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1月25日下午,在童朝晖教授即将进入病房前的短暂时间里,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这位正在武汉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的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据了解,童朝晖教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指派,于1月18日到达武汉,与同批抵达的北京协和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主任杜斌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一起负责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晖教授(左二)目前正在武汉指导临床救治工作

“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要亲自去看、查房指导,还要督导。童朝晖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他每天的工作内容。这简单的一句话的背后,却充满了巨大的被传染的风险、在疫区奔波的辛劳、与死神搏斗的智勇......

童教授表示,尽管这次面对的是一个新病毒,截至目前对于其传播方式、传染性等的认知仍然有限,但不管怎样,说到底患者就是一个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病毒性肺炎有很多共同之处。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专家组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救治也是根据ARDS的有关标准。“其实和平时治疗其他ARDS病人没太大差别,只不过是它有传染性、病情更重而已。现在重症、危重症患者还是不少,而且仍在增加。”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晖教授(右)正在研究患者病情

自疫情发生以来,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日夜奋战,体能消耗和精神压力都已经接近极限。采访中,童教授也指出,目前在临床救治过程中,一方面是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人手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是具有危重症救治经验的医生和护士更少。此外,还存在隔离困难、医院感染较多、防护用品不足、医护人员的休息和饮食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比如征用附近的宾馆让医护人员休息、改善饮食,这都是非典时期北京的经验,可以借鉴。”

据最新消息,为了应对上述压力,充实前线力量,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组建6支共1230人的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同时召集6支后备梯队随时待命。工信部也再次下发通知,要求相关企业立即复工复产,全力保障武汉医用防护服等物资需求。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通知,要求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政策,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发放临时性工作补助。

相比于2003年非典时期,如今网络媒体、移动媒体、自媒体发达,信息传播更广更快,但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公众缺乏辨别能力而容易受不实、不科学的信息误导或产生恐慌。对此,童教授呼吁:“本次疫情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引起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我觉得

不管是行业内的人还是行业外的人,首先要不信谣、不传谣,要讲科学。建议专家要慎重面向公众发布个人经验或个案体会,未经充分验证的,不要过早下结论。其次,希望媒体多做科普宣传,帮助老百姓提高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晖教授(左二)和他的“战友”们奋战在临床一线

专家简介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 童朝晖教授

童朝晖,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呼吸感染与危重症、呼吸内镜及介入诊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03年因在抗击“非典”中表现突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作为卫生部应急专家,曾参与H5N1、H1N1、H7N9、青海鼠疫、央视火灾、安徽宿州光气中毒等多个重大事件中重症患者的救治。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2003年非典期间,时任北京朝阳医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主任的童朝晖(左三)和他的同事们(图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特约通讯员:吕小东

文字:王丽

审核:韩静

排版:郑梦莹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童朝晖:哪里有重病人,我们就去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