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SARS相比,今天我們抗擊“武漢肺炎”的優勢與信心

與SARS相比,今天我們抗擊“武漢肺炎”的優勢與信心

因為“新冠”疫情,武漢這座人口超千萬的超大城市,宣佈進入戰時狀態,實行戰時措施。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也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一座超大城市實施“封禁”措施,足以說明疫情形勢十分嚴峻,它產生的危機已經超出人們的想象,甚至可能超過當年的SARS。

在疫情迅速擴散蔓延的情況下,採取“封城”這種超常規的措施,而且是春節人員大量流動的情況下,無論對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而言,都是十分審慎和艱難的決定。“封城”,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極其巨大的風險挑戰,但也是目前情況下阻止病毒傳播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它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控制疫情的堅強決心,展示了武漢政府和人民對戰勝病毒的堅強意志,必將載入人類與病毒抗爭的史冊。

繼武漢“封城”後,湖北多地也採取了“封城”措施,除西藏外的30個疫情省份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國各地的醫療團隊開始馳援武漢,軍隊部署專業醫療力量投入疫情防控,一場抗擊“新冠”的人民戰爭在中國大地正式打響。

環顧當今世界,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如此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敢對一座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採取“封城”措施防控疫情,只有中國有這個自信和能力。因為我們有戰勝巨大災難包括嚴重疫情的豐富經驗,有眾志成城、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有從中央到地方步調一致、高效協調科學的應急指揮體系,最根本的是我們有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海風觀察(微信公眾號:海風觀察)認為,雖然“新冠”來勢洶洶,甚至更大的困難還在前面等著我們,但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歷經苦難而更加輝煌的中華民族。在這個全民抗擊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海風觀察認為,信心比陽光更加寶貴,信心是驅除恐懼的良藥。與17年前抗擊SARS疫情相比,今天的中國在面對“新冠”疫情時,我們有更足的信心、更大的底氣。信心和底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源於我們的優勢與實力:

一是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無論是戰洪水、防非典,還是抗地震、化危機,面對無數次的風險挑戰,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更加堅強有力,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奠定了最堅實的組織領導保證。黨中央正月初一召開會議部署疫情防治工作,成立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表明了中央的堅定決心,也給全國人民打了一劑信心“疫苗”,吃了一顆“定心丸”。海風觀察堅信,中國共產黨必將團結帶領人民取得這場疫情防控戰的最後勝利。

二是黨團員的先鋒作用更加突出。經歷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洗禮和錘鍊,各級基層黨團組織和黨員、幹部的初心使命更加堅定、鬥爭精神更加飽滿。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疫情阻擊戰中,人們看到像鍾南山那樣的逆行者,看到廣大醫護人員令人淚目的請戰書、志願書,看到人民軍隊奉命出征挺進武漢的錚錚誓言,看到基層幹部為阻斷病毒擴散放棄休息、加班加點,所有這些折射的不僅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更是廣大黨團員對守初心、擔使命的自覺追求和身體力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團結一致的中國人民必將成為戰勝任何艱難險阻的磅礴力量。

三是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更加完備。十八大以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尤其通過認真總結非典的經驗教訓,我國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許多制度性安排。相比2003年SARS時的驚慌失措失序,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從各級政府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有序響應,到疫情的公開透明發布,再到切斷傳播源頭等防控措施的推出,都是比較及時的,都有相應的應急預案可循,這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海風觀察認為,面對突發新型病毒,任何防控工作都有值得進一步總結和提高的地方,但不可否認,這次中國各級政府應對疫情,防控工作總體上是緊張有序、有條不紊,且科學有效的。這一點,也得到了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海風觀察呼籲,國人要充分信任政府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並自覺配合和執行政府推出的防控措施。

四是中國綜合經濟實力更加強大。2003年中國爆發SARS事件的時候,GDP總量是1.66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6,佔世界經濟總量的4%;2019年中國GDP是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佔世界比重超過16%,總量相當於排在第三至第六位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的總量之和。更重要的是,中國擁有全世界工業種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中國完全可以實現防疫抗疫物資的自我供給。疫情防控戰,最終拼的其實還是國家實力。中國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充足的物資供應,將為抗擊“新冠”疫情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這一點也非常重要。特別在防疫抗疫的關鍵時刻,我們看到了央企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中國的經濟制度的優勢所在。國藥集團等中央醫藥儲備單位緊急調撥醫療救援物資,民航鐵路及時運送醫護人員,中國建築加速建設火神山醫院,中國電信、聯通、移動、鐵塔第一時間加入通訊保障,國家電網全力保障醫療用電。當人們為此感到欣慰的時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中央反覆強調要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關鍵是關鍵時刻能用得上。

五是公共醫療衛生體系更加完善。2003年“非典”的爆發和疫情蔓延,直接暴露了中國在公立醫院、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方面的欠賬。痛定思痛,SARS事件後,中國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公立醫院和公共衛生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重視和加強了基層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和人才培養,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覆蓋城鄉的突出公共衛生醫療救治體系,這些在這次疫情防控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冠”病毒被迅速偵測,病毒基因組被成功破譯,並快速分享給國際社會,世衛組織在報告中予以肯定。這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和公共衛生醫療體系的日臻完善有著密切聯繫。

此外,中國各級政府在經歷了非典、汶川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的考驗後,應對突出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近年來得到了大幅提升。舉全國之力辦大事急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繼續彰顯獨特魅力。人民解放軍繼續發揮中流砥柱、定海神針的作用,為了人民生命健康,關鍵時刻拉得出、打得響、豁得出,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人民軍隊。這些也都是我們抗擊疫情的優勢所在。對此,國人要有足夠的信心。苦難輝煌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實現鳳凰涅槃。

歷史將再次見證,一切風雨終將成為一道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