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唐詩三百首》是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一本詩歌集,書中共收錄了唐代77個詩人,311首詩。

在收錄的詩歌中,杜甫的詩作數量是最多的。

眾所周知,杜甫擅長律詩,他的《登岳陽樓》被譽為“五律之冠”,《登高》也是“七律壓卷之作”,《唐詩三百首》共收錄了他23首律詩。

別小看“23”這個數字,要知道《唐詩三百首》中李白的詩也就27首。

杜甫的律詩這麼出色,那麼絕句呢?

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杜甫也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絕句,例如“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但是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絕句卻僅有兩首,七絕是《江南逢李龜年》,五絕則是《八陣圖》,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全文如下: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這應該算是杜甫最出名的一首五言絕句,短短20字,寫盡諸葛亮的千古遺恨。

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安史之亂後,杜甫和家人幾經輾轉到了成都,在好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立了浣花草堂,過了一段安逸閒適的日子。

幾年後,嚴武去世,失去依靠的杜甫離開成都,流浪天涯。

公元766年,杜甫來到夔州,夔州有武侯廟,江邊有八陣圖。

見到這些諸葛亮的遺蹟,杜甫感慨萬千,寫下了很多吟詠諸葛亮的詩篇,例如《蜀相》、《詠懷古蹟》、《諸葛廟》等等。

而這首《八陣圖》便是其中的代表作,短短20字,便將諸葛亮一生的功業,畢生的遺恨寫到了極致,令人拍案叫絕。

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詩歌開頭兩句以對偶的形式,極寫諸葛亮的豐功偉業。

“功蓋三分國”說的是諸葛亮對三足鼎立之勢形成的貢獻。

眾所周知,劉備在得到諸葛亮輔佐前,還只是個寄人籬下之人。

可是後來卻一躍成為和孫吳、曹魏並列的大勢力,這裡固然有其他因素,但是諸葛亮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早在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諸葛亮便為他繪製了一統天下的藍圖,“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內修政理,外連孫權”。

而後諸葛亮也是按照這藍圖,一步步助力劉備建立蜀漢政權。

就像劉備自己所言“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杜甫這裡用一個“蓋”字,便是對諸葛亮功績的最佳概括。

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接著的“名成八陣圖”說的是杜甫的軍事才能。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便是憑藉“八陣圖”圍困了陸遜的十萬大軍,最後若不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相幫,陸遜恐怕得困死在陣中。

然而《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七分真三分假”,而“孔明巧布八陣圖”這一情節便是虛構的。

若“八陣圖”當真這麼厲害,那麼蜀國就不會滅亡了。

那麼“八陣圖”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歷史記載,“八陣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制形,兵之紀律也。武侯推演,盡得其妙”。

也就是說,“八陣圖”是存在的,在陣法的加持下,蜀軍的戰鬥力也確實大幅提升,但遠沒有小說中所言那般神奇,可擋十萬雄兵。

即便如此,諸葛亮能夠推演出“八陣圖”也算是奇才了。

這兩句極力讚頌諸葛亮的功績,為後文的憑弔埋下了伏筆。

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將諸葛亮的遺恨寫到了極致。

“江流石不轉”說的是就是八陣圖的遺址。

這遺址就在夔州永安宮前,經歷數百年的沖刷,萬物都失故態,只有這八陣圖的石碓依然如故。

石頭的巋然不動,就像諸葛亮對蜀漢政權的堅貞不二,矢志不移。

所以這一句與其說是寫石頭,不如說是對諸葛亮的另類讚賞與仰慕。

“遺恨失吞吳”這是對諸葛亮的深深惋惜。

這個“遺恨”歷來有爭議。

杜甫唯一一首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五絕,無一生僻字,卻令人叫絕

有人說是先主劉備恨不能滅吳,為兄弟關羽、張飛復仇。

也有人說是因為不能用陣法而致吞吳失師。

後來蘇軾說“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意;此為恨耳”

而到了《杜臆》則又有其他的看法,“不能制主東行,而自以為恨”。

我比較贊成蘇軾的觀點,諸葛亮一直是主張交好東吳的,夷陵之戰,蜀國損失慘重,若非如此,蜀國也不會那麼快滅亡。

不知你怎麼看這裡的“遺恨”呢?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