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內向自卑,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什麼主見,思維不活躍。該如何打破這種境遇突破自我?

黃元中


這個世界太大

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也沒必要刻意去改變什麼

其實質是你能改變的微乎其微

自卑是因為內向的性格

不善於表達也缺乏溝通

久而久之

在這個社會群體裡

造成了自我意識不清晰

自我價值認知的嚴重缺乏

在他人眼中成為了那個內向自卑

缺乏個人主觀意識思維不活躍的假象

這個假象或是他人對你的主觀意識

也或是在長期他人認知的情況下

你已經早已萌生了自我懷疑的假象

最後把自己定義成了內向且自卑的人設

這大概是屬於一個性格心理假暗示

因為你的自我意識還不清晰

年齡心智都還不夠成熟的時候

加之外在力量的驅使

你心理暗示也是越來越靠近內向自卑的人群

到最終你也不再懷疑這一點

你妥協了

這是一種暗示心理

你需要自我認知

豐富自己的知識面

強大自我意識

但是從另一方面講

不是每個人都是那麼強大

能走出這樣的性格怪圈

那些始終在裡面打轉的人也終有覺醒的一天

其實內向自卑也沒什麼不好

只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

別想著要去做什麼壞事

我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大礙

一個人用自己的方式生活

用最舒服的性格方式去活著

比那些偽裝出來的強大

其實要舒服的多

所以沒必要去選擇改變什麼

也沒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

說不定那些他人已經被他的他人牢牢禁錮著

禁錮在他人的言辭裡眼光裡

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眼裡的自己

當夜深人靜的時候

看著鏡子裡的自己

莫名的心疼

只剩下回不去的從前

和漫無目的的未來

我是一個槓精

我知道槓不出別樣的人生

但是我要捍衛槓精最後的尊嚴

起碼我掙扎過我思考過

無關對錯

無論是非


凌晨3點半的流氓


我有一個朋友,她也是內向自卑,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講話,沒什麼主見。

今年八月底,她裸辭了,然後回了家鄉的省會城市,打算以後回老家發展。她已婚,但那次回去是她自己一個人回去的。她跟我講,她離開的那天,根本不敢看她的老公,拉著行李箱,過了安檢,頭也沒回就走進了候車室,然後上了火車。到目的地的那天,沒地方住,又不想住酒店,因為還要找工作,於是她找了一家民房,一個月260塊錢,那一天,她只吃了早餐,因為迷茫,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就在這兩個月當中,她不停的找工作、面試。最後找了一份工作,但也只是上了幾天就離職了,她說那不是她想要的工作。離職後她又找了半個月,最終還是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最終,她還是回到了她老公身邊。

回來之後,她開始找工作,然後進行自我能力的提升。

我朋友跟我講,她這兩個月的經歷,其實對她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個人從找房子到找工作,最後離職,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在處理,期間找工作的時候不停地面試,讓她膽子變大了,也會主動跟人去問問題,因為她學校比較好,五年時間在外面工作,所以面試的時候她很自信,就連當時離職的時候,也很自信,因為她堅信,她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回來一週後,她就找到了工作,現在已經在上班。在她這兩個月的經歷裡面,她看到了那個城市發展的不好的地方,也認識到了自己能力方面的不足。當然,她這兩個月經歷,讓她變得更自信,也更善於跟人打交道,也更有主見,她老公都對她刮目相看,覺得她成長了不少。為了支持她,她老公給她買了一部單反,兩個人現在每天晚上都會學習單反,學習怎麼拍照。她跟我講,她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一邊上班,一邊提升自己,也保持了跟她老公一同進步,這是她現在很滿意的狀態。

所以,我認為,要想消除自己內心的自卑,試著去做一個決定,然後付諸行動。其實最難的並不是行動,而是做那個你認為自己不行的決定。就像我朋友,她以前從來沒有一個人在一個城市生活過,畢業後就跟著她老公到了她老公工作的城市,一直到今年。從她決定回去一個人先找工作開始,她其實內心很擔心,很害怕,也很恐懼,但她還是一個人去了,雖然最後她還是回了她老公身邊,但是這些經歷,於她自身而言,都是能夠促進今後她個人的成長的,所以想去做什麼,就去做吧,不要害怕,不要擔心自己做不好,要相信,一個人,總有他閃光的地方,嘗試著去努力,一定會有所收穫。


搞裝修的懷化么妹子


我是一個極度內向的人。曾經的我,即便是面對非常熟悉的朋友也沒有太多的話。面對陌生人更是手足無措。甚至很多次,因為性格內向,而受到了許多的羞辱。終於,在讀大學的時候,突然就不想在這樣下去了。於是就開始突破自己內向的性格。


雖然,經過自己幾年的學習鍛鍊,現在已經不會因為內向給我帶來太大困擾了,但是我依然不是一個外向的人。在這裡,我要說明一點。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千萬千萬不要把自己鍛鍊成一個外向的人。我見過很多本來很內向,但是硬生生把自己鍛鍊成一個話嘮的人,最後都因為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優勢,再加上廢話太多而痛苦不已。



一個非常外向,話特別多的人,真的就很招人喜歡嗎?不見得吧!我們身邊有多少人因為話比較多而招惹我們討厭呢?內向性格的人,真的就全是缺點嗎?你去數數有多少成功人士正是因為自己內向性格帶來的優勢而造就的?

所以,首先要有一個觀念,不管什麼樣的性格,都是有長處的。當然,太過於內向肯定是會給自己帶來不便的。我們要做的不是把自己變成另外一種人,而是讓自己的缺點不給自己帶來困擾。


首先,我們來想一下,內向性格的人說不好話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沒有掌握說話技巧嗎?肯定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內心的恐懼。內向性格的人是非常恐懼說話的。

你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每次說不好話真的是自己不知道說什麼嗎?兩個人見面,可以聊聊家鄉、愛好、天氣、新聞、家長裡短什麼都可以。那你為什麼不去說呢?因為性格內向的人內心恐懼,當要說話的時候,內心裡面總有一個小人跳出來告訴你說這樣的話多無趣啊。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恐懼。



怎麼克服呢?給你一個高效神器:時時刻刻給自己正面,積極的心理暗示。怎麼做呢?當你馬上要和別人說話,或者已經再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你就在心裡默默的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多說話,要積極主動的說話。剛開始這個方法可能會很難,甚至有可能完全沒有效果。沒關係,繼續堅持。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的膽量越來越大了。


解憂小鋪miss


一個人內向自卑,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沒什麼主見,思維不活躍。

一,我認為可能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一定的關聯。我認識一個朋友,性格就如此。她的爸爸是一個性格內向,不少交際而倔強的人。而媽媽則是一個精明能幹而堅強的人。這樣的家庭註定是女強男弱的狀態。而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沒少聽到媽媽絮叨爸爸的無能。而在她做的不好的時候媽媽就會說就隨你爸這臭毛病。這種看似無關痛癢的話會一直深埋在孩子的心中,伴隨其成長。不知不覺中自己也就潛意識的覺得自己的父親不厲害,也就沒有了對父親指望。

父親是一座山,而在這種精神壓抑下父親就不是一座山了,而成為一個心裡負擔。

慢慢的自己也認為自己就是內向,就是不善於交際,就是和爸爸一樣,然後就會越來越自卑。

所以在一個家庭中,孩子是很敏感的,非常容易受到父母的影響,以至於影響她後來的整個人生。

二、可能和自己遇到的重大事件有關。(這個重大事件影響了你以後的心理成長)說說我自己吧!我小時候是一個生活充實的孩子,在農村長大,但是過的非常快樂,過家家,捉螞蚱,挖野菜等等,真的覺得我的童年太開心了。

可是在初中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卻影響了我以後很漫長的一段時光。初中學校準備開展一次朗讀背誦比賽,我也積極的報名參加,當時準備的還是挺充分的,而且還準備才藝表演,唱了一首歌。當時簡直就是一個小才女,可是在我表演的最後我發現我的腿在顫抖聲音不受控制的打顫,我不知道什麼原因,我害怕極了。而這一時期我們家已經在準備搬到省城去了,我知道我可能要自己在這裡上學了,這件事也沒有告訴父母,就這樣忍下來了。可是後面我發現自己再也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了,因為只要我一說話我就會忍不住聲音打顫,不知道緊張來自何處,慢慢的這件事引起了蝴蝶效應,我不僅不敢說話,我越來越在意別人的眼光,怕別人知道我的這個毛病,也就變得性格敏感多疑,也就變得自卑了起來。我的父母並不是不愛我,他們很愛我,但是卻在一個成長的關鍵時期沒有受到關注而封閉了內心。

所以在我看來,這種狀態一部分是因為性格,一部分可能因為一件特別事,但重要的還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這樣說來好像沒有解決辦法了,其實不是的,自信的培養是可以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建立的,首先要正視自己的家庭,找到原因,然後去原諒那個過去的自己,得到過去那個自己的原諒。

我現在已經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也與那個時期的自己和解了。而這需要一個過程,就是一家人齊心協力努力度過生活中的難關,只要過了那個難關,大家都會豁然開朗。

這個過程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只能自己慢慢的在過程中成長。

我們要去付出,不管是事業還是愛情,都要去付出。大膽的去付出,不要害怕失敗,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有些優柔寡斷敏感多疑,如果現在你有一件自己很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現在就計劃一下,大膽的去做,不要想太多,先做了再說。有愛的人就去追,有想去的地方就去

做完之後再去想那些可不可能可不可以的事。

或許你會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可是沒做過永遠都不能衝破那段枷鎖。


孫垚垚


內向自卑不善交際,想要突破自我,有這樣的想法就一定會成功。

拿我自己來說吧,我小時候是特別內向而且不自信的,很害怕當眾說話,害怕見到陌生人,害怕和人接觸,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接近於社交恐懼症。

還好我的朋友和我的性格完全不同,我向往她的那種性格,自信,灑脫,活潑。

我開始嘗試去學習改變。

但並不容易。

沒有主見,思維不活躍,這些好像都是我經歷過的階段。

我開始看書,學會交流,從一開始的觀察者變成參與者,調整心態,轉變態度,嘗試自信起來。

將預設的目標拆成一個個小的模塊,一點點去做,一點點收穫,一點點轉變,也一點點自信。

去年的時候,我參加了一個演講比賽。這是放在之前我絕對不會去做的事情。也是我積攢了好多年的勇氣,嘗試去邁出這一步。

在這之前我其實一直思考了一個問題,就是假如這一件事情你明知不會擅長,反而偏偏選擇去做,但做這件事付出的時間精力可能放在另一件你擅長的事情上會更加有收益,那麼你還會選擇去做嗎?

我原來會覺得不值得,但經過這一次我才發現很值得。只有去經歷,你才會成長,只有去經歷,你才會發現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你想象的恐懼造成了困擾。即便結果沒有預期,精神上的勝利也會讓下一次變得更加容易。

突破自我的這件事情上,我做了很多,包括有意義的,沒意義的,但每一次都有收穫,而且每一次收穫都不一樣。

我想說的,其實是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但一定是不同的結果,我們沒必要把內向自卑不善交際當成阻礙,沒有必要太當成嚴重的事情,順其自然,有機會就抓住機會去成長,去改變,去鍛鍊,改變不了也不需要特別耿耿於懷。

蛻變很難,堅守自己依然很難,活得舒服自在,即使內向自卑又如何呢?做自己。




二木不白


我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從小家裡比較窮,穿的衣服都比較破,背的書包都是用蛇皮袋子縫的。窮孩子心裡多少都會有一些自卑的,他們害怕同學會嘲笑自己。

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六年級的時候。小學每週一都會有一個升旗儀式,而升旗儀式的三名旗手是由六年級的男生擔任的,當時老師讓同學叫我去試試。因為家裡窮腳上的涼鞋上有很多補丁,小時候塑料涼鞋破了都是拿火鉗燒紅粘一下繼續穿,至今也忘不了老師看到這雙破涼鞋的眼神。雖然最後我也沒也選上。

所以貧窮是自卑的一個重大原因,小時候調皮活潑的孩子基本都是家裡條件好的。內向的人不喜歡主動,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不喜歡主動和別人交流,一般都是等熟悉了之後才會和別人成為朋友,但是在好朋友面前話又比較多。

如果想改變自卑和內向的性格那就努力賺錢,讓自己的錢包鼓起來,這樣說話才有底氣,沒錢親戚都不願意和你來往,他們都害怕你會去找他們借錢。

還一種方法就是去當兵,如果你年齡合適的話。部隊的確非常鍛鍊人,只要你能刻苦訓練,身體素質好的話就沒人看不起你。而且領導和老兵都喜歡踏實能幹的人,就是少說話多幹活。話多的人反而會吃虧,他們會認為你愛搶風頭,能嘚瑟,說不定會挨收拾。

其實內向的人也有很多好處,如果日子過得去也沒有非要去改變的必要。人生怎麼活都是那幾十年,只要家人身體健康,婚姻幸福就足夠了。





時代在叫喚


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很安靜、內向、不敢發言又自卑甚至有點討好型人格,總是做什麼都怕別人不高興,同學老師都說我文靜來著,後來長大了就開始慢慢改變了,現在妥妥是個話嘮😂當然前提是我肯跟別人嘮嗑,膽子也變肥了,很多事情我都敢做了,也不再擔心我會不會因為做錯什麼而讓人不高興了。



流星錘死你


內向自卑,不善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要打破這種境遇,您得通過多思考,多鍛鍊來改善。

我也差不多是您說的這種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想辦法改善。我做的第一件事,給自己選擇一份很挑戰的工作,跑業務。由於內向,不善交際,工作很吃力,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內心幾乎面臨絕望。但我最終沒放棄,除了積極參加公司培訓我還尋找其他鍛鍊機會。印象最深刻的,有一段時間,下班吃完飯我就去參加某品牌直銷公司的聚會,我對他們的產品和模式並不感興趣,只是想感受他們的激情,學習他們的溝通技巧,對於演講,和人套近乎,找話題,他們個個都是高手。持續一個月的時間,還是學到了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

性格可能有一部分是以生具來的,但通過努力,現在的我,雖沒變成一個外向的人,但至少完成本職工作沒問題,有自己的想法,當眾表達自己觀點不會緊張,在工作中能協調問題,也能帶領團隊,更不會因為內向自卑。

所以,您意識到了您的不足,不用害怕,不用自卑,積極去思考,想辦法改變,功夫不負有心人,該做的您做了,對應的收穫肯定是有的。加油!


怒海滔天


我也是個內向的人,小時候上學時,基本沒和男生主動說過話,如果上學路上遇到同學,我會裝作看不見,要麼走快點甩掉他,要麼走慢點,跟他拉開距離。從小到大的朋友都是主動來找我,我一直都是被動的那個人。


參加工作後,情況稍微好一點,但是同樣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看法,同事們之間的聚會能避免就避免。讓我主動打電話約別人出來吃個飯,我可以從清早睜眼想到日落黃昏,然後告訴自己,算了吧,明天再約吧。


我也一度認為內向性格不好,很羨慕那些能在領導面前侃侃而談的人,迅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也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書,發現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內向的人同樣做出非凡的成績,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微信之父張曉龍。


客觀評價自己發現自己沒有想象中那麼弱,同事們對我的評價是文靜、大方、認真,可以放心把工作交給我。我是不愛說話,用沉默的時間可以用來更好的思考和工作。有客戶參觀來訪,我也能很好的介紹自己和公司,內部開會需要發言時,我也能條理清晰的講出我的看法。


所以無論內向外向,都是性格的一種,內向並不代表貶義,更不應該都成一種缺陷,內向只是一種的性格的形容而已。

性格只有表現區別,沒有好壞之分

內向相比外向來說,沒有什麼不好,只是表現不同。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這本書中指出了內向和外向的不同:


"內向者更喜歡刺激較少的環境,並傾向於安靜專注,聽得多說得少,在開口之前會思考。相反,外向者在社交場合中非常有活力,通常堅定自信,能夠同時處理多個任務,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反應迅速。"


所以性格內向並不是一種缺陷,只是性格一種表現形式,性格無對錯,沒必要羨慕別人的外向活潑,更不要對內向有偏見。


有數據調查顯示:87%的人,希望自己變得更加外向。


有的人為了讓了自己變得外向,會刻意強迫自己參加自己並不擅長的社交活動,試圖表現的自己很外向。


有的人為了鍛鍊自己,會選擇去做銷售,因為他們覺得銷售工作可以逼自己變的外向。


改變或許有效果,但是帶來的痛苦影響更大。


羅永浩曾說:“你們別看我站在臺上能扯淡那麼久,其實我是個內向的人。參加超過5個人的飯局我就會全身不舒服,每次飯局後回家都要一個人狠狠讀一天書才能緩過來。”


在試圖變得更加外向時,很多人會陷入掙扎,強迫自己去做不擅長也不喜歡的事情,最後往往讓自己陷入矛盾。


與其讓自己變得外向,不如停下來認真審視一下自己,挖掘自己的優勢,可以是個內向的人,但是關鍵時刻依然有外向展現自己的能力。

重新定義內向,認清自己的優劣勢


1.內向者不善言辭,但有很強的洞察力

<strong>

內向性格的人,表象是不善言辭,但凡事都有兩面性,內向者在回答一個問題或者交代一個工作之前都會深思熟慮後才開口說,他們會將一個問題思考的更有深度,洞察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得到提升。


上大學時一個男同學,是個超級內向的人,和女生說個話都會臉紅,課上從不發言,集體活動也是一個小透明,但是這個男同事特別喜歡學習,尤其喜歡學習英語,別人在網吧打的昏天暗地的時候,他總是捧著一本書學習,要麼穿梭在學校各個英語角和老外練口語。


同學們後來發現,他的英語突飛猛進,外教課的時候彷彿換了一個人,別人都在發愁和外教老師怎麼溝通時,他總是和外教談的不亦樂乎,手舞足蹈。


畢業後,同學聚會,他還是那個內向不多言的男生,但是如今的他是他們公司的銷售冠軍,負責海外業務。

他的性格沒變,只是在自己性格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且變成優勢,因為和老外打交道不需要請客吃飯送禮,只要價格低質量好,認可你的人品,訂單就會源源不斷的送過來。


微信支付張小龍也是內向孤僻的代表,不喜歡把自己過多暴露在聚光燈下,更喜歡的一個人躲在角落看書工作學習。


因為內向,不願意與人打交道,所以發明了微信,兩個朋友也好,陌生人也好,可以通過微信傳達消息,不用面對面打交道,避免了很多社交恐慌。


內向者不善言辭,但並不妨礙他們取得某個領域的成功,反而因為內向,他們的思考和洞察力會更有深度,能看到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


2.內向者不合群,但有很強的創造力

<strong><strong>

內向者相比外向者更喜歡獨處,對於他們來說,參加各種無聊的聚會,就等同於消耗能量,而獨處是積聚能量的一種方式。


內向者在不合群的同時也具有更強的創造力,因為他們能夠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追求合群。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個內向的人,不愛說話,不善交際,33歲辭職開始寫作,每天除卻一個小時的跑步時間,每天至少寫4000字的文學創作。


現年69歲,在過去36年的時間裡,他寫了50多本小說,是日本最高產的作家之一。


內向者不合群,只是把自己的時間用在值得創造的地方,這也是內向者的優勢之一,不合群讓他們擁有更多獨處的時間,不合群讓他們更懂得獨立思考,不合群讓他們更具創造力。


所以不要嫌棄自己的內向性格,而應該有注意力放在內向性格帶來的優勢,那麼你得到的結果可能都是積極的一面。


不要試圖讓自己變得外向,而是讓自己隨時有外向的能力。與其讓自己變得外向,不如讓自己獲取隨時外向的能力,不如充分挖掘內向的優勢,把內向轉化成你的優勢。



(END)


曾海柔


我來說說自己吧,我幾乎沒有吐露過心聲這是第一次。不喜勿噴謝謝!
其實我現在已經想不起來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一種性格: 內向,不善於交際,不敢在眾人面前講話.....然而當我意識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這種性格已經嚴重影響了我的工作和生活。
剛畢業出來的那幾年,工作和生活按部就班也沒什麼,並不需要我特別有主見和外向。加上我個人親和力還不錯,朋友們都愛帶著我玩,工作中的同事也相處愉快。除了偶爾羨慕那些外向的人,確實他們在人群中會容易引起注意。總之,有點得過且過的僥倖心理吧。
真正讓我開始焦慮的是到了2015年。
2015年的時候,我從原來的工作中辭職,進到自己哥哥創辦的軟件開發公司,擔任app的運營職位。其實,當時的我對於這塊毫無經驗,因為我之前工作中接觸的都是網站運營。但是當時公司是初創期,根本沒有資金請專人運營,公司裡的人又都是毫無經驗,只有我還稍微有一點經驗,於是我只得硬著頭皮自己摸索。
此時,我隱隱感受到了內向性格給我帶來的不便,因為我總是在獨自摸索,沒有主動走出去學習,不敢去找成功的人交流經驗。所以儘管我工作很努力,但是獲得的結果很有限。但在當時這種挫敗感還是可以忍受的,並沒有刺激我作出改變。
後來隨著公司發展的需要,我接手了越來越多的工作,開始是展會營銷,後來是採購售後,再後來也慢慢接觸了團隊管理,甚至有時候,我得代表公司接受某電視臺的採訪拍攝。當時我感覺自己簡直就要崩潰了,要知道之前我在公眾場合說話甚至會大腦一片空白。但是工作我又不得不去做,因為這關乎公司的發展,很多同事甚至把公司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我不想辜負他們的期待。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這段時間是我在公司3年裡進步最快的時候,彷彿從一個懵懵懂懂、膽小怯弱的小女孩,開始逐漸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逐漸向一個合格的職場人靠近。不過,就算這樣,我還是一個比較不善於交際的人,只要條件允許,我會離所有的社交遠遠的。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軌道上的火車頭,被形勢推著往前走。
2018年9月,因跟合夥人意見不合,老哥退出公司,我也跟著退了出來。說實在,這個結果對我的打擊很大,導致我後來低沉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我也嘗試為這段經歷覆盤,發現確實本來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但是內向的性格給自己造成了桎梏。比方說,過分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導致我做事情特別畏首畏尾。為了避免失敗,我選擇逃避去突破自己,總是所在一個安全的殼子裡,因此所有事情都做不到極致。而且一旦受到挫折,就變得很容易陷入挫敗感裡。
現在,我開始很慎重對待這個問題了。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做了以下幾點嘗試和突破,不敢說有很大的進展,但是情況改善了很多。
1、擺脫恐懼,勇敢走出第一步
通過自省和觀察周圍,我得出一個結論:在意你的長相的,只有你自己。如果我們一味追求別人的認可、在意別人的評價,那最終一生都就會活在“人言可畏”的恐懼之中。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克服了恐懼,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才能成長。而如果你選擇什麼都不做,你失去的將會更多。
2、解放思想,學會自我接納
所謂“思想解放”,其實就是「我不跟你們比了」,因為自卑的根源就是總和別人比較,當你意識到“我就是我,我跟別人不一樣”的時候,你就不會跟別人比成績、才能和其他東西,自卑的感覺就會慢慢減少。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而是在於不斷超越自我。只要我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值得自我肯定。
3、建立自己的信心的支撐點
找一件自己喜歡的或者自己擅長的事情,慢慢做下去,並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通過這件事情找到“能認同自己價值”的一個能力,建立起自己的信心,然後再逐步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這一點我感覺對自己非常實用。事情不論大小,甚至是跑步這樣的目標,只要堅持下去,你會發現不僅心情開朗很多,體態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人也會變得自信起來。
突破自己我是艱難很漫長的過程,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付出必然值得。願你我共勉。
“以上是我的親身經歷和真實感悟,未必全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我們評論區聊!

我是譚小芬,一個正在努力追逐自信的80後內向女孩。逃離自卑人生,生活才能豁然開朗。關注我,讓我們一同療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