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寧可在國企裡拿著幾千工資混飯吃,也不願辭職創業,好嗎?

市井白話


《圍城》裡面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愛情,就像是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

這句話其實放在職場中也是一樣,我們一邊享受著穩定,卻又渴望創業賺大錢;另一邊飽受創業的“摧殘”,卻又念念不忘之前穩定的生活。人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看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

為什麼有些人寧可在國企裡拿著幾千塊工資混飯吃,也不願辭職創業?這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其實並沒有一個絕對的評判條件。

一、創業需要量力而行

樊登在《低風險創業》一書中說過,“優秀的創業者擅於掌控風險,而風險和收益之間存在著一個變量,就是能力。”

所以,即使如今的創業環境非常寬鬆,但想要創業成功可謂是“九死一生”。我用這個詞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因為我自己現在就是創業大軍中的一員。

可以說創業的前半年做得很失敗,甚至是負債累累,要不靠著自己堅強的毅力,估計早就淹沒在“創業池”中了。

這裡說的能力絕對不僅僅指業務、社交、產品、等硬核能力,也包括耐心、堅持、包容等軟性的能力。可以說,這些都是創業者必備的品質之一。

倒不是說國企的員工就比其他人差,但是從創業的難度上來說,在自己的羽翼還沒有完全豐滿之前,是誰都很難跨出這一步。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敢。

二、國企“暗藏”的福利並不少

我們身邊多多少少都有些在國企上班的朋友,儘管他們的工資水平主要是根據個人的工齡來增長的,但背後的福利和獎金並不會少,再加上完善的五險一金保障制度(這一點其實在很多公司都不完善),自然也就成為了很多人眼裡的“香餑餑”。

別看他們一個月就3-4千的工資,但等到年底發年終獎的時候,就會多出好幾萬出來。按照朋友的話來說,光年終獎就抵得上一年多的工資了。

所以,國企的薪資不能只看表面上的月收入流水,也要關注背後的綜合收入。相比飽一頓餓一頓的創業來說,穩穩地守著這些福利待遇足夠了。

三、個人的職業規劃不同

創業成功的確是很有可能會讓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實現“暴富”,有時候真的是一個月的收入抵得上別人十年的工資。但這也意味著你要告別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生活,成為一個只為工作服務的機器。

儘管有人會說,那也可以實現工作和家庭相平衡啊?但我想告訴你的是,追求著兩者的平衡最後很有可能是兩邊都不討好。尤其是對於創業者來說,每天都要面臨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能夠讓企業存活下去才是王道。

相比較而言,國企上班雖然不能實現暴富吧,但最起碼工作輕鬆,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工作和生活都可以兼顧到。對於那些不求大富大貴,只求穩穩地過一生的人來說,這也是個絕佳的選擇,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成為創業者的夢想和野心的。

所以,最終是創業還是留在原地,取決於你自己,不要總是活在別人的評價中。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我講講我表姐、表姐夫的事例吧,他們兩從工作就在我們當地某著名糖廠工作,屬於國企,多年前效益非常好。


表姐的親弟弟,也是我的表哥,當時自己在創業,做旅遊業,很是賺了一些錢,就讓表姐、表姐夫乾脆退出國企了,因為在國企裡面工資也不高,小員工也沒啥升職機會,趁現在表哥的旅遊業做得不錯,也需要幫手,每個月賺的比在國企拿工資高多了。


可是表姐、表姐夫包括我姨都不同意從國企出來,覺得國企安穩,旱澇保收,辭職太不划算了。於是,表哥也放棄了勸說。


多年之後,國企改革,糖廠效益非常差,表姐和表姐夫都下崗了,而這個時候表哥的旅遊業也沒有以前那麼好做了,不過表哥也抓住機會賺了錢,後面也在改行。


其實我特別理解為什麼表姐和表姐夫不願意從國企辭職出來和表哥一起創業,大多都是有以下原因:


1、當初進國企也不容易。表姐和表姐夫進國企也是通過了一些關係才進去的,他們也是在單位裡相識結婚的。所以忽然要放棄自己當初花了好大力氣才進去的單位,自然有點受不得。


2、國企給人的感受很安穩。這個也是很多長輩的感受,都覺得國企靠上一個“國”字,也類似於吃公家飯,或者大鍋飯,旱澇保守,工作壓力也不大,每個月都按時拿工資,而且還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的社保和醫保,以後老了也有保障。


3、創業風險太大。如果說國企工作有時候像溫水煮青蛙,那如果要讓溫水裡的青蛙出來面對外面可能是冰天雪地,也可能是狂風驟雨,但還有可能風雨過後的彩虹及更廣闊的天地,青蛙也不太敢。


更何況事實確實是創業有成功的,但也有很多失敗的,在國企上班相對安穩,創業風險很大。


其實我覺得不管是在國企還是出來創業,都沒有對錯之分,工作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個人對工作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有人喜歡追求安穩,有人喜歡追求冒險,有人安於現狀,有人喜歡折騰,都沒有對錯,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但是一旦選擇了就要勇於承擔選擇的後果,無論這個後果是好是壞,遇事不後悔,而是去想解決辦法,勇於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問題,就是最好的選擇。


奈奈姐姐


人各有志,人人都創業,人人都當老闆,還有誰上班呀。
國企待遇好,何必折騰去創業。

一、一個類似的案例分享。

朋友在一家教育機構做K12培訓,看公司連續兩年效益都很不錯,老闆賺的盆滿缽滿,就開始心動自己出去創業。
創業需要人和資金,朋友能湊足20萬,只是希望找一個靠譜的人跟自己合夥,而且希望這個合夥人如果有在學校上過課的教師經歷就更好了。
朋友把目光鎖定了自己的表弟,表弟在當地一所中學教數學,朋友準備拉他出來一起創業。但是要想讓體制內的學校老師下海經商談何容易。朋友曬出這幾年的收入,兩年時間淨賺了20多萬,這比學校多了五倍都不止。
朋友的表弟一開始還是很心動,有好幾次都有辭職的念頭,但當把這個想法告訴家人時,家人極力反對,尤其朋友的姑姑直接來找朋友,讓他不要慫恿表弟辭職,畢竟這是國家單位,也是一個“鐵飯碗”。雖然薪資暫時低點,但不管怎樣,都會有保障。

朋友無奈,只好讓表弟週末來兼職幫忙。

二、國企上班VS創業?為什麼國企的人不願去創業?

1.我們先來分析對比下國企上班和創業的特點:
國企上班:薪資偏低,待遇好有保障,工作相對輕鬆
創業:工作忙得跟狗一樣,剛開始收入低,成功了就發財,如果失敗了,一切歸零,風險極大
創業有勇氣:在國企,一般都是相對求安穩的人,一旦投入創業,和之前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樣,就很難適應,失敗的概率更是越來越大。
2.創業有風險。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也不是隻要創業就成功,如果每個人都創業成功了,那就不會出現二八法則,創業九死一生,大部分創業最後都失敗了。
3.創業很辛苦。在國企上班,基本都是上五休二,而創業沒日沒夜的天天干,關鍵成效如何都很難明確,很多人一時三分熱血,一旦真正投進努力時,毅力不夠,辛苦幾天就不幹了。
總之,是否要創業,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比如資金、人才,切不可一時心急,裸辭一時爽,最後啥都沒,那才是最可悲。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莊子說職場 ,專注職場&個人成長。【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我一定會努力回答的更好】

莊子說職場


我也是國企退休的,在廠裡是搞工藝的。由於廠裡產品比較成熟。工作也不多。每個月有快5000的收入,年底有1.5個月的年終獎。由於平時比較閒,我就琢磨著搞點別的事情掙個外快。正好我們附近有個廠的產品加工忙不過來。我正好認識那的人,就把活攬過來了。而且這活的加工正是我所熟悉的工藝,而且我也會操作。但是我肯定不們把活搞到我們廠來幹,這樣影響也不好。我就把活放到我廠對門的另一個國營廠,以外協的形式委託他們幹。我從工藝和質量上給把關。由於是對門廠,來去也方便,兩邊的工作都不耽誤。時間長了後,對門廠的工人還都認為我是他們廠的人。由於有時候要自己動手幹,在加上又要管工藝,檢驗。活多時還要加班,他們廠的車間主任說他們的工人都要像我這樣幹活就好了,當然,我在自己廠的本職工作也要幹好。就這樣三個廠跑,幹到退休,才下決心不能這樣賣命了。


xgy-1


這個情況我太熟悉了,一方面我在國企待過十幾年,另一方面,我經歷過在國企拿著幾千塊工資混飯吃和辭職創業的轉換,所以,關於這方面的心路歷程,應該可以分享給你。

寧願在安逸的地方拿著一些固定的收入混飯吃,也不願離開安逸的地方出去冒險,最最最重要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

沒有應對不確定狀況的能力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希望一切就照現在這樣,不要改變,現在這樣已經很好了。我曾經有過很多次這樣的時刻,其實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時刻,否則我們就不會常常聽說或看見有人咬牙切齒想辭職,最有還是沒能走出那一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害怕改變。

確切的來說,是害怕那個還沒有去感受的、改變後的狀況,是自己想出來的狀況,而且因為不確定,它通常會被我們想的很壞、很不容易。

這就是典型的沒有應對不確定狀況的能力,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會怎麼做呢?不去想象那個不確定的狀況的樣子,而是試著走到那裡,親眼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

思想上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

不想改變現狀,從本質上來看,是對自身持懷疑態度,不相信自己改變以後會比現在更好,所以,巴著現在擁有的一切,是最保險的辦法。

但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告訴我們:每個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它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得不好,但重點是,它們都是流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這個意識是前提,至於最終會不會真的行動,取決於我前面說的:對自己的信心,要怎麼樹立自信,這個話題有點大,最具體的,我覺得你可以試著這樣做:凡事先試著找它好的一面,並且常常數一數自己的優點。

這是我認為兩個最重要的原因,至於題主說這樣做好不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因人而異甚至因時間而異。

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吧,之所以在國企待了十幾年後才辭職,是因為在那十幾年裡,我不覺得這樣的工作有什麼不好,就更不用說發現問題了。

然後,又之所以這樣幹了十幾年後決定辭職,離開安逸的環境,是因為後來知道了,這個世界沒有什麼穩定的、一成不變的事情,工作也是一樣,即便是看上去很穩定的國企,也有被改制、被合併、被拆分的一天,所以,覺得在安穩的地方工作是不好的。

想法完全轉變了,所以,好不好,完全在於自己的想法,至於想法要不要改變,會不會改變,以我的經驗來說,看際遇,也可能需要點運氣的成分,我自己是生活上遇到一些變故,然後又有貴人出現,才慢慢轉變了想法,看見更多可能性。

比巴著一個穩定的工作不放更重要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是:培養自己應對不確定狀況的能力。這個才是萬用能力,遇到任何情況都好使的。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關於成長,慢半拍沒關係,但別停!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霖小姐慢半拍


打工,每個月固定幾千塊工資。創業,九死一生,弄不好還要欠一屁股債。對創業保持謹慎態度沒什麼錯。

案例分享

有個朋友不願意打工,認為一個月累死累活也不過幾千塊錢,還得處處受氣,因此就毅然決然地辭職創業了。

他把幾年的積累全拿了出來,又借了一筆錢,然後就準備創業大幹一場。

他當時選擇做餐飲。每天早出晚歸,事無鉅細全是自己負責。既要當老闆又要當服務員,每天工作時間比起上班時候多了不止一星半點。

他每天都感覺很困,但是沒有辦法,只能咬牙繼續挺著。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還是創業失敗。

創業失敗之後,他重新去上班,依然拿著每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

所以創業真的沒有那麼簡單。很多人頭腦一熱就準備創業,可是創業對個人素質要求可比打工要高得多。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而創業成功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筆記先生


本人70後,國企工程單位幹了30年了,工資不高,重來沒有拖欠過,生過兩次大病住院全報,其中一次手術8萬多,除去社保卡的,自己就出了幾百塊的飯貼,對國企的恩情不言而喻,現在很健康,在退休前盡全心全力的為企業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已無所求,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和夫妻相愛,父母孩子都在身邊,我做到了,雖然還不是很富有,但很滿足。


蜃市之殞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活法!就比如我,沒有資金,沒有經商頭腦,我就適合在單位拿死工資,你要讓我去創業,就算給我一筆錢,我怕也會被敗光[捂臉]。而有的人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這樣的人可以試試創業,萬一一不小心變成第二個馬雲呢!


蔚藍I海岸


據統計大學生創業只有百分之十是成功的,估計這百分之十是有人脈或者有資源的。我一親戚跟著他老婆做批發,一個月他老婆給他10000多,他見這麼好做,就自己做,也帶走一些資源,後來虧了幾十萬又重新給老婆做工。王思聰有這麼強的後盾,不也是生意失敗了嗎。做生意一定要自己具備別人沒有的東西,不然還是找份穩定舒適的工作,錢夠用就好。


失聲的琴絃


有個串串店小老闆,因為上班賺錢太少所以貸了款做生意,現在自己,老婆,媽媽一起經營小店,房租一月一萬多塊,中午經常沒客人,晚上也就三四桌客人,不但不賺錢,還虧錢,而且搭上一家三個人的勞動力,生意難做,不是每個生意都能賺錢,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