較少見。首先我們要承認的是,這個杯子確實很現代,或者說在現代很常見,如果不提前說明我們可能真的以為就是一個幾十元的普通玻璃杯子。但是戰國時期的工藝和造型可以如此確實相當罕見。它是杭州博物館這座省會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是2002年,國家文物局公佈的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簡單地說,它就是絕世、罕有的頂級國寶珍品,獨一無二,海內無雙。

至於具體年代,根據器物文化風格分析,除了帶有當地的越文化外,還有不少楚國的元素。推測年代有可能是在楚國滅了越國(公元前306年)後。該墓中的木頭經碳14年代測定,大約也為公元前250年左右。不過,幾十年來,考古挖掘的古代墓葬萬萬千,並不是每座古墓甚至高官顯貴的墓葬裡就能有這種絕世珍品的。當工作人員挖到一米多深時,泥土中出現了一抹晶瑩的色彩,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清理,他們將這件器物挖了出來,發現竟然是一隻令人疑惑的“玻璃杯”。偶然、巧合、幸運彙集在一起,才有了一尊稀世水晶杯的出土。

“剛出土的戰國水晶杯”

杯高15.4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杯壁斜直呈戰國水晶杯喇叭狀,底圓,圈足外撇,酷似今天我們使用的玻璃杯。杯身通體平素簡潔,透明無紋飾,整器略帶淡琥珀色,器表經拋光處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綿體狀自然結晶。 這個看上去非常穿越的杯子,當時還引來了不少的爭議,好多人都懷疑是事後放進去的,或者說多年土壤活動認為翻新等等陰差陽錯才會出現的,當然通過分析發現,戰國水晶杯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製成的,國內罕見,是中國出土早期水晶製品中比較大的一件,之前出土的一般多為掛墜等小件。

這座大墓的墓主人是誰

有人認為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派駐到杭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杜正賢認為墓主人所在的時代應該比秦統一中國要早:“我猜測墓主人應該是楚滅越以後,楚國派到我們杭州地區的最高長官。” 傳說戰國中前期,越王無疆效法列國征伐中原,北上攻齊。那時,齊楚兩國的矛盾已表面化,齊王於是派出使者,遊說無疆西征楚國,以為遺禍之計。無疆果然聽信齊使說辭,舉兵西向伐楚。豈料楚威王早有準備,引大軍攻打越國,殺無疆,盡得吳越之地,同時北路大軍在徐州大敗齊軍,奠定了楚國當時在長江流域的地位。開疆拓土之後,須有軍政長官駐守,楚王便委派官員,前往吳越之地施政行令、駐軍撫民。派到當時餘杭的那名地方官可能頗好飲酒,他的酒器中有一件寶貝——水晶杯。在周代,酒器不僅是飲酒用具,很多時候還是重要的禮器,這隻水晶杯自然被那名地方官當作心頭肉,以至於在他歸於黃土之日,還要將這件寶物隨身帶走。

“ 杭州博物館館長杜正賢 ”

杜正賢還提出了猜測的依據:“一是這座墓的墓道對著山頭,我當時查資料,楚國這種類型的墓葬比較多。二是墓中的二層臺、排水溝之類的設施,在戰國時期的越國文化區內很少見,但是在楚文化中很明顯。此外,最重要的是,這個墓葬中出土的很多器物,楚國的風格比較明顯。例如在墓葬中出土的的原始瓷器,基本都是禮樂器,如編鐘等,與楚國的禮樂器相似。但是區別於楚國禮器都是青銅器,這個墓中出土的禮器都是原始瓷。還有漆器,很多紋飾都是楚國的文化特徵。”一些技術手段也印證了這個觀點。杜正賢說道:“我們通過對木炭、原始瓷做C14、熱釋光等分析,測定年代基本上都是戰國時期。對水晶杯中的泥土做孢粉分析,年代基本在距今2500多年左右。”杜正賢總結到:“綜合這些因素分析,我認為墓主人應該生活在戰國楚滅越這個時期。”

水晶杯的形制

水晶杯通高15.4釐米、圈足高2釐米、口徑7.8釐米、底徑5.4釐米。敞口,平唇,斜長直壁,深腹,圓底,圈足外撇。的確,它的形制非常現代,除了杯壁略厚一點,造型簡潔,風格與現代玻璃器皿毫無二致。

"現代感十足,簡潔大方,杯子有裂紋"

這隻看似現代玻璃杯的杯子,其實是用整塊優質天然水晶雕琢磨製而製成的,略帶淡琥珀色,杯身上有一些自然的裂紋,底部和中部可以看到一些絮狀的天然結晶。至於具體的工藝,其實是借用玉器的加工方法制造的。進入戰國時期後,隨著玉器加工工具與工藝水平的提高,對水晶這樣既硬又脆的材料進行碾琢鑽孔和弧面打磨也成為可能。水晶杯正是戰國時期的工匠用一整塊優質水晶費時費力加工而成,絕非“穿越”而來,更不是現代玻璃燒製的。 這隻杯子在當時應該不會用來喝水。水晶在當時是非常貴重的物品,水晶杯應該是財富的象徵。

水晶杯有三個謎

談到對水晶杯的研究,蘇秉琦先生認為有三個謎,一個是材料,一個是取芯,一個是拋光技術。

這件水晶杯是由一整塊的水晶製作而成的,如何取芯是一個問題。首先是水晶的硬度很高,很難加工;其次,杯子是斜壁,上面寬,下面窄,這就導致了加工更加的複雜。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拋光。外壁拋光相對簡單一些,但是因為水晶杯上寬下窄的特點,手伸不進去,裡面的部分很難打磨到。古代人是如何把內壁和底部打磨的那麼光潔平整,也是一個問題。





博古玩收藏


戰國水晶杯出土的大墓在被發現時,並沒有發現盜墓痕跡。但怎麼證明沒有被盜過呢?

考古發掘會根據文化層來判定大致年代和墓葬狀況,例如下圖,


如果有盜洞打下去,等人工回填或者自然回填之後,那就會在戰國文化層發現近現代耕土層的土壤。反之,就是木有被挖掘過。

另外考古發掘恨不得拿篩子篩過每一克土,就像上圖,所以請相信我國考古工作人員的能力,這墓沒被挖過,所以也就不存在後來人埋進去的說法。

另外,據說當時大墓所在地已經被磚瓦廠的拖拉機碾壓非常結實,工地那麼忙,現代盜墓賊無法進行盜掘。



這件戰國水晶杯子被髮掘出後,連同杯子裡的土壤也被立刻送去北京化驗,最後證實杯子裡的土也是戰國時候的。

至於說為什麼要做成這麼現代的風格,而不是戰國時期的那種風格,主要是因為水晶加工工藝所限,只能做成這種簡單的樣式。

戰國時期也存在這種杯子造型的器皿,比如這件。戰國晚期的藍釉陶杯(2006年甘肅馬家源墓地M1出土)



然後關於水晶來源,加工工藝等等,古人留下的謎團很多,金字塔咋建的不也被猜了好久。


諸城鬍子


沒知識,真可怕

要真是說隨便一件東西是一個幾千年前的古董,有這麼簡單就好了,那麼人人都是趙高了。正因為這背後有著一套科學且被專業人士認可的方法,才能有說服力。而這套方法上過學或者經常看考古方面的影片的人基本上都瞭解過一些,說不定現在小學的教育都有相關方面的知識介紹了,所以說不學知識,確實真可怕。



測年法的應用

對古代諸多方面的研究是現代人積極探索的一個方面,現如今有一系列的測年法,比如碳十四測年法、鈾鉛測年法、鉀氬測年法 、熱釋光測年法等等,考古中常用的就是碳十四側面法、熱釋光測年法等等一些方法來估算文物的大概年份。這些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們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既然有測年法的應用,出土的一些古代的東西當然就可以用測年法來確定其年代,而這個戰國水晶杯就是用測年法測定的年代,畢竟趙高是沒有這麼好當的,故而也就不能隨便的指鹿為馬了。


淡看天上月


碳十四檢測……


左手豐碑右手刀


不管小編怎麼說,我還是重度懷疑這杯是現代的,請小編向大家展出戰國同時期的這式樣的陶製酒杯,我才認可。


信天游149436838


有如圖配套器具一起出土,確定年代戰國無疑。



漂流瓶看世界


如何證明水晶杯戰國時期製作?相信考古學家,現代科技有多種手段確定一個物品的製作年代。這個水杯的具體用處可以探討一下。

眾所周知,古代巫師經常用水晶製品辟邪,這個水晶杯很有可能是巫師用來盛所謂的天降甘露,有些古代巫師在煉丹過程中獲得特殊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與空氣中的水分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白色粉末狀的東西。民眾不明就裡,以為巫師可以和天上的神仙交往。


銅杯或者陶杯不透明,不容易讓民眾信服,水晶杯裡的東西一目瞭然,民眾自然會對巫師頂禮膜拜。


能量加持


這個東西在國家寶藏裡說過,講到了它從發現到鑑定到展出的一系列嚴密論證的過程,不是一言兩語說的清的。真感興趣的勞煩自己在往期節目單裡找一下,不要用唯心而自以為是的觀點隨便去否定一件舉世無雙的國寶以及背後專業人員的辛勤勞動。如果考過以後還有疑問,請就測定方法具體提出符合邏輯的質疑。用“我覺得”“明顯是”“可能是”這些模稜兩可的詞語居高臨下地進行反智反科學的指責,只是顯得無知淺薄又自大可笑罷了。


Spectre0


說實話是我當摸金校尉時候喝水遺留的,走的急忘了,現在也不敢要回來了,買杯子的發票還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