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只不過是一場生活,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雄主義

幾乎每一位作家都會寫出一本關於故鄉關於童年的小說。

我將歸來開放。八年磨一劍,繼《解密》《暗算》《風聲》之後,蟄伏許久的麥家走出自己駕輕就熟的諜戰小說創作的舒適區,雄心勃勃地奉上了《人生海海》這本非典型的面目一新的小說。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

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這本《人生海海》,書名中就透露出一絲土味的氣息,而這種土味很好地化解了書名中略顯平庸和空洞的關於人生的設定。的確,在人生如夢諸如此類傳統文化薰陶和浸潤中成長起來的廣大讀者來說,大多都對關於人生的一切形容詞具有了一種先天的免疫力,不過這種以地方方言去界定人生的萬般滋味,給人一種新穎的刺激,算是一種劍走偏鋒不按套路出牌的全新冒險。

人生海海|只不過是一場生活,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雄主義


為風雲變幻的時代中的群體畫像,才是這本書最核心的主旨要義。

人生海海得名之由來,作者借書中“我”的前妻對這個詞進行了詮釋。書中這樣寫道:

她撲哧一下笑了,告訴我這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

而將這樣一句作為書名,是對這樣一個時代中人們總體命運的一種詮釋。

在書中,主角本名蔣正南,但這樣的一個名字只出現過幾次,大多時候以“上校”或者“太監”這樣的綽號而代替,這兩個撕裂性的綽號某種意義上寓意著主人翁一生的悲哀宿命。他傳奇性的一生成了一個時代的標本,學過木匠,當過白軍,也當過紅軍,既在解放前抗日戰爭的隱秘戰線上出生入死,同時又以高超的醫療技術而在解放後的抗美援朝戰爭的前線上救死扶傷。這樣的光榮與夢想寄託了一代人為民族奮鬥的坎坷經歷,而不幸的是,由於天賦異稟的性能力,陰差陽錯地在解放前隱秘戰線的鬥爭中留下了難以啟齒的身體創傷,在不可描述的身體部位上刻下了恥辱印記,這種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創傷成了他揮之不去的噩夢。於是,在跌宕起伏的政治運動中飽受凌辱而最終身陷囹圄,而在最後的批鬥中由於觸犯了他的隱秘的禁忌,最後大受刺激的他變瘋了,落下了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智力只恢復到兒童水平。

在時代潮流的裹挾下,除了這個主角之外,書中其他人的命運也呈現出不同的無法超越的悲劇性色彩。“我”無奈偷渡海外,“我爺爺”因為不能忍受“我父親”被村裡人視為雞姦犯而告密,這種出於自我保護家族尊嚴而最終使家族更加蒙羞,到最後以自殺謝世來完成了自我救贖,但此後整個家族中人的命運也因為告密這件事被村裡人鄙視而呈現出無可挽回的破敗的結局。書中的老保長、小瞎子、林阿姨等主要人物的命運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悲哀和可憫之處,而這一切均曲徑通幽地回應了人生海海這樣的一個主題。

對書中人們命運的盤點審視中,英雄主義似乎是一個張嘴就來的詞彙。

在書中以“報紙上說”而引出羅曼羅蘭的那句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但作者又通過書中“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以一種懷疑性的口氣寫出對這樣一句定性化格言的理解:“總之我對這句話並不太認可,但我一直記著它,因為這是我向前妻求愛時說的一句話,也是她臨終前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這樣的一種描述使這本書的主旨從某種意義上說超越了英雄主義這樣簡單直接的理想化的蓋棺定論。生活本身是複雜多維的,而這種英雄主義其實何其難也,這種高大全的形象顯然不是麥家所想塑造的,愛上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而並非為了英雄主義而愛上生活。

在閱讀本書中,我一直在想,如果主角不是最後的智力缺陷,是否還能這樣無憂無慮地安然度過此生呢。這樣的一個結局未免是一種最好的結局吧,不必去削足適履去高舉英雄主義的大旗,順其自然地迴歸於生活的本真狀態,哪怕這種狀態並非天遂人願,但也好過那種隨波逐流中的蠅營狗苟。

麥家的書寫無疑是一種不肯下筆都太狠的溫柔。如果說是時間帶來的仁慈化解了日常滋生的殘酷,倒不如說生活本身熨平了這樣一種被扭曲的命運軌跡,更重要的,是人性之中柔軟和良善的一面甦醒之後的結果,所有的荒誕不經最終還會不動聲色地迴歸到人性的常態,而時間不過是一個袖手旁觀者而已。

人生海海|只不過是一場生活,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雄主義


在這部《人生海海》的小說中,麥家野心勃勃的努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無論是謀篇佈局、遣詞造句還是意象營造上都呈現出一種極致的追求。以諜戰小說暴得大名的麥家無疑在故事邏輯的編織上具有超人一等的努力,但在這部小說中,麥家在故事情節的設定上延續了此前諜戰小說中邏輯高度自洽的標誌性特點之外,有意在文本結構、敘事角度等方面另闢蹊徑,給人一種不一樣的閱讀感受。

大巧若拙,重劍無鋒。這是一本刻意製造閱讀障礙的小說,但卻給人一種險中求勝的閱讀體驗,從而對小說藝術本身的探求達到了一種新的高度,以看似瑣碎的筆觸最大程度還原歷史細節本身的魅力,這種書寫角度無疑是一種不甘平庸的冒險。散文化的筆法對故事內核起到了一種很好的渲染和修飾作用,促使讀者去深度思考和探尋這個故事背後的含義,去接近和抵達那種傳奇故事背後蘊含的內核。

在文本結構安排上,採用著一明一暗的雙向平行結構。主線是上校的一生的浮沉榮辱,而暗線就是書中“我”的命運的輾轉遷徙,最終在結尾匯合。這樣的結構就像還原打亂的魔方一樣,最終呈現出邏輯合理、層次分明的完整故事,所有的謎底在最終全部解開,這樣的一種文本結構到最後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是整個故事在開放性的敘說之中最終呈現出閉合性的邏輯迴環,不過帶給人們的思考顯然更有價值更具意味。

人生海海|只不過是一場生活,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雄主義

化瑣碎為精彩,麥家的書寫是一種藝高人膽大的自我突破,十八般武藝全部用上,從而使生旦淨末醜各色人等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點,哪怕是不經意的小人物都有著獨特的個性魅力,盡精微致廣大,他們的命運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時代變幻中的人性之光的不同側面,從而使這本書有著讓人細嚼慢嚥的閱讀慾望,麥家狡黠的述說呈現出一種恢弘的張力,給人一種欲罷不能的體驗。

此外,在對主角的描述中,他與貓之間的深厚情感給人印象深刻,而在其經受了諸多人生磨難之後智力降低之兒童水平後卻又迷戀上養蠶,麥家選擇了貓和蠶這兩種動物去很好地襯托出主角的命運起伏。

人生海海,貓生呢?蠶生呢?

貓和蠶,在本書中都有一種隱喻的意味。俗話說貓有九條命,某種意義上說,上校對貓的熱愛寓意著他一生之間九死一生的經歷,而貓即使再長壽也敵不過歲月的流逝。於是,在他老去的時候,卻痴迷於養蠶。養過蠶的都知道,蠶一生經歷過四次蛻皮,然後作繭自縛,然後羽化成蝶。蠶的一生似乎又從另一個角度觀照了主角最後的暮年歲月,隱喻著上校在歷經坎坷之後的一種自我釋懷。

這樣的匠心獨具的設置看似隨意而為,但閒筆不閒,隱含著一種說不出的人生滋味,或許也是對人生海海的一種別樣的釋義吧。

人生海海|只不過是一場生活,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雄主義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讀完《人生海海》,不同的讀者自會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在我看來,這本書並非是對英雄主義一種簡單圖解式的闡述。麥家絕非止步於此,而是有著更深邃更開放的思考和掌控,抽絲剝繭的描述之中,有著更復雜多元的多維考量。其實,說到底,我以為,這本小說還是要回歸到人性的維度、歷史的角度去解讀,但歸根結底,說來說去,指不過是一場生活,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雄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