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 壁 老 王

教育好一個兒子,就是為社會培養了一個合格公民。教育好一個女兒,就是為社會培養了一個合格家庭。"---列寧夫人克魯普斯卡婭

家庭教育成功與否沒有標準答案,歸根結底說,讓家長省心的孩算是教育成功,不讓家長省心的孩就是天下第一悲哀。

回頭看來,生兒生女根本沒那麼要緊,事實上,教會孩子做人比學歷、工作更重要。

隔 壁 老 王

週日,家裡來了一個客人,是農村老家隔壁老王的兒子,25歲,大學畢業,目的是進城來找一份工作。因為是街坊關係,拿他當自家人,就讓他住到了家裡。

小王早出晚歸很辛苦,面試了不少公司卻沒被一家錄用。我的母親用心良苦,每晚都要特意搭配幾個菜,執意等他回來一起吃,說孩子大老遠過來,人生地不熟的,別讓家裡大人擔心。在家百般好,出門一日難。這個道理我懂。可每次一家人都要等他過飯點很長時間他才回來。

第四天晚上,一家人等到九點鐘,小夥子總算回來了,說看電影去了。一家人瞠目結舌,悲催無限,心裡暗暗埋怨他為什麼不打個電話回來說一聲。老太太有點生氣,沒吃飯就回屋了。當時,我很心疼老孃。

老婆看出了我的心思,說:"他又不是咱家兒子,你咋說,這種事點破就傷感情,小孩不高興,家長知道了也不樂意,豈不是前功盡棄了。忍一忍吧,等他走了就好了。"

隔 壁 老 王

這事成了一個梗,總也過不去。小夥子走後,老太太打開了話匣子,憋不住的說:"自打他來,我就沒見他起床疊過被子,吃沒吃相,坐沒坐相,老王家還拿他當個寶貝。"話語間表現出很失望,覺得一切行為表現跟年齡、學歷嚴重不符,所有的埋怨如傾盆大雨、鵝毛大雪般全部指向了他的父母---隔壁老王兩口子。

橫陳當今社會,身邊圈子內這種自以為是又飄飄然的"巨嬰孩"實在不少。作為一個成年人,免費吃住在別人家裡,即使沒有被要求,做人的基本規矩和自律還是要有的。即使家長沒有教,自己也理應懂得這個道理。沒有時間觀念,不守時是對有恩與他的人最大的蔑視和無禮。

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這句話很對。

隔 壁 老 王

獨生孩被家長視為掌上明珠無可厚非,盼著自家孩子有學歷,有出息,成龍成風,光宗耀祖是家長們最樸素的願望。有些生男孩的家長,特別是母親,覺得自己能生個兒子就是為丈夫全家拿了頭獎,寵愛溺愛溢出滿滿,對孩子照顧可謂是五臟六腑,五體投地,五顏六色,無微不至,不忍心讓孩子吃一點苦,瘦一點挫折。覺得孩子長高個、相貌好、身材棒都是值得炫耀的資本。

隔 壁 老 王

其實,這樣的家長都是不合格的,他們用心培養著"巨嬰孩",卻一葉障目,志得意滿。

"巨嬰孩" 在溺愛或溫室長大,做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索取多,感恩少,"少爺"毛病一大堆,在外人看來,無知無德都是家教欠缺的的表現。自然不會當面說破。

為什麼別人行自己不行?為什麼父母從來沒教過?面對成人職場和社會公共環境,戀愛失意、交際不順,入職挫敗等等問題都會讓"巨嬰孩"因找不到自信而苦惱。不滿情緒會歇斯底里的爆發,無節制,無底線,做事往往不計後果。最後的爆發一定會指向自己的父母。一切嚴重後果都會由家長來買單。家長可能永遠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精心培養的兒子會對自己恩將仇報。

隔 壁 老 王

說實話,二胎政策放開後,我也曾經糾結過一陣子,為了女兒有個伴,大會小會開過無數次,柳下君實在捨不得讓老婆受二茬苦,遭二遍罪。最終決定把生育機會讓給那些勇敢者。

隔 壁 老 王

上週回老家,嗨!碰巧看到了一個勇敢者---比自己小兩歲的隔壁老王正抱著六個月的幼子出來遛彎,時不時發出度日如年的感嘆。

我忍住竊喜,安慰他說:度日如年就是天天像過年,幸福生活好好呦!老王苦樂參半,說:這種解讀也算靠譜,說得過去。小傢伙著實招人喜歡,笑的有內涵。我開心的逗他玩,說:兒子,祝你高考順利!老王馬上悲催著說:大哥呀,這話說的早點吧,還有十八年呢。到那時我都快七十了。

隔 壁 老 王

想起24年前,女兒出生時,剖腹產手術讓我提心吊膽。生兒好,還是生女好的想法,頓時灰飛煙滅。我只顧暗自祈禱:只要母子平安,無論男女,是個健康的寶寶就吉星高照了。

隔 壁 老 王

家有省心女勝過巨嬰兒。如今女兒已研究生畢業,步入職場,開始領薪,工作生活比較舒心。看看當下老王,尤為知足,更加慶幸自己當初沒有魯莽下種的英明。

隔壁老王一直覺得自家兒子才是高富帥,如果再有一個女兒就稱心如意了,決心做個勇敢者。不成想,千呼萬喚始出來,中了大獎,二胎又是一個兒子。

隔 壁 老 王

想想,自己腳心都冒汗了,真為老王捏把汗。

老婆說,你沒兒子,就不要替人家老王擔憂,將來說不定是個省長市長啥的。

仔細想想,老婆的話很有道理,存在即合理,一切很有可能。

隔 壁 老 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