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澳大利亞,非常特別的一座島嶼大陸,自恐龍時期便開始漂流分離。經過數千萬年,與其他大陸隔絕的變遷,留存在島上的動物,已完全不同於其他地方。這裡曾是倖存者的世外桃源(如今因野火、物種入侵,反倒成了煉獄)。因曾經和恐龍共存過的關係,這裡的動物大大小小都有一些“武器”傍身。而在澳大利亞北部森林裡,這裡只倖存一種大型動物——

鶴鴕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或許有同學對鶴鴕這個名字有點不太熟悉,它又叫“殺人鳥”、“食火雞”,有著跟匕首一樣的利爪,可以將人開腸剖肚,被吉尼斯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鳥類”。

不是等閒之輩,世界上僅次於鴕鳥、鴯鶓第三大的鳥!

  鶴鴕(Casuarius),屬於鶴鴕目-鶴鴕科一種巨型、不能飛的,共有4個品種(單垂鶴鴕、雙垂鶴鴕、侏鶴鴕,鴯鶓:已被單獨劃分為鶴鴕目),三種鶴鴕裡雙垂鶴鴕(也叫南方鶴駝)數量最多,主要分佈在新幾內亞南部的低地雨林和澳洲東北部。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鶴鴕的外形很像鴯鶓,成年身高可達1.8-2米,體重約60-80公斤,雌雄形態差異極小,雌性略大,且顏色較鮮明。身上羽毛主要為棕黑色,頭頸部無毛、亮藍色,脖子下、胸口位置有兩片鮮紅色的肉垂。ps:單垂鶴鴕的頸部有一圈明顯的金黃色。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單垂鶴鴕

  鶴鴕的腿部較粗壯,外形神似侏羅紀公園中伶盜龍的腳。它的兩腳各三個腳趾,均有鋒利的爪子,最內側的趾長12.5釐米,是保護自己的利器。雖說不會飛(羽翼退化,缺乏胸骨結構,無法支撐飛行所需的肌肉),但它們在森林裡的移動速度每小時能有50公里,往上跳躍可達1.5米,泳技更足以橫渡小型河流,堪稱鳥類中的運動健將。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鶴鴕屬雜食動物,以各種種子和漿果為食(素食主義者),一天可以吃10斤的水果。同時也會也會吃真菌、蝸牛、昆蟲、青蛙、蛇及其他細小的動物。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鶴鴕嘴裡無牙,吃東西靠吞。國外一名動物學家曾和它比賽吃蘋果,沒想鶴鴕不需1秒,就將一個拳頭大小的蘋果直接吞了進去。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其實學界對於鶴鴕的演化史並不清楚。不過主要研究各種不會飛大型鳥類的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古生物學家戴維斯(Sarah Davis)在去年曾發表研究稱,表示現代許多鳥類都是恐龍大規模滅絕倖存下來的,而且一些大型不會飛的鳥類(鴕鳥、鶴鴕、鴯鶓)可能保留了恐龍時期的腿部肌肉結構,因此懷疑它們和恐龍是表親關係。

別惹我!鳥界致命殺手,一腳讓人腸穿肚破!

  鶴鴕是一種領地性非常強的鳥類,而且通常獨來獨往,除了繁殖季節,絕不容許其他鶴鴕踏進自己的領地。鶴鴕一方面會顯得有點害羞(天性),但另一方面卻顯得非常兇悍,在它遇到威脅或騷擾時會快速踢腿,用那匕首般尖銳的爪子掃向敵人。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如果是小動物,命中即當場喪命;人被掃到則有可能腸穿肚破,甚至死亡。用一句話總結它的性格就是: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據動物學家研究,鶴鴕可以向前和向後踢,此外還會用嘴啄或直接撞擊。它們在人類中造成的最常見傷害是刺傷,撕裂傷和骨折。如果人蹲下、躺在或跌落在地上,則最有可能發生食源性襲擊造成的嚴重傷害。所以面對鶴鴕時,蹲下或背對鳥顯然是不明智的。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為何稱鶴鴕為“殺人鳥”呢?主要是因為它真的殺過人。

  記載鶴鴕傷人的第一起事件是發生在1926年4月6日,當時16歲的菲利普(Philip Mclean)和他13歲的弟弟在森林裡遇見了一隻鶴鴕,熊孩子心態,弟弟拿起石頭擲向它。被惹怒的鶴鴕旋即還擊將弟弟一腳踢倒,然後哥哥拿起木棍擊打鶴鴕。隨後哥哥也被鶴鴕踢倒,然後用匕首的爪子揮向哥哥,結果哥哥的脖子被劃出一道0.5英寸傷口,最後失血過多身亡。從此,鶴駝被套上了“殺人鳥”的惡名。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 當地原住民曾幻想騎著鶴鴕去參加戰鬥。

  最近一次傷人案是在去年的4月12日,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名飼養原產於澳洲與新幾內亞的鶴鴕的男子,不慎跌倒後遭到鶴鴕的攻擊,最終命喪黃泉。

  數據統計,至今記錄的鶴鴕傷人事件有150起,其中22%是鶴鴕處於育崽期,5%是護食行為,有73%屬於人們投餵不當引起的攻擊。除此之外,澳洲原住民還發現鶴鴕會主動攻擊狗。記載的35起和狗衝突的事件中,重傷狗狗22起;有29起屬於鶴鴕的自衛行為,有6起是主動攻擊狗的。動物學家認為是早期原住民的狗好奇鶴鴕,從而令鶴鴕產生警惕性和自衛反擊性。

母權主義,雌鳥誕下蛋後去瀟灑,雄鳥獨自負責孵化和撫育後代!

  鶴鴕的求偶方式有點奇特,雌鳥體型高大,遊走在各個雄鳥的領地間選擇,被選中的雄鳥就會乖乖跟在雌鳥後面走進小樹林。若雌鳥產下蛋後就把蛋扔給了雄鳥(每窩3~6枚、蛋呈鮮綠色),去外面世界瀟灑去了。在雄鳥盡力孵化49天后,小鶴鴕出世。然後鶴鴕爸爸會撫育和保護小鶴鴕約9個月。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期間鶴鴕爸爸會教導小鶴鴕如何尋找食物、如何涉水、果子太大還要幫忙啄碎果子等等,但是雄鳥面對3-4“拖油瓶”,有時會照看不過來。於是危機四伏的森林裡,一般只有一半的鶴鴕幼鳥能活到成年。

結語:

  最初鶴鴕無憂無慮的生活在森林裡,畢竟成年的鶴鴕沒什麼天敵。但歐洲殖民者的到來,看上了鶴鴕的羽毛和“頭盔”,鶴鴕遭到大規模獵殺。直到20世紀70年代,保護政策出臺,鶴鴕貿易才逐漸停止。目前由於棲息地受到破壞,鶴鴕不得不從雨林走到人類聚集區域。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數據顯示,目前鶴鴕瀕臨絕種,只剩約1500只。

“殺人鳥”鶴鴕:我只想安靜地吃果子,非要將人穿腸破肚才能活

  鶴鴕是一種危險的鳥,有時會傷害人們,這是事實。但它給人造成的傷害,大部分是不以侵略或傷害為目的、來自人類不恰當的互動,即人類的自作自受。而且生態上,它還是一個森林裡的天然園丁,各種未消化的種子和漿果通過排便釋放,從而使種子長成新的植物。

  鶴鴕:我只想安靜撿個果子吃,別惹我!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