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多少工資我就做多少工作,工作只能看工資多少嗎?

彭南靜1


這個回答即對,又錯。這裡面有兩個邏輯維度。

1,從市場等價交換角度來看。給多少薪水乾多少事,一點問題問題也沒有。舉個極端例子,你要只是個文員助理的崗位,領著一個月3000塊收入,讓你幹一個月3萬塊總經理該乾的活。讓你做公司運營決策管理,你幹嘛?你肯定不幹,一你不會幹,二你不想幹,不值當。

2,你混職場總想拿更多錢吧?想拿更多錢總要有更高職位,承擔更多責任,幹更多事吧?這個邏輯大家總該理解。要是一輩子幹一個文員行政,端茶送水,處理文檔。你讓老闆怎麼給你加工資?

3,給了你一定的工資,能不能讓你多幹點活呢?這裡面又有兩個維度。

1 ) 自己本分內的工作讓你多幹點。比如說你是個文員。每天做兩張報表,老闆一個月給你3000。現在公司業務忙起來了,一天讓你做10張報表,還是給你3000塊。這肯定有點不合理。

這當然要根據實際情況,你的工作強度,滿負荷度向老闆要求加工資。但如果你以前做兩張報表,有一半工作時間無所事事,那你就不太好提加工資。

總體來說,本職內的工作,讓你多幹點,在民企更多是一個態度問題,是員工需要表忠心,納投名狀。即便是加,也加不到哪兒去。對員工來說也是簡單事情重複做,收益不大。即便多幹活,給你多加工資,也高不到哪裡,因為文員的工資始終只能和文員去比,肯定不能和財務去比。不同數量級別。

2 ) 不是你的本職工作,不是你該乾的事。

還是舉例,你就是個文員,進來說好就是乾點報表和行政的雜活。但突然公司有個銷售走了,一時半會也找不到合適的。老闆對你說,你熟悉公司情況,要不你也承擔點銷售的活?或者說財務走了,也是一個道理,老闆想培養你當財務。

這種情況不一樣。你要問自己你是打算幹一輩子文員,還是想通過提升自己能力,進一步發展自己呢。多承擔一點非本職工作的事,尤其是符合自己職業規劃,興趣的。

這時如果你還在糾結給你多少工資幹多少事,一點也不願意多幹,是不太明智。這明顯是公司出工資培養你更多職業技能,給你學習機會。當然在薪水你也可以提要求,如果老闆 執意不肯加。短期內應該也要接受,畢竟對自己有好處。比如3到6個月。等你學會了新東西,老闆讓你多幹活,又不肯加錢,你可以憑藉學會的新本事,跳槽去尋求符合市場價值的收入。

總體來說哪怕短期吃虧多幹活,不加工資,肯定對自己有好處。


淺野拓哥


“給我多少工資我就幹多少活”和“你做多少活我就給你多少工資”,這彷彿是一個“先有蛋還是先有雞”的千古魔咒。

但實際上這是對 個人成長價值錯位的侷限性思維,眼前看是不吃虧,過三年你再看是吃了大虧。

根據我多年從事HR的經驗看,工資和貢獻在天平兩端,有三種情況:

一、貢獻>工資:

好像吃虧,實則佔了“大便宜”。

這可不是唱高調,而是本人的親身經歷。

大學剛畢業,進了一家大央企的三級公司工作,當時工資只有一千出頭,而且因為是行政崗比同期入職的技術崗大專生的工資還低。說實在的,心裡確實很不平衡。但大公司的薪酬體系不可撼動,辭職又不現實。

所以當時我憋著一口氣,一定要自己長本事,讓自己越來越“值錢”!

好在生活還有保障,因此生過氣就“放下”,把精力專注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還主動承擔了全員競聘上崗的重要工作,得到了直接跟總經理彙報和學習的機會,勝利完成任務之後,獲得領導信任,基本就全面接手了公司的人事工作。老總還主動提出給我工資上調了一級。

一年之後憑藉自己比較全面的人事管理經驗,應聘到央企與世界TOP汽車公司合資企業做HR。工資躍升至3千(03年的東北),雖然是很大的驚喜,但我當時還是更專注於“學習外企管理,不斷提升自己能力”!

當時也曾戲言一個“小目標”:希望將來能月入一萬。

在合資公司有太多的東西可學,我尤如魚入大海,不停地吸納養份、 不停地挑戰更重要更難的工作…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我的職位從普通 HR到系長到科長、工資等級也升了三級(全公司最快最高);

後來又在老領導的推薦下,回到央企的二級公司做了人力總監,年薪…[贊]

當初的工資“小目標”早就達成了。但那已經不重要,個人能力的成長感和工作帶來的成就感早就豐盈激盪了我的身心,助力我一路向前。


二、貢獻=工資:

恭喜,這是難得的平衡,你可以選擇繼續努力,讓貢獻匹配工資;也可以知足常樂,卻也暗藏風險。

十幾年來職場中這樣的人看得太多,工作四平八穩,領導讓幹啥就幹啥,工資也不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企業一直好的時候當然可以安然幹到退休,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倒閉 改制 裁員…),也真是措手不及。


三、貢獻小於工資:

表面看佔了便宜,實則蘊含了“大風險”。

老話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在職場裡混的都不容易,如果你成天悠哉悠哉不幹事、還拿著高工資(小日子簡直不要太滋潤)——

首先老闆就會看你不順眼,“合著我花著高工資是在這兒養大爺呢?[發怒]”(家裡有大靠山的不在這裡討論啊);

其次同僚也會看你眼紅來氣,“我們都拼死拼活地幹活兒,每天壓力山大,才賺這點血汗錢!你這成天躺著就數錢啊[機智]”;

然後下屬和新人也會不滿,“活兒都是我們乾的,你支支嘴兒就行了,工資卻比我們高几倍![擦汗]”

想想上中下三層人士都對你滿腹怨氣,你這美美的低貢獻高工資又能堅持多久呢?

事實就是如此,前兩年我們公司改革 全員競聘上崗時,原來那些老資格不幹事的經理和專家,都讓人“優化”下去了。大夥兒拍手稱快,自己只能慘淡收場——或是拿補償金走人,或是去一個低薪閒職養老。

所以說,工作千萬別看工資多少再幹多少,尤其是年輕人,你以為你精明不讓公司“佔便宜”,其實是自斷翅膀自絕前路!

活兒是給自己乾的,不是給公司乾的。本事長在自己身上,錢💰自然就跟來了[可愛]。

上述是我真實職場經歷,僅一家之言,歡迎在留言區討論交流!



HRD伊慧


給我多少工資我就做多少工作,工作只能看工多少工資嗎?

關於這個問題,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經歷。

我記得我早期第1份工作的時候,自己的第1份工作不是很忙。但是作為一個新人的話,工作還算是可以的,工作量也算不錯,也不多也不少吧,應該說。

然後當時有一個同事辭職了,需要有一個人去接手他的工作,當時來說是要招人的,但是招人需要時間,沒有那麼快招到新人,所以我當時是安排了要去接受他的工作。

按道理來說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可以不去接手他的工作的。但是作為一個新人來說,也做的不是很久,工作也剛開始熟悉,本著去多學一點的心理吧,所以我也就按要求接手工作。

後來我熟悉了工作後,新人也開始招到了,所以工作也很快的就轉出去,所以自己也算學到了一些東西吧。我覺得從這個方面來講,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再後來同一組的同事因為要休產假,又有人需要去頂他的工作,這個工作是不用招人的啦,所以必須同組的同事暫時頂替一下。

那個時候我的工作量本來已經是比較多的,因為工作久了之後,熟練之後相應的工作也會慢慢增加的。但是考慮到組員的工作安排,因為同時要休產假,我還是積極的接受了這個同事的工作。而且相對來說這個組員的工作與我所生的工作是有一些不一樣的,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工作內容,我又從中學到了一些東西。

隨著自己的工作經驗不斷的積累下來,時間也相對來說會長了一點,而且工作上同事的變動也會有,有一些同事來來往往的辭職的呀,新加入的啊都會有。

所以慢慢的自己的工作經驗在同組的同事中就會比較好,工作經驗比較多一些,慢慢的自己就變成了一個老員工了。

而且自己平時的工作中也會對同事的工作互相幫助比較積極,像前兩次一樣的同事辭職或者休假能夠及時的去幫助解決問題。

然後到年底的時候自己就升職加深了,而且好像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同事們都不會感到好奇。

所以慢慢的我覺得有些事情儘自己的能力去做,我覺得不一定要說要多少工資就做多少事情。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能者多勞吧。

總的來說,一個人能做多少事情才會有多少工資。





楓林義明


大家好,我是華北小強,一名基層的社保工作者。

雖然我的本職工作是社保工作,但是對於是常用這個問題,我想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現在很多人都會存在這樣的心理,我拿的工資低,那麼我幹活兒就應該少,甚至是不怎麼幹活兒。誰拿的的工資高,就應該多幹活兒。因為本人是在機關裡上班,所以對這點兒深有感受,對於企業來說我真不敢妄加評論。

在機關裡一般都會分為正式人員和非正式人員證實應得工資一般會比非正式人員的高三四倍甚至更多,所以非正式人員就會萌生了這種也有想法,反正我也不是正式的,乾點活兒算了,領導也不會看中重用我,我就在這混日子吧。 就拿我所在的人社局來說,有一些人員是公益性崗位,這種公益性崗位只能簽訂三年合同,三年之後無法再續約,每個月工資也就1400多塊錢,當然這些人員也抱怨自己的工資低,但是有什麼辦法呢?這種正式和非正式就會填入機關裡邊兒,而對於企業來說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籤合同的,所以這些公益性崗位人員就會萌生我拿我的錢少,那我就不應該多幹活的心理。

同樣都是在這裡做一天,我一天能50人家一天掙100,所以這樣的差距非常明顯,就會導致非正式人員的這種心理愈加濃重。但實際上大家應該克服的心理,畢竟我們來單位工作是來幹活的,我們既然掙工資就應該服從組織的分配,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因為自己掙錢少的,就乾的少。

相信每個單位都會有單位的規章制度,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服從單位的管理住,這樣才能達到領導的用工需求,如果我們一直抱有那樣的心理,那隻能導致工作不積極,得不到領導的賞識。


華北小強


這是不可能的!如果先比著開你的工資來,那會永遠沒有哪個開你的工資,因為掌握著工資的人他不知道你值不值你提出要開的工資。

如果老闆給你開1000元的工資,你只幹1000元價值的活的話,你永遠也加不到工資,升不上2000元,因為掌握工資的人他認為你只值1000元。

我們在拿低工資時,付出比拿高工資的人多,自己還要比他們多幹事還要聽他們的支使,打雜,內心想的是早一天成為,工資高,幹事少,還要支使別人的人。最後,千年的媳婦熬成婆,坐上了管別人,管事的位子,拿的工資是多了,但是更累了。直到退休閒起了,只拿錢不幹事了!


手機用戶10098404990


老闆說:你好好幹,我就給你漲工資。

員工說:你給我漲工資,我就好好幹。

這是一個無限循環的問題,恰恰忽略"個人能力提升"和"企業賦能"的部分,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就是告訴大家除了物質因素,還有精神因素。

如果在一家企業,工作3年後,個人能力沒有任何提高,換個地方還是這個價碼,就說明你已經貶值了,因為你沒有跑贏通脹。

當然,企業用3年都沒有把員工培養出來,也是在誤人子弟。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職涯規劃,而不是用工資來衡量,"工資"只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考核指標之一。


語言賦能傳播者


工資高一般都是努力的結果,沒有人無緣無顧給你高工資。但是高工資對低工資沒有制約性,你工資高能被人氣死。那些低工資眼紅妒忌仇恨對著你,你成了他們的出氣筒。無中生有,捕風捉影,眾人拉黑。其實你的工資多少自己作不了主,別人工資多少給你沒有任何關係。只有看那麼多人的臉色。其實工資少,有的人就是因為懶,平時工作不努力看工資幹活。而工資高一點,那是長年累月拼命出力被人認可,才漲的那點工資。並不是看著高點工資再幹活。所以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如果看工資再幹活,永遠工資不會高。只有勤奮努力不計較工作,才能獲得不需要計較的工資。



三亞天漄海角SbI3203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d2890f90ad34b8bc8f34e9ae4700bae\

呆若風吟


雖然“不違法”,可法律畢竟只是道德的“底線”,而(遠)不是“良知”的底線……。文明人不應僅僅只堅守道德的“底線”,還應以悲憫之心顧及“良知”的感受![靈光一閃][閉嘴][暈][捂臉][捂臉][震驚][大笑][大笑]


眾人昭昭吾獨昏昏


工作當然不能只看工資多少,短短一句話看出了一個人的格局、眼光、未來的發展。

一年前我也認為“給我多少工資我就做多少工作”,這個不一定反應最真實的想法, 但是一定程度上反饋出了對加班、隨意增加工作的不滿。

但現在,我會先考慮我會做多少工作。有一句很官方的話,叫做“先考慮為公司帶來什麼,再考慮公司能為我帶來什麼”。有人認為這是個雞湯,過於冠冕堂皇,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我卻非常認可。

為什麼說工作不能只看工資多少?

  1. 名義上看,你是在為公司工作;實際上,是公司給你提供平臺,幫助你增加在社會上議價的能力。

  2. 每個崗位應該有多少工資,並沒有一個很科學的測量手段,也就是這個崗位雖然公司給了你這麼多工資,但是你未必有這麼“值錢”,公司只是按照“行業慣例”、“成本預算”設置的崗位工資;

  3. 在工作能力的積累階段,更重要但是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考慮“給多少工資做多少工作”,公司也會考慮你“做多少工作,給多少機會”,你認為是現階段的工資重要?還是未來的發展、未來的人脈、未來的工資更重要?

  4. 如果公司確實要求員工超出承受能力的加班,而待遇普遍過低,那可以走正常的程序,而不能抱著“給多少工資做多少工作”的心態,這樣心態帶來的損害肯定是個人大於公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