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哪些令專家學者感到尷尬的文物?

leona518


司馬遷的《史記》幾乎成了我們瞭解先秦文化最重要的工具,所有想當然的故事,幾乎都是在司馬遷的這本書裡流傳了下來。

比如說蘇秦張儀之間的爭鬥,比如說長平之戰聲勢浩大的規模,不過最近學者們卻考察出了打臉司馬遷的諸多結論。蘇秦和張儀不是一個時代的人,長平之戰被坑殺者遠不及40萬之眾。

而出土的這件文物,更是打臉司馬遷的重要佐證,它就是睡虎地秦簡。這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秦朝頒佈的法律。

01那麼睡虎地秦簡裡面記載了什麼事情,打臉司馬遷呢?

司馬遷在《史記》中描繪陳勝吳廣起義的那一段,我想大家今天應該還能記得。陳勝吳廣跟劉邦的際遇是比較類似的,都是因為去服徭役,結果在路上遇到了山洪,沒辦法前行,結果耽誤了期限。

司馬遷說,耽誤了期限,那就要被拖過去殺頭。既然趕過去服徭役是死,造反也是死,為什麼不去造反呢?

由此可見,秦始皇是一個殘暴不仁的君主,清朝的法令是極端冷酷的。那麼對於這件事,睡虎地秦簡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它上面對秦朝的法律是有不同解釋的,比如說遲到服徭役這一說,秦朝表示,遲到了問題不是很大,一般遲到時間比較長,是隻需要罰交兩副鎧甲,相當於罰款了。比如遲到三到五天,會捱罵。。。遲到六到十天,罰一個盾牌,等於就是罰點錢。而遲到十天以上才讓罰交一副鎧甲。

由此可見,秦朝法令對於服徭役的人來說,的確是一件比較幸福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過去我們認為秦朝法令嚴苛,導致了後期全民起義,而事實上卻跟《史記》記載的完全相反。

甚至於在睡虎地秦簡上記載了,遇到大雨天氣,那就可以取消這次的服徭役,甚至連大興土木的事情,都需要擱置甚至取消。

不得不佩服創造這些法令的官員,當時秦朝法令的先行者是李斯,他作為法家的代表人物,又是秦朝的丞相,自然是有資格修訂法令的。由此可見,在秦始皇的支持下,李斯所修訂的法令,其實是有利於與民休息的。

02睡虎地秦簡的可靠性高不高?

這套法令,是在湖北一座秦朝古墓中發掘出來的。墓主人名為喜,相當於秦朝時期縣令身邊的書記官,專門記錄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條文。

這些法令當然都是秦朝最基本的法令,是用來治理地方的,所以可靠性非常高。比憑空說那兩句:失期,法皆斬。要靠譜的多。

而且喜在秦國的經歷是相當豐富的,他在秦昭襄王時期就已經參與了服徭役,秦國經歷了商鞅變法以後,全民鬥志昂揚,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戰功,使得自己的家族變得榮耀,就算是奴隸出身,只要肯努力,那就能夠成為王侯將相。

喜也是這當中的一名幸運兒,他從服徭役的普通民工開始做起,在秦始皇時期,親自參與了三次出征,從而成為秦朝的一名官員,在地方上治理當地百姓。

所以他對於秦朝的法令,是有絕對話語權的。而《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人物,他距離秦朝其實也有六七十年的歷史了,所以在記載這一段歷史的時候,未免有失偏頗。

不過如果你說司馬遷沒有考證到秦朝的法令,我認為這是不現實的。畢竟只相差了六七十年曆史,那個時候對文物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不會有什麼破壞性的活動。

所以司馬遷絕對可以找得到秦朝的法令,那麼為什麼司馬遷還是要這麼寫呢?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為了拔高陳勝吳廣的起義。

03陳勝吳廣起義,其實就是愚弄大眾的自私行為。

早在起義之前,陳勝吳廣兩人就已經是秦朝的屯長,大小也是個官了。他們帶著一幫人前去服徭役,結果遇到了大雨連綿,山洪爆發。

結果陳勝吳廣就告訴手下這幫兄弟們,按照秦朝的法令,遲到了就要被宰掉了。嚇得這幫人立刻縮緊了脖子。這個時候兩人一唱一和地告訴這幫人,與其前去赴約被宰掉,還不如就這麼反了好了。

這下子所有人都躁動起來了,的確是這麼一個道理。反正去了也是死,造反的話,說不定還有這麼一條活路。

不過這幫不識字的老百姓們可不知道,秦朝的法令中並沒有遲到當斬的法令。這一切都是陳勝吳廣為了能夠起義,編造出來的謊言。

他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帶著大家起義。倒不是說他們找死,主動想要造反,他們這麼做,是為了能夠成為一方諸侯。

那麼他們的謊言為什麼能夠得到眾人的信任呢?一方面是因為老百姓們不識字,比較好欺騙。還有一方面源於秦朝的確存在大量服徭役的情況。

秦朝自己不作死,其實也就不會死那麼快了。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大興土木的人物,修長城、建阿房宮,這些都需要無數民夫。

過去在秦國時期,所面對的百姓比較少,服徭役這一招還是管用的。可是秦朝一統天下以後,依舊沿用這樣的法令,不作出任何調整,這是比較愚蠢的一件事。

在秦朝的壓迫之下,這幫老百姓心裡當然不高興。誰不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地過日子呢?難道個個都希望要被宰掉嗎?

總結;司馬遷用心良苦,打造出了這一對平民英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任何人讀到了都會熱血澎湃,那麼司馬遷的目的就達到了。陳勝吳廣是這樣,後來的劉邦項羽其實也是這樣。

那是一個平民中出英雄的年代,劉邦在一統天下以後,將陳勝封為了隱王,其實原因就是敬重他們的這種精神。

再說了,沒有陳勝吳廣在前期鬧一鬧,後來劉邦也未必敢造反。畢竟造反是把全家人的腦袋都別在自己褲腰帶上的事情。

司馬遷掩蓋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真實目的,將這些野心家打造成了平民英雄。其實就是為了掩蓋這些人的醜陋,本身為大眾所熟知的英雄都是這些貨色,如果不渲染美化一下的話,壓根就不能看。


江湖小曉生


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與你分享。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反正就想到2012年,西安電視臺烏龍的“肉靈芝事件”。

要寫的這個內容確實有點文不對題,因為它不是文物,但這個大烏龍讓人蠻尷尬的,實在是忍不住想寫寫。


肉靈芝常有,單純的女記者不常有

2012年6月,《西安零距離》報道在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發現了太歲,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肉靈芝”。於是,女記者上門進行採訪。

說真的,我之前第一次看採訪視頻,當鏡頭拉進的時候,腦子裡靈光一閃,這玩意好像在哪見過?

在腦海裡細細搜索記憶的痕跡,恍然大悟,青春的羞恥感瞬間爬滿心頭,燒得臉上紅得似晚霞。


“我們打井,打到八十米的時候,發現了這個東西,它長得有鼻子有眼,肉乎乎的”

此刻,鏡頭拉進。女記者接過話頭介紹道:“我們看到這個東西長得很像菌類,兩邊都有一個蘑菇頭的形狀,上面有一個像嘴巴的東西,下方有個小孔,是直接通透的”

隨後,又用尺子量了一下,居然有19公分,這尺寸,讓我羨慕。。。。

村民上網查詢,覺得這玩意有點像太歲,然後女記者開始科普太歲的歷史淵源。最後決定第二日同村民們一起,找植物學專家進行鑑定。不知道專家如果看到這玩意,會咋解釋?

女記者還在網上發佈截圖,向網友們詢問“這是啥?”

這個女記者,莫名戳中了我的萌點。這麼清純的女孩子很少了,娶回家肯定是一種幸福。

不過,現在回想一下,我就覺得納悶了,女記者不諳世事,不知道這玩意,那麼隨行的攝影師、後期的編導們,都不知道麼???


賤議你讀史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文物瑰寶是數不勝數,說到讓專家感到尷尬的文物也是難以計數的,下面有書君就給大家說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吧。

01

肛塞當成磨牙棒

記得有一期鑑寶類綜藝,一男子帶著“家寶”上節目來鑑定,當搞清楚他的“傳家寶”是什麼東西后,現場尷尬的不要不要的。那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據這個男子說,是家裡祖傳的筷子,因為太短就用來剔牙。

後來又嫌它太粗,就用來磨牙,覺得用處挺多的,就是離不開口。而這個東西,男子既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的,值不值錢就更不知道了,只說既然是祖上傳下來的東西肯定是好東西呀。

當鑑定專家看到男子用來磨牙的棒棒時,忍不住笑了,說這是九竅塞。把死人的眼鼻口等九竅封住,是古代祈求長生不老的一種方式。而男子帶來的這隻竅塞,正是九竅其中之一的肛塞。

觀眾和專家當時可能腦補過很多次了吧,想想男子平時用這個來磨牙,味道肯定也是“棒棒的”哈。

02

穿越的“玻璃杯”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代意義上的玻璃杯是從清代才有的。但是在杭州出土的戰國水晶杯卻把專家們驚到了。這個杯子,一眼看上去,就是玻璃杯,而且還是現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普通玻璃杯。據有關資料介紹,當時出土時,面對著墓葬中這麼一個杯子,考古專家們非常遲疑,差點就以為這個墓葬曾經被盜墓賊們光顧過,是盜墓賊盜墓時,不小心遺落下來的。

但是好在他們沒有被這個杯子的表象給欺騙,非常有職業素養地保存好了這個杯子,然後通過各種技術檢驗以及大佬級人物的鑑定,確定了這個杯子並不是現代的工藝品,而是實打實的戰國文物,距今2400多年。

它是由一大塊珍貴的水晶雕琢而成,在那個時期是少見的珍寶,但是對於現如今來說,戰國水晶杯的長相就是一隻貌似穿越的“玻璃杯”呀。

03

裸人方奩

這件造型和題材內容非常奇特的奩出土于山東莒縣,因其造型實在不忍直視,出土時,專家都不好意思看了,著實尷尬了一番。此方“奩”啊,是一個容器,高11.6釐米,長12釐米,寬7.5釐米。

直壁稍內收,器身飾垂鱗紋,長方形平面,上有兩扇可對開的小蓋,蓋鈕分鑄成男、女祼體的兩個小人,面對面呈跪姿,並著意鑄出兩裸人的生殖器。哦喲,難怪專家要尷尬,看來我們可愛的古人其實也沒有像有的文學小說描述的那麼封建和保守哈。

據後人分析,這件青銅祼人方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個寫照。而且該器的造型奇特,國內迄今發現僅此一件,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而這件青銅裸人方奩,據說可能是當時一貴族家的女子出嫁時壓箱底的器物。其目的一是性教育,啟發少女少男性生活;二是作為裝東西的容器,可裝少婦用的首飾及化妝品。

其實,這件青銅方奩如果是放在現代,可能也少有人會把它擺在顯眼的位置日常使用哈,畢竟中國人雖經過了這麼幾千年的文明進步,但骨子裡還是比較內斂的,專家咋一看尷尬也屬自然。

總的來說,不管這些文物形態怎樣,是正常,獨特,或是怪異,它都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記憶與文化,記錄了細節與瞬間,作為華夏子孫,不論是專家還是老百姓,我們都應該愛它們,保護它們,通過它們去了解和傳承我們的燦爛文明。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尷尬的文物無非跟sex有關。

比如:漢代畫像磚《桑林野合圖》、漢中山靖王的「仿生銅器」,這尺度太大了,詳談的話怕過不了審,再者網上也說爛了,人云亦云也就沒啥意思。

說一個知道的人比較少的尷尬文物:

馬王堆帛書「房中術」,尷尬到中國的專家學者羞於發佈,被日本搶先發布。

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了三種帛書《合陰陽方》、《天下至道談》、《十問》,目前中國所見最早的房中術出土文獻。

漢代流行黃老之術,其實在漢代這些東西是非常流行的,不想今天一樣動不動「三俗」

朱越利. (2003). 馬王堆帛書房中術的理論依據(上). 宗教學研究(2), 1-7.

比如三號墓中的《合陰陽》《天下至道談》就是講的如何「採陰補陽、延年益壽」,如何前戲、如何「運動」、如何還精補腦等等之類的:

現代學者一些解讀:

朱越利. (2003). 馬王堆帛書房中術的理論依據(上). 宗教學研究(2), 1-7.

這裡要注意的是,馬王堆漢墓有三個墓葬,是漢代長沙王丞相、軚侯利蒼近親屬的墓葬:

  • 保存得最好的一號漢墓就是辛追夫人,她是利蒼的妻子。

  • 二號漢墓辛追老公利蒼,

  • 三漢墓可能是兒子利希,或者說他的兄弟。(目前還沒有定論,這個就不討論這個問題了)。

從墓葬中發現的印章確定了墓主身份:


圖引自:陳松長. (2003). 馬王堆三號墓主的再認識. 文物(8), 56-59.

出土文物結合《史記》文獻記載,我們大致還原了【軚侯】的譜系:


引自:何介鈞. (1982). 馬王堆漢墓. 文物出版社.頁11

馬王堆漢墓是在WG時期發現的,我看了社會科學院當時發佈一手的發掘報告,「醫書」中完全沒有提及「房中術」:

湖南省博物館編. (1972).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發掘簡報. 文物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1975). 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發掘的主要收穫. 考古(1), 47-57.

根據當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周世榮的回憶文章,當時對這些東西諱莫如深,除了發掘者根本沒人知道這一批房中術文獻。

198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把這批文獻註釋以後,以「中醫養生類」文獻《養生放》,發表極少人才能看到的研究古代醫學刊物上。

當年,日本學術交流團來訪,作為學術交流,《養生方》送給了日本人,日本搶先以「房中術」文獻發表。

文章題目為:《親歷者憶馬王堆發掘:《房中術》被日本人發表》,發表在三湘都市報

1980年中國古文字學會在廣州召開,周先生去香港學術交流,當時饒宗頤先生詢問:

饒宗頤和周鴻翔先生問我:“馬王堆漢墓竹帛書中是否有房中術?”
我不敢隱瞞,答覆說:“有,但不敢發表。”
饒、周兩位先生說,國外學者很關注,希望早日發表。

一年之後,考古組頂著壓力曲線出版,將「禁書」改稱《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竹簡「養生方」釋文》刊登在《馬王堆醫書研究專刊》(1981年第2期)。

也就是在當年,日本醫學代表團來訪問,馬王堆醫學會將《養生方》的註釋本,當作見面禮贈送給日本人。日本麥谷邦夫先生很快將《養生方》作了註釋,把「禁書」在日本公開出版發行。


小漢字見大歷史


央視曾有一期節目講的是《龍塘下的王陵》,裡面有一件陪葬品,讓接受採訪的專家都“臉紅”了。

2009年,江蘇盱眙縣一夥盜墓賊對大雲山的一座漢墓進行盜挖。由於在盜挖過程中,使用了炸藥,導致氧氣不足。第一批下去的兩人當場昏迷,後來下去救人的兩人也昏迷休克了。在送前兩個昏迷的人去就醫的半路上,同夥發現這兩人已經死亡。於是,就連同汽車一起遺棄在一個廢舊工廠。而進去救人的那兩個人,在休克以後,也被同夥就地掩埋了。

之後,丟棄在工廠的屍體和車輛先被警察發現。專家根據屍體上沾染的泥土是“夯土”分析,肯定跟盜墓有關。之後,根據車輛信息,果然將這個盜墓團伙抓住。而考古專家到達這夥盜墓賊的作案現場一看,馬上發現,在大雲山龍塘下肯定有一座大型墓葬陵園!經過測量,這個陵園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有35個足球場那麼大!

這群盜墓賊“立功了”!這個墓葬雖然在古代就被盜過,(龍塘這個水坑,就是盜洞形成的盜洞,積水而成)。但是,考古工作者依然從這個墓葬遺址內,發現了很多珍貴的文物。其中有一件文物,讓考古專家“臉紅”了(就是上圖那個)。

專家解釋:這個東西一般沒有固定形狀,但是,一般的研究認為它是一種“實用”的東西。(確實很實用。。。)

專家最後總結說:這個東西發現在男性墓葬裡,應該是他使用的東西。“我們只要把它說到這個地步,大家就都應該很清楚了。”

專家對這個物件的解釋,可以用“三緘其口”來形容。專家也不容易,也怕影響節目正常播出。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且!

文物是國家文明的記錄者和時代的縮影,作為文物就要有作為文物的覺悟,但是不是所有文物都是莊嚴肅穆、瑰麗多彩的。有些文物不僅僅承載了中國文化,也是世界繁衍史上的一些獨特發明。

人類自誕生之時到繁衍至今,兩性關係是繞不開的話題,都說現代人開發,其實古人也開放,這幅漢代畫像石《野合圖》送給大家。


下面這個是秦漢的一個名副其實的實-用-器,人頭“且”身,用途什麼的一目瞭然。

現在的小孩手機不離身,殊不知這是傳承下來的,不信可以看這幅兒童玩手機的圖。

大哥,人家在種植農作物,你這脫下褲子就開始拉粑粑,還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專家學者第一眼看到這些東西,估計都是懷疑和崩潰的,在介紹這些東西,特別是生物天性時,也只能點到為止,只可意傳。


歷史伶俜者


感覺最尷尬的就是三星堆文明瞭,這個遺蹟的出現,打了全國專家的臉。我們的專家一直認為我們的文明是起源於黃河流域,並根據歷史來回考證,確實發現了好多的,遺址和遺蹟。因此斷定出黃河文明的遷徙和文明的流動傳承。直到三星堆文明的出現徹底顛覆了這個文明傳承性,這是一個擁有獨自文明體系的遺蹟。有青銅面具,有青銅神樹,有太陽神鳥。這些精美的青銅器物遠超同時期的其他農業文明。而且最早接觸進入這個遺蹟的還不是我們中國人。其中有一部分文物流失以後,才引起我們專家的關注。到現在這些專家也只是知道些基礎的,其他的什麼玩意也沒考證出來。連個一二三都說不出來,就是一句神秘的三星堆文明,你說這氣人不。

還有就是我們國家也有金字塔這事,也是沒有專家思考過,最後還是2個國外業餘愛好者,親自考證出來的,發表了以後,我們才知道的。我們國家不但有,還有不少。你說,全世界都知道金字塔不止是埃及有,就沒有專家想過咱們國家有沒有。這個事估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這個也夠氣人的。

最後說一個大家都很有興趣的,秦皇陵,大家都知道在哪裡,就是不敢動,秦始皇開啟的嘲諷模式,把死人都快笑活了,就問一句誰敢動。你說氣不氣人。


羽真彤


央視曾有一期節目講的是《龍塘下的王陵》,裡面有一件陪葬品,讓接受採訪的專家都“臉紅”了。

2009年,江蘇盱眙縣一夥盜墓賊對大雲山的一座漢墓進行盜挖。由於在盜挖過程中,使用了炸藥,導致氧氣不足。第一批下去的兩人當場昏迷,後來下去救人的兩人也昏迷休克了。在送前兩個昏迷的人去就醫的半路上,同夥發現這兩人已經死亡。於是,就連同汽車一起遺棄在一個廢舊工廠。而進去救人的那兩個人,在休克以後,也被同夥就地掩埋了。

之後,丟棄在工廠的屍體和車輛先被警察發現。專家根據屍體上沾染的泥土是“夯土”分析,肯定跟盜墓有關。之後,根據車輛信息,果然將這個盜墓團伙抓住。而考古專家到達這夥盜墓賊的作案現場一看,馬上發現,在大雲山龍塘下肯定有一座大型墓葬陵園!經過測量,這個陵園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有35個足球場那麼大!

穿越的“玻璃杯”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代意義上的玻璃杯是從清代才有的。但是在杭州出土的戰國水晶杯卻把專家們驚到了。這個杯子,一眼看上去,就是玻璃杯,而且還是現在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普通玻璃杯。據有關資料介紹,當時出土時,面對著墓葬中這麼一個杯子,考古專家們非常遲疑,差點就以為這個墓葬曾經被盜墓賊們光顧過,是盜墓賊盜墓時,不小心遺落下來的。

但是好在他們沒有被這個杯子的表象給欺騙,非常有職業素養地保存好了這個杯子,然後通過各種技術檢驗以及大佬級人物的鑑定,確定了這個杯子並不是現代的工藝品,而是實打實的戰國文物,距今2400多年。

它是由一大塊珍貴的水晶雕琢而成,在那個時期是少見的珍寶,但是對於現如今來說,戰國水晶杯的長相就是一隻貌似穿越的“玻璃杯”呀。

豬怕出名人怕壯,馬踏飛燕就起了爭議,用現在的話就是火了。有人論證是龍雀、老鷹、鳥鴉、燕隼等,公有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此有人開始命名“馬踏龍雀”、“馬踏飛隼”、“天馬逮烏”,也不咋的,還不如馬踏飛燕,這讓我想起趙飛燕呢。

至於馬身也有爭議,體型高大,騰空飛馳,與漢武帝時從西北引進的“天馬”很像,所以一說是“天馬”。杜甫中的“夜騎天駟超天河”,成為第二種說法“神馬”即“天駟”,奔行極快。三說“紫燕騮”,紫紅身黑尾,奔如飛燕。因為此馬姿式是明顯的“對側步”,是唐太宗養的六駿之一馬種的特徵,所以又認為是“特勒驃”。

這時麻煩就來了,馬的來歷誰也說不過誰,馬踏的什麼鳥大家也都不服輸,各叫各的。連每個地方報導這件文物,也採用各自地方所能接受的叫法,這名字就一直沒有官方統一的名稱,最後為了避免糾紛,叫銅奔馬,可這還是不準確的。

後來對文物的年代也起了爭議,反正也是吵個不休。

馬踏飛燕,藏於蘭州的甘肅省博物館。這匹造型優美的馬得以發現得感謝武威縣人民和郭沫若。前者在人民公社挖防空洞時發現了這座雷臺漢墓,當地文物工作者用麻袋和架子車送到了武威文廟大殿保護,沒讓文物流失掉。後者慧眼識珠,根據造型、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斷定這件文物不凡,讓送到北京去展覽,從此一鳴驚人。


董師爺說


中國有一件讓專家文者很尷價的文物,為它的名字爭個不停,為它的時代鬧不休,為它的主人也吵個不停,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懂誰,這件文物名字叫——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藏於蘭州的甘肅省博物館。這匹造型優美的馬得以發現得感謝武威縣人民和郭沫若。前者在人民公社挖防空洞時發現了這座雷臺漢墓,當地文物工作者用麻袋和架子車送到了武威文廟大殿保護,沒讓文物流失掉。後者慧眼識珠,根據造型、力學與美學的完美結合斷定這件文物不凡,讓送到北京去展覽,從此一鳴驚人。

馬踏飛燕,讓我第一眼看到想起的是趙飛燕,體態輕盈,掌上可跳舞。兩者恰好都在漢朝,而且馬踏飛燕表現的也是一種風馳電摯、御空而行的飛舞輕盈之美,再現了“揚鞭只共鳥爭飛”的真實場景。我有時惡意的在想,是不是東漢對趙飛燕有所不滿,所以造了個馬踏飛燕警誡世人紅顏禍水,傷身傷腎還亡國!

馬踏飛燕,高度寫實,身軀均勻,造型精準,一蹄踏燕,三蹄騰空,把力學表現得淋漓盡致。最神奇的是以一隻燕子為底座,支撐起壯實的馬重量,這個平衡可知當時的建造和設計工藝有多精湛和巧妙。鳥形底座,在藝術上也是一種創新,這在同時代的壁畫、雕塑都沒發現類似的作品。有人說馬昂首而嘶吼,可我怎麼覺得它是在笑?笑踏在燕子身上,還是笑我們後人為個名字也能吵幾十年?

馬踏飛燕,動感強烈,三足騰空,其足下僅以一鳥形底座加以固定,既解決了平衡的問題,又符合平力學原理,使奔馬的輕盈和物體的穩定之間問題,和諧而又充滿美感地解決掉了。這才是馬踏飛燕最高超的地方。

豬怕出名人怕壯,馬踏飛燕就起了爭議,用現在的話就是火了。有人論證是龍雀、老鷹、鳥鴉、燕隼等,公有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此有人開始命名“馬踏龍雀”、“馬踏飛隼”、“天馬逮烏”,也不咋的,還不如馬踏飛燕,這讓我想起趙飛燕呢。

至於馬身也有爭議,體型高大,騰空飛馳,與漢武帝時從西北引進的“天馬”很像,所以一說是“天馬”。杜甫中的“夜騎天駟超天河”,成為第二種說法“神馬”即“天駟”,奔行極快。三說“紫燕騮”,紫紅身黑尾,奔如飛燕。因為此馬姿式是明顯的“對側步”,是唐太宗養的六駿之一馬種的特徵,所以又認為是“特勒驃”。

這時麻煩就來了,馬的來歷誰也說不過誰,馬踏的什麼鳥大家也都不服輸,各叫各的。連每個地方報導這件文物,也採用各自地方所能接受的叫法,這名字就一直沒有官方統一的名稱,最後為了避免糾紛,叫銅奔馬,可這還是不準確的。

後來對文物的年代也起了爭議,反正也是吵個不休。

對於這件造型優美,力學美學完美統一的文物,的確令學者專家很尷尬,連個名字都五花八門。不過爭議雖多,但歷史價值每個人還是認同的,都是我國的傳世之寶,應該好好保護下去,讓一代代人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對藝術的追求精神。


歷史不舊


中國有哪些令專家學者感到尷尬的文物?(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2009年,江蘇省盱眙縣馬壩鎮雲山村的大雲山一座漢代墓被盜,本來就是一件普通的盜墓案件,但是4個盜墓賊因為缺氧死在了墓葬內而顯得不太普通,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考古隊很快進駐,進行搶救性發掘,結果發現這座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的西漢大墓規格極高。

通過發掘發現,這座大墓在東漢和唐宋時期多次被盜,盜墓賊盜走部分財寶後防火焚燒棺木,不過幸運的是,黃腸題湊內被洗劫後,金縷玉衣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外面的很多陪葬品也都完好無損地保留了下來。

這座墓的主人究竟是誰呢?根據出土的名章上“江都”二字,專家通過研究確定,這座墓的主人是西漢江都王劉非。

劉非何許人也?

劉非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是大名鼎鼎的漢武帝劉徹的同父異母兄弟,他比劉徹大12歲,公元前155年封為汝南王,第二年封為江都王。

劉非的能力從小就顯露出來了,公元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等諸侯王起兵叛亂,歷史上稱“七國之亂”,當時年僅15歲的劉非就上書漢景帝請求出徵平叛,漢景帝賜給他將軍印章,讓他率軍攻打吳國,劉非在戰場上表現的勇敢而又多謀,最終將吳國叛軍一舉殲滅,立下赫赫戰功,漢景帝非常高興,封他為江都王,治理原來的吳國。

最終比他小12歲的弟弟劉徹當上了皇帝,劉非有點不服氣,《漢書》說他“好氣力,治宮館,招四方豪傑,驕奢甚”,多次向漢武帝上書請求帶兵出征匈奴,都被漢武帝拒絕,並把大儒董仲舒派給他,一則是監視,二則是輔佐。

劉非對董仲舒極為敬重,接納董仲舒“獨尊儒術”的治國方略,一戰成名再也沒有機會上戰場的劉非一改過去的狂妄驕奢、不軌圖謀,潛心治理屬國,並且盡忠職守,忠君效祖,最終得以善終,於漢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十二月病故,終年41歲,但是他的兒子劉建卻不成器,為所欲為,牽扯到淮南王劉安的謀反案中,最終自縊身亡,屬國被收回。

劉非墓出土文物震驚考古界

由於劉非的封地在現在的江浙滬一帶,屬於魚米之鄉,而當時的西漢正值最強盛時期,所以劉非墓中埋葬了大量陪葬品,很多文物讓考古人員聞所未聞,件件精美考究,編鐘(一套19件)、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都不稀奇,下面這幾樣東西絕對少有。

這件寶物,內部用四個隔板和一個圓筒將一個鼎分成五個獨立的區域,每個區域可以煮不同的東西,這是迄今為止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漢分格銅鼎,我們現代人叫九宮格火鍋。

下面這個鳥型汲酒器很有意思,通體鎏金,底部是一個罐形容器,使用時,提起鳥柄,放到酒缸裡,酒就便會從罐底的圓孔灌入容器內,取完酒,按住鳥背上的穿孔,利用真空原理,容器裡的酒就不會灑出,提起鳥柄就可以倒酒了,巧奪天工,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分酒器。

還有一些非常精美的寶物。

最神奇、最實用,讓專家都尷尬的文物是下面這一個,他的功能,我們只能猜測了!

在一個男人的古墓裡出土這個東西,確實讓人匪夷所思,看看專家怎麼說。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李澤斌副所長指出,這個東西叫做銅祖,是一種性文物,看他欲言又止、滿臉尷尬的表情,我們可以看出專家內心多麼崩潰,差點憋出內傷,真是難為他了,我們還是慢慢意會吧!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