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防疫用品價格違法典型案例曝光,佛山一藥店口罩提價5.6倍

南都訊 記者陳養凱想買口罩,卻發現價格飛漲,而且還可能面臨口罩脫銷?近日,國家市場監管局曝光防控疫情期間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的價格違法典型案例,北京、佛山、武漢、達州、重慶等地的五家藥店涉及價格違法,成為首批曝光的典型案例。其中,佛山一家藥店涉嫌哄抬價格,口罩提價幅度達40%—560%。

涉嫌哄抬價格

提價幅度最高達5.6倍

1月23日,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對北京市濟民康泰大藥房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大幅抬高N95型口罩銷售價格的行為進行檢查。經查,當事人藉口罩等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機,將進價為200元/盒的3M牌8511CN型口罩(十隻裝),大幅提價到850元/盒對外銷售,而同時期該款口罩網絡售價為143元/盒。當事人行為涉嫌哄抬價格,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管局已對此立案調查,將於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1月22日,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市場監管局對佛山市都市百姓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第十三分店涉嫌哄抬價格的行為開展調查。經查,當事人從1月21日下午開始大幅抬高“潔之源”“保為康”“醫麥德”等品牌口罩,提價幅度達40%—560%。當事人行為涉嫌哄抬價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市場監管局正按照執法程序對該案事實進行全面調查處理,將於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首批防疫用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曝光,佛山一药店口罩提价5.6倍

銷售向消費者宣傳

“口罩和藥品都在漲價,我們也要漲價”

1月22日,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市場監管局在檢查中發現,通川區仁濟大藥房通過微信群與其他醫藥公司交流防疫用品漲價信息,在銷售中向消費者宣傳“口罩和藥品都在漲價,我們也要漲價”“現在到處都是疫情”等內容。1月20日—21日,當事人在銷售醫用一次性口罩、防霾口罩過程中連續兩次大幅漲價,幅度分別達400%和67%,且漲價後均未明碼標價。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涉嫌哄抬價格和不按規定明碼標價。此外,執法人員現場發現當事人還存在其他違法行為。通川區市場監管局已對此立案調查。

1月21日,重慶市巴南區市場監管局在檢查中發現,重慶萬家燕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向所屬藥店發出關於口罩漲價及可拆零銷售的通知,調高三十多個口罩品種價格。其下屬巴南區魚洞店抬高價格,將原價16.8元/袋(十隻裝)的口罩價格抬高至27元/袋,將原價18.8元/袋(十隻裝)的口罩價格抬高至30元/袋。該公司及其下屬藥店涉嫌哄抬價格,重慶市巴南區市場監管局已對此案立案調查,將於近期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武漢查處一例價格違法典型案例

藥店銷售醫用口罩未依法表明價格

作為疫情防控中心的武漢,同樣出現價格違法的典型案例。1月25日,武漢市黃陂區市場監管局收到群眾舉報,對轄區內武漢市永生公大藥房連鎖中心藥店進行現場檢查,發現當事人銷售的“江藍”牌一次性醫用口罩未依法標明價格。當事人構成不明碼標價的違法行為。武漢市黃陂區市場監管局立即責令當事人整改,並依據《價格法》第四十二條及《行政處罰法》相關規定,以簡易程序當場作出行政處罰。

對於此類價格違法案例,市場監管總局分析認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和指導,廣大經營者恪守商業道德、依法誠信經營,積極組織防疫用品生產、保障銷售,與全社會一道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保持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總體平穩。“但也有少數經營者借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機,哄抬口罩等相關商品價格,嚴重違背商業道德,嚴重違反價格法律法規。”

知多D

遇到這些價格違法行為

可以撥打12315舉報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發佈關於堅決維護防疫用品市場價格秩序的公告,公告稱凡捏造、散佈漲價信息,大量囤積市場供應緊張的防疫用品,大幅度提高銷售價格,串通漲價,以及其他違反價格法律法規的行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典型案例及時予以公開曝光。

首批防疫用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曝光,佛山一药店口罩提价5.6倍

另外,廣大經營者要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嚴格依法經營,合法合理行使自主定價權,嚴格執行政府依法制定的價格干預措施和緊急措施,做到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廣大群眾積極監督,發現串通漲價、哄抬價格或者其他價格違法行為的,及時撥打12315舉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