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前段時間的藤校、牛劍早申放榜彷彿給國際化教育圈打了一針雞血:

“哈耶普”牛娃紛紛被捧上神壇,雞爸雞媽四處打聽爬藤秘笈,恨不能“美本規劃,從幼兒園娃娃抓起”。

於是,我們的朋友圈裡出現了“考10門AP的斯坦福男孩”、“IB滿分的達特茅斯女孩”、“小行星上有名字的MIT大神”,留學申請則成為了一段段由別人家孩子寫成的“楚門的世界”。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除了名校光環之外,我們不能忽視他們是真實的、十六七歲的青少年,他們也會犯錯、想偷懶,更會在發offer前緊張到睡不著覺,更不能忽視這些少年(不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所付出的努力。”

直到一位海歸朋友的分享點醒了(正在執迷數據統計的)我。

所以,這一次,我們採訪了今年早申拿到達特茅斯、康奈爾等名校錄取的4位“00後”牛娃,有趣的是,這些傳說中藤校牛娃的“撲街”經歷並不會比科研、獲獎、高分來的少。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學生介紹

從左至右

Billy,從雙語轉回體制內的“非學霸”,喜歡打球、打遊戲、看閒書,在2020年早申拿到達特茅斯學院哲學專業錄取。

Emily,麻州某寄宿高中的上海姑娘,花了很多時間導演喜劇、表演即興喜劇,也順利拿到了2020年早申拿到達特茅斯學院環境科學專業錄取。

Jennie,從上海某公立學校到康州某不知名高中,喜歡追劇也熱愛社會創業,2020年早申拿到康奈爾大學商科專業錄取。

Nora,華附國際部的廣州女孩,喜歡烹飪和素食,2020年早申拿到康奈爾大學營養學錄取。

“真實情況是

我高一數學沒及格”

“在拿到達特茅斯offer後,也有聽我媽說別人評價我一定是不打遊戲的自律學霸,實在很慚愧,我絕非大家印象中的學霸。”Billy說。

除了愛打遊戲、打籃球之外,Billy還有一段“黑歷史”,就是高一成績不大好,數學還拿到過不及格。

和很多人的升學路徑不同,從小在上海知名雙語學校讀書的他選擇了在高中轉到公立學校的國際班,轉校原因還挺奇葩,說是雙語學校太雞血,不如公辦國際部更能全面成長。

flag是立好了,可打擊也隨之而來。

“我所在的公立高中國際部,第一年是要求和本部學生(大佬)們一起上課的,還要一起參加排名。我還記得那次通宵複習備考數學,第二天還考了個不及格,實在太慘了!”

很虐很慘很痛苦,這是Billy高一的完整體驗。那麼接下來的劇情會如何反轉呢?他會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奮發圖強了?從年級倒數變成了年級第一?

的確,Billy到了高二數學拿了滿分。不過並不是因為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或者突然變聰明,而是因為他高二去了美高交換……

看來,那些年刷過的數學題還是有用的。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但你要說Billy是渣娃嗎?我也是不信的。畢竟人家在接下來做了兩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兒:

每天打3-4小時籃球,浸入美國文化

美高放學早、作業少,那做點啥比較好呢?Billy選擇了籃球,而且幾乎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在籃球上。課餘打、訓練打,回家繼續打,籃球技能不斷加分的同時,billy也逐漸加深了和當地同學的互動,深入瞭解了當地文化。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自己一樣來美高交換,也不是所有人能夠每天打3-4小時籃球來深入瞭解美國文化的。於是,billy開始給在國內的小朋友在網上授課,分享美國的種種,讓更多人有機會能夠全面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

《道德經》、《君主論》一起讀

和很多同學不一樣的是,Billy的書單有點兒“老套”,喜歡讀《道德經》、《論語》等書籍,也對中國古代哲學非常感興趣(當然,確定讀哲學是一件非常struggle的事情,billy也考慮過聽上去更賺錢的經濟等,不過實在是不喜歡)。

《道德經》雖好,但咱們申請的是美國大學,還是要用更“世界”的方式來讀。在顧問的引導下,Billy集中進行了中西方哲學比較,比如將《道德經》和《君主論》中對於治國策略進行比較研究等。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道德經》和《君主論》書籍封面

Billy的話不多,也沒有手握10門AP、N個活動,但從和他的交流中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對自己有明確的認知,敢嘗試、行動力強的孩子,而且思辨精神滿分。

“我沒能成為學校裡的prefect(最高學生領導)

卻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相比於Billy,拿到麻省理工offer,在美國麻省讀書的Emily則是硬幣的另一面,按照她自己的話說:“這四年,我的目標挺單一的。GPA、SAT、EC、社團、創業……像是我的人生十幾年都在準備一個比賽,而高中就是我期待的長跑。有時我會靜下來喝水、擦汗,但是我的雙腳都沒有離開這熟悉的跑道。”

在他人眼裡,Emily是個極其優秀的女孩。

10年級的春天,她愛上了學校戲劇社裡的人和事,並導演了一整部話劇。那段時間,她每週12小時在劇團裡排戲,為了最後的完美呈現。

11年級,她在學校裡開了一個二手店,還做了自己的採訪秀。

此外,她還是學校校刊副主編,參加國際學生會等社團,環境俱樂部、滑雪隊,表演即興喜劇……

可在Emily總覺得,這些只是看上去的成功,真正的自己總有些“對自己苛刻”、“害怕做決定”、“拖延”……直到被一個YouTuber的分享所點醒。

這是一個在斯坦福讀書的YouTuber,名字叫Arpi Park,是我們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大佬,但還是很痛苦,甚至自我懷疑。在視頻中,他不僅分享了申請大學的建議,同時也在不斷告訴人們,如何把大學看成一個重要的步驟,而不是永遠幸福的終點站——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如果你選擇追逐成功,即使你拼了命努力變優秀,升學的主動權還是在招生官的手裡;如果你選擇擁抱經歷,做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選擇權就交到了我們自己的手中”

Emily被這份真實的經歷所深深打動了,她開始去思考,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期望放在以後就讀的大學名字上,而應該是未來大學想要做什麼。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Arpi Park的YouTube主頁

這時候,高中時的“失敗經驗”也就沒那麼沮喪了。比如當時沒有成為學校裡的prefect(最高的學生領導職位之一)的難過,沒有入選人文頂尖夏校TASP的絕望,會認為錯過了生命中“最好的選擇”。但如今回過頭來看,這些“失敗”、“被拒絕”,卻是給了自己更多的機會和動力。

畢竟,如果真當選了學校的prefect,哪裡還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二手店啊~

“在羅馬詩人Ovid的敘事詩《變形記》中,有一個年輕雕塑家皮格馬利翁Pygmalion,主人公雕塑了他腦海裡最完美的女孩,然後用信仰和努力復活了他的夢想。這幾年來,我每個月都在打造全新的自己,尋找新的成功的定義,可能這就叫做長大吧!”Emily分享說。

對於高中生活、大學申請,其實你是有選擇的權利的,那你會選擇什麼?這是Emily最希望未來的學弟學妹們可以去思考的。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不愛賺錢的商科選手”和

“愛吃素食的營養師”

除了積極面對失敗、尋找更多可能性之外,在真實申請美本的學生故事中,他們往往更關心世界,甚至多過關心自己。

而下面兩個康奈爾女孩的故事,也印證了這一點,巧的是,兩個姑娘都“沒有參加任何競賽”。

一個喜歡商科、市場營銷的孩子應該做什麼樣的活動?商賽?創業?實習?以上常規設想,今年拿到康奈爾早申請商科錄取的Jennie似乎都做了,但做的都和我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

那時候,Jennie在上海生命之家(Shanghai Healing Home)做志願者,這是一個位於上海浦東訊建村徐家宅路的公益組織,主要為需要進行手術矯正畸形的棄嬰提供術前術後看護,並最終幫助孩子們找到匹配的收養家庭。在做志願者的過程中,Jennie看到了偏遠的地理位置和簡陋的設施給公益組織帶來的許多不便,更瞭解了弱勢群體所遇到的種種困難。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上海生命之家官網截圖

於是,在十年級的暑假,Jennie和朋友們連續組織商賽,並把所有的利潤都給了上海生命之家。

喜歡商業,但並不只考慮自己,而是整個社會。Jennie在高中做的幾乎所有活動都遵循以上信條:採訪女性企業家併發布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希望更多人瞭解女性創業的故事;參加商科頂尖夏校LauchX,小組成員“成立”了無土栽培公司,並把很多時間都投入到研究無土栽培上……

“connect with others”(與他人連接)是Jennie的美本申請顧問最常說的一句話,也是Jennie在高中生活、學習中的重要表現。

“不要害怕和別人交流,幫助、影響他人,做點和申請無關的事兒,絕對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Jennie說。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Nora親手製作的素食晚餐

而對於另一個拿到康奈爾錄取的廣州女孩Nora來說,和他人分享食物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即使這件事看上去與學術無關。

“吃好吃的很開心,但你和別人分享食物更開心,如果我最愛的美食能夠讓地球變得更美好,那更是加倍的開心。”

作為一個曾堅持了3個月素食的吃貨,我深知素食主義的難。Nora可比我厲害多了,不僅自己吃素,還推動身邊的人都吃素,而且親自研發素食。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我大概是在初三的時候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的,想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素食這種生活方式以及它能為環境、健康和動物帶來的好處,而且素食也可以做得豐盛美味。於是,我就邀請我的三個好朋友來家裡吃我親手做的晚餐。”

花大把的時間做公益,或是提倡一種對地球更友善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隻停留在自己身上,或許就是這兩個女孩能被康奈爾大學錄取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中國學生真正能走向世界,和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

藤校‘大佬’的

真實共同點是什麼?

除了以上4位學生,筆者也找了一些這兩年申請到世界頂尖大學的學生們聊了聊,其中不乏“哈耶普斯麻”大佬級人物,雖然每個人的興趣、專業各不相同,但以下特質確是共通的:

1

他們經歷過不少挫折,但都能積極面對

曾經數學不及格的billy,沒有拿到學校prefect的Emily,還有我們寫過的SAT首考1400+、二考1300+,最終拿到布朗大學早錄的Selina(←點擊藍字閱讀文章)……沒有一個同學因為1、2次的挫折(或者更多)而氣餒,他們往往選擇笑對挫折,迎面挑戰。

那麼,當我們的孩子期末發揮失常、或者沒有拿到重要獎項的時候,家長是否更應該積極面對呢?

2

他們勇於嘗試、探索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

籃球打不到職業並不能為申請加分,但billy還是喜歡花時間在籃球上;Emily申請的是環境專業,可熱愛戲劇又有什麼錯?還記得我們曾寫過的喜歡在B站剪視頻,但最終去MIT學化學的zero嗎?投入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面,不一定能直接為申請加分,但一定會讓人生更精彩。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3

他們不僅關心自己,更關心世界

關注女性創業的Jennie、推廣素食主義的Nora,以及我們曾寫過的高中給5個孩子上數學課的耶魯大神Max(←點擊藍字閱讀之前文章),騎行從波黑回到成都、並在平時關注當地難民營的Jerry(←點擊藍字閱讀之前文章)……能夠拿到藤校錄取的孩子,不僅僅花時間學習知識,更花精力關心世界。

因此,即使申請季結束了,他們也非常願意把自己的經歷分享給未來的申請者,包括一些他們認為對申請季最有啟發的書或其他資源、網站。

這些藤校‘大佬’推薦的

資源請收好!

曾經,一位留學生朋友和我分享支撐他整個申請季的精神支柱就是馬爾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獨》,順便也提升了自己的英語能力,對於文書寫作也是有很好的幫助。

以下,是我們從“藤校大佬”裡要來的推薦書單,假期前夜分享給您:

① 1984;

② Hillbilly Elegy;(《鄉下人的悲歌》)

③ Educated: A Memoir by Tara Westover;(“爸爸真棒”剛發了這本書中文版的書評←戳此查看)

④ Becoming by Michelle Obama;(米歇爾·奧巴馬的傳記《成為》)

⑤ 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今日簡史》,即《未來簡史》作者赫拉利的另一部作品)

⑥ Tuesdays With Morrie(即大名鼎鼎的《相約星期二》)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從左至右:《1984》《Hillbilly Elegy》《Educated》《Becoming by Michelle Obama》⑤《21 lessons for the 21st century》《Tuesdays With Morrie 》書籍封面

申請季事多壓力大,因此不少大佬建議大家可以適當放鬆,watch Youtube and chill(放鬆)是必需品,他們推薦了幾位寶藏youtuber:

① Arpi Park (多位大佬都提到了這個youtuber~~)

② Kathyyymm

③ Kaito Ran

藤校的錦鯉們:數學沒及格,SAT1400+,迷戀視頻網站……

▲Kathyyymm和Kaito Ran的主頁面

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樂觀、保持自信,就像今年早申拿到賓大錄取的小C同學所說的:

就這樣,一步步把自己變得美好,眉目清爽,嘴角要笑,心要善良,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孩子,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失望,不要丟掉希望,相信並堅定這個世界沒有想象中壞,它終將收起鋒利的稜角,然後用溫暖的閃耀的光芒緊緊擁抱我們。

這一次我們收到了很多非常棒的學生故事,但由於篇幅有限而不能把所有的內容呈現出來,再次感謝同學們!

往期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