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閱讀|只有窮人英年早逝

週末閱讀|只有窮人英年早逝

2014年12月5日,英國赫默爾亨普斯特德一處亞馬遜倉庫裡,工人們正在準備發貨 來源:Peter Macdiarmid / Getty Images

一份新出爐的報告證實了一個我們早已察覺的現象:富人比窮人長壽。這項研究追蹤了美國1991年時年齡介於50到60歲的人群,他們中最富有的人裡有四分之三如今仍然健在,而最貧窮的人中只有不到一半還活著。

有統計數據作為支持當然是件好事,但這個結論對人們來說並不新鮮。許多其他的研究也已經得出了同樣的結論。2016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女性中最富有的那1%,比最貧窮的1%長壽10年以上,而男性間的這一差距則更大。伯尼·桑德斯給出過一項統計數據:美國最貧窮地區西弗吉尼亞州麥克道爾縣的男性平均壽命為65歲,而弗吉尼亞州最富裕的費爾法克斯縣男性平均壽命為82歲。

我們不禁要問出一個問題:這一切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富人就比窮人活得更久?針對這一現象,難免會有一些荒唐的說法。比如,在2004年,一些研究人員聲稱富人壽命更長的原因是他們更聰明,所以有更高的健康素養,能夠更好地照顧自己的身體。這種觀點認為窮人在物質和經濟上遭受困難完全是他們自己活該。如果他們再聰明一些,就該知道怎麼賺錢,以及明白吸菸和快餐對他們的健康沒有好處。

要真正解釋窮人沒有富人長壽的原因,我們有必要了解資本主義的結構,因為這才是造成貧富分化的源頭。除了那些身患嚴重影響壽命的殘疾和遺傳疾病的人,所有人的預期壽命都應該是差不多的。但是,資本主義把人劃分成了不同階級,這樣一來大多數人就都屬於工人階級,必須向公司所有者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從而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

重要的是,這些公司所有者也並非是主動去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他們之所以這麼做,並不完全出於一己私慾,實際上連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這種逐利的趨向——將利潤最大化本來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使命,如果公司不拼命朝這一目標邁進,必將在競爭中失敗並走向破產。

這一動機驅使公司所有者去開拓新市場,將人們需要的東西紛紛私有化,並不斷抬高價格;也驅使他們遊說政府以爭取對公司放松管制,這樣他們就可以迫使工人不斷提高生產率而忽視安全,以當地社區居民的健康為代價危害環境;還驅使他們遊說政府以爭取減稅,而這些減掉的稅是要從社會服務中扣取的,服務的對象正是那些工人。最後,資本家為了進一步實現利潤最大化,還有一個終極手段,那就是控制勞動力本身的成本,這就需要一支由失業者組成的長期“後備軍”。這樣,僱主就可以對任何要求加薪的員工說:“嘿,你要是不喜歡這份工作就走人,外面還有大批人在排隊等著幹呢。”

這樣的現實給工人階級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像美國這種福利制度不甚健全的國家是不會給國民分配住房、食物和大病醫療的,除非他們自己出錢,而且前提是他們得用勞動來換取工資。於是,工人階級拼命工作,只為維持生計。他們往往不得不從事對健康有害的艱苦工作,接觸有毒化學物質,重複著會導致他們受傷的動作。身兼兩三份兼職對他們來說也是標配,否則可能連房租和電費都付不起。即使他們足夠幸運,掙到了足夠的錢來支付飲食和住房等基礎生活費用,也不一定能承擔得了由突發事件引起的花銷,比如癌症治療之類的額外費用。

最糟糕的情況是,如果找不到工作,人們就只能住在車裡,甚至露宿街頭。沒有淋浴和穩定的食物來源,更不用說健康的飲食和鍛鍊了。由於高失業率和慘淡前景,整個社區都會被一種絕望的氛圍籠罩,暴力、吸毒、酗酒、抑鬱症和自殺事件也隨之頻頻發生。這些社區往往也是嚴重汙染和疾病高發的地區,但人們卻常常得不到處理和醫治。

窮人的壽命之所以比富人短,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如富人聰明,是多年來在有害健康的環境中工作,以及經濟不安全感所帶來的焦慮和壓力縮短了他們的生命。伯尼·桑德斯在

2013年召開的國會聽證會上說:“貧困的壓力就像死刑一樣。”為了消除窮人與富人之間預期壽命的差距,我們必須消滅貧困本身。

當然,消滅資本主義也不是消滅貧困的唯一方法。比如,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福利國家,讓人們享受到不與就業掛鉤的免費醫療保險;我們可以把公共資金投資在經濟適用房和社會保障性住房上,從而抑制住房成本螺旋上升,使更多的人負擔得起住房;我們可以對企業進行監管,強制要求它們向工人支付最低生活工資……不過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樣就能萬事大吉。只要資本主義繼續存在,它就還是會把人們劃分為不同的階層,而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使命的資產階級,則會試圖推翻以上這些社會民主主義的折衷方案。我們可以試著去約束他們,但掙脫束縛是他們的本性,而貧困正是他們掙脫束縛所釀下的惡果。

所以,我們應該朝著社會主義奮鬥。我們應當努力建設一個這樣的社會——所有工作都應為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最大化設置,而不是為了幫助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分配和安排,因為後者必然意味著工人的財富被無限剝削。消滅貧困雖然不是眼下最要緊的事,但我們都應該為了一個完全沒有階級存在的社會而奮鬥。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可能真正實現人人平等,所有社會成員才能有平等的機會去頤養天年。

翻譯:張璟萱

翻吧·與你一起學翻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