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工作,工作只能看工资多少吗?

彭南静1


这个回答即对,又错。这里面有两个逻辑维度。

1,从市场等价交换角度来看。给多少薪水干多少事,一点问题问题也没有。举个极端例子,你要只是个文员助理的岗位,领着一个月3000块收入,让你干一个月3万块总经理该干的活。让你做公司运营决策管理,你干嘛?你肯定不干,一你不会干,二你不想干,不值当。

2,你混职场总想拿更多钱吧?想拿更多钱总要有更高职位,承担更多责任,干更多事吧?这个逻辑大家总该理解。要是一辈子干一个文员行政,端茶送水,处理文档。你让老板怎么给你加工资?

3,给了你一定的工资,能不能让你多干点活呢?这里面又有两个维度。

1 ) 自己本分内的工作让你多干点。比如说你是个文员。每天做两张报表,老板一个月给你3000。现在公司业务忙起来了,一天让你做10张报表,还是给你3000块。这肯定有点不合理。

这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你的工作强度,满负荷度向老板要求加工资。但如果你以前做两张报表,有一半工作时间无所事事,那你就不太好提加工资。

总体来说,本职内的工作,让你多干点,在民企更多是一个态度问题,是员工需要表忠心,纳投名状。即便是加,也加不到哪儿去。对员工来说也是简单事情重复做,收益不大。即便多干活,给你多加工资,也高不到哪里,因为文员的工资始终只能和文员去比,肯定不能和财务去比。不同数量级别。

2 ) 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不是你该干的事。

还是举例,你就是个文员,进来说好就是干点报表和行政的杂活。但突然公司有个销售走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合适的。老板对你说,你熟悉公司情况,要不你也承担点销售的活?或者说财务走了,也是一个道理,老板想培养你当财务。

这种情况不一样。你要问自己你是打算干一辈子文员,还是想通过提升自己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呢。多承担一点非本职工作的事,尤其是符合自己职业规划,兴趣的。

这时如果你还在纠结给你多少工资干多少事,一点也不愿意多干,是不太明智。这明显是公司出工资培养你更多职业技能,给你学习机会。当然在薪水你也可以提要求,如果老板 执意不肯加。短期内应该也要接受,毕竟对自己有好处。比如3到6个月。等你学会了新东西,老板让你多干活,又不肯加钱,你可以凭借学会的新本事,跳槽去寻求符合市场价值的收入。

总体来说哪怕短期吃亏多干活,不加工资,肯定对自己有好处。


浅野拓哥


“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干多少活”和“你做多少活我就给你多少工资”,这仿佛是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千古魔咒。

但实际上这是对 个人成长价值错位的局限性思维,眼前看是不吃亏,过三年你再看是吃了大亏。

根据我多年从事HR的经验看,工资和贡献在天平两端,有三种情况:

一、贡献>工资:

好像吃亏,实则占了“大便宜”。

这可不是唱高调,而是本人的亲身经历。

大学刚毕业,进了一家大央企的三级公司工作,当时工资只有一千出头,而且因为是行政岗比同期入职的技术岗大专生的工资还低。说实在的,心里确实很不平衡。但大公司的薪酬体系不可撼动,辞职又不现实。

所以当时我憋着一口气,一定要自己长本事,让自己越来越“值钱”!

好在生活还有保障,因此生过气就“放下”,把精力专注在学习和工作中。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承担了全员竞聘上岗的重要工作,得到了直接跟总经理汇报和学习的机会,胜利完成任务之后,获得领导信任,基本就全面接手了公司的人事工作。老总还主动提出给我工资上调了一级。

一年之后凭借自己比较全面的人事管理经验,应聘到央企与世界TOP汽车公司合资企业做HR。工资跃升至3千(03年的东北),虽然是很大的惊喜,但我当时还是更专注于“学习外企管理,不断提升自己能力”!

当时也曾戏言一个“小目标”:希望将来能月入一万。

在合资公司有太多的东西可学,我尤如鱼入大海,不停地吸纳养份、 不停地挑战更重要更难的工作…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我的职位从普通 HR到系长到科长、工资等级也升了三级(全公司最快最高);

后来又在老领导的推荐下,回到央企的二级公司做了人力总监,年薪…[赞]

当初的工资“小目标”早就达成了。但那已经不重要,个人能力的成长感和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早就丰盈激荡了我的身心,助力我一路向前。


二、贡献=工资:

恭喜,这是难得的平衡,你可以选择继续努力,让贡献匹配工资;也可以知足常乐,却也暗藏风险。

十几年来职场中这样的人看得太多,工作四平八稳,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工资也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企业一直好的时候当然可以安然干到退休,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倒闭 改制 裁员…),也真是措手不及。


三、贡献小于工资:

表面看占了便宜,实则蕴含了“大风险”。

老话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在职场里混的都不容易,如果你成天悠哉悠哉不干事、还拿着高工资(小日子简直不要太滋润)——

首先老板就会看你不顺眼,“合着我花着高工资是在这儿养大爷呢?[发怒]”(家里有大靠山的不在这里讨论啊);

其次同僚也会看你眼红来气,“我们都拼死拼活地干活儿,每天压力山大,才赚这点血汗钱!你这成天躺着就数钱啊[机智]”;

然后下属和新人也会不满,“活儿都是我们干的,你支支嘴儿就行了,工资却比我们高几倍![擦汗]”

想想上中下三层人士都对你满腹怨气,你这美美的低贡献高工资又能坚持多久呢?

事实就是如此,前两年我们公司改革 全员竞聘上岗时,原来那些老资格不干事的经理和专家,都让人“优化”下去了。大伙儿拍手称快,自己只能惨淡收场——或是拿补偿金走人,或是去一个低薪闲职养老。

所以说,工作千万别看工资多少再干多少,尤其是年轻人,你以为你精明不让公司“占便宜”,其实是自断翅膀自绝前路!

活儿是给自己干的,不是给公司干的。本事长在自己身上,钱💰自然就跟来了[可爱]。

上述是我真实职场经历,仅一家之言,欢迎在留言区讨论交流!



HRD伊慧


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工作,工作只能看工多少工资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经历。

我记得我早期第1份工作的时候,自己的第1份工作不是很忙。但是作为一个新人的话,工作还算是可以的,工作量也算不错,也不多也不少吧,应该说。

然后当时有一个同事辞职了,需要有一个人去接手他的工作,当时来说是要招人的,但是招人需要时间,没有那么快招到新人,所以我当时是安排了要去接受他的工作。

按道理来说我有自己的工作,我是可以不去接手他的工作的。但是作为一个新人来说,也做的不是很久,工作也刚开始熟悉,本着去多学一点的心理吧,所以我也就按要求接手工作。

后来我熟悉了工作后,新人也开始招到了,所以工作也很快的就转出去,所以自己也算学到了一些东西吧。我觉得从这个方面来讲,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再后来同一组的同事因为要休产假,又有人需要去顶他的工作,这个工作是不用招人的啦,所以必须同组的同事暂时顶替一下。

那个时候我的工作量本来已经是比较多的,因为工作久了之后,熟练之后相应的工作也会慢慢增加的。但是考虑到组员的工作安排,因为同时要休产假,我还是积极的接受了这个同事的工作。而且相对来说这个组员的工作与我所生的工作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工作内容,我又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

随着自己的工作经验不断的积累下来,时间也相对来说会长了一点,而且工作上同事的变动也会有,有一些同事来来往往的辞职的呀,新加入的啊都会有。

所以慢慢的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同组的同事中就会比较好,工作经验比较多一些,慢慢的自己就变成了一个老员工了。

而且自己平时的工作中也会对同事的工作互相帮助比较积极,像前两次一样的同事辞职或者休假能够及时的去帮助解决问题。

然后到年底的时候自己就升职加深了,而且好像这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同事们都不会感到好奇。

所以慢慢的我觉得有些事情尽自己的能力去做,我觉得不一定要说要多少工资就做多少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能者多劳吧。

总的来说,一个人能做多少事情才会有多少工资。





枫林义明


大家好,我是华北小强,一名基层的社保工作者。

虽然我的本职工作是社保工作,但是对于是常用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现在很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心理,我拿的工资低,那么我干活儿就应该少,甚至是不怎么干活儿。谁拿的的工资高,就应该多干活儿。因为本人是在机关里上班,所以对这点儿深有感受,对于企业来说我真不敢妄加评论。

在机关里一般都会分为正式人员和非正式人员证实应得工资一般会比非正式人员的高三四倍甚至更多,所以非正式人员就会萌生了这种也有想法,反正我也不是正式的,干点活儿算了,领导也不会看中重用我,我就在这混日子吧。 就拿我所在的人社局来说,有一些人员是公益性岗位,这种公益性岗位只能签订三年合同,三年之后无法再续约,每个月工资也就1400多块钱,当然这些人员也抱怨自己的工资低,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这种正式和非正式就会填入机关里边儿,而对于企业来说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签合同的,所以这些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会萌生我拿我的钱少,那我就不应该多干活的心理。

同样都是在这里做一天,我一天能50人家一天挣100,所以这样的差距非常明显,就会导致非正式人员的这种心理愈加浓重。但实际上大家应该克服的心理,毕竟我们来单位工作是来干活的,我们既然挣工资就应该服从组织的分配,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因为自己挣钱少的,就干的少。

相信每个单位都会有单位的规章制度,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服从单位的管理住,这样才能达到领导的用工需求,如果我们一直抱有那样的心理,那只能导致工作不积极,得不到领导的赏识。


华北小强


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先比着开你的工资来,那会永远没有哪个开你的工资,因为掌握着工资的人他不知道你值不值你提出要开的工资。

如果老板给你开1000元的工资,你只干1000元价值的活的话,你永远也加不到工资,升不上2000元,因为掌握工资的人他认为你只值1000元。

我们在拿低工资时,付出比拿高工资的人多,自己还要比他们多干事还要听他们的支使,打杂,内心想的是早一天成为,工资高,干事少,还要支使别人的人。最后,千年的媳妇熬成婆,坐上了管别人,管事的位子,拿的工资是多了,但是更累了。直到退休闲起了,只拿钱不干事了!


手机用户10098404990


老板说:你好好干,我就给你涨工资。

员工说:你给我涨工资,我就好好干。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问题,恰恰忽略"个人能力提升"和"企业赋能"的部分,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就是告诉大家除了物质因素,还有精神因素。

如果在一家企业,工作3年后,个人能力没有任何提高,换个地方还是这个价码,就说明你已经贬值了,因为你没有跑赢通胀。

当然,企业用3年都没有把员工培养出来,也是在误人子弟。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职涯规划,而不是用工资来衡量,"工资"只是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考核指标之一。


语言赋能传播者


工资高一般都是努力的结果,没有人无缘无顾给你高工资。但是高工资对低工资没有制约性,你工资高能被人气死。那些低工资眼红妒忌仇恨对着你,你成了他们的出气筒。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众人拉黑。其实你的工资多少自己作不了主,别人工资多少给你没有任何关系。只有看那么多人的脸色。其实工资少,有的人就是因为懒,平时工作不努力看工资干活。而工资高一点,那是长年累月拼命出力被人认可,才涨的那点工资。并不是看着高点工资再干活。所以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果看工资再干活,永远工资不会高。只有勤奋努力不计较工作,才能获得不需要计较的工资。



三亚天漄海角SbI3203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d2890f90ad34b8bc8f34e9ae4700bae\

呆若风吟


虽然“不违法”,可法律毕竟只是道德的“底线”,而(远)不是“良知”的底线……。文明人不应仅仅只坚守道德的“底线”,还应以悲悯之心顾及“良知”的感受![灵光一闪][闭嘴][晕][捂脸][捂脸][震惊][大笑][大笑]


众人昭昭吾独昏昏


工作当然不能只看工资多少,短短一句话看出了一个人的格局、眼光、未来的发展。

一年前我也认为“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做多少工作”,这个不一定反应最真实的想法, 但是一定程度上反馈出了对加班、随意增加工作的不满。

但现在,我会先考虑我会做多少工作。有一句很官方的话,叫做“先考虑为公司带来什么,再考虑公司能为我带来什么”。有人认为这是个鸡汤,过于冠冕堂皇,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在我却非常认可。

为什么说工作不能只看工资多少?

  1. 名义上看,你是在为公司工作;实际上,是公司给你提供平台,帮助你增加在社会上议价的能力。

  2. 每个岗位应该有多少工资,并没有一个很科学的测量手段,也就是这个岗位虽然公司给了你这么多工资,但是你未必有这么“值钱”,公司只是按照“行业惯例”、“成本预算”设置的岗位工资;

  3. 在工作能力的积累阶段,更重要但是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你考虑“给多少工资做多少工作”,公司也会考虑你“做多少工作,给多少机会”,你认为是现阶段的工资重要?还是未来的发展、未来的人脉、未来的工资更重要?

  4. 如果公司确实要求员工超出承受能力的加班,而待遇普遍过低,那可以走正常的程序,而不能抱着“给多少工资做多少工作”的心态,这样心态带来的损害肯定是个人大于公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