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先生:我有個咒語比孫悟空的緊箍咒還厲害

我常常告訴你們,我有一個咒語,這個咒比孫悟空的緊箍咒還厲害,你們學會了就有用處,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都在我這個咒語裡頭。四句話,你們大家注意:

“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你把我這個咒子好好念!大家都是看得破,心裡明明知道;忍不過、切不斷。想得到,做不來。對不對?你要看得破,忍得過,想得到,就要做得來!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我有個咒語比孫悟空的緊箍咒還厲害

為什麼修道永遠不上路?就因為他忍不住。所以我在書上經常講,我有十二個字的咒語:“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不管是出家在家,人生都犯了我這十二個字的戒律。道理上看得破,但是忍不過。這一忍好難哪!想得到,理論上懂,做不來。不管佛學道理講得怎麼好,都沒有用,所以重點在修行。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南懷瑾先生:我有個咒語比孫悟空的緊箍咒還厲害

“人皆有所不為”,每個人心理,有他自己的標準,某事該做,某事不該做。例如:看見面前放有一堆無主的錢,心裡會想到,這不是我的,不能隨便拿。基本上,人性都有這一善良的心理,但是“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有這種善良的心理,到某一時候,由於環境上“依他起”,依外物外境的影響、引誘,守不住而自撤防線。人要有為有守,將這種有所不為的心理,能擴而充之,“達之於其所為”,變成不該做的絕對不做,該做的就做,至死不變下面孟子又申述了理由。

他說:每個人的基本心理,開始都不想害別人,為什麼又會想害人?因為利害關係,因為情感上的原因,這樣一個一個的原因加上去,最後矇蔽了自己原先那一點不想害人的善良之心,反過來卻去做害人的事。“人能充無慾害人之心”,如果保持天理良心的一點良知,擴充自己不想害人的心,去掉那些妨害別人、怨恨別人、討厭別人的許多差別變化出來的心態,“而仁不可勝用也”,那就是迴歸到仁心的本位了。所以檢查自己,平常沒有事的時候,都很平靜,害人、怨恨、討厭等瞋恨的心念都沒有;一旦有事的時候,受外境影響,這些負面心理的作用就起來了,於是由討厭擴充為仇恨,再擴充可能起殺人之念。所以人要認清楚自己最初的清淨面、善良面,並且擴而充之,自然就是仁慈心。

《孟子與盡心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