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整天喊著要辭職的員工乾的最久,而有些新員工卻來一個走一個,這是為什麼?

陳老師說滿滿正能量


入職時講著認真奉獻的新員工換了一茬又一茬,喊著辭職的老員工依然沒走,這樣的現象看似很不合理,其實卻非常符合規律。

1. 沉沒成本

經濟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沉沒陳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舉個例子,公司高層一定會給員工描繪未來發展的藍圖,為的是穩定軍心,讓大家賣力打拼。這種時候,有資歷的老員工一定會最先嘀咕“老闆又給我們畫餅”,而新員工卻看似深信不疑。

實際上呢,老員工心裡會有這樣一本賬,“我為公司付出了這麼多,萬一老闆說的是真的呢?萬一公司拿到了一大筆融資,就連新人都會漲薪,我在這時候辭職,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費了?”

而新員工因為還沒為公司付出些什麼,因而遇到不順意的事情做出辭職的決定時,便不會計較自己已經付出了多少,理應得到多少,因為他們實在沒什麼沉沒成本。

2. 舒適區

老員工看似成天抱怨這、抱怨那,其實他們的潛意識裡早就已經介紹了這些不合理,即便是委屈也已經適應了。

別看他成天抱怨上下班的路途遙遠,其實心裡還惦記著附近可口的外賣。別看他抱怨老闆給的壓力大,實際上他早就想好了“雖然工作大,幸好我已經做順手了,找到了偷懶的辦法”。別看他抱怨同事關係混亂,一有誰的八卦他必定比誰都愛湊熱鬧……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當一個人適應了自己現在的狀態,即便是遇到更好的選擇,也會擔心誘惑背後埋藏著更大的風險,遲遲不敢邁出一步。

3. 心理預期

新求職者都會對職位有一定預期,除了已經談好的薪資待遇,還有具體的工作內容、辦公環境、同事關係等。對於有實力的新人而言,試用期不僅僅是自己被考察的過程,也是瞭解一個企業是否適合自己的過程。一旦實際情況與自己的心理預期相差較大,離職也是求職者非常容易的選擇。

如果把求職比作相親,入職就是第一面彼此都看對眼了,決定交往試試,而試用期就是交往的過程,離最後確定下來還有一段磨合期。現如今跳槽、裸辭那麼常見,如果這個相處的不暢快,求職者也會積極地調轉方向。

END.


我是婉君,堅持寫作的日更達人。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我點個贊哦~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與寫作和職場有關的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婉君不走瓊瑤風

婉君不走瓊瑤風


呵呵,這個事情,我可是有發言權。

記得當年有個廠,我進去以後,老職工都在說廠裡不像話,這種廠就是垃圾廠,都要辭職了。

我當時需要穩定,也不計較錢多錢少,就頂住了這些人整天說廠不好,繼續幹了下來。

可是後來發現說要辭職的人都沒走,倒是有很多新人都沒有幹下來,有的才幹倆小時,一聽老員工說廠不好,就跑路了!

這個廠到底好不好呢?其實就是那樣,根本就沒有像他們說的那樣差,可能呆久了,工資上不去,就想著招不到人,順便能漲漲工資。

新來的,沒有定力是做不長的。

由於新人很不穩定,後來廠長開會,直接了當地說:"我們廠裡有那麼些人,還是老員工了,就知道說廠不好,有些新來的員工也傻了吧唧的,一聽老員工說不好,就不幹了。也不想想,為什麼他們說不好,他們沒有走?我在這裡警告這些人,再發現類似的事情,我就開除說廠不好的人,你不是說廠不好嗎,那就走啊!找好的去呀!"

自從那次開會之後,說廠不好的人聲音小了很多。


乙丙丁6


N年前,座標山東。我們辦公室5個人,一個小頭目,是領導的親戚,不幹活,工資是我們的2倍。一個老同志,整天抱怨,不平衡,天天喊辭職,也鼓動我們3個年輕人辭職,不要給這個破企業幹了。我們3個年輕人剛來,不瞭解情況,也就不敢吭聲。這位老同志有時候故意當著那個小頭目咋呼“老子要辭職,老子不想幹了”。那個小頭目只是微笑不語。

後來,我們3個年輕人發現這家企業確實發展前景不好,收入也沒有錢途。我們3個人,有一個年輕也跟著那個老同志抱怨。我和另外一個人,心裡打定主意要走人,但誰沒有表露出來。私下裡,我們2人都積極地找工作。我找到北京的工作,另外一個找到上海的工作,我們都是一聲不吭的交了辭職報告,立即斬斷了聯繫,重新開始了新職場生涯。

一晃十年過去了,有次回老家,發現那個老同志還在那個部門,還是天天發牢騷。那個年輕人也在那個部門,牢騷都懶得發了,純粹開始混日子,工資一直不高,生活也就那麼回事了。

分析原因,主要有幾種:

一是想辭職又不行動的人,沒有能力和勇氣辭職。待遇不高,職位不提拔,心理不平衡,每天都想離開,但離開之後,又沒有能力獲得更好的職位,內心沒有勇氣,患得患失,天天糾結抱怨,日復一日,養成了抱怨習慣,但已經失去了離開的能力。

二是年齡越大,辭職成本越高。比如,像我們當年那個老同志,在當地已經成家立業,有房有車,有老有小,離開之後,拋家舍業,代價比較大。心裡再不平衡,再抱怨,也承擔不起離開的成本。不像年輕人,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赤條條來赤條條走,離職成本比較低。

三是習慣性抱怨。未必公司對他不好,只是自己不知足,尤其是對公司有仇的人,盼著公司不好才解氣,但自己有沒有能力離開,於是習慣性抱怨,傳遞負能量,鼓動別人離職,給公司造成難堪。其實,這種人即使跳槽到其他企業,沒過幾天,照樣抱怨。

四是曾經輝煌過,曾經舒適過,在舒適區待太久了,一旦失去了舒適區,怨天尤人,抱怨職場不公,留戀過去好日子。天天喊辭職,其實就是發洩自己的不滿而已,真的讓他辭職,他又捨不得,就這樣半死不活地拖著拖著,就成了習慣性流產了。

五是老闆確實耍員工。有的老闆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對老員工用完就冷落。這些員工專業單一,跳槽沒有好去處,年齡也大了,也不好重新就業。這些員工確實受到不公平待遇,但是現實殘酷,沒有年齡優勢,不能跳槽,再說,一旦跳槽,失去的也太多。所以,只能抱怨發洩,沒有辦法。現在的年輕人,發現企業不對勁,立即就跳槽了,因為他們至少還有重新開始的年輕資本。


職場火鍋


很多整天喊著要辭職的員工乾的最久,而有些新員工卻來一個走一個,這個現象很普遍。我也曾是那個整體喊著要辭職的員工,卻遲遲不辭職,隨著工作情緒在反覆,還在繼續努力工作,並沒有混日子的人。

為什麼那,我也通過反思自己,和觀察別人,想分開分析一下。

從我自身想說幾個原因;

1、喊著辭職是發洩積壓的情緒;但那一刻是真的想辭職。

因職業特點,我是從事財務工作,從財務核算一直做到財務分析,幹了所有崗位,會計工作很繁瑣,要求很認真,因為公司自身管理和領導的原因,工作壓力大,造成情緒積壓,會經常產生真的想辭職的想法,會發洩出來,其實喊辭職的那一刻,是真的想辭職的。起碼我是這樣。但後期被現實和理智所澆滅怒火。

2、思考現實狀況,缺少辭職的勇氣和基礎。

我也經常看看智聯招聘等信息,看看招聘條件,考慮自己的年齡,家庭,從業經歷等等因素,在人才市場上並找不到一個,薪資,工作條件比現在更好的公司。也就讓自己的辭職的念頭一壓再壓。如果只是條件相當的公司,也不足於讓老員工辭職的。

3、在公司呆久了,也會有感情存在。

雖然工作不如意,有辭職的種種理由,但是在一個公司待到五年以上,我相信大家都同事,對公司存在依賴感。特別人到中年,適應性會降低,不像年輕人有激情和好的適應力。

這也是新員工更容易辭職的原因。老員工辭職率更低一些。

4、性格和小時候受到的教育觀念。

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上比較“戀舊”,對熟悉的,時間久的更有感情,更難割捨。但是現實中又很多不滿,就會出現情緒的發洩。

小時候,父母一直教育我,做什麼事情不能輕言放棄,不能任性,這就造成自己遇到困難一直告訴自己,堅持,堅持;所以當產生辭職想法的誘因過去以後,也又開始正常的工作,情緒隨著工作的煩惱週而復始,就這樣時間過去了。

從我觀察的同事分析;

外面的誘惑不足以戰勝辭職的成本

我觀察周圍的同事,如果也是喊著辭職,並沒有真的離開,除了跟我同樣的想法外,主要是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如果找到薪酬、公司前景、職位等條件比現在好的工作。如果找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我相信新員工立馬就辭職,老員工會權衡利弊,會糾結,年齡是職場上繞不開的一個問題,年齡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老員工前進的動力。

職場的人們都各有各的不易,各有各的選擇,無所謂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
工作是為了好好生活,如果真的工作情緒已經影響到了生活,建議無論老員工還是新員工,都應該勇敢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天天喊著辭職,無論什麼原因,都是負能力,對自己和周圍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對老員工來說辭職需要更大的勇氣,去面對新的環境!


格子間的花兒


講一個我曾經親身經歷的例子,我剛參加的第一份工作,當時公司是提供住宿的,要知道當時的租房成本也並不低,所佔工資的比例跟現在大致相似,所以對於這一點,我是十分滿意的,尤其是公司還會管一頓中午飯,無疑又省去一筆花銷,當時對公司也是心存感恩的。


然而當我興致沖沖地想要在工作上大幹一番的時候,卻經常聽到那裡的老員工,跟我抱怨公司及老闆的各種不好,我通常就是一耳朵進一耳朵出,從來都是隻聽不搭話。由於平時工作的時候就在一起,回到宿舍的時候依然是跟這些同事相處一室,所以這種抱怨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基本隔兩三天,她們就會嚷嚷兩聲,辭職了,不幹了,太憋屈了。



但是當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了三年,跳槽離開的時候,她們依然還在那裡,轉眼間又過了十年,那些曾經年輕的同事,也已經結婚生子,但依然在那裡一邊抱怨著,一邊工作著。


期間有一次我回那家公司附近辦事,剛好遇到一位那家公司的老同事,便請她喝了杯咖啡,同時我也說出了我多年以來的疑問,我問她:“既然當時你們對公司有那麼多的不滿意,而且也經常說要辭職去找更適合的工作,可是為什麼一直在那裡工作到了現在呢?”



可能是因為不再是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同事,也不存在什麼威脅及其他利益關係的緣故,她的回答很誠實,她苦笑著說:“那些話不過就是發洩發洩,不能當真,雖然公司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是至少這家公司能提供住宿啊,在北京,有幾家公司能提供這個條件呢?再有午餐,雖然總是那幾種早吃膩了,但至少是免費的。還有就是我們不像你那麼有上進心,那麼有勇氣說跳槽就跳槽,我們不過就是混口飯吃,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事業心,在這裡呆了十幾年,早都習慣了,也沒有什麼心氣兒再去學什麼新東西,如果離開這兒,還真不知道能去做什麼......”


其實她的話也間接地道出了很多整天喊著要辭職的員工反而卻乾的最久的核心原因。


快運營


題主說的這個現象十分普遍,確實我們在企業會發現有些員工尤其是一些老員工經常喊著要辭職,甚至連他的領導們也都會有所耳聞,但是他們卻雷聲大沒雨點,空吆喝而已。

黑雪君此前公司的財務主管在公司已經做了八年,可謂是絕對的老員工了。有一段時間,她經常私下提到不想幹這份工作了,打算辭職。到後來有一段時間,她直接在辦公時間提,甚至連同事也不避諱,動不動就說壓力大,煩得很,不想幹了。當然這消息自然也傳到了她的直屬領導那裡。後來他們領導向總部申請了一項福利,即達到一定工齡的財務人員每月增加一項技能補貼,作為財務主管,她每月工資直接多了2000塊。此後,這位財務主管就很少公開提辭職了。

那麼這些天天嚷著辭職的人為什麼反而卻幹得長久呢?其實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

一、喊辭職只是另外一種發牢騷

很多老員工工作已經做得很順手,很多時候其個人狀態可以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業務基本不求更加精進,其實也沒太大精進的意義,但是對於工作中的各種糟心事那是非常感冒。

習慣八卦,習慣牢騷,工作任務加重了,加班多了,生活上有了不順心的等等都會讓他們牢騷滿腹。而喊辭職就是一種變相的牢騷,表達對目前工作有些現狀的不滿。

前面舉的財務主管的例子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牢騷,表達對加班,工作量大的不滿。至於去辭職,對不起,誰想辭職誰去辭。

二、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常言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儘管職場上以結果導向,但是你若只會埋頭做事,你有可能一無所獲。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做得好不如領導說好。為什麼不直接向領導遞交辭呈,因為沒要辭職啊,喊辭職只是哭給領導看,你看還能讓好好工作嗎,再這樣下去老子要被迫辭職了。

三、辭職具有高風險

人都具有求穩心態,在一個地方,做一份工作,時間久了就會習慣於這份工作。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有的人最後出了監獄反倒無法適應了,他們寧肯待在監獄裡,因為哪裡最熟悉,最穩定,有安全感。辭職則是要打破已有的穩定與熟悉,充滿了不確定性,可以說人們天然是逃避辭職的。

除此外,辭職也是具有較高成本的,而且擇業過程中的心理負擔也不小,尤其是在某個公司待了很久的人,他辭職後還面臨著無法找到比當前工作更好的可能,而這些無疑都加劇了辭職的風險。所以越是工作久的人,越不會輕易辭職。

至於所謂的新員工來一個走一個,這個完全符合人的正常行為。畢竟才剛上錯船,跳一下就回到岸上了,那為什麼不跳上岸呢?

最後黑雪君多講兩點:無論是新員工還是老員工,身在職場,都應該少把辭職掛在嘴邊,畢竟每個企業都還是希望員工具有忠誠度的。當然辭職再擇業也實在正常不過,如果確實需要改變,一定要敢於辭職,再次出發。

一個優秀的職場人應該有敢於辭職的底氣,但卻絕不輕言辭職。望諸君共勉。

希望以上分析和建議能回答你的疑惑。

歡迎關注@黑色的雪聊職場。黑雪君十年世界500強經驗,公司人事經理。每天和你探討不一樣的職場人生,每天和你分享不一樣的學習感悟。

黑色的雪聊職場


我在職於服務行業,應說服務應該很熱情,而且稱呼很平常,反之有這種怪象,一個公司就十個人,同事之間除了上下班交接外,從不稱呼人,都是打敞口說話,我開始上班時,早上遇到同事會說你早之類的,但人家就是不理你,銷售有三個沒有稱呼過我,漸漸的我也不叫他們了,工作有事的就問一下,平時互不理釆,拿個熱臉貼人家冷PG,主動久了也會累,開個會,我的名字叫倉庫,讓人聽上去很不舒服,而且最看不慣的事就是,貪小便宜,老闆呢很看重他們,反正我打算準備辭職,好的公司會讓人留戀,象這種公司呆一天都覺得煩。


LY浮萍


不請自來,我深有體會,親自體驗過。

我曾經入職央企縣級公司,一到公司,老員工就各種埋怨待遇一年不如一年,還說要給自己找後路,恐怕等不到退休要被辭退。極力奉勸我們年輕人趕快尋找更好的出路,甚至有人說我們就是瞎了眼,在大城市發展多好,然後這些老油條啥事都不想做,除了出頭。

後來,我們年輕人陸續走了,特別是工作比較有幹勁的有想法的,因為真的不適合,這就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吧!


鎮南王世子


很多整天喊著要辭職的員工乾的最久,而有些新員工卻來一個走一個,這是為什麼?

這樣的同事林子以前有不少,從林子進公司以後就每個月都聽到這些同事要辭職,可最後走的還是那些不說話的!

簡簡單單的道理,林子後來辭職和這些人有很大的關係!

別看這些天天嘴上說著要辭職,其實是說給領導聽的,只是為了提高他們在公司的待遇問題!

剛剛開始入職的員工對於這些人剛開始是可以視而不見的,但是時間久了就很反感!為什麼呢?他們的工作態度太過於消極,導致自己很多事跟不上進度!

如果說要和他們合作一個項目方案,那你就等著累死吧!有事沒事人就不見了,什麼都得自己來完成! 但是你做的好了公司是給倆個人獎勵的!

這就造成了很多員工的心理不平衡,憑什麼我一個人乾的活要和你分獎金!

心理的不平衡!長期和這樣的消極態度的人一起工作想不辭職都難!

你們有沒有碰到過什麼奇葩的同事說說看!


小林養殖創業記


我屬於後者……說走咱就走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

跑偏了,說回正題。

看到這道題,我想說一個特別不恰當的俗語,希望大家不要介意——會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以前那些天天喊辭職的同事,無非是在刷存在感。讓其他同事注意他的工作有多累,活有多少,讓領導知道他還在給公司貢獻,希望得到應有的報酬。

而我這種不聲不響走的人,我真的覺得是跟這幫人沒什麼好講的,多說一句都是在浪費時間。浪費我提升自己的時間,浪費我賺錢的時間,浪費我休息的時間。說白了也是對這個公司失望到極點。覺得沒有必要去浪費自己的時間。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