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光:不怕病例多,就怕病例集中發生


曾光:不怕病例多,就怕病例集中發生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曾光的幾點思考,如下:

現在看,在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的戰略上,要有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首先第一步的戰略,從武漢向外輸出的病人被阻斷了,5—10天就能看到效果,主要是武漢之外的病人基本解決了。

接下來解決武漢的病人問題,我們在SARS出現時,曾經經歷過首先將醫院感染控制了,特別是建立了小湯山醫院,建立了緊急公共衛生對策。各地都行動起來,2003年4月到5月一個新增病人都沒有。阻斷傳播、降低高峰、隔離病人,三種殲滅戰同步進行,取得了效果。在武漢也要爭取按照這樣的思路,武漢也要打殲滅戰。

第二階段的目標是將流行高峰壓低,向市民宣傳一種觀點,保護好自己就是在降低傳染病的傳播係數,我們採取的隔離也能起到壓低流行高峰的作用。武漢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病例太集中發生了。我們不怕病例多,就怕病例集中發生。武漢的問題不能再出現在其他地方了。只要我們做好每日防護,老百姓的隔離壓低高峰,集中救治的高峰不要延續下去。目前複雜的情況都是高峰期救治能力不足造成的,各種醫療隊抵達武漢,我相信武漢就要打翻身仗了。

另外,武漢戰役要比SARS持續的時間長,但是,只要壓低高峰,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就有了幫手,氣候會協助我們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

再次明確,我們的策略,第一階段要成功,武漢和武漢以外的地區疫情發展得到控制。第二階段打武漢殲滅戰。有一個案例就是當年我提出來的,這也是當年流行病學理論的一個經典案例。1988年紅眼病的流行,那時北京市出現潮溼的氣候,京津地區數百萬人感染紅眼病,防治策略上,有專家提出使用干擾素、眼藥水這些策略。實際上這些都不現實,唯一現實的是,紅眼病人要隔離,哪怕隔離50%的病人就可以大大降低流行高峰,然後施以救治,再靠氣候幫手來中斷流行。

總之,大家不要過於緊張,廣大醫務工作者都在奮力拼搏,各級政府都在全力以赴。我們會努力的,不會讓你們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