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梁冬私房筆記 | 第28篇

梁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梁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人生就像一個沙漏

一出生

頭朝上、腳朝下算是啟動

然後氣就開始損耗,被損耗掉的地方

就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聚 · 梁言 · 莊子

梁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而子輿有病,子祀往問之。曰:“偉哉夫造物者,將以予為此拘拘也!曲僂發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陰陽之氣有沴,其心閒而旡事,跰而鑑於井,曰:“嗟乎!夫造物者又將以予為此拘拘也。”子祀曰:“女惡之乎?”曰:“亡,予何惡!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為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鴞炙;浸假而化予之尻以為輪,以神為馬,予因以乘之,豈更駕哉!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本文共 2345 字 預計閱讀 10 分鐘

1

接受“失去”,積極地擁抱失去

上一篇,我們講到子輿病了——頭頂流膿,腳底生瘡,樣子變成“歪瓜裂棗”,完全沒法弄了。於是,子祀問子輿:“身體都變這樣了,你心裡有恨嗎?”子輿說:“就當我是一個超級玩家吧,如果突然左肩膀長成一隻雞,我就讓它來打鳴;如果右肩膀長成彈丸,我就用它來打鳥,然後把鳥烤了吃。”

子輿在回答子祀的問題時,他說了一段話:“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結之。且夫物不勝天久矣,吾又何惡焉!”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上蒼讓你得到這一切是有時間的。年輕的時候別嫌自己胖,嬰兒肥也是你得到的脂肪,“時也”——是生命的時間給你的,等你老了再想要那點兒脂肪也沒有了。“失者,順也”——失去的時候只能接受。

前幾年,國外流行做DNA檢測,現在,這股風也吹到了中國。當年,國際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測完以後,發現自己的DNA裡面患乳腺癌的概率很高,就把自己的乳腺給切除了。她不是患了乳腺癌才去動手術切除,而是主動失去的。

也就是說,她用自己相信的科學去順應未來的可能。至於這樣做對不對,好不好,我們不予評論。我們只能說,她對失去是接受的,而且是積極地擁抱失去。



“安時而處順”——說的是對於得到的東西可以安然地接受。對於失去的接受也應該保持一種自在的狀態。

“哀樂不能入也”——歡樂和悲傷的情緒不能夠滲透到你的意識版本。

2

人生就像一個沙漏

“此古之所謂縣解也”——關於“縣解”這件事情,愛新覺羅·毓鋆老師認為,這是解放倒懸的束縛。

你去餐廳時看到過沙漏嗎?一些為了追求效率的餐廳都會告訴你,在沙漏裡面的沙子漏完之前,他們會把菜上齊,否則顧客可以投訴。每次看見那個沙漏,我都會有一種暗暗的憂傷,感嘆我們的人生啊。

在孃胎裡的時候,我們的頭是朝下的,出生以後頭就朝上了。如果你把頭朝下,就是作為本來的狀態。現在,你的頭一朝上,就跟漏斗翻過來是一樣的,這叫“倒”。頭一朝上,腳一朝下,一個沙漏就開始計時了。

實際上,我們身體裡面的氣就像沙漏裡面的沙子一樣,會越來越少。用一種無論是理科生還是文科生都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說明,就是身體的機能開始了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

當一個人內在循環不夠好,或者血液裡面各種能量不足的時候,身體機能往往會率先放棄遠端。所以,一個人總是從腳開始衰老。看一個人腳上出現了各種狀況,就說明他的身體已經開始啟動衰老程序了。

徐文兵老師在《黃帝內經說什麼》裡面講過,我們身體裡面的氣只有滿的時候腳底才有氣。小孩子的氣很足,就和裝滿氣的煤氣罐一樣,裡面的氣是往上飄的。他們腳底有氣,所以就喜歡跑。

在商場裡面,我們可以看到自動扶梯正在往下走,小孩子卻喜歡往上爬。他們完全在做無用功,只是因為腳底有氣。

小孩子都喜歡跑,跑著跑著就不喜歡跑了,他就喜歡走了;走著走著就不喜歡走了,他就喜歡坐了;坐著坐著就不喜歡坐了,他就喜歡半躺了;半躺躺著,他就平躺了。

這股氣是倒退著走的,越來越少,最後只能用來支持心臟和大腦的運作。這個時候,離心臟和大腦最遠地方的手指、腳趾、膝蓋甚至腰的氣血就不足了。這就是一個倒懸的狀況。

這很像一個煤氣罐,它頭朝下、尾朝上的時候是處於未開封狀態。所以,人一出生,頭朝上、腳朝下算是啟動,然後氣就開始損耗,被損耗掉的地方,就開始出現各種問題。

最後,所有氣也就到了嗓子眼那一點兒,然後心臟停止。如果腦沒有停止的話,心臟停止還沒有關係,現代科學技術會利用電壓器“嘭嘭嘭”地電擊幾下,心臟就會蹦回來。

但是,如果腦死亡,就比較接近真正的死亡了。所以,它是一層一層地,從下往上倒退著。如果以頭為下、腳為上的順序的話,這就是從上往下,於是這個情況在《莊子》那裡叫“解放倒懸的束縛”——縣解。

3

你倒過來看的世界觀

梁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我們如何能夠跳脫這個倒過來的沙漏所形成的生命?而這必然是一個耗散的過程,如何跳脫它對我們的束縛呢?子輿和子祀講的就是“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謂縣解也”。

小的時候,我們背誦過北宋文學家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回應了以上內容。

人生可以從加法來看,你又多過了一天;也可以從減法來看,你還沒有過的生活又少了一天,完全是看你從哪一邊看而已。

比如,《梁注莊子》總共要講二百八十期,到現在,如果順著來看的話,小梁居然講了一百五十期。但是,從整個節目來看的話,還有一百三十多期,我們就要跟各位說拜拜了。

當從加法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充滿了歡喜,因為又多做了一期。當從減法的角度來看這個節目的時候,我還是有一點點哀傷的,因為距離做完又少了一期。

我每次在太安私塾的前幾期課都很高興(點擊報名),因為可以和大家一起開始學習,而且他們每個月拎著臘肉、香腸和茅臺酒來看我。但是,到最後一兩期課程的時候,我就會開始生出一種哀傷的情緒。這三年來,每位同學的離去,都帶走了我的一段生命。因為我知道在最後一兩期的時候,那種哀傷就會來臨。

其實,如果我們站在距離全部講完《梁注莊子》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開始進入所謂的倒計時了。當我們用這樣一種世界觀去看世界的時候,就會非常珍惜每一期,而不是想著趕緊多做一期。難道不是這樣嗎?明年還能講《莊子》嗎?我想因緣和合,時空轉變,讓你做的時候你高興,明年做不做得了,只是順從就可以了。

一想到我只有一百三十期,也就是一百三十個夜晚可以和大家分享學習《莊子》的心得,我就開始變得小心而謹慎起來。這一百三十多期節目,我應該跟大家分享一些什麼內容呢?

如果把這種倒過來看的世界觀,去看待我們和自己孩子相處的時間,就會發現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這個孩子大概再過幾年,就會有女朋友了;再過幾年,就會去外地讀書了;再過幾年,就要結婚了……有兒子的父母還好過一點兒,我看到過好幾個父母在女兒出嫁的時候,他們哭得哽咽啊!

各位年輕的父母,如果你們有女兒的話,可以倒推一下,假如你女兒三十五歲嫁出去的話,距離現在還有多少天?你要珍惜喲。不要覺得三十五歲還早,現在女兒才五歲或者十歲。但是,三十年算下來也就是一萬多天而已。

梁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想著一萬多天以後,你的女兒就要嫁給一個不知道哪裡來的笨蛋,難道還不值得現在就趕緊走到女兒的床邊輕輕地吻一下她嗎?

我一想到我兒子只需要再過幾千天要面臨高考,我就開始緊張。對一個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父親來說,他已經在想當孩子面對高考的時候該怎麼辦。關鍵是,晚上別玩得太累,要睡個好覺。

我爭取在他高考之前,研製出一套高效智慧上傳機,讓他從現在到高二都不需要認真學習。等到高三那年,把所有知識全部上傳上去,就可以直接考美國斯坦福大學,用英語給外國人講《道德經》《莊子》……一想到幾千天以後,我兒子是這樣的,我就好過多了。

此為“懸解”。

梁冬:該來的都會來,沒來的你別怪

/ 晚 課 /

用倒置的方法想一想那些

你現在覺得還不著邊際的事

比如《梁注莊子》最後一期

比如孩子結婚

比如退休

比如你的老去

......

然後,告訴我

你現在想到要做什麼?

(文章來源於自在睡覺 ,作者梁冬。公益性分享、學習、探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與我們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