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年不吃肉,身體會出現哪些狀況,會營養不良嗎?

憶壎情明哥


現代社會由於物質條件的飛速上升,日常飲食中我們可能更多攝入的是高油、高脂、高糖食物,加上生活便利,我們還養成了懶惰、久坐久躺、缺乏運動的習慣,從而誘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好在大家開始重視起日常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減少高油高脂,但與此同時,更多的飲食誤區也逐漸多起來,比如認為“清淡飲食”就是不吃肉,不吃油,不碰鹽;認為要避免慢性疾病的發生就要少吃飯少吃肉,一切以啃菜吃糠為主。

  • 肉類相對植物性食物的優點

其實真正合理的飲食並非如此,應當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制定個人的飲食計劃,例如肥胖患者、高血脂患者,可以在油脂更高的畜肉上減少一些攝入量,比如正常來說,我們每日可以吃40~75g禽畜肉紅瘦肉,現在可以減少到30~50g,比如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少攝入一些白麵、細糧,增加全穀物類食物、蔬菜類的比例等等。

但一定要注意,無論再怎麼改善飲食結構,也不推薦完全不吃肉的飲食方式。雖然肉類相對於植物性食物來說,的確膽固醇、油脂更多,不過肉類的好處也十分明顯,肉、蛋、奶食物能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這些蛋白質結構和氨基酸佔比和人體相似度高,吸收率高,而植物蛋白大部分屬於“半完全蛋白”,吸收率更低,需要更多食材的搭配才能彌補;肉類中的鈣、鋅、鐵元素更突出,尤其是血紅素含量更豐富,特別是紅瘦肉中有豐富的血紅素鐵,能夠更好地補充鐵元素,預防缺鐵性貧血,但在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屬於“非血紅素鐵”,補鐵效率低下,還受到植酸、鞣酸、膳食纖維的阻礙。

  • 缺乏肉類攝入有什麼後果?

若缺乏肉類的攝入,最明顯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出現體弱、貧血的症狀,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元素含量不高,而且吸收率也較低。在蛋、奶、大豆食物中能提供相對較為豐富的鐵元素,不過也明顯不比紅瘦肉。特別是對於純素食者來說,若長期忽略搭配多種富含鐵的蔬菜類、大豆類攝入,也不注意補充鐵劑,很容易出現貧血症狀。

肉類中富含優質蛋白,脂肪等成分,能激發美味,提供更好的飽腹效果,對大腦的滿足感較高,長期肉類的缺乏,會讓大腦滿足感降低,相對之下更容易產生暴飲暴食,愛吃含糖量高食物的攝入,例如穀物、薯類、零食、糕點、甜品,很多素食者一頓喜歡啃好幾碗飯,也可能是因為大腦滿足感較低要來彌補自己的原因,但比起攝入點脂肪來說,攝入高糖分其實更容誘發更多問題,如高血糖,肥胖、皮膚變差等問題。

  • 忽略肉類,甚至蛋奶、大豆的後果如何?

肉類、蛋奶都是提供優質蛋白最快捷的來源,而蛋白質對人體來說真的相當重要,因為它基本無處不在,蛋白質能合成酶、激素、抗體,轉運蛋白、還參與體液和滲透壓、酸鹼度的調節。若缺乏肉類,還忽略蛋奶,大豆來補充蛋白,可造成免疫力降低、內環境不平衡,誘發多種亞健康狀態,如脫髮、生殖系統萎縮,肌肉含量嚴重下降、甚至水腫等問題。總之,不推薦完全不吃肉類,適當的攝入,增加食物多樣性,才是更科學的飲食方式。


只有營養師知道


如果常年不吃肉,那就是素人了,如果只是不吃各種肉類,還吃蛋和奶,就是蛋奶素。

說句實話,我小的時候也不知什麼緣故,自我知道,就不吃肉,而且也不吃雞蛋,一年兩年下來,不明顯,可幾年下來,身體是缺營養的,最易出現的就是蛋白質缺乏,鐵的缺乏,偶爾一次醫院檢查出輕微貧血,後來,就一步一步的開始練著去吃雞蛋、吃魚肉、還吃一些豬瘦肉,牛肉是再後來才學著吃點的。



常年不吃肉,身體很易出現營養不良,特別是維生素B12,鐵以及蛋白質的缺乏。因為植物性食物幾乎不含維生素B12,都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而且動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利用率遠遠高於植物性食物。如果不吃肉,不喝奶及奶製品,大豆或其豆製品有吃得很少,蛋白質、鈣的攝入都會缺乏。



而缺乏這些營養素,營養不均衡,很容易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弱。

所以,膳食還是要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食物多樣化,做到葷素搭配,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等,這樣才能保證營養素全面攝入。


李愛琴營養師


如果你是常年不吃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魚肉,海鮮等葷食,但有吃雞蛋喝牛奶的習慣,也不一定會營養不良。肉類的營養成分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肪,各種蛋類和牛奶裡面也有。蛋白質和脂肪是構建人體器官組織細胞最主要的營養物質,包括荷爾蒙,酵素,免疫細胞,血紅細胞等等都是由蛋白質製造,你身上所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都是由蛋白質製造。

如果不吃各種肉類那就把各種蛋類,奶製品,豆類及豆製品以及菌類吃足吃夠,只要蛋白質攝入量達到身體需求標準,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如果你是全素食者,雞蛋,牛奶也不吃,那麼想要通過素食來達到營養均衡充足的話,那要求就非常高了。富含蛋白質的豆類,比如黃豆,黑豆,所含有的蛋白質缺乏一種必需氨基酸,無法用於人體細胞的新陳代謝,你必須學會組合搭配食用才行。這個就要求你必須掌握基本的一些營養,食物,健康知識才行,否則,一段時間下來,素食的代價會很嚴重。另外,一定要素食的話,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考慮額外補充一些天然優質的營養補充食品,比如蛋白質粉.各種基礎維生素礦物質,用以保證營養均衡。

中國營養學會規定,成年女性維持健康每天需要的蛋白質為65g/天,男性為75g/天,差不多是1.2gx體重(公斤)=蛋白質需求量,處於疾病狀態,需要的量就更多了。100g蔬菜水果丶米飯麵條裡面的蛋白質基本可以忽略,100g魚、蝦、肉類差不多有15-20g蛋白質,一個雞蛋含有5g左右,一杯純牛奶(250ml)含有7.5左右,豆漿、豆腐蛋白質含量可以忽略,然後再考慮烹飪方式和吸收率的問題,現在再看看,你每天的蛋白質補充量是否足夠。

一旦缺乏蛋白質:

皮膚鬆弛,眼袋下垂

乳房下垂

胃下垂、腸道松馳,消化功能減弱,易出現胃脹氣、便秘

子宮或膀胱脫落

免疫力降低,身體容易疲勞,容易反覆感染炎症,生命脆弱易病

性生活質量降低

貧血

傷口不易癒合

內分泌紊亂,世界就混亂。衰老隨之而來。

關注黃浪,學會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裡!






黃浪健康管理師


人體所需的七類營養素,分別是:蛋白質、脂肪、糖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以及水。而這些營養素在各類食物中都有分佈,其中肉類中以蛋白質、脂肪居多。而素食中則以纖維素、維生素居多,可為是各有千秋。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物質匱乏,人們只求能吃飽,很少能吃到肉類食物,因此,給人們一種錯誤的認識,那便是肉食類食物才是有營養的。在這樣的錯誤認識下,我們走來不少彎路,在物質豐富的今天,肉類食物也是普通家庭裡的家常菜,因此導致營養“過剩”,肥胖的現象非常嚴重,人們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來減肥,還出現了很多“富貴病”、慢性疾病等,因此人們開始提倡“素食運動”。


要知道,過度偏食也是對健康不利的。如果常見不吃肉食只吃素食,或導致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脂肪的匱乏,或導致發育不良。長期吃素的人體內會維生素B12,對人體健康也是極為不利的,甚至會誘發一些慢性疾病,或加速人體衰老。

長期不吃肉類,一般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營養不良,免疫機能較弱,容易患各種慢性疾病。人體衰老、頭髮變白、牙齒脫落都是會提前到來的。然而如果攝入過多的肉類,特別容易導致肥胖的問題,依然會給健康帶來諸多煩惱,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葷素搭配。不宜偏食或挑食,才更有利於人體健康。當然還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鍛鍊,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行。


天天養生匯


不會的!!所需的可以從蔬菜水果穀類堅果等食物裡提取 萬事無絕對的 缺鐵可以多吃菠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