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逆行者"

繼除夕之夜出征湖北的廣東首批醫療隊,1月27日大年初三早上7時許,60名由廣東省中醫醫療系統選派的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攜帶醫療物資在廣州南站集結,響應國家號召,逆向而行出征湖北武漢,支援疫情救治工作。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60名廣東中醫醫療隊隊員中

22名為女性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馳援湖北廣東中醫醫療隊60名醫療隊員來自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的呼吸科、重症醫學科、急診科等專科。醫生中副高以上職稱佔80%,其中22名為女性。


23歲ICU護士說“不怕”


不怕!我們一定能凱旋歸來,武漢加油!”馳援湖北廣東中醫醫療隊最小隊員、剛參加工作7個月的ICU護士田瑞雪握緊拳頭說。


1997年出生、23歲的田瑞雪是廣東省第二中醫院ICU護士,去年6月剛畢業參加工作。知道醫院要派醫務人員馳援湖北,她主動找到護士長請願,“我年輕身體素質好,單身沒後顧之憂,父母很支持,ICU業務熟悉”,成為該院ICU派出的三名護士之一。“爸媽知道我要去,說‘去吧,好好回來’;姥爺說‘積極努力工作’。”


當被問到怕不怕,田瑞雪大聲回答:“不怕!可以支援第一線很榮幸,醫院也給我們發了很多防護用具,相信我們一定能凱旋歸來!”


妻送夫行:“2娃在家你放心”


“拜拜!”沒空跟妻子多說一句感性的話,廣東省中醫院ICU副主任周袁申推著兩箱行李入安檢。周袁申的妻子是同院睡眠科醫生麥潤汝。


夫妻倆2個孩子,大的8歲、小的2歲,對於丈夫此次出征,麥醫生說:“家裡有老人幫忙,有困難醫院也會幫忙解決,讓他放心去。”


除夕之夜

首批廣東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出征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除夕之夜,當萬家團圓熱熱鬧鬧吃年夜飯時,廣東的一批白衣天使卻緊急整理行囊,逆向而行,支援湖北省疫情救治工作。1月24日晚,首批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從廣州出征前往湖北武漢。


廣東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共128名醫護人員,他們來自廣州的9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均為廣東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包括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丈夫支持妻子:“這是使命必達的事情”


“家人叮囑保護好自己,等我凱旋。”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王燕家有1個7歲的女兒,還有1個2歲的女兒。


王燕夫妻倆都是醫生。“這會他還在手術檯奮戰。”35歲的王燕笑著說,外科醫生出身的丈夫非常支持她趕赴武漢。“這是使命必達的事情,這是生死相托,救死扶傷。”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沒敢告訴我媽,怕她擔心”


省醫腎內科科護士鄧佳,剛下夜班就接到了科室的電話,請她前往武漢支援。


雖然“第一反應是驚訝”,但鄧佳還是答應了,“我覺得作為一個醫護人員,我很難說出不這個字。”等一切準備就緒後,鄧佳將這件事告訴了父親,“沒敢告訴我媽,怕她擔心。”


鄧佳知道武漢現在的情況是比較嚴峻,希望能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能保護好自己,做好防護,畢竟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救更多人。


連續奮戰5小時

晚上10點才吃上盒飯


1月26日,首批廣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128名隊員,陸續進入武漢收治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漢口醫院,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鄭麗花護長工作了五小時,鼻樑明顯有壓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援助隊第一批入一線人員鄭麗花護長和鄭小燕護長,在下午4:00接班後,晚上約10點半才到達酒店,還沒來得及吃一口熱飯。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劉桂容護長晚上11點才吃晚飯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劉桂容護長一行8人進入病區工作,從下午3點直到晚上9:00才下班,她們在病區內持續6個小時的繁重工作。晚上10點多回到酒店,趕緊把自己從上到下清洗乾淨,直到11點半才吃飯。


“隔離病房有72位患者,病情都不輕,有的血氧非常低,經常掉到50-60的血氧飽和度。原來的護士人手卻嚴重不足。”劉桂容護長說,“進去病區才發現自己原來是萬能的,首先因為自己是護士長,要統籌好各個班,為其他護士上班做好墊鋪,做筆記、學辦公班、藥療班、責任護士,那裡鈴響我就跑到哪個房間,然後進去病房看到病人心情不好,我又充當心理護士;那裡血氣扎不上針,我又跑過去幫忙扎動脈血,而且一紮就中,簡直是神針手,病人看到我馬上誇我真是大醫院培養出來的護士果然不一樣。就連清潔衛生及消毒床單位,也全都是護士上手。”“無論是技術還是責任心,病人感覺看到我們這支隊伍就看到希望了。”劉桂容護長感嘆道:

“我覺得患者很需要我們,所以我們要盡最大的能力去幫他們。希望他們早日康復!武漢真的要挺住!”


從早上一直忙到下午8點半,劉桂容護長手上的工作沒停過,她說,“進入病房之後,責任心自然就出來了!現在酒店我想的都是病人,居然沒想起過我的兩個兒子!”原來劉桂容護長還有兩個孩子,年齡都很小,大兒子剛過9歲生日,小的只有3歲。“希望他們倆長大後懂媽媽的大公無私的精神”。


這是劉桂容護長一行人進入隔離病房的第一天,可以說,前線環境非常艱苦,充滿挑戰,工作壓力也非常大。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下午7:00中山三院呼吸內科李詩羿護士、 SICU張曉玲護士出發奔赴一線崗位。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為更好投入到工作中

她們剪掉了長髮


來自廣醫一院的5位醫護人員抵達武漢,由於醫療物資短缺,防護服不夠,穿上一般需要“管”一個班,也就是四個小時,中間不脫,也不上廁所。此外,脫防護服也需要半個小時左右,脫完還要再次洗澡、清潔,為了節省時間,大家都為自己準備了成人紙尿褲。“沒想到一夜間自己成了寶寶。”大家相互開著玩笑,放鬆一下緊張的神經。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為了防止頭髮過長,導致頭髮外露,陳愛蘭、彭紅、李穎賢親自動手,相互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髮,只為更方便地投入到工作中。


“我經歷過非典,我上!”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大年初二,隔離病房裡工作的醫務人員過得好嗎?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該院耳鼻喉科負壓病房護士蘇娜寫下了字條,告訴前來慰問的同事她很好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陳燕清是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一位早已從臨床一線退下來的“抗非”老戰士,曾獲抗非一等功、廣州市勞動模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到疫情救治任務後,她第一時間就主動請纓,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發熱門診支援, “我經歷過非典,我上!”


朋友圈裡,她曬出當年抗非時戴著厚重口包的老照片,以及現在穿上防護服的工作照,配文“依稀尚有當年的一點影子”,很多同事看了都淚目。


面對病毒,避險是人的本能,衝到一線,是她們職業精神的呼喚。


轉發致敬!為南粵巾幗


致敬,醫者!致敬,仁心!

保重,每一位無畏的逆行人!

願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