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暉:哪裡有重病人,我們就去哪裡

童朝暉:哪裡有重病人,我們就去哪裡

1月25日下午,在童朝暉教授即將進入病房前的短暫時間裡,本刊記者電話採訪了這位正在武漢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的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呼吸危重症專家。據瞭解,童朝暉教授受國家衛生健康委指派,於1月18日到達武漢,與同批抵達的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監護室主任杜斌教授、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邱海波教授一起負責危重症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暉教授(左二)目前正在武漢指導臨床救治工作

“哪裡有重病人,我們就去哪裡,要親自去看、查房指導,還要督導。童朝暉教授向記者介紹了他每天的工作內容。這簡單的一句話的背後,卻充滿了巨大的被傳染的風險、在疫區奔波的辛勞、與死神搏鬥的智勇......

童教授表示,儘管這次面對的是一個新病毒,截至目前對於其傳播方式、傳染性等的認知仍然有限,但不管怎樣,說到底患者就是一個病毒性肺炎,與其他病毒性肺炎有很多共同之處。危重症患者的臨床表現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專家組對病情嚴重程度的判斷和救治也是根據ARDS的有關標準。“其實和平時治療其他ARDS病人沒太大差別,只不過是它有傳染性、病情更重而已。現在重症、危重症患者還是不少,而且仍在增加。”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暉教授(右)正在研究患者病情

自疫情發生以來,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日夜奮戰,體能消耗和精神壓力都已經接近極限。採訪中,童教授也指出,目前在臨床救治過程中,一方面是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人手明顯不足,另一方面是具有危重症救治經驗的醫生和護士更少。此外,還存在隔離困難、醫院感染較多、防護用品不足、醫護人員的休息和飲食保障不充分等問題。“比如徵用附近的賓館讓醫護人員休息、改善飲食,這都是非典時期北京的經驗,可以借鑑。”

據最新消息,為了應對上述壓力,充實前線力量,國家衛生健康委已組建6支共1230人的醫療救治隊馳援武漢,同時召集6支後備梯隊隨時待命。工信部也再次下發通知,要求相關企業立即復工復產,全力保障武漢醫用防護服等物資需求。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發佈通知,要求落實患者救治費用補助政策,對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發放臨時性工作補助。

相比於2003年非典時期,如今網絡媒體、移動媒體、自媒體發達,信息傳播更廣更快,但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公眾缺乏辨別能力而容易受不實、不科學的信息誤導或產生恐慌。對此,童教授呼籲:“本次疫情是一個比較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引起了全國乃至全球的關注。我覺得

不管是行業內的人還是行業外的人,首先要不信謠、不傳謠,要講科學。建議專家要慎重面向公眾發佈個人經驗或個案體會,未經充分驗證的,不要過早下結論。其次,希望媒體多做科普宣傳,幫助老百姓提高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暉教授(左二)和他的“戰友”們奮戰在臨床一線

專家簡介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 童朝暉教授

童朝暉,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長期從事呼吸感染與危重症、呼吸內鏡及介入診治的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因在抗擊“非典”中表現突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首都“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北京市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作為衛生部應急專家,曾參與H5N1、H1N1、H7N9、青海鼠疫、央視火災、安徽宿州光氣中毒等多個重大事件中重症患者的救治。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2003年非典期間,時任北京朝陽醫院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主任的童朝暉(左三)和他的同事們(圖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特約通訊員:呂小東

文字:王麗

審核:韓靜

排版:鄭夢瑩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