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1月28日晚上,

新華社客戶端開設抗擊疫情權威訪談欄目,

第一期嘉賓就是鍾南山院士。

讓前幾天一直流傳深廣的

“白巖松採訪鍾南山”謠言

成為現實!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這一次,

必須要贊國社新華社對於民意的把握和貼心!

訪談時,

談到武漢醫務人員付出,

老人淚目。

也做出了自己的樂觀預判,

給了處於焦慮中的人們很大信心!


鍾南山值得信任,

因為鍾南山有一個值得信任的父親!

鍾南山自己也經常說,

自己所取得的成就,

與父親的教誨和影響密切相關。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01


鍾南山的父親叫鍾世藩

出生於清末1901年,

從小就失去父母,

9歲時被人帶到上海,

給一戶人家做僕人。

寄人籬下的鐘世藩,

一邊給人家做工,

一邊異常刻苦地學習,

終於以優異成績考入協和醫科大學。


1930年,鍾世藩從協和畢業,

又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學習,

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1946年,鍾世藩被國民黨政府

獲聘嶺南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鍾世藩先生,

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

1960年代的中山醫學院,

擁有當時中國醫學界

赫赫有名的“八大金剛”,

佔到全國醫學一級教授的近1/4,

鍾世藩,

就是這八位國家一級教授中的其中一位。


鍾世藩,

也是我國著名的病毒學專家,

上世紀50年代,

創辦了中山醫學院兒科病毒實驗室,

是我國最早的臨床病毒實驗室之一。

直到上世紀80年代,

在身體有病,行動不便的情況下,

仍將病毒實驗搬到家中觀察。

鍾世藩常常教導學生說,

那些真正獻身於科學的人,

對待科學研究工作

不會計較時間、條件和報酬。


需要提及的是,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也是一位知名的醫生,


鍾世藩善於學習,

精於醫術、

更善於以身示範,

善於育人!

小時候的鐘南山,

當然會受到這樣家庭的耳濡目染,

年少的鐘南山體會到,

作為一位醫生,

治病救人是一件神聖的事情。


1955年,19歲的鐘南山,

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

1960年,鍾南山留校北醫大。

從事過放射醫學教學。

就在風華正茂的鐘南山,

打算幹出一番事業的時候,

那場眾所周知的政治風雲,

讓他陷入了無限的痛苦。

更為要命的是,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因為不堪批鬥羞辱,

含冤自盡。

直到36歲的時候,

鍾南山才從毫不相干的鍋爐工等身份,

迴歸醫學專業,

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


許多年以後,

鍾南山還對別人說,

他的醫學事業是從36歲開始。

鍾南山曾在日記裡寫道:

一般人都是讚揚我的多,

可父親總是批評我。

因為:

父親對自己,

“愛之切”,故“苛之深”。


1987年,

86歲的鐘世藩,

這位一生正直又屢遭磨難的醫生,

這位溫暖又嚴肅的父親,

去世!

鍾南山一直記著父親一句話:

“只要能為人類創造點東西,

那就沒有白過這一生。”


2002年11月,

廣東省部分地區,

悄然出現SARS,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始發期後,

擴散到內地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還波及亞洲、美洲、歐洲等

全球32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2003年8月7日,

全球累計發病例數為8422例,

平均病死率達9.3%。

電視上每天都在播報最新的感染人數,

醫護人員很多都倒在一線,

到處都在搶購板藍根和醋,

學校全部放假……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鍾南山認定,

這是一種罕見的新型病毒。

這種病毒,有極強的傳染性。

要不要公開這個信息?

67歲的鐘南山陷入了兩難之境。

鍾南山去了父親的墳前,

那一天,

他在父親墳前站了很久很久,

思考的結果,

後來我們知道了。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2003年4月10日,

在中外記者雲集的新聞發佈會上,

記者們七嘴八舌,

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

"疫情是否得到了控制?"

鍾南山的聲音鏗鏘有力:

"根本沒有控制!

特別是還不知道病原!"


鍾南山堅持說了真話,

他不能違背自己的良知,

更不能愧對自己很敬慕的父親!


因此,

2003年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

年度人物對他的頒獎辭是:

面對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

他冷靜、無畏,

他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

以科學家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應對災難。

他說‘在我們這個崗位上,

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

就是最大的政治’。”


02


同樣在1月28日晚上21:30分,

CCTV4中文國際頻道“今日關注”欄目,

直播魯健採訪另一位院士,

他就是59歲的中國疾控中心主任:

高福!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如果說84歲的鐘南山給大家鼓了勁,

讓恐慌又無所適從的人們有了信心!

那高福則以其專業的把握和判斷,

在為疫情的早日結束行使專業保證!

因為:

鍾南山院士只是專治呼吸系統疾病的醫生,

或許基於豐富的診治經驗

以及掌握的大量信息,

鍾南山對疫情的發展擁有遠超出常人的判斷力,

但也只能大致預測,

而不能保證準確性!

而高福院士是病毒學家、

流行病學專家,

他對疾病預防和公共衛生安全

或許更為了然於心!


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的高福

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

病原微生物跨種間傳播機制與分子免疫學,

一直從事T細胞識別、

流感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機制、

禽流感等

動物源性病原跨種間傳播的機制研究,

等等。


也正像鍾南山有一位好父親,

高福則有一位好母親!


03


高福出生于山西西北部

應縣的一戶普通家庭,

父親做木匠,母親務農,

父親叫高存喜,母親叫楊桂蓮。


85歲的老人高存喜評價自己的老伴,

她主內,我主外,

教育孩子都是她做,

根本不用我操心。

我只負責多打工掙錢,

養家餬口。

我們家能有今天,

主要就是她的功勞。


的確,

高福的母親很偉大,

因為她為自己一家培養出了:

1位院士、9位博士、2位碩士。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大女兒高平也說,

父親和母親恩愛了60多年,

我們這個母親真的是太優秀,

家中的兄弟姐妹能成氣候,

都和她的教導有關。


高福的父親只讀到小學四年級,

母親則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但高福的母親重視教育,

不管家裡怎麼苦,

都要讓自己的孩子上學!

那個時候都窮,

在吃穿問題上,

高福母親總是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

自己吃鍋底,

有時是“刷鍋水”;

衣服破了,

第一時間就會補上,

衣服髒了,

一定會盡快洗乾淨,

但是有個原則,

自己的事必須自己做,

做得還必須嚴謹認真。


在學習上,

母親對考試成績並不是很上心,

但是如果孩子們不用功,

她也會嚴厲批評。

她要求孩子們多讀書,

不要輕易浪費時間。


高平現在還記得,

“母親常說一句話,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勉勵我們要刻苦勤奮。

到現在,

家裡成員中的絕大多數人

還是早起晚睡,

認真做事。”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認真到什麼程度?

在19年高福母親去世的葬禮上,

高福發現母親棺材上有個楔子掉出後,

凹凸不平,

自己折騰了一個下午,

弄好後才哭出聲來。


除了堅韌、勤奮,

高福母親留下的另一個精神遺產是:

善良。

“對家裡人盡孝道很正常,

對外人也樂善好施就更難能可貴。”


高平回憶說,

母親在應縣城裡租房子供孩子們讀書時,

房東是兩位老人,

由於處在非常時期,

老人們年紀也大,

經常吃不飽飯,

母親常把有限的食物分給他們。

後來,母親搬離了出租屋,

得知其中一位老人去世後,

就接起了照顧剩下那位老人的責任,

直至老人去世。


應該說,

正是高福母親的這種向善教誨,

高福的路才越走越寬、

越走越順。


04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正因為鍾南山有這樣的父親,

高福有這樣的母親,

84歲的鐘南山才又一次出山,

發揮自己的餘熱!59歲的高福

才勇挑重擔、接下這份沉重的責任,

認真高效、實幹篤行!


希望所有的人都勠力同心,

共克時艱,

早日戰勝這一新型冠狀病毒,

早日迴歸正常生活,

早日走出困境!


今天的鐘南山和高福,是因為有做“後臺”的他們


張貴平:“感動,原來鍾南山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 ,公號貴平老師;

“白巖松連線採訪朔州籍科學牛人高福院士”,朔州在線。


END

更多精彩請關注必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